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
孩子學習之我觀——家長會分享
各位家長大家好,今天,我坐在這里和大家分享育兒的話題是很有壓力的,先不說我家小妮在學校表現(xiàn)如何,就是在家里,我和我老公的分歧都挺大的。雖然我和我老公對孩子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一樣的,可是從觀念上到關注點到具體實施的方式上,都有分歧,我崇尚的是給孩子“愛和自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寬容孩子,我老公相對而言傳統(tǒng)一些。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因此,今天我在這里分享,就是做個拋磚引玉的開頭,希望后續(xù)咱們的家長都能積極交流和分享。
孩子上學之后,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今天我的分享就是從孩子學習這個話題入手,聊一聊我對孩子教育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如果沒有的話就提前給大家說個抱歉,耽誤大家時間了。
首先,我們想一想,孩子學習,是給誰學的?孩子學習,為了誰?我們家長都很清楚,孩子學習,是給自己學的,孩子學習,是為了他自己的將來。可是為什么我們家長總是做出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的事兒呢,呵呵,我也會這樣。我覺得這樣的家長很正常,只不過,這里對孩子學習的關注,我覺得得有個正確的態(tài)度,就是關注孩子學習的哪個地方,而哪個地方是我們可以放手不管的。下面就說說我的一些觀點吧。
1、別為分數(shù)著急,更多的去關注分數(shù)背后的東西。
分數(shù)從何而來?分數(shù)是考試的結果。為什么考試?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這段時間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數(shù)反映出孩子哪里還掌握的不好,哪里還需要改進,相當于一個警示燈,它不代表一切,高分不代表一點問題沒有,低分不代表孩子一無是處。孩子考的不好,和孩子一起總結找原因最重要,而孩子這次考得分低,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下次她的進步空間也是大的。
我不那么看重分數(shù),是有自身原因的。我們身邊高學歷很多,碩士博士都有,大家一交流,就發(fā)現(xiàn),在學習上,男女的思維方式真的有區(qū)別。相比較而言,女性更擅長總結歸納,也更擅長利用記憶力,男性更擅長邏輯推理。同樣的分數(shù),可能背后的解題思路會完全不同。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有切身體會。我是考試型,上大學時我都是找老公答疑,可是考試他很少能考過我,考分差的還不是一點半點。真的到了工作中,我兩個差別也很大,所學的專業(yè)課,他都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我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很困難。不但我如此,為了考試而學習出來的,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得高分,但做不到學以致用。這就是學習知識的時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想一想,中學學的物理化學,現(xiàn)在能拿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家長有多少?能利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又有多少?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一個老師說過:學了不會用,等于沒學。我很對不起我的老師們,學過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
我不給孩子強調考試和分數(shù),不是說我不關心,孩子考高分我也很高興。只是我覺得家長過度的關注考試和分數(shù),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好像學習就是為了考試。這樣的結果,是對孩子最大的誤導,只會考試的孩子來,是教育的悲哀。
如果學習是為了考試,是為了上大學,那么一旦上了大學,學習壓力驟減,再沒有人那么高壓的管著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炊鴮W這個問題就明顯的突出。多少考入大學的學生變得迷茫無助,變得無所適從。我考上大學之后的迷茫至今記憶猶新,從小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考入大學,這個目標實現(xiàn)了,卻不知道下一個目標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該設立什么樣的目標,甚至,連自己愛好什么喜歡什么擅長什么都不明白,于是就繼續(xù)考,考上研,這些問題依舊存在,……在看看現(xiàn)在大學生瘋狂上網的、一進入高校門就開始放縱的……都讓我在思考,如何讓孩子意識到,你學習是為了什么?先不管以后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會如何,至少現(xiàn)在,我要努力地讓孩子去感受,學習是為了用于生活,不是考試得高分,不是為了升學……
