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大學時“國學”興盛,有一次在圖書館無意中翻到《萬歷十五年》時就被它深深吸引。作者借萬歷十五年這發(fā)生的看似瑣碎的事情作為線索展開敘(請收藏好 范 文,請便下次訪問:m.seogis.com)述,全面展示了明代萬歷年間從皇帝到官員國家暗藏的癥結,顯示了在落后的制度里無論怎樣的個人,身處何等位置,做出怎樣的努力,無論是他個人,還是他所想改變和擺脫的社會環(huán)境,都被沉重的制度牢牢禁錮著,讓個人成為了這制度的犧牲品。個人已無法做出任何改變,這制度讓中國幾乎停滯不前,甚至無法跟上白山黑水邊上一個游牧民族的節(jié)奏,明王朝已走到沉沒的邊緣,落日余輝,敗落已經是無可逆轉的事了。
作者選擇的人物很具代表性,他們看起來都認識到了帝國前進與滯后的碰撞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曾滿腔熱情試圖扭轉帝國的命運。但無論是堅持道德的力量維持傳統(tǒng),亦或是某種程度追求自由和變革,結果對于個人命運或者追求來說都是失敗的。因為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對抗制度,每個人都是制度鏈條中的一分子,當他想改變這鏈條時,他無疑會被鏈條上的其他人所殘酷打壓,維持守舊平衡的集體力量是強大的,而想阻擋時代的前進也是個人辦不到的。因此即使某個人意識到了現(xiàn)實與社會制度的格格不入,他也無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際,只能感受著社會的暗流涌動而束手無策。
全書第一章從皇帝自小被安排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聰穎好學寫起,他卻最終清算了自己的老師和首輔張居正,想獲得自主的權力,最后發(fā)現(xiàn)皇帝只不過是一切祖訓和舊制度的執(zhí)行者而已,并不能決定國家的方向。第二章,繼任首輔申時行努力在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折中勸和,小心謹慎地維持文官集團內部的平衡,使國家機構能夠正常運轉,這種過于保守的施政策略使國家發(fā)展陷于停滯。第三章,皇帝為立儲一事與群臣互不相讓,在認識到無法實現(xiàn)個人意志后,對朝廷官員采取疏遠、消極應付的態(tài)度,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百官失去了效忠的意義,也采取消極敷衍的做事態(tài)度。第四章進一步借內外政的大事表明了皇帝不能以個人意志做出決定而實際決定于群臣,活著的皇帝個人和他已死去的祖宗沒什么區(qū)別。第五章清官海瑞希望恢復洪武皇帝時的制度和風氣,然而這樣做無疑與社會時代相悖離,雖然道德值得敬佩但無法真正施行。第六章從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角度敘述了明朝武官處于被文官壓制的境地,而無法有所作為。第六章社會名人李贄的思想與社會的沖突,其實是儒家內部思想派生出的心學與傳統(tǒng)朱熹理學的對立,然而李贄的思想雖然批判時弊,但并不能建立新的思想體系,故而本質上無法改變社會反而顯得自相矛盾。
作者認為,封建王朝以道德代替法制,是一切問題的癥結。寫作本書的目的,也重在說明這一看法。作者在書中末段指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其社會發(fā)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作者一語點出明朝晚期的癥結所在,這正是大明王朝乃至所有的封建王朝晚期需要改革的地方。制度已然極為落后,財政與官僚組織松散,導致國家實力空虛,而微薄的薪水又導致文官陽為道德,陰為私利,實際主導國家的文官集團都處在此種陰陽沖突之中不能自拔,任何企圖的改變都遭到了強烈的攻擊和反對;实邸⑹纵o張居正和申時行、文官海瑞、武官戚繼光、思想家李贄從個人的角度面對混亂的現(xiàn)狀希望有所突破和改變,或者憑借道德的力量恢復平衡,但種種努力在對抗現(xiàn)實的龐大群體時都顯得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既然無法改變制度,就無法避免的遭到來安于此制度的文官的攻擊,所以即使是小的改良也無法推行,小心謹慎地保持平衡也不可能,國家此時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唯一的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讀完全書,有種深深