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轉化問題淺析
內(nèi)容摘要: 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今天,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有用人才,是擺在我們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由于遺傳因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智力低下的后進生和貪玩好耍、學習成績低下、思想品德不良等后進生。怎樣使后進生振作精神、奮發(fā)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呢?本人將從后進生成因及轉化思路兩個大方向,粗淺地談談這一問題,希望對有效轉化后進生問題有所促進。
關鍵詞:后進生 轉化 歧視 社會思潮 科學 個性
“后進生”在班級體里是個“弱勢”群體,論年齡,他們還是個孩子,心理上相對還未成熟、獨立,應給予更多的關心,更深沉的愛,如果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更有甚者長期受斥責,那么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認為轉化后進生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在他們當中將來也可能產(chǎn)生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一.尋找“后進生”的成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教育方式不當.
要么過分溺愛,讓孩子在溫室環(huán)境中成長,從不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要么是過分“教育”,所謂的父“嚴”母“慈”,也就是表現(xiàn)為父親教育行為粗暴,母親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喋喋不休,這樣的教育往往適得其反,久之孩子們產(chǎn)生對立心理,父母變得很被動,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
2.疏于管教和關心.
現(xiàn)今社會大人們忙于生計,小孩托由爺爺奶奶看管,老人對第三代從出生開始就十分歡喜,他們的思想角度和父母不一樣,精力也不足以既管生活又管學習,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尤其是青春期階段,最希望和父母在一起,說說心里話,為他們排憂解難,健康成長.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疏導,孩子容易行為習慣差,心理脆弱,這對他們的學習有百害而無一益.
3.父母離異,單親家庭.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孩子得不到完整的愛,心里留下陰影,容易性格內(nèi)向,不善與他人交流,偏直,他們的成長是孤獨的,不健康的.
(二) 學校方面的原因
1.教師的歧視.
教師往往不愿在后進生身上花精力,動腦筋想方法,而后進生的微小進步談何容易,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之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人做過對后進生的問卷調(diào)查中,相當多一部分述說,他們從小學起就被老師冷落、辱罵,甚至體罰.這樣做的后果不但使這些學生散失自尊、自信,更嚴重的是師生關系疏遠,仇視教師,甚至是教育.
2.教學思想方法失誤.
有的教師教育水平不高,教法古板,駕馭課堂能力差,學生上課心理緊張,產(chǎn)生厭學情緒,后進生的隊伍開始壯大;有的教師教學指導思想較片面,不講究“因材施教”,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把他們安排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于是原來跑得慢的變得更慢,漸漸加入后進生的行列.
(三)社會方面的原因
改革開放和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已生活在網(wǎng)絡的世界里,不良社會思潮腐蝕青少年的思想,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有的孩子一旦接觸到網(wǎng)絡游戲等這些虛擬的事物后,就被其吸引,因為這些無需動多少腦筋就能取勝,獲得滿足感.青少年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弱,而接受事物的能力很強,于是上課的時候容易走神,更有自制力差的學生為了上網(wǎng),逃學、逃課、說慌、偷錢,看來問題變得嚴重,學習不行,品行也出現(xiàn)問題,所以與家庭、學校的因素相比這是我們第一要注意的因素.
二.探索“后進生”的轉化思路
長期以來,該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但成效甚微。確實轉化后進生很難,因為由上述成因可知,在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強的時候,這些因素扭曲了他們,他們順著這個扭曲的方向繼續(xù)成長,而這些負面后果很難使其接受我們的引導,需要長期耐心的跟蹤、指導、總結,個別問題個別對待,到了一定時機,應該會擬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就本人目前的實踐及向他人的學習來看,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與各位同仁共議.
(一)后進生轉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后進生轉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自然要經(jīng)常與后進生交往,但在交往的過程中后進生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抵觸情緒,心理上總是存在一定的隔膜,這為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我們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內(nèi)心是十分敏感而矛盾的,對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剖析從宏觀上看,通常表現(xiàn)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與經(jīng)常受到挫折的矛盾;從微觀上看,由于每個人的氣質(zhì)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態(tài)又不盡相同,后進生復雜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心理防御機制,所以要想有效轉化后進生,首先要敞開他們的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后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反復,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但無論怎樣,只要教師以真愛動其心,以實言導其行,以頑強的毅力、耐心細致的勞動和一顆恒心對待后進生的轉化,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成效.
