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了在做----從哲學視角思考教育
“《權衡》一書的作者凱文.梅尼講,批判性評價并不意味著不要標準,一個科學的評價需要解釋證據的能力以及現(xiàn)有理論之間的關系,除了實證還要理論。所以,我不主張大談教育創(chuàng)新,我也反對教育做一點是一點,教育必須在科學的理論指導喜愛實踐,我認為許多時候”空談”是需要的。所謂“坐而論道”,就是要將道理弄明白,將方向搞清楚,把想要做什么,怎么做弄明白,然后去做。”----凌宗偉
1. 學校文化建設要植根于哲學思考上
(1) 避免學校文化建設的空心化,形式化
“教育任務具有保守主義的的一面”“社會通過給它的新成員提供這種方式,想要培養(yǎng)好的伙伴,而不是自身的敵人,或是有反社會的個體”。“它不僅期望孩子們順從于社會覺得可接受的與有用的個體,而且也期望在發(fā)生可能的有害偏常之前預防或保護他們”
“教育在一定意義上總是保守主義的,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它是維存本能的一個產物:集體是由無數個體構成的”。“存在意義上的保守主義,也是教育的本質所在,它看上去縱向是一種包圍和保護什么東西的任務,孩子反對世界,世界反對孩子,新的事物反對舊的事物,或是舊的事物反對新的事物”,
“教育代代相傳,是因為它想要持續(xù)存在下去,它想要持續(xù)下去,是因為它極為看重某些特定的知識,特定的行為,特定的能力和特定的理念。”
感悟:看過這一節(jié),我個人覺得教育的“保守主義”,也就是需要認同一種教育的“地基”,這個和科學又不太不一樣的地方,科學里面的常識,如果說只要有一次被證偽,那么這個常識就不再是常識!
而我們的教育的“地基”,確實經過人類幾千年來,通過人們不斷的努力,逐步積累和確定的,是基于人性的普遍性,心理學,行為學,腦科學.....是具有很強的共性的東西,這些是教育的根基。是沒有必要動搖的!
但是,很多不太懂教育的教育官員們, 為了自己的政績,總是想方設法的去玩一些新花樣,不管不顧教育的普遍真理,有的做法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本質。也是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中庸之道是比較適合于教育這一大類,與所有人都相關的人文哲學,學校教育中需要堅守教育的根基,然后在謀求“花開葉茂”。其實,往往不是我們的做的過多,而是根本沒有守住根本,在憑空的浪費時間而已。
(2)一所老校,名校的新建,幾所學校的整合,如何重建學校哲學
文化: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所有的機體都會展現(xiàn)出天生的情緒機制以利其生存,而此機制的兩段分別是趨利與回避的傾向”
感悟:這節(jié)談及新學校的建立,學校搬遷對學校文化的影響。凌宗偉老師的主張還是保守主義,其實沒有必要因為環(huán)境的變遷,而刻意改變原先已經形成的學校哲學。
你已經形成了你特有和擅長的東西,如果說打破,重建又是需要耗費很多精力的,兵不劃算。你可以在原先的基礎上整合和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
整體來說,凌老師是這方面的專家了,聯(lián)系到我所在的學校,感到可悲的是,這么多年了,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屬于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也就是說沒有一張“名片”,可能需要凌老師來指點一二為好!
2. 學校哲學的建構需要在梳理中傳承
(1)學校哲學是統(tǒng)攝學校文化的靈魂
首先是“教育目標”和“辦學定位”。
金沙中學:“秉承傳統(tǒng),彰顯個性,和諧發(fā)展”;“讓家長放心,讓同行認可,讓學生向往”
二甲中學:“辦有靈氣的教育,育有個性的人才”“今天第二”。
感悟:當下雖然大的前提是應試教育為綱,但是一所學校不能完全只搞教學吧,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學校文化必須要在人文性做出必要的補充,至少能讓學生調節(jié)一下心情,吸收多種營養(yǎng)。
好的學校就是不光是抓升學率,而是能讓學生不光是學習成績好,而是也能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也會是一種熏陶。真的不要小瞧這種作用,可能它還會成為學生一種“秘密武器”,成為他在人生道路上一種特有的動力。
比如我們可以回顧那些世界名校的校訓,都是很符合這些學校的特色的!我們當下的學校要能辦百年甚至千年,那么需要堅持的就是符合自己的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的“銘牌”。
(2)學校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岳陽某校 1.學校哲學取向:和潤2。學校辦學目標:全納尚美。3、校風:崇德和美。4、管理者作風:親和守中5、教風:博學善教。6、學風:樂學向上。
感悟:這就是比較系統(tǒng)化和全面的構建了一個學校的學校文化,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別為“特色”而追求特色
“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廣義而言,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它包含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個人作為社會成員所必須的其他能力和習慣。”
感悟:對于某些對教育“一無所知”的教育官僚主義者來說,最好的做法是“無為而治!
