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看央視熱劇《最美的青春》過程中,常常會不由自主的熱淚盈眶,總會被林業(yè)人的奮斗場景和奮斗精神所打動。倔強執(zhí)拗、敢為人先、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有故土情懷的馮程;技術過硬、頑強拼搏、漂亮大方的熱血青年覃雪梅;一身正氣、寬懷大度、真誠樸實的場長于正來,以及意志堅定、能打硬仗、雷厲風行的鋼鐵英雄趙天山 正是這些戰(zhàn)天斗地的林業(yè)人,把荒漠變成了綠洲,把沙漠變成了林海。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形象在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時常在腦海里回蕩。
劇中多個情節(jié)和場景讓人心緒難平,艾青的那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讓人蕩氣回腸。先遣隊被大雪困在壩上斷糧十多天面臨死亡威脅時,馮程用一條板凳背面刻畫而成的鋼琴,為大家演奏《命運交響曲》;著急為先遣隊運送糧食補給沖在最前面的老劉頭壯烈犧牲在冰雪路上,像冰雕一樣矗立在冰天雪地;經過反復嘗試最終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育苗造林方法,第一次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和勝利,全體干部職工發(fā)自內心的喜悅與狂歡;以及多年過后,年邁的先遣隊員重聚賽罕壩,滿懷深情、莊嚴凝重的三次敬禮,等等 這些場景足以讓人淚流滿面,這些情節(jié)足以使人靈魂升華。
電視劇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最是美麗。就像我們正在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個廣闊的舞臺上,護林防火固守綠色長城,植樹造林描繪詩畫家園,招商引資發(fā)展森林旅游,建設保障房實現安居樂業(yè) 任它荊棘密布、困難重重,只要我們鐘情于堅守、鐘情于執(zhí)著、鐘情于奮斗,我們的青春就一定是一曲感人至深、永不褪色、飽含生命意義、充滿綠色希望的動人旋律。正如幾十年奮戰(zhàn)在林業(yè)一線,長年扎根林區(qū),愛崗敬業(yè)、勤勉盡責、拼搏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帶領全場干部職工凝心聚力謀發(fā)展、盡職盡責護青山,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林業(yè)產業(yè)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場領導們;經常翻大山、鉆毛坡,調查統(tǒng)計、丈量測繪、規(guī)劃設計、造林生產,把山林的一坡一坎一草一木記在心里、繪在紙上、填進表里,把一份份規(guī)劃設計、建設任務,落實到每一棵樹苗、每一片幼林和52萬畝森林的工程技術人員們;一年四季以山林為家、以護林為業(yè)、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渴了喝幾捧山泉,餓了啃幾口冷饃,用雙腳丈量大山,用汗水澆灑森林的護林員們;還有精準高效、銜接順暢、運行有序、保障有力、廢寢忘食、加班加點、默默奉獻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員。正是有了這個團結奮進、務實重干、精準高效的團隊,才有了我們碑壩林場近年來各個領域、各條方面、各項工作的齊頭并進,才有了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突出成績。
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最美的青春》。故事說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減少沙塵暴危害,黨中央和國務院指定林業(yè)部牽頭,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壩上建立機械林場,防風阻沙蓄水源。一大批年輕的大學生,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去到荒漠,一代一代人勤勤懇懇地種樹,克服萬難,營造了萬頃林海,半個多世紀以來,深深地扎根在塞罕壩, 塞罕壩的這一群人,是用他們的青春點亮了戈壁灘上的綠意。
看到這一幕,我想到南昌公交運輸集團也有十年如一日,一輩子堅守在平凡的崗位,無私奉獻的人,他們將青春熱血灑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yè)上,十年飲冰,熱血難涼,不光是他們,還有他們的親人們,默默地奮斗著。
聶福英,二公司四車隊機房調度員,十八歲進入公交公司,如今已有三十一年頭了。平時像大姐姐一樣照顧我們,所以大伙兒都管她叫“聶姐”。我們駕駛員平日里休息片刻喝的溫開水,酷暑天的綠豆湯,聶姐都會準備。調度室里里外外也會被打理的井井有條,衛(wèi)生曾多次受到了分公司領導的點贊。
聶姐平日里負責公交車班次的調整,每當節(jié)假日時都是公交人最忙碌的時候,電話、對講機總是響個不停。“聶姐,南昌旅游商貿學院的公交站臺上,學生已排成了長龍,請派兩輛50路公交車來增援高鐵巴士9線”,聶姐接到駐站臺的電話指令,速派50路鄒海水與鄒志鵬兩父子上陣。剛放下電話,對講機又傳來萬隊急促的甜美聲,“聶姐、聶姐,西站一號站臺有兩百多人在排隊待車,請高鐵巴士7、8線提前進站”,于是朱衛(wèi)忠、朱衛(wèi)勇兩孿生兄弟出發(fā)。
這是每個節(jié)假日時聶姐的工作日常,根據客源變化,科學地安排每一輛公交車進站載客,讓乘客有序、安全地坐上車。她將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傾注在了公交公司,扎根于公交,經常對大家說:“公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前幾天,車隊新來了兩個年輕的姑娘,她們是見習調度員,分配到聶姐和涂師傅(1981年退伍轉業(yè)到公交公司,現任機動調度員)實習。我利用休息時間和聶姐攀談,她說,“把新來的同志培訓上崗了我就退休”,說此話時我發(fā)覺她臉色紅潤,神情有點激動,顯然依依不舍,慶幸的是,其中一位年輕姑娘是她的女兒,是南昌公交新一代的調度員。
南昌公交公司里有無數兄弟、父子、夫妻齊上陣相互扶持的美談,這也見證著一個又一個家庭,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們將滿腔熱血獻給這里,在這里勤勤懇懇,矜矜業(yè)業(yè),這何嘗不是最美的青春年華呢!