再者,我們生活的大環(huán)境擺在這里,不用我們家長去強調,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尤其到了中學階段,升學壓力、來自外界各方面的壓力,考試的重要性他自熱而然就會體會到,那時候,只怕我有心思給孩子講這些,都怕孩子沒空聽。
正是因為我的迷茫我的經歷,相對于分數(shù),我更看重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說到了年齡自然就會的,這些都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和鍛煉的。因此,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她問我問題,我盡量的不直接回答答案,而是引導她去觀察,讓她去思考,哪怕她得出的結論多么可笑和無厘頭,我都能接受,我也盡量不用對錯去回應她,更愿意讓她帶著她的觀點去生活和學習中去驗證。我覺得不要給孩子的回答直接判定對錯或者評價孩子笨,孩子會容易因為在意對錯問題而不敢回答提問。讓孩子學習全面的看待一個問題,遠比一個簡單的對錯重要。
我觀察過樂高課上的孩子,老師引導之后,那些很在意對錯的孩子除了不敢回答提問之外,還有就是不知道如何動手去搭建,不是模仿他人就是需要老師很細致的引導才會;而另外一部分有主見的孩子,老師的初步引導之后,就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動手搭建。搭建好之后,在意對錯的孩子還容易對自己的作品沒自信……這是誰造成的?我認為孩子是天生具有創(chuàng)作力和想象力的,這方面成人絕不如孩子,可是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絕不是孩子的錯,背后的始作俑者正是家長。
對于孩子的為什么,只要家里條件允許,我都帶著她去試驗,讓她自己去觀察,去思考,當她提出新問題的時候再鼓勵她去驗證;當她問我怎樣會如何時,我更多的是回答:“去試試,不試怎么知道呢?”比如帶孩子去吃火鍋,她自己第一次單獨一個鍋,有些興奮也有些緊張,一個勁兒的問:“媽媽,什么時候能放?什么時候能撈?……什么叫水開了……”不等我回答,老公搶先說:“爸爸告訴你什么時候撈就什么時候撈……”我明白老公的擔心,但我很不贊同老公的方式。但也不好和老公爭執(zhí)。就看丫頭一邊緊張的看鍋,一邊問老公:“爸爸,好了嗎?爸爸,可以了嗎?還要等多久?……”老公顧不上自己吃,光顧著丫頭那里了,而我一旁大快朵頤,我吃的不亦樂乎心中直說老公自找的。等老公離開的功夫,丫頭開始問我問題,我直接就說:“所有的東西一定要等水咕嘟咕嘟冒泡泡了才能撈,想知道熟沒熟,最好的辦法就說嘗一嘗……”然后叮囑她注意別燙著,就不管她了,等老公回來之后,丫頭不用老公去幫忙了,自己總結出不同的時間,口感會不一樣,什么時間長了會煮爛,時間短了發(fā)硬……這些東西都是很主觀的,我們怎么能讓孩子明白時間長點短點?長短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去試一試。
另外一個學習中我看重的,就是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我的理解,包含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學習習慣和自學方式這幾個方面。
對于這方面我的做法就是,孩子的事兒孩子自己負責。我老公的觀點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yè),因此他管孩子學習的那段時間,他提要求,孩子按要求去做,F(xiàn)在換成了我來管孩子,我有不同觀點,我覺得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我們不應該替她安排,回家的時間孩子自己安排。一般放學路上我就和孩子溝通一下,看他這一天感受是什么,問問她晚上有啥安排,如果她的安排不合理,我會指出晚上必須要完成的有哪些,這些大概會占用多長時間,晚上總共多有長時間,問她是否都考慮到了。她堅持自己的安排我就不管了,一開始她自己肯定是不合理的,比如她先要畫畫,結果有次到11點才完成作業(yè)。我沒有指責她安排不合理,因為合不合理她自己已經體會到了,不用我多說。我是第二天在自我安排之前,和她一起討論一下,前一天晚上什么占用了最多的時間,哪件事來說是最緊要的,是需要必須做的,下次我們需要怎么安排比較合理……我一般都是提問者,帶著她去思考。一次兩次三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孩子就逐漸的感受到,哦,先寫完作業(yè)比較省心,寫完了時間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也不容易嘮叨……逐漸地,吃過飯她就自覺地寫作業(yè)去。有時候甚至會回家就寫作業(yè),因為晚上她還有其他安排,她擔心到時候時間不夠用。
另外一點就是,我是堅持不陪孩子的,有不懂的題目最后一起問,寫完了我也不檢查。我老公很有意見,說我不給孩子檢查作業(yè),他管的那段時間,孩子作業(yè)一般都是優(yōu),我接管之后,孩子作業(yè)全對的時候不多。我說學校里誰給檢查?考試的時候誰給檢查?
