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哲學啟蒙書中,喬斯坦·賈德所著的《蘇菲的世界》也許是最暢銷的一本,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已經成為暢銷不衰的名著。在我看來,這本書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奇妙的構思。全書實際上有兩條線索:一是14歲少女蘇菲與那位神秘哲學家艾伯特之間的通信和來往,而通過哲學家對蘇菲的授課和談話,作者對西方哲學自古至今的發(fā)展脈絡和探討的主要問題作了引人入勝的講解;二是同齡少女席德與她父親艾勃特之間的通信和來往。讀者發(fā)現(xiàn),兩條線索由交錯、靠近而重合,到頭來真相大白,蘇菲和哲學家艾伯特只是席德父親艾勃特為女兒寫的書里的虛構人物,或者毋寧說,是艾勃特化身艾伯特在向同樣化身為蘇菲的席德進行哲學啟蒙。
柏拉圖曾言:哲學起于驚疑。事實上,不論是誰,倘若沒有對世界的驚奇和對人生的疑惑,就不會開始哲學的思考。書中先從如“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等幾個簡單的問題引導蘇菲產生哲學性的思考,接而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還有一些自然哲學家的議題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等等涉及藝術、科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的哲學,神秘導師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這本書涵蓋了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內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僅如此,更加值得人們稱贊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講述了哲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思想,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哲學揉碎以另一種更加細膩的方式注入讀者的頭腦中。哲學家們往往確實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們的生活經歷不會像行俠者那樣驚險離奇,不會像軍事家那樣波瀾壯闊,不會像男歡女愛那樣情意綿綿,而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正在于他們特有的言行蘊含著哲學的深邃,會給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遠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這種“灌輸”的效果顯然要比在哲學課堂上那些單一乏味的概念講解要生動得多,這樣的哲學知識將會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的心靈。
書中的一些問題,比如“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思考過,相信這個問題是人們一致迷惑過的。為什么會有“我”這個意識的存在?其實最開始,我并沒有從書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兩可的帶過了?墒堑胶竺嬲劦降芽柕臅r候,他所說的“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頓時讓我有了醍醐灌頂?shù)膹匚。人因為思考而存在,這句話帶了點唯心主義的味道,但確實是當人們在否認在懷疑的時候,這一思考的行為就已經證實了“我”的存在。當我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心中還總是有一個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學與哲學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最開始,在艾伯特為蘇菲講解自然派哲學家的時候,先談到了神話故事對自然問題的解釋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學家們產生懷疑,他們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來得到答案,他們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變的。在這里,他們批評了傳統(tǒng)神話,這是否體現(xiàn)了神學與哲學的矛盾?后來又談到笛卡爾的時候指出他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三件事:一、人是會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個外在的真實世界。他堅持認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稱上帝可以保證我們用理智所認識到的一切事物必然會與現(xiàn)實世界相符。這樣看來,哲學又是為神學服務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說神學是人們的信仰屬于唯心,科學是理性的探索屬于唯物,那么哲學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者,與其兼容?哲學屬于邏輯理性的思考,科學的靈感源于哲學。但是哲學在某一層次上又服務于神學,那么也就是說神學是哲學的更高層次的境界,因為“神學揭示啟示的真理,而哲學只是闡明自然的真理”。當然無論人們怎么認為神學與哲學的關系,總是先有神學的啟示方向,后有哲學的思考,理論上而言哲學都是源于神學的。
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當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夠像蘇菲一樣在人類哲學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長,到長大成人的那一天,還是能夠保持一份對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學家一樣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識道理但仍然對這個世界充滿考究和疑問,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意識到自己無知的人”,F(xiàn)在的社會,雖然安定,但缺乏哲學性的思考。拿現(xiàn)在的網絡來說,它的與人方便卻造成了知識剽竊的普遍問題,不論是大學生還是學術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問題,而是更喜歡借用別人的想法和觀點而缺乏個人的靈魂性。不僅如此,現(xiàn)在的許多長大成人的大人們更是習慣了這個世界,習慣了以整個社會的思考方式去想問題,像以往哲學家那樣挑戰(zhàn)神學,挑戰(zhàn)社會等顛覆現(xiàn)有固定認識的想法與勇氣早已消失不見。結合我的個人所經歷過的一件事來講,曾經有一位同學,他只是喜歡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某天他對我們平時用水的水質產生了質疑,然后他就借了一臺簡單的儀器裝備將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提煉分解,發(fā)現(xiàn)底部沉淀了許多的紅色物質。