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聽課和評課
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聽課和評課
聽課評課是幼兒園教師進行園本培訓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當前教師在聽課評課方面最感困惑的是只會聽不會評。那么,作為聽課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觀摩、評議教師的教學活動呢?怎樣的聽課評課活動才是有效的呢?無意中我看了一篇關于教師如何進行聽課評課的文章,里面講了四點評課策略,即研、品、讀、思。我認為這四點策略無論對于上課的老師還是聽評課的老師來說都會有所幫助,現(xiàn)推薦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策略一:“研”方案活動方案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條件。因此,觀摩教學時,聽課者首先要對活動方案認真思考,細致分析,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1.目標的把握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進行教學評議的依據(jù)。在目標的制定上,怎樣既關注到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促進幼兒的長遠發(fā)展呢?首先,目標定位要淮。目標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它們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經(jīng)驗水平等方面合理制定,缺一不可。其次,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有些教師在目標的制定上過大過空,如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顯得過于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標要具有彈性。教學目標要具有彈性,遵循“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上限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潛力,下限保證學習的基本要求,尋找確定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2.程序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程序合理與否是決定教育目標能否有效實現(xiàn),幼兒能否在學習中較長時間保持身心愉快的重要因素。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最根本的處理原則就是動靜交替。如活動導入一般以動機呼喚為主,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活動中間部分是活動中心內(nèi)容,教師要遵循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等原則。活動結束一般在“享受”的境界中幫助幼兒消除身心疲勞。?3.難、重點的處理教學中的難點主要是由于知識的深度、幼兒的經(jīng)驗及知識的模糊性造成的。教師力求活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因此,聽課者應關注教師是怎樣充分、靈活、簡便、有效地運用幼兒已有的知識再現(xiàn)縱橫聯(lián)系,是否采用引導比較、直觀演示等有效的策略,幫助幼兒突破重點難點,理解掌握新知。策略二:“品”教師活動中,教師擔當著主導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育行為、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有效都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地位和角色,要認真思考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育行為,更要深入分析教師教育行為后面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學正確。?1.方法引領孩子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因此,在方法的運用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多樣化、個性化.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所以聽課者既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恰當?shù)剡x擇教學方法,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2.體態(tài)運用教學活動中教師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是否恰當,對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顒又,如果教師面帶笑容,語言親切,眼神溫和,幼兒就會感到輕#松、親切,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將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在活動中的言行舉止,尤其是教師的表情、眼神等體態(tài)是自然適宜、矯揉造作還是呆板乏味。?3.回應方式《綱要》中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的應答語言,是肯定式的應答(你真會動腦筋等鼓勵語)還是提升式的應答(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給予經(jīng)驗上的提升),還是拓展式的應答(教師給予幼兒相關的知識拓展)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4.問題設計有效的提問是幼兒良好學習的開端,也是師幼之間良好交流的橋梁。教學中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的問題。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的提問:問題是否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是否能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是否能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是否能提升幼兒的智能,等等。策略三:“讀”幼兒《綱要》提出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這一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體現(xiàn)如何,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如何,是否體現(xiàn)了樂學、會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精神,是否促進了幼兒主動參與、全面發(fā)展,聽課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關注和思考。1.自主學習當今的教育已從封閉式逐漸向多元化、開放式發(fā)展,它強調創(chuàng)設開放的學空間,建立互動的師幼關系,讓幼兒在自主、開放的氛圍中,建構健全的人格,促進全面發(fā)展。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方法和孝習策略。如教師是否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是否給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材料,是否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與同伴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分享的機會,是否給予幼兒反思性學習、選擇性學習的機會,等等。
