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說過;“化學實驗室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最有效和收獲最豐富的場所,培養(yǎng)化學科學素質,不僅要傳授知識,最重要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動手、觀測、查閱、記憶、思維、想象、表達七種能力,其中思維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質量因素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訓練,而且非智力因素也與所增長。”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高爾基:“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么我們就不會有科學,就不會有技術。”
愛因斯坦:“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布魯納:“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好課是擁有“五實”的課,即: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