的壓抑感,我唯一得到的結論是:精神解放重于一切,革新才能引導潮流,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今天,國家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政治改革、醫(yī)療教育、廉政建設等等,有人得過且過,有人按部就班,有人在扯淡,正如xx總理說“改革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十八大號召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理念,求真務實,勤儉節(jié)約,不說空話,勵志創(chuàng)新,在中西文化的交匯下,重塑一種既不同于傳統(tǒng)又不是西方簡單照搬,而是一個自信自強開放創(chuàng)新的新文化。這文化,產生于對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的不斷改革中,產生于對民生問題的不斷解決中,或許,這就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努力方向。
第二篇:《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1600字《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1600字
記得上大學時“國學”興盛,有一次在圖書館無意中翻到《萬歷十五年》時就被它深深吸引。作者借萬歷十五年這發(fā)生的看似瑣碎的事情作為線索展開敘述,全面展示了明代萬歷年間從皇帝到官員國家暗藏的癥結,顯示了在落后的制度里無論怎樣的個人,身處何等位置,做出怎樣的努力,無論是他個人,還是他所想改變和擺脫的社會環(huán)境,都被沉重的制度牢牢禁錮著,讓個人成為了這制度的犧牲品。個人已無法做出任何改變,這制度讓中國幾乎停滯不前,甚至無法跟上白山黑水邊上一個游牧民族的節(jié)奏,明王朝已走到沉沒的邊緣,落日余輝,敗落已經是無可逆轉的事了。
作者選擇的人物很具代表性,他們看起來都認識到了帝國前進與滯后的碰撞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曾滿腔熱情試圖扭轉帝國的命運。但無論是堅持道德的力量維持傳統(tǒng),亦或是某種程度追求自由和變革,結果對于個人命運或者追求來說都是失敗的。因為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對抗制度,每個人都是制度鏈條中的一分子,當他想改變這鏈條時,他無疑會被鏈條上的其他人所殘酷打壓,維持守舊平衡的集體力量是強大的,而想阻擋時代的前進也是個人辦不到的。因此即使某個人意識到了現(xiàn)實與社會制度的格格不入,他也無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際,只能感受著社會的暗流涌動而束手無策。
全書第一章從皇帝自小被安排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聰穎好學寫起,他卻最終清算了自己的老師和首輔張居正,想獲得自主的權力,最后發(fā)現(xiàn)皇帝只不過是一切祖訓和舊制度的執(zhí)行者而已,并不能決定國家的方向。第二章,繼任首輔申時行努力在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折中勸和,小心謹慎地維持文官集團內部的平衡,使國家機構能夠正常運轉,這種過于保守的施政策略使國家發(fā)展陷于停滯。第三章,皇帝為立儲一事與群臣互不相讓,在認識到無法實現(xiàn)個人意志后,對朝廷官員采取疏遠、消極應付的態(tài)度,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百官失去了效忠的意義,也采取消極敷衍的做事態(tài)度。第四章進一步借內外政的大事表明了皇帝不能以個人意志做出決定而實際決定于群臣,活著的皇帝個人和他已死去的祖宗沒什么區(qū)別。第五章清官海瑞希望恢復洪武皇帝時的制度和風氣,然而這樣做無疑與社會時代相悖離,雖然道德值得敬佩但無法真正施行。第六章
從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角度敘述了明朝武官處于被文官壓制的境地,而無法有所作為。第六章社會名人李贄的思想與社會的沖突,其實是儒家內部思想派生出的心學與傳統(tǒng)朱熹理學的對立,然而李贄的思想雖然批判時弊,但并不能建立新的思想體系,故而本質上無法改變社會反而顯得自相矛盾。