2.創(chuàng)造表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倡導“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眼睛、頭腦、雙手、嘴、空間和時間。因此,聽課者要關注教師是否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否在活動方式、活動材料、活動空間、活動伙伴等方面給了幼兒一定的自由度,是否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表達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些因素時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都有著很大的影響。?3.質疑發(fā)問很多時候,教學活動中的問題發(fā)起者是教師,幼兒只是對教師的發(fā)問給予陳述式回答,幼兒的質疑發(fā)問行為明顯不足。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是否給予幼兒發(fā)問的機會。如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你想了解有關××的什么問題,等等。久而久之,對幼兒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4.體驗感受新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幼兒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因此,聽課者要關注教師是否強調幼兒的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是否重視幼兒的親身體驗,是否鼓勵幼兒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是否尊重幼兒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等等。策略四:“思”效果活動結束后聽課者要對該潔動的教學效果進行思考和分析即教學內(nèi)容的完成程度、幼兒鍘知識的掌握程度、幼兒能力的無成程度、幼兒個性的發(fā)展程度等聽課者可以結合預定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評議。如預定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活動氛圍是否寬松愉悅,幼兒興趣是否濃厚,參與活動是否主動,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促進幼兒發(fā)展等等。?1.目標達成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希望孩子得到什么使目標具體清晰,還要思考怎樣幫助孩子有效得到,使目標的達成過程可行和有效。優(yōu)化的教學目的應該是教授目標與學習目標的統(tǒng)一體,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教學相長。因此,聽課者要根據(jù)教育目標析目標的落實和達成。如幼兒是否掌握了預定的教學內(nèi)容,幼兒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發(fā)展,教帥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相結合,促進兒的全面發(fā)展,等等。
2.氛圍營造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進行認知交流的過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聽課者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表現(xiàn),教師是否善于用語言、眼神、表情等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是否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幼兒是否樂于學習,是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3.幼兒發(fā)展《綱要》強調應“面向全體,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共同成長,達到互動雙贏的效果。因此,聽課者不僅要看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學,還要看教師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同時也要關注每個幼兒在活動中是否得到發(fā)展。如教師是否關注到每個幼兒,是否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提出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總之,聽課評課是一想重要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經(jīng)常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有利于對教學問題準確診斷、正確決策,有利于激勵教師優(yōu)化教學藝術,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切磋技藝、交流經(jīng)驗,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幼兒的發(fā)展真正落到實處。
擴展閱讀: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聽課和評課
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聽課和評課
編導語:聽課評課是幼兒園教師進行園本培訓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當前教師在聽課評課方面最感困惑的是只會聽不會評。
聽課評課是幼兒園教師進行園本培訓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當前教師在聽課評課方面最感困惑的是只會聽不會評。那么,作為聽課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觀摩、評議教師的教學活動呢?怎樣的聽課評課活動才是有效的呢?無意中我看了一篇關于教師如何進行聽課評課的文章,里面講了四點評課策略,即研、品、讀、思。我認為這四點策略無論對于上課的老師還是聽評課的老師來說都會有所幫助,現(xiàn)推薦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策略一:“研”方案
活動方案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條件。因此,觀摩教學時,聽課者首先要對活動方案認真思考,細致分析,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目標的把握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進行教學評議的依據(jù)。在目標的制定上,怎樣既關注到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促進幼兒的長遠發(fā)展呢?首先,目標定位要淮。目標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它們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經(jīng)驗水平等方面合理制定,缺一不可。其次,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有些教師在目標的制定上過大過空,如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顯得過于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標要具有彈性。教學目標要具有彈性,遵循“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上限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潛力,下限保證學習的基本要求,尋找確定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2.程序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程序合理與否是決定教育目標能否有效實現(xiàn),幼兒能否在學習中較長時間保持身心愉快的重要因素。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最根本的處理原則就是動靜交替。如活動導入一般以動機呼喚為主,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顒又虚g部分是活動中心內(nèi)容,教師要遵循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等原則;顒咏Y束一般在“享受”的境界中幫助幼兒消除身心疲勞。
3.難、重點的處理教學中的難點主要是由于知識的深度、幼兒的經(jīng)驗及知識的模糊性造成的。教師力求活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因此,聽課者應關注教師是怎樣充分、靈活、簡便、有效地運用幼兒已有的知識再現(xiàn)縱橫聯(lián)系,是否采用引導比較、直觀演示等有效的策略,幫助幼兒突破重點難點,理解掌握新知。
策略二:“品”教師
活動中,教師擔當著主導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育行為、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有效都直接
影響活動的效果。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地位和角色,要認真思考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育行為,更要深入分析教師教育行為后面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學正確。