當他把這件事的結果告訴我們的時候,許多人的反應都是先是驚訝,后是接受,按照他們當時所說的一句話,“都已經用水那么多年了,我們不還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沒有必要那么麻煩地去深究這種問題啊!焙芏嗳硕伎赡軐ξ覀兩畹倪@個社會,這個世界所產生的問題,都抱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更遑論去自我探索和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了。這就是現(xiàn)代人習慣于這個世界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雖然不可能回到那個百家爭鳴,到處充滿對知識真理追尋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現(xiàn)在和平舒適的生活,而疲于對人類、對自然、對社會的思考。哲學性思考的光輝應該不時從人們的身上閃現(xiàn),那份對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永久失去啊。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思考。
第二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親愛的蘇菲:
感謝你愿意與我分享哲學家的來信,更要感謝你如此信任于我,而把你和哲學家之間的小秘密告訴給我。
我真的如此癡迷于這一封封往來的書信,以至于今早醒來,一張宏大的畫面展現(xiàn)在眼前。不知你是否發(fā)現(xiàn),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條潺潺的小溪從古老的奧林匹斯山上流下。漫過古希臘中心廣場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位巨擘,沖刷著中世紀的經院教堂,席卷著啟蒙時期的康德、笛卡爾,佛洛伊德……在人類的大地上汨汨地涌動著,越來越寬闊,越來越深邃,像人類的血管一般蔓延開來,給養(yǎng)著這片土地,滋潤著我們干涸的靈魂。我們吮吸著長大,我們的血液中,我們的身體內出處散發(fā)這他們的芬芳,而我們卻全然未知。正如哲學家在信中所言,“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似乎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正因為如此,我們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
讀完這些書信,讓我最為驚訝的是,在古老的西方與古老東方之間有著如此多的相似之處。我不得不承認在人們無法解釋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敞開思想的翅膀,任它馳騁。試圖利用超能力來解釋這周圍發(fā)生的事情,譬如打雷、下雨等等。希臘神話就此產生并廣泛傳播,在遙遠的東方國度里同樣有著這樣的神話:女媧娘娘利用泥土仿照自己的樣子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本來混沌如一顆雞蛋,是一個叫盤古的巨人在中間揮動他手中的巨斧,上面的部分成了天空,下面的部分成了土地,世界就此產生。當然你不會相信,因為你已經知道這是神話故事,是不可能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即便在科學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仍然有著太多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因此,當這些事情發(fā)生時人們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們相信科學一定能夠給予充分的解釋,但這往往需要漫長時間的等待。另一方面,人們并不希望等待,他們更愿意給出自己的想象,這種想象之中往往伴有超然事物的存在,如神話般解釋這我們這個世界。這便是哲學家所言的“深化的作用便是為人們不了解的事物尋求一個解釋”吧。
再說說自然派哲學家。他們認為“水”或者“空氣”是萬物之源,亦或者世界(好 范文網m.seogis.com)是由某種無限定的元素組成的。恩陪都的“四元素”說令我十分驚異,因為,在遙遠的古代中國也有著驚人相似的學說——“五行說”,即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蘇菲,你想想在201*多年前的古代希臘和距離上千公里的古代中國,產生了如此相像的思想。(范_文_先_生_網)我想這應該說明了這種學說可能更多基于現(xiàn)實吧,人們看到了生命于水中誕生便產生了水是萬物之源的思想,同樣看到泥土中冒出的新芽,便認為土是萬物之源。因此,自然派哲學家已經和神話完全不同了,他們的學說更多的貼近了當時人們的具體生活。說到自然派哲學家,我更加驚訝的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理論居然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已經提出來了。而今這成了一種被廣泛傳播的理論,在初中的化學、物理課本上廣泛的教授。但唯一不同的是它是否真的是最小的單位呢?現(xiàn)代科學已經證明了顯然不是,人們在小小的原子內部又找到了各種粒子,按照現(xiàn)如今的解釋,物理學界認為世界上擁有62種基本粒子,就在去年人們還為了預言與發(fā)現(xiàn)了希格斯粒子而歡呼雀躍呢。但這個亙古的問題依然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這62種基本粒子就不可再分嗎?那么到底有沒有德謨克利特所說的這種不可分的基本最小單位呢?看來201*多年的發(fā)展,我們仍然在找尋答案的路上呀。
我想你可能和我一樣驚訝于在201*多年前的東西方哲學竟然有著如此多相通之處,并且悄然發(fā)現(xiàn),似乎即便再古老的哲學也似乎能沉淀于現(xiàn)在的生活中。至少似乎在現(xiàn)如今的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看見古典哲學的影子,我們的腦海中或隱或現(xiàn)地浮現(xiàn)過古典哲學家們曾經苦苦思索的問題。只是我們在一閃而過之后便敷衍于匆匆的生活,變得漠然,再無那顆好奇之心,那顆求索之心。但我相信總有那么一些人,如你一樣,保持著童真般的好奇,解讀著周圍的一切,不知不覺間已然點亮了心靈歸宿的明燈。
好了,蘇菲,時間不早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吧。原諒我的懶惰,更原諒我多年來未曾提起的沉重的筆。
第三篇:蘇菲的世界 讀后感(201*多字自己寫的~~~ 絕對獨家)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園藝091
14109125黃雅菊