作者認為,封建王朝以道德代替法制,是一切問題的癥結。寫作本書的目的,也重在說明這一看法。作者在書中末段指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其社會發(fā)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弊髡咭徽Z點出明朝晚期的癥結所在,這正是大明王朝乃至所有的封建王朝晚期需要改革的地方。制度已然極為落后,財政與官僚組織松散,導致國家實力空虛,而微薄的薪水又導致文官陽為道德,陰為私利,實際主導國家的文官集團都處在此種陰陽沖突之中不能自拔,任何企圖的改變都遭到了強烈的攻擊和反對。皇帝、首輔張居正和申時行、文官海瑞、武官戚繼光、思想家李贄從個人的角度面對混亂的現(xiàn)狀希望有所突破和改變,或者憑借道德的力量恢復平衡,但種種努力在對抗現(xiàn)實的龐大群體時都顯得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既然無法改變制度,就無法避免的遭到來安于此制度的文官的攻擊,所以即使是小的改良也無法推行,小心謹慎地保持平衡也不可能,國家此時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唯一的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讀完全書,有種深深的壓抑感,我唯一得到的結論是:精神解放重于一切,革新才能引導潮流,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今天,國家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政治改革、醫(yī)療教育、廉政建設等等,有人得過且過,有人按部就班,有人在扯淡,正如xx總理說“改革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十八大號召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理念,求真務實,勤儉節(jié)約,不說空話,勵志創(chuàng)新,在中西文化的交匯下,重塑一種既不同于傳統(tǒng)又不是西方簡單照搬,而是一個自信自強開放創(chuàng)新的新文化。這文化,產生于對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的不斷改革中,產生于對民生問題的不斷解決中,或許,這就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努力方向。
第三篇:《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
其實不算認真看完,只是快速瀏覽。里面很多故事已經有所了解,因此對我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書末的“《萬歷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說白了就是,把明朝這段歷史置于世界大背景下,然后再把時間長度拉長到數(shù)百年,如此可以看出很多在微觀上無法看到的東西。
對于當時中國的日漸衰落,以及中國目前遇到的困境,其實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學時候學了無數(shù)遍的“生產關系不符合生產力的發(fā)展”。
具體點說,什么民主 自 由 文明什么的,都是建立在一種東西之上,那就是“契約精神”,也就是“法治”的基礎。這一點,有賴于商業(yè)的發(fā)展,翻過來又能促進商業(yè)的發(fā)展。這就是為什么目前國內都說“經濟改革倒逼政治改革”。某種先進的生產關系在一開始會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但到了瓶頸期,生產力的繼續(xù)發(fā)展就會受到限制,而這時,就會產生促進生產關系改革的呼聲。
黃仁宇還談到了市民階層的重要性。不知中央大力推進城鎮(zhèn)化的時候,有沒有這方面的考量,如果有,那真的是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聯(lián)想到前段時間廣東發(fā)生的事件,可以看出,“契約精神”的要求在南方是高于北方的,這既是南方商業(yè)發(fā)達的結果,也反過來促進了商業(yè)的發(fā)展。
要實現(xiàn)富強民主自由文明,首先得把北方的游牧氣質和小農氣質去掉,除了大力提倡發(fā)展經濟外,如何改革上層管理模式也是今后面臨的一大問題。
第四篇: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二》