3、學校文化生態(tài)關乎教師專業(yè)成長
(1)學校文化是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
一是以經驗型教師為導向的文化。
二是以新手教師為導向的文化。
三是混合型文化。
感悟:學校整體的文化氛圍肯定對常年身在其中的教師是有影響的,就我而言,實話實話,我所在的學;揪褪谴騺y賬,毫無這種理念的存在,也就是那種放任自流,讓你自生自滅的感覺。
因為,從管理層面來說,真心的沒有覺得遇到有幾個有能力和魄力的,因為從他們的言行來說,多少年來還是老一套,我不知道他們整天在忙什么,是否在學習和思考。
好像,從表面上看,我們學校是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并不依賴的是所謂他們的努力,而只是大勢所趨和政策性的傾向而已。是很難持久的。
一所真正值得吸引別人的好的學校,即便是像我們這樣的中職的弱勢學校,其實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更“另類”的路子,而不是思維固化,還是想著從應試層面來做工作。這樣的做法,很容易把路走死,沒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點。
隨著政策的轉變,還是有極大的風險的。比如說,萬一人口出生率持續(xù)下跌,學校數量過多的時候,你拿什么跟別人競爭呢?我們其實也遭遇過,從頂峰到低谷的時刻,歷史的教訓就擺在那里,到底如何去規(guī)避這種風險,不是靠你所謂的跟著誰走能達成的,學校教育從它的商品屬性來說,你質量不好,你沒有品牌效應,你將來就有可能賣不出而倒閉!居安思危!
(2)學校文化重建的重心是再造合作文化
“學會向我們的創(chuàng)造物低頭”“當人造與天生最終完全統(tǒng)一的時候,那些由我們制造出來的東西將會具備學習,適應,自我治愈,甚至是進化的能力”,當“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樣”的時候,它“很快就會具有自治里,適應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也隨之失去我們的控制。”
“蜂群思維”,就好比我們所熟悉的飛鳥成群結隊,往一個方向飛行,分不清誰是領袖,但不知道哪里來的魔力,使得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某一天集中在一起,朝著某個方向共同飛去。它們之間擁有的是群體動力,有的是它們共同的目標。
走向2030年的學校教育,需要從“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走向開放多元。
首先要借助團體之力,各種各樣的小團體就是一股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樣力量協(xié)調好了就能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反之則可能成為阻礙學校相關工作朝著力量方向發(fā)展的力量。
其次,就是借助專家和網絡之力。
第一位的就是要靜下來讀點書。
感悟:學校的領頭羊確實在于校長,在當前的模式下,校長的引領作用還是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的。校長的人品,道德素養(yǎng),綜合能力,管理能力,協(xié)調能力,對教育的理解.....都可能直接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氛圍。
“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雖然有些過高了,但是也基本上反應出當下的現(xiàn)狀來了?梢赃@樣說,如何沒有好的校長,這所學校多半是沒有多大的希望的!但是,僅僅只有好的校長,沒有優(yōu)秀的教師來輔助,同樣,這所學校也是很難有太大希望的!
我在網絡上還是遇到了一些值得我敬仰的校長的,就像本文的作者:凌宗偉校長,還有詹大年校長以及他的丑小鴨中學,還有王福強校長,程紅兵校長,還有南明教育的干國祥和魏智淵....
我個人覺得,教育的希望在于更多的校長和教師能去主動學習和思考,能在一起溝通,達成一定的共識,創(chuàng)造一種更加自由和活躍,民主的學校氛圍,鼓勵教師的創(chuàng)新嘗試,突破現(xiàn)有的一些固化,落后的模式和做法。
讓學校教育煥發(fā)出活力,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在學校教育中各得所需,都能享受教育的魅力!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