1.方法引領孩子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因此,在方法的運用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多樣化、個性化.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所以聽課者既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恰當?shù)剡x擇教學方法,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2.體態(tài)運用教學活動中教師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是否恰當,對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顒又,如果教師面帶笑容,語言親切,眼神溫和,幼兒就會感到輕#松、親切,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將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在活動中的言行舉止,尤其是教師的表情、眼神等體態(tài)是自然適宜、矯揉造作還是呆板乏味。
3.回應方式《綱要》中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的應答語言,是肯定式的應答(你真會動腦筋等鼓勵語)還是提升式的應答(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給予經(jīng)驗上的提升),還是拓展式的應答(教師給予幼兒相關的知識拓展)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4.問題設計有效的提問是幼兒良好學習的開端,也是師幼之間良好交流的橋梁。教學中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的問題。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的提問:問題是否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是否能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是否能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是否能提升幼兒的智能,等等。
策略三:“讀”幼兒
《綱要》提出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這一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體現(xiàn)如何,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如何,是否體現(xiàn)了樂學、會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精神,是否促進了幼兒主動參與、全面發(fā)展,聽課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關注和思考。
1.自主學習當今的教育已從封閉式逐漸向多元化、開放式發(fā)展,它強調創(chuàng)設開放的學空間,建立互動的師幼關系,讓幼兒在自主、開放的氛圍中,建構健全的人格,促進全面發(fā)展。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方法和孝習策略。如教師是否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是否給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材料,是否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與同伴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分享的機會,是否給予幼兒反思性學習、選擇性學習的機會,等等。
2.創(chuàng)造表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倡導“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眼睛、頭腦、雙手、嘴、空間和時間。因此,聽課者要關注教師是否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否在活動方式、活動材料、活動空間、活動伙伴等方面給了幼兒一定的自由度,是否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表達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些因素時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3.質疑發(fā)問很多時候,教學活動中的問題發(fā)起者是教師,幼兒只是對教師的發(fā)問給予陳述式回答,
幼兒的質疑發(fā)問行為明顯不足。因此,聽課者要積極關注教師是否給予幼兒發(fā)問的機會。如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你想了解有關××的什么問題,等等。久而久之,對幼兒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體驗感受新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幼兒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因此,聽課者要關注教師是否強調幼兒的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是否重視幼兒的親身體驗,是否鼓勵幼兒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是否尊重幼兒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等等。
策略四:“思”效果
活動結束后聽課者要對該潔動的教學效果進行思考和分析即教學內(nèi)容的完成程度、幼兒鍘知識的掌握程度、幼兒能力的無成程度、幼兒個性的發(fā)展程度等聽課者可以結合預定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評議。如預定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活動氛圍是否寬松愉悅,幼兒興趣是否濃厚,參與活動是否主動,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促進幼兒發(fā)展等等。
1.目標達成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希望孩子得到什么使目標具體清晰,還要思考怎樣幫助孩子有效得到,使目標的達成過程可行和有效。優(yōu)化的教學目的應該是教授目標與學習目標的統(tǒng)一體,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教學相長。因此,聽課者要根據(jù)教育目標析目標的落實和達成。如幼兒是否掌握了預定的教學內(nèi)容,幼兒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發(fā)展,教帥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相結合,促進兒的全面發(fā)展,等等。
2.氛圍營造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進行認知交流的過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聽課者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表現(xiàn),教師是否善于用語言、眼神、表情等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是否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幼兒是否樂于學習,是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3.幼兒發(fā)展《綱要》強調應“面向全體,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共同成長,達到互動雙贏的效果。因此,聽課者不僅要看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學,還要看教師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同時也要關注每個幼兒在活動中是否得到發(fā)展。如教師是否關注到每個幼兒,是否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提出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
總之,聽課評課是一想重要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經(jīng)常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有利于對教學問題準確診斷、正確決策,有利于激勵教師優(yōu)化教學藝術,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切磋技藝、交流經(jīng)驗,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幼兒的發(fā)展真正落到實處。
幼兒園教師評課的誤區(qū)和評課的原則
編導語:無論學校領導還是普通教師,都經(jīng)常需要聽課評課,那么,在通過聽課評課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過程中,評課者該把握哪些原則,不斷提高自己的評課水平呢?
