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總結
教學反思總結
實施新課程以來,教師的教學行為,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取得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也活了,得到了很好的訓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總體來說我們的課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實施新課程當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現(xiàn)作如下介紹:
現(xiàn)象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話音剛落,教室內人聲鼎沸,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讀得搖頭晃腦、面紅耳赤,場面煞是熱鬧,教師頗為滿意。這話日漸成為一種時尚。
反思:(一)難道學生個個都喜歡高聲朗讀?仔細想想,答案非常明顯。學生之所以都選擇高聲朗讀作為“喜歡”的方式,不排除以下兩方面原因。
1、受從眾心理趨使。部分同學的放聲朗讀使其他同學身不由己,為給老師傳達“我讀得很投入”這一信息,就不惜扯著嗓門,搖頭晃腦。在這熱熱鬧鬧的場面中,學生的浮夸心理日益膨脹,個性日漸磨滅,其閱讀能力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2、學生無其它方式可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放聲朗讀歷來都是“用你喜歡的方式讀”的代言。這樣,由字碼破解成音碼,再由音碼翻譯為意碼,成了學生固定的閱讀思維程序。他們從未學過默讀,更不知瀏覽是什么,以至于有學生在考試時還要出聲讀卷。對他們而言,沒有絲毫選擇的余地!試想,這樣的學生如何上網瀏覽,如何看書閱報,如何適應未來學習、生活的需要?(二)難道一定要“用喜歡的方式讀”嗎?筆者認為,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這種說法也未必恰當。因為默讀、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種高心智活動往往會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時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即放聲朗讀,那么,其默讀、瀏覽能力就會日漸萎縮。
結論:這是淺表性的“選擇性學習”,不排除“放任自流”之嫌。
啟示:(一)要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讓學生可選擇!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高年級,學習瀏覽。作為一線教師,應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并用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少一點嘩眾取寵,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從學生出發(f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讓學生學會潛心地默讀,學會快速地瀏覽,讓學生擁有選擇的余地。(二)要引導學生靈活選用方法讓學生會選擇。如果學生已掌握各種閱讀方式,那么教師就應通過引導,讓他們學會針對不同內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讓他們知道詩詞散文尤宜誦讀,說明文較宜默讀;初知大意需瀏覽,表情達意可放聲朗讀;在需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中不宜出聲朗讀(如其他人還在凝神思考)因此,筆者認為將“用你喜歡的方式”改為“用你認為最適合的方式”,可能更為妥當,F(xiàn)象二:對一些文句優(yōu)美描寫精彩的片斷,教師對其中的重點詞句視而不見,讓學生籠統(tǒng)讀過幾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一)不加咀嚼的朗讀真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嗎?我們是否把朗讀的功能過于夸大了?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在嘴邊溜過,在他們大腦的皮層上未留絲毫痕跡,不待下課,這一切恐怕早化為過眼煙云。如此這般,不加咀嚼,怎能消化?談何積淀?學生的語文素質又從何提高?(二)語文的模糊性排斥品詞析句嗎?“適度模糊”是在當前語文教學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不排斥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反之,它還憑借一定的品析理解能力為支撐。就像行書之與楷書,沒有端端正正、一筆一畫,哪來行云流水?何況,經常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后,要再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切切,恐怕不那么容易。要不怎會有學生怎么也想不通“荒蕪”與“荒無人煙”中的兩個“wú”會不同,怎么也不理解“迫不及待”的“及”會不同于“急迫”的“急”。
結論:這不是“模糊性理解”,而是隔靴搔癢。
啟示:(一)語文教學需要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對一些成語,需啟動分析思維、聚合思維,并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過程中進行理解。需要強調的是,這理解決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賓奪主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心靈與文本的交融。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理應成為閱讀的基本功。(二)將品詞析句與朗讀相結合。游離于品詞析句之外的朗讀,猶如喪失靈魂的軀殼。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方顯其完美。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讀進行表達。對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可直接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詮釋、表達對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讀,語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積淀,學生才能學會閱讀,才能進行大閱讀,他們心靈中的文學園地才有可能生機盎然,碩果累累。
現(xiàn)象三:在朗讀比賽中,有一方明明不如對方,其他學生的評判也十分明了。但是,教師在總結性評判時總會說:“平分秋色”。反思:(一)指出不足,就一定傷他自尊嗎?不!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的心靈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即便部分學生如此,那么,這般“呵護”,也只會使其心靈更嬌更脆。試想,這樣的學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如何接受生活的考驗?再說,虛假的評判反饋給學生的是錯誤的信息,這種欺騙對該學生而言也構成了傷害。(二)在保護一方的同時是否又傷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顯勝出一籌的同學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學生領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對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師還可敬嗎?以后的教育還有說服力嗎?
