不得不說現(xiàn)在的媒體對人的影響很大,一個名人,他的名字你經常會看到,尤其是在成為媒體焦點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宣傳,但是我們能夠得到的只是某些人想要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或者媒體們各懷私心想要引導的東西。最終,剩下的只是流量,看不到的永遠是故事背后的真相。
所以說,關于王石,你肯定很多遍看過聽過,對我來說,以前對他的印象最深的當然是田小姐的“紅燒肉的故事”,以為總是逃不過一個成功的中年男人最終被面容模糊的網紅臉小姐姐吸引的俗套故事(當然俗套的意思是普遍性,但是現(xiàn)象的背后一定存在普遍道理)。至于當年寶能萬科華潤大戰(zhàn),也不甚了解,現(xiàn)在搜索一下,每個人各執(zhí)一詞,還有很多幸災樂禍者全部歸結于王石不務正業(yè)只知道追女人之類的。
想看這本自傳,是因為看了作者周樺的《褚時健傳》,非常喜歡,不搞噱頭,看似平淡,看完讓人感覺涓涓細流親潤心間,就像武功中真正的高手總是無招勝有招一樣,不評判不說教,卻能夠從根本上上把事情將明白,感受各人體會相同卻又不同。里面多次提到了王石,突然覺得他是個非常有思想的人,想看同樣是周樺寫的這本書。
買書的經歷有點復雜,因為這本書2006年出版的,現(xiàn)在已經很難找到了,開始想去看賣的多的王石自己給自己寫的兩本,可是想了想還是不喜歡自己給自己寫的自傳。自傳難免涉及評價,對自己的評價總覺得有些尷尬。所以最終在京東高價拍下了某店主只剩一本庫存的這本書,真的是高價,原價35元,不但不打折,價格上浮至58.3元,這應該用經濟學中的稀缺來解釋吧。幾小時后,接到客服電話,告知庫房找到了一本8成新的,甚至上面還有別人的讀書筆記,問我接受嗎,我說不接受,她說再去別的庫房找一下。又過了一會,告訴我找到一本9成新的,紙張發(fā)黃,但是保證沒有字跡,我想只要不影響看就好,所以欣然接受,還有本《任正非傳》,兩本郵費18元,這真是我買書經歷中相對價格較高的一次了。書被客服妹妹包裝的整整齊齊郵過來了,打開一看不禁樂了,豈止發(fā)黃都已經發(fā)霉了,想了想,我真是幾十年沒看過這種狀態(tài)的書了。還是以前租書的時候偶爾會遇到被翻爛的留有各種痕跡的小說或雜志,但這種越破的就越是好看,所以流動性才高嘛。
2006年的《王石這個人》和2015年的《褚時健傳》都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10多年的時間,排版裝訂當然是更進步了,看起來會更舒服。作者的風格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開始都會有些平淡,可能一個人少年的成長經歷本來也沒什么精彩;比如都能看出作者踏實的做了大量工作,整理了幾十萬字的錄音文字,并且在其中傾注了大量的真情實感。不同的是,當年的這本更多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而現(xiàn)在的這本作者更多的是把情感隱藏起來!恶視r健傳》中作者說道,生命就像一條長河,褚老的精神與事業(yè)緊緊相連,從未停頓,噴涌不息,并且作為讀者的我們也知道了最終的結局;而王石確實比較特殊,雖然作為企業(yè)家很成功,但是更加難得的是他始終把個人精神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這點與傳統(tǒng)的企業(yè)家格格不入,最終作者淡化了對于經營的描寫,用后半本大量的筆墨描述了王石這個人本身,也是越到后面越精彩。別人看到的,都是媒體中的王石,作者想描述一個作為普通人的王石,脫下企業(yè)家的外衣后,仍然是一個有趣的人,這個有趣,并不是因為他在經營企業(yè)上的成功。“他的故事就像音樂劇,你可以不在乎情節(jié),但一定要傾聽每一段的詠唱”,因為無關前后,每一段都很精彩。而且他的人生仍然持續(xù)精彩,誰也無法蓋棺定論,所以我們看到的,也只是篇章。他的故事就像音樂劇,你可以不在乎情節(jié),但一定要傾聽每一段的詠唱。他的故事就像音樂劇,你可以不在乎情節(jié),但一定要傾聽每一段的詠唱。