無論學校領導、教研員還是普通教師,都經(jīng)常需要聽課評課,那么,在通過聽課評課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過程中,評課者該把握哪些原則,不斷提高自己的評課水平呢?
一、常見評課誤區(qū)淺析
盡管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在評課中,評課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現(xiàn)失誤甚至錯誤,除了技術性和科學性的問題外,屬于評課方式的問題也有不少,就筆者所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哄”評: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這種“皆大歡喜”的評課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因為評課者準備不足或能力有限(比如聽非自己專業(yè)的課),由于準備不足,所以就難以深入分析課堂教學的得失,而跨專業(yè)聽課時,評課者有時對授課教師“講了什么”都不甚了然,又如何有效評課呢?因此,評課者就不得不勉強應對、多夸少評,無論表揚還是批評、分析還是建議,都不免流于空泛籠統(tǒng)。另一種“哄”評則更等而下之,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種利益的考慮,“課未完,評已定”,這種“評課”其實基本已經(jīng)不能視為教研活動了。對于“哄”評,有責任感和進取心的教師并不喜歡,盡管“面子”無虞,但難有真正的收獲。
第二,“套”評:用理論、理念、理想套教學。課堂教學實踐當然需要理論層面的引導,但是指望一節(jié)課“全面、徹底”地體現(xiàn)理論、理念、理想的要求則未必實際,不用說日常課,就是精心包裝的“公開課”也難以實現(xiàn)。有的評課者,對教學工作本身并不熟悉,對所聽的課了解有限,于是乎只好在評課中祭出“理”字大帽,“套”上一番了事。有些評課者則是帶有比較強的理想主義色彩,總以為一節(jié)課只有用課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裝到牙齒”才算好課,于是乎大套特套,被評教師在不得不贊同其理念、理想的同時,卻又是一頭霧水,大生“這課該如何教”之疑。
第三,“替”評:用自己的教學設想來評課。不可否認的是,評課者在聽課時,在做判斷時,心中重要的參照系就是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但是,一些評課者喜歡越俎代庖,在評課時教教師如何授課,這就未必妥當了。這種現(xiàn)象一般出現(xiàn)在一些懂教學,也對所聽的課比較了解的評課者身上。評課的目的其實與教學的目的很相似,在教學中,“告訴”學生怎么做的效果遠不如幫助學生自己探索的效果;同理,評課者“代位設計”也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退一步來看,在實際教學中,評課者的教學設想真的能“替代”授課教師的設計嗎?筆者認為恐怕不能,且不說前者未必就比后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評課者一般都對學情了解有限,其設想也就容易“看上去很美”,實施起來很難。
第四,“苛”評:評課中過重細節(jié),求全責備。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條“馭下之術”,就是在大臣的奏折里面挑錯別字,讓大臣們覺得皇帝神目如電、無比圣明,因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們有些評課者也有類似的做法,在評課中,不重整體而偏好局部,不觀大體而好摳細節(jié)(細節(jié)當然很重要),找到一點問題就大肆發(fā)揮、上綱上線。教學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學又是“遺憾的藝術”,“有問題”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沒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曾說:“一事之失,無妨全體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則余無可觀耳。”他主張在批評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莊書》),我認為這也正是評課者在評課中應該有的態(tài)度。
二、評課的幾條原則
關于評課的原則,我覺得很可以借鑒學術批評的要求,因為評課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學術批評,不能隨意,也要盡量避免偏頗、疏漏。