喬斯坦·賈德所寫的暢銷書——《蘇菲的世界》非常適合那些未接觸過哲學的人們來作為啟蒙教材,引導人們步入哲學的殿堂。該書主要講述了小姑娘蘇菲在神秘導師通過書信的誘導下,開始接觸哲學,思考哲學問題,并且了解了整個哲學史的發(fā)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學家。先從如“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等幾個簡單的問題引導蘇菲產生哲學性的思考,接而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還有一些自然哲學家的議題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等等涉及藝術、科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的哲學,神秘導師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這本書涵蓋了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內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僅如此,更加值得人們稱贊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講述了哲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思想,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哲學揉碎以另一種更加細膩的方式注入讀者的頭腦中。哲學家們往往確實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們的生活經歷不會像行俠者那樣驚險離奇,不會像軍事家那樣波瀾壯闊,不會像男歡女愛那樣情意綿綿,而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正在于他們特有的言行蘊含著哲學的深邃,會給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遠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這種“灌輸”的效果顯然要比在哲學課堂上那些單一乏味的概念講解要生動得多,這樣的哲學知識將會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的心靈。
書中的一些問題,比如“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思考過,相信這個問題是人們一致迷惑過的。為什么會有“我”這個意識的存
在?其實最開始,我并沒有從書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兩可的帶過了?墒堑胶竺嬲劦降芽柕臅r候,他所說的“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頓時讓我有了醍醐灌頂?shù)膹匚。人因為思考而存在,這句話帶了點唯心主義的味道,但確實是當人們在否認在懷疑的時候,這一思考的行為就已經證實了“我”的存在。當我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心中還總是有一個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學與哲學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最開始,在艾伯特為蘇菲講解自然派哲學家的時候,先談到了神話故事對自然問題的解釋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學家們產生懷疑,他們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來得到答案,他們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變的。在這里,他們批評了傳統(tǒng)神話,這是否體現(xiàn)了神學與哲學的矛盾?后來又談到笛卡爾的時候指出他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三件事:一、人是會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個外在的真實世界。他堅持認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稱上帝可以保證我們用理智所認識到的一切事物必然會與現(xiàn)實世界相符。這樣看來,哲學又是為神學服務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說神學是人們的信仰屬于唯心,科學是理性的探索屬于唯物,那么哲學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者,與其兼容?哲學屬于邏輯理性的思考,科學的靈感源于哲學。但是哲學在某一層次上又服務于神學,那么也就是說神學是哲學的更高層次的境界,因為“神學揭示啟示的真理,而哲學只是闡明自然的真理”。當然無論人們怎么認為神學與哲學的關系,總是先有神學的啟示方向,后有哲學的思考,理論上而言哲學都是源于神學的。
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當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夠像蘇菲一樣在人類哲學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長,到長大成人的那一天,還是能夠保持一份對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學家一樣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識道理但仍然對這個世界充滿考究和疑問,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意識到自己無知的人”,F(xiàn)在的社會,雖然安定,但缺乏哲學性的思考。拿現(xiàn)在的網絡來說,它的與人方便卻造成了知識剽竊的普遍問題,不論是大學生還是學術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問題,而是更喜歡借用別人的想法和觀點而缺乏個人的靈魂性。不僅如此,現(xiàn)在的許多長大成人的大人們更是習慣了這個世界,習慣了以整個社會的思考方式去想問題,像以往哲學家那樣挑戰(zhàn)神學,挑戰(zhàn)社會等顛覆現(xiàn)有固定認識的想法與勇氣早已消失不見。結合我的個人所經歷過的一件事來講,曾經有一位同學,他只是喜歡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某天他對我們平時用水的水質產生了質疑,然后他就借了一臺簡單的儀器裝備將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提煉分解,發(fā)現(xiàn)底部沉淀了許多的紅色物質。當他把這件事的結果告訴我們的時候,許多人的反應都是先是驚訝,后是接受,按照他們當時所說的一句話,“都已經用水那么多年了,我們不還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沒有必要那么麻煩地去深究這種問題啊。”很多人都可能對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所產生的問題,都抱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更遑論去自我探索和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了。這就是現(xiàn)代人習慣于這個世界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雖然不可能回到那個百家爭鳴,到處充滿對知識真
理追尋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現(xiàn)在和平舒適的生活,而疲于對人類、對自然、對社會的思考。哲學性思考的光輝應該不時從人們的身上閃現(xiàn),那份對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永久失去啊。