王石的家庭出身比較好,沒有吃過很多物質上的苦,當然,那個年代家家都差不多,富裕不到哪里去。他的母親是遼寧義縣人,錫伯族,是一個著名的鐵血民族。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年輕的時候為了繼續(xù)上學與家人激烈抗爭,王石也常說他性格中的強硬就來自于游牧民族。但在當時,精神上總是空虛的。他天生就不是個循規(guī)蹈矩的人,喜歡出風頭,可是當時的社會要求人高度的同一。初中畢業(yè)后,他選擇去部隊當兵,部隊更是一個強調共性、講求服從的地方,他在苦悶的同時自學了全部高中的課程,5年后強烈要求轉業(yè)做了工人。真真正正吃了不少苦后,如愿被推薦考上了大學,當時大學的學習風氣不濃,但他還是無意間對經濟學產生了興趣,自學了《政治經濟學》,改編了思維方式,對以后到深圳創(chuàng)業(yè)打下了基礎。
大學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廣州鐵路局工作,對口專業(yè),但他毫無興趣。但他一直堅持讀書,并且找到了同樣熱愛學習的妻子。幾年后,參加招聘考試進入廣東省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本來也可以一步步在體制內熬到退休,也有光明大道,但他內心并不滿足,幾年后辭職到深圳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
創(chuàng)業(yè)是艱難的,但這種艱難是快樂的。對于一個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來說,在改革開放后的深圳,必然會獲得成功。原始資本的積累是快速的,1983-1988年,王石順利度過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期,成立了“深圳萬科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完成了對自己商場上的培訓。
萬科初期走的也是多元化發(fā)展的道路,快進快出有助于資本的積累,并且在多個領域成為了品牌翹楚,從1993年開始,王石開始走專業(yè)化的道路,毅然砍掉了除房地產外的所有下屬企業(yè)。要知道這里面不乏很賺錢的企業(yè),而且當時的環(huán)境正是各大企業(yè)瘋狂擴張的黃金時期。對此,王石從未猶豫過,自有自己的理論:如果一個行業(yè)利潤率很高,在市場化條件下,必然會有很多企業(yè)進入,形成激烈的競爭,這樣最初帶來的高額利潤會慢慢消散,最終形成虧損。而且企業(yè)攤子大了以后,管理能力、人力資源都無法跟上,最終遇到政策或者市場變化時無法應對。“有人認為東方不亮西方亮,其實不亮的時候哪都不亮,東方也不亮,西方也不亮。從企業(yè)來說,能保證把一個行業(yè)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多元化做的成功的,一定是那個時代的經濟很無序,在很粗放的時代才能夠脫穎而出。”
反觀當前銀行業(yè)的一些現(xiàn)狀,包括BS和JZ事件,都是由于規(guī)模擴張引起的。金融本來應該依托于實體經濟,對于一個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來說,同發(fā)達地區(qū)的銀行追求同樣速度的擴張本來就不科學,前些年域外機構遍地開花,給這種擴張?zhí)峁┝藱C會,并且形成了一段時間的虛假繁榮。當資產規(guī)模幾何倍數增長時,中小銀行的管理水平、人力水平、風控能力跟不上變化,受各種指標的限制,盲目追求盈利水平,追求資本的補充,最終被資本控制掏空或者期限錯配形成流動性風險,更不要提近年來控制不住的不良率。在如今這個分工細化的時代,一個企業(yè)到底怎樣控制在合理的規(guī)模水平,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王石從小愛讀西方的文學著作,后來身處改革前沿廣東和深圳,與香港接觸較多,形成了一套西方模式的管理方式和企業(yè)文化。萬科的企業(yè)文化強調“民主”:一是用人要疑,按照基督教的觀點先假設人是有罪的,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監(jiān)察制度來控制人的行為;二是對人要尊重,真正做到機會平等,形成一套透明化的選人用人機制。這些與中國傳統(tǒng)的家族化管理方式相差很多,家族化強調企業(yè)家本人對企業(yè)的影響,但是人的影響是不能復制的,所以很難傳承下去。王石選擇了西方的職業(yè)經理人的方式,弱化自己對于企業(yè)的影響,包括在選擇自己的繼承人時的標準和他本人大相徑庭,他要求此人名校出身、性格不溫不火、思想單純、熟悉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制度,最終選擇了清華畢業(yè)的郁亮,熟悉財務背景和資本戰(zhàn)略。萬科的企業(yè)文化一直都很先進,王石追求的不僅是行業(yè)的影響力,還有跨行業(yè)的社會影響力,這是一種可以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力量。