第一,轉變態(tài)度、謙虛謹慎。鄧小平同志曾經(jīng)要求去學校聽課的人“要像下連隊當兵一樣,下去當‘學生’”(《教育戰(zhàn)線的撥亂反正問題》),這句話頗值得我們深思。評課者不應抱著自己“比授課教師更高明”的態(tài)度走進課堂,評課者的主要工作是“建設性地批評”,但在批評之前必須先以一個謙虛的態(tài)度去傾聽、去思考,在進行批評時,也要謙虛謹慎。著名學者齊世榮先生說:“批評者的意見即使正確,也只是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正確,而從總體水平上不見得就一定超過被批評者!保ā堵剬W風問題和學術批評問題》)這是非常正確的。
比起被批評者來說,批評者處于相當有利的地位,著名學者余嘉錫先生所作的《四庫提要辨證》糾正了清代學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許多錯誤,但是余先生卻認為,紀昀需要為浩如煙海的典籍作提要,而自己卻是只挑自己有興趣、有心得的內(nèi)容作批評,所以,“紀氏之為《提要》也難,而余之辨證也易”,余先生斷言,如果把他和紀昀身份對換,“紀氏必優(yōu)于作《辨證》,而余之不能為《提要》決也”。正因為如此,批評者就更應該謙虛謹慎,這并不僅僅是風范、風度的問題,謙虛謹慎也會讓評課者少了許多犯錯誤、出問題的可能。
第二,深度鉆研,不說空話。評課者決不能“赤膊上陣”,而是要對教學內(nèi)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評課是很“日;钡,但是,“日;辈坏扔凇半S意化”。有一些評課者存在一種想法,認為自己可以“熟悉內(nèi)容就評內(nèi)容,不熟悉內(nèi)容就評教法”。殊不知,同樣的內(nèi)容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師那里,面貌可以千差萬別,而所謂“教法”如果脫離了內(nèi)容,就成了無源之水。如果對自己所聽課內(nèi)容不作研究,不從授課教師和中小學教學的角度實實在在地分析課的內(nèi)容,評課就難以切中肯綮,甚至會鬧出笑話。
第三,設身處地,“了解之同情”。一節(jié)課(即使是刻意準備的課)不是孤立的,它與教師的整體教學延續(xù)性,學校、教研組的情況密切相關。一節(jié)課也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它根植于這個班學生的種種狀況。
而這些往往都是評課者一無所知或不太了解的,而授課教師教學內(nèi)容、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調控,以及教學效果的達成,恰又與這些情況息息相關。因此,在評課時需要充分了解情況(特別是學情),設身處地地評課。陳寅恪先生研究歷史,特別重視“了解之同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要充分考慮歷史事件產(chǎn)生的各種條件、歷史人物行為的環(huán)境背景,置身其中,設身處地地作研究,這種思想是我們評課時應當效仿的。
顧泠沅教授指出,教育教學研究要“回到粗糙的地面”(《校本教研:從制度建設到聚焦課堂》),評課也是如此。課堂教學的“粗糙地面”非常復雜,存在于教師、學生、環(huán)境等許多方面中,而且?guī)в蟹浅姷牟淮_定性和隨機性,忽略這無法回避的“粗糙地面”,評課就容易失去指向性和客觀性,也就容易想當然,容易簡單化、機械化、空泛化,難以評到點子上。
第四,反復論難,力求嚴謹。很多著名學者,在進行學術批評的同時,也希望別人“入室操矛”,再來批評自己,以深化認識、推進研究。我們的一些評課者卻自以為自己說的都有理,加上老師們往往因為地位、面子、利益的關系,不予反駁或討論,也助長了一些人根本不準備接受辯難的態(tài)度。這對于評課,對于教學研究工作沒有好處。
我覺得,批評者應該隨時準備被人批評,因此,評課者在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復掂量、仔細論難,力求“止于至當”。同時,隨時準備被人挑刺、反駁。一句話,就是把評課當成完全開放而又非常嚴謹?shù)摹翱陬^學術討論”,而不是一言堂的“專家指導”或隨便的“談談意見”。在當前的教研工作中,我們特別重視交流與對話,而形成有效對話起碼得有這么兩個條件:一是大家都有平等的發(fā)言機會,也都有開放的傾聽態(tài)度;二是大家的發(fā)言都(盡量)是經(jīng)過自己深思熟慮的,這樣才能產(chǎn)生高質量的觀點交鋒,思想碰撞。
評課,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礎的形式,其鮮活性、及時性、互動性和針對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難以替代的。我們有責任使其更加科學合理,讓它在教師的成長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聽課和評課》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聽課和評課: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