萬歷皇帝自小受慈圣皇太后和首輔張居正嚴格教育儒家教育;熟讀經史,敬重天道,效仿祖法。開始萬歷皇帝也想按著他受教育的努力去做好皇帝,嚴重旱災時,甚至親自步10里為百姓祈雨。但是經過一些事情,慢慢發(fā)現(xiàn)的人性和體制的復雜性。首先是自己非常信任的對他嚴格說教的導師張居正個人生活被揭發(fā)是如此腐敗,而文官打倒張居正的文官的目的,顯然又和他萬歷初想的并不一樣。當他想自己能主導政治時,卻發(fā)現(xiàn)想做任何的改變,就會受到非常大的阻力,這些以道德和祖法為工具的阻力讓他難以對抗。黃老先生講明朝是文官體系為統(tǒng)治的,不如直接講以儒家意識形態(tài)為統(tǒng)治,任何文官甚至皇帝都很難對這種意識形態(tài)有任何的挑戰(zhàn)。最后萬歷選擇妥協(xié),以道家無為來默默的發(fā)泄他的不滿和進行抵抗。書中儒家意識形態(tài)根深蒂固,以及這種意識形態(tài)和人性的沖突矛盾。就行成了一些特殊的行為。
張居正政治上厲行改革,做為萬歷的老師,對皇帝嚴格要求。但他本人又口是心非,表面滿口節(jié)儉,而私生活極其奢侈。厲行改革,卻又不了解實際情況,反而出了相反的效果,同時也得罪了一批人。結果一死,整個家族和政治同僚就受到清算。
申時行做為首輔,行為卻和張居正完全不一樣,在處事上他信奉調劑折衷的原則來調節(jié)文官間,皇帝官僚間的矛盾。這種行為是典型中墉之道,是儒家思想和人性妥協(xié)的產物。海瑞更是個爭議的人物,他嚴格尊崇孔孟之道,對崇尚道德,嚴守法律。他的這種行為,當時的官僚對
其即希望是一個社會道德的標桿,又知其的脫離現(xiàn)實性,對其不重用,并排斥其很多行為。海瑞個人可以通
過自律及對價值的追求了來到達,但由于其很多理念本生脫離人性,必然不具備大眾性。其很多行為更是暴露出儒家思想的缺陷,像由于孝道極端推崇,休了兩任妻子的,最后一任莫名死去;還有對個人欲望的極端抑制,這些本身就是和人性先背離的。其行為對具體事物的處理效果,也頗受爭議,看是完全遵守道德,然而由于社會的事情復雜,以及道德本身的局限性,往往起了并不好的效果。當時的精英階層本身并不相信他,包括當時的知識份子,對這種行為也有爭議,象李贄就明說有時清官比貪官更誤事,清官有道德的支持,而且就算失敗也能贏當時讀書人非?粗械拿u,處事固執(zhí)而不知變通,往往導致事情往壞的方面發(fā)展。在寫戚繼光和李贄也真實的把其多面性呈現(xiàn)給了作者:戚繼光有軍事才能,民族英雄的一面,但其又有偷偷納妾,行賄張居正的一面。李贄一個學者,思想家,其對人對己對社會的妥協(xié)與抗爭記述,也非常真實。這種性格多面性的記述更加體現(xiàn)了人性。
現(xiàn)代大眾社會行為學說,通常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或觀點的接受:第一位的是立場,第二位的是情感,第三位的才是客觀理性。黃老先生能客觀理性的研究這段看似平常,確是很典型的歷史時間,并且又能非?陀^理性的呈現(xiàn)給大家,確實是讀者的幸運。
讀后,感覺最深的是,價值觀的影響力,不僅對個人的行為,道德,和幸福觀起決定影響,而且任何團體,社會,宗教,國家都是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其影響深遠,決定整個體制。決策面和執(zhí)行面還有基層中間過長的距離和脫節(jié)導致的低效是高度集權的社會體制所不可避免的。道德很多方面是對社會穩(wěn)定其作用,社會發(fā)展更依賴于技術方法和本身的規(guī)律的研究。個人的道德及智慧在社會群體中有時是矛盾的,社會群體和個人很多規(guī)律是相反的。
第五篇:《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尋找張居正
高二(7)班 阮磊
“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世間已無張居正。”——《明朝那些事兒(伍)》
一年前,當我捧起《明朝那些事兒》時,這我看到的張居正:隱忍而富有謀略,無法逃避人性的弱點,然而他艱難地推行新政耗盡半生光陰,有無愧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當年明月極具煽動性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文字熏陶下,我一直對這個實干的理想家報以極高的崇敬。
“權傾朝野的張居正,他的作威作福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凡是他不滿的人,已經用不著他親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內外官員對此人落井下石??!薄度f歷十五年》