在專業(yè)化的選擇上,王石和褚時健確實有相同的看法,所以后來兩人才能成為莫逆之交吧。包括他把自己認定為理想主義者,同在深圳的任正非也是標準的理想主義者,但王石是開放式的,高調曝光于媒體,而任正非是封閉式的,華為一直都很神秘,但是他們的內心都是同樣驕傲的。
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對于錢的認識。熟悉的人才知道,他并不是一個富豪,雖然生活無憂,但是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中產階級”——在專業(yè)上是社會骨干,在物質上生活安定、基本滿足需要,在精神上不斷追求愉悅身心的愛好,比如讀書或者體育運動?赡軓男】次鞣皆,討厭守財奴的形象,所以他避免自己成為暴發(fā)戶的形象。從小沒挨過餓,對金錢比較淡薄,但這種淡薄并沒有影響萬科這個企業(yè)對于財富積累的需求,對于王石個人來說,可能對于自己賺錢能力的認可遠大于個人財富的積累。在萬科進行股份制改革時,他自動放棄了個人的持股機會,盡管這個持股比例可以達到40%。他認為權利過于集中不利于民主,也希望萬科的未來可以走的更遠。但是這個決定為未來寶能萬科之戰(zhàn)埋下了地雷,當企業(yè)的股權無法集中于個人時,無法抵擋資本的沖擊,無法決定企業(yè)的方向。
不管怎樣,擁有暴富的機會卻主動選擇放棄,實在是令人敬佩。而且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有滋有味,這是超越了低層次物質需求的高端精神層面的需求。“王石對于這個社會的價值,不是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我們都看得見的上市公司,也不是他開辟了一種豐盛的生活方式,而是他的觀念真正觸及了我們的隱痛:當用金錢作為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時,人性變得多么自私,我們的生活變得多么單調。試想生活中都充滿了形而下的種種欲望,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如何不堪一擊?”
與他同時期的國有企業(yè)的掌門人們,大多遇到了58歲困境,退休前被金錢迷失了雙眼。也有很多一夜暴富的人,靠投機積累了大量錢財,但最終錢來得快散的也快,沒有好下場。還有一些實干興家的企業(yè)家,雖然擁有財富卻并不懂得享受生活,過得都是簡單樸素的日子。從這點來說,王石在那個年代背景下更為難得。
他堅持不把家庭生活曝光于人前,因為他認為這是屬于“私人”的范疇,當時他還沒有離婚,對于婚姻的看法“是一個傳統(tǒng)的人,從一而終”。周樺試圖引導他談私人感情的范疇,每次都被他無情拒絕。只透露喜歡的女性“聰明、幽默、傳統(tǒng)”,我想周樺應該就是這個范疇。搜索資料時,他的前岳父是廣東省委副書記,聯(lián)想到他說萬科從不行賄,在廣東拿不到好地,頗有感觸。
人們都說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年已經五十多歲的王石思想中的棱角卻始終沒有磨平,他的心中抱有熱情,像自己喜歡的不熟悉的領域一次次發(fā)起挑戰(zhàn),登山、航海、做公益、去哈佛讀書、研究植物、研究各地歷史文化、民族遷徙……但是他又游走于企業(yè)家和明星這兩個身份之外,在其中時像職業(yè)人一樣表現(xiàn),從來不怕媒體曝光,而實際內心卻又劃分出明顯的界限。作者反復追問他體會過幸福嗎?他回答說幸福都是別人帶給你或者你帶給別人的,人是不會自己帶給自己幸福的。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是在后半部,我明顯看到了他內心的孤獨。只有擁有這種孤獨感和永不滿足的熱情,才能永遠保持年輕,永遠充滿力量。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