06.27微生物教學b520下午4到6;06.28遺傳學教學b109;06.30馬原教學b520;07.01植物教學b409;07.04英上午8到10主樓115;07.05氣象下午教學b209;07.06遺傳試驗上午教學b409
尤伯杯——即世界女子團體羽毛球錦標賽,1956年舉行首屆比賽,兩年一屆,在偶數(shù)年舉行。比賽由三場單打,兩場雙打組成。
湯姆斯杯——即世界男子團體羽毛球錦標賽,1948年舉行首屆比賽,現(xiàn)為兩年一屆,在偶數(shù)年舉行。比賽由三場單打,兩場雙打組成。
起源于日本,現(xiàn)代羽毛球運動誕生在1873年英國。羽毛球場呈長方形,長度是13.40米,單打球場寬5.18米,雙打球場寬6.10米 .羽毛球場成長方形,各條線寬均為4厘米,場地上空12米以內和四周4米以內不應有障礙物。球場中央網高1.524米,雙打邊線處網高1.55米。
第四篇:讀《蘇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說,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說是哲學史的介紹,但并不是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后,對于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并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jié)。作者采用的手法與其說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說是為了激發(fā)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說的情節(jié)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于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說,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里虛構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后后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jié)引發(fā)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采用像《盜夢空間》里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說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說我們并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過一生那么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后來蘇菲他們是怎么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jié)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并不能證明她是虛構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的;氐轿覀儎偛耪f的,蘇菲是怎么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并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于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說說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于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xiàn),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后蘇菲他們再借著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說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后,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么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xiàn)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后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說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么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么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xiàn)當然就是屬于“超自然”法則的了,那么這一事件就屬于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里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說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的蘇菲可以出現(xiàn)在少校的世界里。我想,接下來要發(fā)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驗,經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虛構的吧。
最后回到第三層世界,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世界,你還會肯定自己的存在嗎?會不會到最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世界就是蘇菲的世界或者少校的世界呢?我們不能肯定,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存在,因為我們不能證明我們所處的第三層世界是否是最高世界,即是否有上帝存在于我們之上,蘇菲他們弄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第一層不是最高世界,因為她的世界都是少校的思想,或者說上帝——少校存在于蘇菲世界中,這一世界不過是少!袄硇汀钡囊粋影子。而蘇菲之所以知道了這些,是因為她有了少校給的“超自然”法則體驗以及自己哲學性的思考。
少校沒有弄清楚自己所處的第二層世界是不是最高世界,雖然他的世界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作者的思想,但作者并沒有給他“超自然”法則的感受,少校感覺的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一切都是那樣在那兒的,或許蘇菲的出現(xiàn)會讓他慢慢
意識到自己的不存在吧。但我們不也一樣嗎?我們不是很像少校嗎?但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校,我們也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我們也覺得我們是存在的,我們會以為自己就是最高層世界,我們會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像蘇菲的世界里喬安的爸爸不太會承認少校的存在一樣。但這是否就說明上帝真的不存在呢?或者說我們真的存在呢?