近些日子,同樣是翻看這一段明史,《萬》書中張居正的影子是可怖的,立在萬歷皇帝身后,洞察著一切,也掌控著一切。他在萬歷身上的特權超越了師之于生,更遠非臣之于君,一人之旁,萬人之上。十萬兩白銀,不計其數(shù)的珠寶珍奇??在黃仁宇筆下,我無法對他產生絲毫的敬意。 我很困惑,張居正只有一個,但同樣暢銷的書中對他的描述卻呈現(xiàn)給我兩個印象,一個白璧有瑕,一個似乎稱不上是璧了。究竟哪一個才更接近真實?這個疑惑促使我重新審視度過的段落,更進一步思考張居正其人。
張大學士匿于徐階、假迎嚴嵩、計除高拱之事且不論,自朱翊鈞即位之后,張居正在朝全權負責培養(yǎng)萬歷,對外極力推行新政,同時翦除異己、擴充勢力。在培養(yǎng)萬歷皇帝之事上,《萬》一書中可謂是不惜筆墨。從啟蒙時作為嚴師文華殿授課,到后來干涉皇帝私生活。初讀時我只是不滿萬歷完全受他的控制,然而仔細推敲《萬》書中作者的著墨,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實際上給出的只是一個中肯的評價:一方面認可張居正許多時候堅持的觀點是正確的,一方面不得不承認這些舉動“在以后也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至于其中許多細節(jié)如萬歷朱批“簡直和練習書法一樣”,及第四章所言“張居正不讓他習字,申時行不讓他練兵”應當是他忖度萬歷皇帝之心發(fā)的抱怨,而并非真的強調了張居正這些舉動的不妥。
《萬》書又大篇幅地寫到張居正的新政舉措,并評價道:“和政府一貫所標榜的人后精神相背”、“他們之所以攻擊張居正??放棄了古代先賢的宗旨,而是急功好利”、“在下層行政單位見許多實際問題尚未解決之前,行政效率的增進,必然是緩慢的”。給人的印象是張居正是沒有遵守文官一貫的游戲規(guī)則,扯破了文官集團的“面子”才導致的最后的失敗。不過讀完整部書,我發(fā)現(xiàn)既然作者做此書核心的目的是要批判的是明朝以道德代替法制、以倫理維系邦治的文官集團主宰下的社會系統(tǒng),那么動輒以四書五經相要、以道德綱常來掩飾利益爭斗的文官集團,就應當是作者所要揭露的核心弊端。所以反過來看文中“一貫”“他們”之語其實是說文官,而非針對張居正本人。盡管后文寫道申時行依勢而為,顯得更為聰明,但作者也毫無貶低張居正之意,因為由于體制的腐朽而不能依照正常方式行事,最終前功盡棄,這也很難定位為謀事者的過失。
對于張居正的功績,持另一種看法的的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毫不掩飾他對張的贊美。當年明月認為張居正的新政是他從底層摸爬滾打多年看到社會的陰暗后的改革!耙粭l鞭”法可以減少官吏鉆空子魚肉百姓,考成制度是為了給官員施壓,理想誠然美好,但“國庫充盈”是否一定帶來百姓的安居樂業(yè)?問題還在于他實行新政是否真的就是為了人民著想?
對于張居正的新政作者卻并未提及他的動機,我個人認為他不過是出于個人的野心。有野心才會十余年推行新政前拉后推破除一切障礙,有野心才會不惜代價為做出政績擴大勢力翦除異己,有野心才會專權一時飛揚跋扈。估計囿于明朝士人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多,君臣之分視為重中之重,故即便他野心再重也不敢對君位有所覬覦。正如《萬》書中所言,理想并不等于謊言,它有時也
可以作為出發(fā)點。同樣地,野心也并不一定等于逆賊之心,為了野心張居正在萬歷初的十年里悉心教育萬歷皇帝,保障了邊境安寧,的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其實正如生活中總有些人追高一樣,有野心的人只不過把完成作為生命的一種目的而已。對此,或許我們應多一份寬容。
想到這里,張居正其人的形象漸漸明晰。說到底,讀史不等同于讀文,不可主觀地任憑自己的慣性思維把史中人物拉扯到任何一個極端,因為曾經發(fā)生過的事情比任何小說都具有真實性,而真實的人們總是在多個極端中平衡著的。張居正亦然。他有野心,得罪過全體文官,也曾飛揚跋扈;他有抱負,躬推新政,最終也只是竹籃打水。《明史》中對他的評價較為中肯:“張居正通識時變,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干濟才。而威柄之操,幾于震主,卒致禍發(fā)身后!
如果說用一句話來形容張居正,我想不過是:卓有見識,富有野心而已。
本網(wǎng)向你推薦相關范文: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萬歷十五年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
萬歷十五年讀書的筆記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