(二)轉化后進生的幾點拙見
1.轉化后進生要以心換心
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李鎮(zhèn)西愛學生是出了名的,然而他卻認識到“愛心”超出一定限度就成了“溺愛”,有的愛心在行為過程中不知不覺侵犯了學生的權利,這種愛他認為是“扭曲的,專制的愛”,而我也認為是這樣,愛心教育不一定包含民主,民主教育一定包含愛心,李鎮(zhèn)西認為民主教育是當今中國教育的時代主題,對待后進生更應如此,要拉近他們與教師、同學的距離,讓其首先在心理上得到放松,當孩子們與教師產(chǎn)生了朋友般的依念之情后,便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空間,同時也為自身對其實施正面教育帶來時機與希望.作為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之本身,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后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2.轉化后進生要講究方法的科學性
學生心靈深處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內(nèi)在依據(jù).但是,對后進生而言,這些萌芽往往被各種缺點的“雜草”掩蓋著,教育者的明智在于引導后進生經(jīng)常進行“靈魂的搏斗”,善于用“可貴的我”戰(zhàn)勝“卑下的我”.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學生集體的健康的輿論對某個或幾個后進生施與積極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澆灌他們的心靈.有本書上一位語文教師曾運用過這樣的教育手法:他多次在新學期第一天開始讓幾個后進生進行“看誰進步大”的比賽,半學期語文考試時,讓全班學生以‘**的進步大’的作文進行投票,由于學生的作文只能寫一位同學,這就使參加“后進生”的比賽具有了競爭性,而且這種競爭隨時是在整個班集體的監(jiān)督之中;由于這種考試大家必然認真對待,認真體現(xiàn)在平時的細心觀察,尤其是對后進生的關注,這無形中也給了后進生一定的動力,我認為這種教育技巧正是教育科學性的一種體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總結過這樣一條教育規(guī)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3.轉化后進生要有個性特征
轉化后進生首先要轉化教師的思想,首先應該肯定后進生是有優(yōu)點的,有的教師總是放大后進生的缺點,縮小甚至忽略后進生的優(yōu)點,后進生是孩子,而且是有很多不同程度缺點的孩子,他們卻指望學生在批評聲中改掉缺點,這可能嗎?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后進生聽到的經(jīng)常是批評,看到的是不信任和冷漠的眼光,對批評也習以為常,而難得受到表揚,一旦聽到表揚,他們則非?粗,加倍珍惜.除此以外,教師更多的應關注他們的內(nèi)心精神世界,這是外在表現(xiàn)形式最根本的內(nèi)因,后進生的成因多數(shù)是成長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與教育方法的不當所造成的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而后進生雖然學習成績差,思想品德壞,但也是一個個具有豐富精神情感的鮮活的人,后進生正是比較缺乏這樣的精神支持,于是教育者要根據(jù)后進生的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正面引導,必須從每位后進學生獨特的精神需要入手,這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對后進生無比的寬容度,因為后進生的獨特需求往往體現(xiàn)在他們平時的不良表現(xiàn)上,比如我知道有個其他班的學生在課堂上“研制”炸藥,結果引燃了書包,差點造成惡性事故,這種情況教師除了嚴肅批評外,不妨替這個學生介紹個化學老師,支持他“玩”化學,有的人對此做法不理解,這些學生本來學習就夠差的了,還如此遷就他們,這不是“雪上加霜”嗎,可是我認為,你不這樣做,他們成績還是差;而發(fā)展他們的個性愛好不但能使他們或多或少學點知識,還能引導他們學點做人之道,這應該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給學生受益終生的財富.
總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細微而復雜,不能要求過高過急,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后進生,真誠對待后進生,多給他們機會,多給他們鼓勵,多探討后進生轉化的規(guī)律和方法,定能使他們放下包袱,踏上積極向上的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愛心與教育》 李鎮(zhèn)西
《大教育論》 夸美扭斯(捷克)
《給教師的一封信》 蘇霍姆林斯基(蘇)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