不檢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講和老師的要求可能不一樣,我給丫頭說你這樣那樣的時候,人家就說“老師不說這個意思……”得,多管閑事了,我閉嘴一邊呆著去了。還有就是,成為習慣之后,孩子會產生依賴,我自己小時候就這感覺,不檢查看見滿篇的錯誤那個印象深刻啊,逐漸的就學會了檢查。
我還要說一下,我不愿意陪孩子寫作業(yè),除了寫作業(yè)是孩子自己的事兒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發(fā)現(xiàn)我陪孩子寫作業(yè),我是很大一個干擾源。尤其是看著孩子寫?匆姾⒆訉戝e了就忍不住說,發(fā)現(xiàn)孩子書寫不好也忍不住,嘴巴比腦子快,無形中打斷了孩子寫作業(yè)的節(jié)奏,也破壞了她的專注力,同時還讓她寫作業(yè)開始猶猶豫豫好像只有你點頭了她才能往下寫,看的你還火大。不陪孩子寫作業(yè),既鍛煉了孩子,也讓我眼不見心不煩,何樂而不為呢?要不要陪,分孩子,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怎么陪,卻是家長需要仔細考慮一下的問題。
這里我額外說一句,作業(yè)記不全的孩子,我給家長提個建議,你依舊關注當天作業(yè)是什么,但是不是為了幫助孩子完成作業(yè),而是做到一個自己心中有數(shù),對比一下孩子記錄的和實際作業(yè)差異在哪里。孩子記多少就做多少,第二天回來問問孩子,作業(yè)是否記全了,老師有沒有說什么?然后觀察當天作業(yè)記得如何,不要批評孩子沒記住哪些,而是關注孩子每次都記得的那些,和孩子聊一聊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記作業(yè),一起設定一個目標,比如多長時間能夠做到能把作業(yè)完全的記下來。這個時間,做好設置的長一些,讓孩子能提前完成,孩子有了成就感,也增加了他進步的動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好,自主管理的能力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一點點的積累,而讓孩子自己接受教訓我覺得比家長嘮叨多少遍都管用。
2、別為孩子的錯誤著急,更多去關注錯誤背后的問題。
誰不犯錯?一個幾歲的孩子,又能犯多大的錯?雖然從小我們學習的觀念是“批評使人進步”,但我更傾向于“寬容使人進步”。與其因為錯誤去責罰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從錯誤中學習,一起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讓每一次錯誤變成學習的機會。而我們面對孩子錯誤的這個態(tài)度,也無形中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錯誤。指責和批評,自責和內疚,對于已經成為事實的錯誤都是無濟于事的,我們無法時光倒退去避免錯誤,但是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成長,讓這個錯誤變得有價值。我們不能讓孩子把犯錯當成一件可怕的事兒,對我而言,我不擔心孩子犯錯,但是我很擔心孩子因為怕犯錯而喪失很多勇氣,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
家長們可能會覺得,不給他個教訓,他怎么能記?你怎么知道你孩子記住的是教訓而不是你那嚇人的情緒?我觀察過很多孩子,那些被訓斥的孩子,他們被訓斥的時候,更多關注點在家長暴怒的情緒上,而不是所犯的錯誤上。我們一邊希望孩子能夠勇往直前能夠有所擔當,一方面卻又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怒發(fā)沖冠。那么孩子為了避免犯錯自然而然地容易在做決定的時候猶豫不決顧慮重重。而且,孩子猶如一個彈簧,要么被壓的越狠反彈越大,越來越難管;要么就是被壓的失去彈性變得懦弱膽小。
我家丫頭也經常犯錯,但是我很少批評她,面對她的錯誤,我一般都是和她一起找尋錯誤的原因,問問她的感受,一起想下次遇到這樣的事兒怎么處理比較好。
比如這周三早上,我們到學校挺早,可是丫頭下車時卻忘了拿書包在校門口急哭了,碰到了m.seogis.comz.net來源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