我們不禁就想問這樣的問題,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后就有了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并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說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xiàn)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或許就像書中開頭說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么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采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說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fā)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了解自己。就像書中說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著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你怎么認為呢?那就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吧。
第五篇:《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2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郝慧
都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學讀物,一本寫給大眾的哲學史。這個假期,我有幸讀完了這本書,感受頗多。
作家總是要盡力讓自己的筆下的人物鮮活真實,然而《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喬斯坦卻沒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讓我們讀到了一個真實如你我的蘇菲,經歷了許多謎一般的事情,隨著哲學家艾伯特的出現(xiàn)進入了哲學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這無數(shù)謎一樣的原因不是蘇菲,而是席德父親假想出的人物。殘忍的是,作者還要蘇菲自己知道這個事實,知道自己是一個虛幻。更別出心裁的是,喬斯坦竟讓蘇菲與艾伯特去反抗那個主宰他們命運的席德父親,而且最終逃脫,來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響了席德父親的那個世界。
是的,《蘇菲的世界》不僅是一本普及的哲學讀物,還是一位普通的哲學教師對哲學終極問題的思索。《蘇菲的世界》原著副標題雖是“一本關于哲學的小說”,我卻認為它真正的主題乃是“存在與虛無”。
這是一個絕妙的影射。人類本是平凡如蘇菲一樣的生活著,并沒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虛無。然而不同于其他動物的本能——愛智慧,讓人轉向哲學,思索自身的存在,沿著這條路越走越遠,直到驚惶地發(fā)現(xiàn)竟毫無辦法證明自身的存在,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虛無。
這正是整個西方哲學的映射!澳闶钦l?”“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接到的這兩個問題,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臘先哲固執(zhí)地提出,他們不甘心僅僅只活在這個世界中,他們偏要去認知,思索這世界的本原,證明真實的存在。從泰勒斯到普羅泰格拉,從蘇格拉到亞里士多德,他們?yōu)樗麄兲岢龅膯栴}奮斗終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他們將他們的事業(yè)命名為“愛智慧”,不是“智慧”而是“愛智慧”,便是意味著也許他們的問題永遠無法真正解決。但對于智慧的熱愛讓人成其為人,讓哲學家成其為哲學家。千百年來,關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學家中延續(xù),即使未找到答案,卻也從未斷絕。面對這些對于人類太過于沉重的問題,我們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認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來就是其他物種的統(tǒng)治者,但這一切終歸幻滅。我們也求助于理性,如是,便可以認為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天賦,動物所沒有的理性,但終究無法忽視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義與虛無主義漸漸滋生。因為人類日漸發(fā)展,卻也日顯無助。人類爭取著自由,但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被孤零零地拋到這世界上,沒有上帝,甚至沒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們自由了?也許。但,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地不面對自身的自由,我們最終,同樣沒有任何選擇就必須失去所有的自由。這自由輕到無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虛無?人類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無論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還是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讀出這種無奈。如果,如果人類不曾想過這些不必思考的問題,我們就不會有這樣的痛苦,但,如果那樣,我們,也就不是人類。愛智慧是我們的本性,來自智慧的痛苦是我們的宿命。
《蘇菲的世界》中,我能讀到這種悲哀、壓抑與無奈。蘇菲是席德父親筆下的人物,席德父親又是作者筆下的人物,那我們呢?我們以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著,然而也許,我們不過是另一個作家筆下的人物,我們沒有自由的意志,那個作家就是我們命運的主宰,我們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無人能夠證明,以為是存在的東西也許不過是虛無,虛無,一切皆無,沒有任何東西是堅實而又可以確定的。
《蘇菲的世界》中,我卻也能讀到一種頑強,一種帶著悲劇色彩震撼人心的頑強。當蘇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虛幻的人物,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反抗。而最終,他們雖然未能使自己成為真實存在的人物,卻逃出了小說的本身,作為虛幻的人物來到了“”永恒之境。
是的,也許哲學的所有終極問題,都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對他們的思考,讓人類,與眾不同,如哈姆萊特的著名臺詞:“存在抑或虛無?這是個問題!倍康,則是自我,是希臘德爾菲神廟上那句如帶魔力的銘文“認識你自己!”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