結論:這是狹隘的“尊重”,可能換來的是無盡的“傷害”。啟示:(一)評判客觀公正,才具說服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行得正,說得真,學生才會敬重你,學習你,才能在你的言傳身教中得到春風化雨般的教育。唯此,教育才能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光明。(二)教師應善于指出學生不足。的確,在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判時,很可能會傷及弱的一方。但是,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真誠的目光,鼓勵的話語,親切的拍撫傳達你對他的信任、期待、熱愛。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的同時,感受到了濃濃的師愛,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
反思這些現(xiàn)象,我思緒萬千。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的教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層出不窮的先進教育理念,瞻前顧后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機械運用也好,都不是應有的態(tài)度。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
擴展閱讀:教學反思與總結
教學反思與總結
作為一名老師,上一節(jié)課難,上好一節(jié)課更難,從你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意思都不能馬虎,因為你的任何行為都對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如果只是為了上一節(jié)課而上課的話,那就太膚淺了,尤其對一些新的老師來說,要及時進行反思,每上完一節(jié)課,做一個簡單的總結,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在短時間內取得更大的進步,F(xiàn)我就上節(jié)課杜老師的一節(jié)課做一簡單總結。
教學思路:
老師上一節(jié)課,主要運用的是巴甫諾夫的學習理論,即學習是刺激與反映的連接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她也很自然的把這一理論運用其中。教學方法:
老師在一節(jié)課中運用了我國中學教學方法中常用的幾種方法,如:1)講授法即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2)談論法又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
4)練習法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教學準備:在上課前進行了認真的備課,觀看了相關視頻,與其他老師進行了商議,并且對課堂的教學時間進行了一個較好的安排。并且對課程標準進行了仔細的對照,注重講解重點,而難點只要求做了解,重難點突出。教學過程:
在整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老師有一些環(huán)節(jié)把握得很好。第一,很正確的運用的巴甫諾夫的學習理論,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第三,能夠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講練結合,做到了師生很好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第四,表現(xiàn)的比較自信大方,語言組織較為合理,聲音及表情很有感染力,語速音色均較好,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第五,教態(tài)也比較符合要求,落落大方;第六,對指導老師的意見能夠虛心接受,并且能很快的運用到接下來的講課當中。第七,能夠及時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做到及時提問。
當然,在有諸多優(yōu)點的同時,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準備上,教學時間安排的較緊,計劃沒有實現(xiàn)。重難點較為模糊,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學過程細節(jié)方面還是有些不足之處:第一,在進門的時候,過于拘謹,不夠自信,低著頭;第二,走上講臺后,就馬上放下教案,沒有和同學進行一個眼神交流,手也沒有找到一個固定的位置,這樣會讓學生們看到你很緊張。第三,一上講臺就講新課,沒有進行適當?shù)膶耄龊蒙瞎?jié)課與本節(jié)課的銜接。第四,授課過程中有些緊張,沒有靈活運用肢體語言,有些死板,寫板書與講課分離了。寫板書背對著學生了。第五,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站在講臺上。第六,授課過程中有些不自然,寫字時總把粉筆拿在手里。第七,語速太快,下面學生沒有時間消化與吸收。
整改措施
教學準備:仔細參照教材做教案,認真解讀重難點,突出重難點,對于教學時間的安排要留有余地,緩沖的空間要大些,教學計劃要落實。為此,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引導。
教學過程:一、講課前
(一)、上課打鈴后,進入教室的姿態(tài)要大方得體,要有自信,要抬頭挺胸,要面帶微笑,進入教室后腰環(huán)視一下課堂,和同學們有個眼神交流,切勿從門里擠進來,還低著頭,學生看到后都沒興趣上這節(jié)課了。
(二)、走上講臺后,輕輕放下教案,兩手固定在講桌的某一固定位置,切勿隨意晃動,或者兩手搓來搓去。
(三)、上新課前,要進行適當?shù)膶,做好上?jié)課與本節(jié)課的銜接。說話時要有邏輯性,對自己所講授的內容要熟記于心,眼睛不要一直盯著教案,要與學生有互動。二、講課中
(一)、授課過程中自信大方,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邊說邊板書,寫板書時不要背對學生,要給以學生側面,說話時要慢條斯理,別說太快,語速很重要。在教授新知識時要注意靈活運用刺激與反映的連接,一個新詞至少要帶領學生讀三遍,別把自己所教是學生當成“天才兒童”。上課的時候要有邏輯性與層次性,要有一個線索貫穿整堂課。要想駕馭整堂課,最好就是能過脫稿,不要去看教案,把自己要講的內容熟記于心,脫口而出最好。
(二)、盡量精簡語言,最好不要讓學生產生聽課疲勞感,要做到語言干脆利落,語速適中,語調有高低起伏(三)、在講課時要做到鎮(zhèn)定自若,不寫字時要注意把粉筆放在桌子上,千萬不要一直拿在手里。
(四)、提問的時候,要注意用詞不要說什么“有誰主動回答我的問題”“下面我來檢查一下或者“下面我來提問一下”,問有誰“主動”這樣會使得某些學生誤以為和自己沒關系,反正有主動的學生,所以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可以這樣問“下面我來看看同學們對新知識掌握的如何”。問“檢查、提問”,會引起部分同學恐慌。對于提問要給一個侯答的時間,這個時間不少于30秒,沒有必要告訴學生時間是多久,教師心里有數(shù)即可,否則會使得學生太過緊張,老師要走在學生中間觀察學生,詢問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不要總站在講臺上。
(五)、找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時,要注意有選擇性,這就要求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叫一個積極踴躍,自信滿滿的學生回答問題,再找一個目光呆滯不注意聽講的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可以把一個問題分成好幾個小問題,多叫幾個人來回答;卮鸬牟粚Σ灰^分批評,提醒一下要注意聽講即可,回答對了也別說什么“回答的真好,大家鼓個掌表揚一下他”這樣不好,我們要表揚的是一件事而不是表揚某一個人。
三、講課后
課講完了最好能夠做一個小結,回顧一下本堂課所學的知識,沒有十分重要事兒盡量不要拖堂,占用大家休息的時間。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還要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把握上下苦工,即是在更高的著眼點提煉課程的內容,引導學生的思考和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潛能;而對于課堂教學,也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應該提倡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總結、提煉和升華。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教學反思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教學反思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