2018年8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2018年12月5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huán)境大會上,塞罕壩林場榮獲了聯合國最高環(huán)境榮譽獎項“2018地球衛(wèi)士·行動與激勵獎”。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際,電視劇《最美的青春》于8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順利開播。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干部,我是帶著崇敬的心情認真收看了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同時我也是帶著學習塞罕壩精神的責任,認真領會了這部電視劇所體現出的崇高精神,也讓我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馮程、覃雪梅為代表的18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畢業(yè)生,與承德圍場林業(yè)部等組成拓荒隊伍,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植樹造林的故事。這是一個特殊年代的故事,是一段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傳奇,是一部歌頌中國北部高原荒漠塞罕壩上老一代造林人奉獻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史詩。塞罕壩林場地處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曾經森林茂密、鳥獸繁多,由于歷史上的過度采伐,土地日漸貧瘠,北方沙漠的風沙肆無忌憚地刮入北京等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為減少京津冀地區(qū)的風沙危害,國家指定由林業(yè)部和河北省在承德境內高原荒漠塞罕壩上建立機械林場,抵御渾善達克和科爾沁沙地南侵。以主人公馮程、覃雪梅等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林業(yè)大中專畢業(yè)生與以林業(yè)干部職工為骨干的369人開荒隊伍,帶領當地干部群眾拉開了與自然抗爭的序幕。豈料,因造林立地條件惡劣機械造林失敗,轉為人工造林。他們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氣溫超過零下43度的環(huán)境下,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光里,戰(zhàn)嚴寒、斗酷暑、拋青春、灑熱血,營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筑牢京津冀綠色生態(tài)屏障,拱衛(wèi)京津冀藍天,在荒涼的塞罕壩上,馮程和他的伙伴們同進退,共患難,也收獲了友誼和愛情,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詩篇。1962年建場以來,三代林場建設者們在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營造出112萬畝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目前的80%,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塞罕壩精神。
坐在電視機前,重溫塞罕壩精神,我一次次被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里主人公們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所打動。在我看來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里的主人公,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便是當今塞罕壩精神的具體提現。“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這是電視劇《最美的青春》男一號馮程的心里話,他們第一代造林人,把改變現實造福后代當己任,為新中國的建設投諸了一腔熱血與豪情,正是第一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與奉獻,才讓現在的游客,可以游覽于花園一般的林海里,盡享吸氧時刻的瞬間舒適,讓荒漠變綠洲成為現實。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干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覺得更加需要將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作為鮮活教材,在強化宗旨上“更牢一層”、在科學理念上“更先一籌”、在錘煉業(yè)務上“更精一步”、在狠抓落實上“更勤一點”,讓“塞罕壩精神”在心靈深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必須在強化宗旨上“更牢一層”。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高度評價了“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的使命擔當。55年來,一代代塞罕壩人把個人理想融入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之中,忠實履行“為首都阻風沙、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設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體現了始終牢記使命、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質。青年干部是當今國家各項事業(yè)興衰的關鍵,是推動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骨干。青年黨員干部必須自覺成為黨的旗幟的堅定護旗手,必須矢志不渝地忠誠于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講黨性、講信念貫穿于工作始終,將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高度統(tǒng)一,將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融為一體,自覺成為始終不忘初心、始終牢記使命,對黨絕對忠誠、對民高度負責,能夠帶領人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黨員干部。
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必須在科學理念上“更先一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塞罕壩人堅持向綠色要發(fā)展、向綠色要未來,走出了一條生態(tài)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并重的綠色發(fā)展之路。XX部門履行著“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的重要職能,作為一名XX干部,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塞罕壩精神貫徹到為民服務的全過程、體現到民政工作的各方面。同時,必須大力弘揚“三嚴三實”精神,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強大動力,推動做好當前各項工作,不斷開創(chuàng)XX事業(yè)改革發(fā)展新局面。
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必須在錘煉業(yè)務上“更精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持之以恒干好本業(yè)是塞罕壩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值得永遠珍惜的精神財富。XX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原則性都極強的工作,XX干部必須要把學習新政策、鉆研新業(yè)務、掌握新技能當作習慣。多研究些問題,少走一些“彎路”,學深悟透XX工作的新理論、新政策、新文件、新要求,多向經驗豐富的同志問教,避免在工作中出現“無知而亂”的尷尬。多研究些業(yè)務,少談一些“套路”,做到對基層情況了然于心,將群眾需求牢記于心,將工作程序內化于心,才能在開展工作中“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確保專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節(jié)拍,真正成為XX工作的行家里手。
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必須在狠抓落實上“更勤一點”。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持之以恒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塞罕壩人不急一時之功、不計一己之利,為了長遠發(fā)展默默付出、無怨無悔,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書寫了一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傳奇。為民服務、真抓實干是XX干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推動XX工作落地見效的關鍵。作為XX干部,就應該時刻保持高度的緊迫感,切忌有等待觀望、軟弱懈怠的“撞鐘”的思想,就應該樹牢一抓到底的“狠勁”和經得起“打磨”的韌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抓落實,向重點任務、難點問題發(fā)力。同時要統(tǒng)籌兼顧好每項工作,把復雜的事情辦好,把困難的事情辦成,秉持“來XX部門就是來吃苦”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信念,以“勤奮工作、不驕不躁”的作風踏實工作,才能久久為功,保持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更需要《最美的青春》第一代造林人的奉獻精神,除去目前社會上蔓延的銅臭和腐朽思想,激勵我們振奮起民族精神,無論身處任何時期,都要不畏艱苦、勇于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我們的一切,因為我覺得:不負歲月不負時代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