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時西藏》讀后感
《那時西藏》讀后感
澳大利亞阿德來德市山里的植物園,在秋天里是非常的美。來這里定居三年了,才在第二年跟隨朋友去過一次。那天上得山去,偶遇一群同樣是來賞秋的中國人。熙攘寒暄之際,我看到其中有一位長者,背山而坐,靜的如一尊佛像。那超然的面容和態(tài)度讓我怔住。我顧不得跟其他的中國同胞打招呼,一心想和這位仙風道骨的老先生認識。他告訴我他是攝影師,叫徐家樹,有個博客,可以去看看。雖然只是簡短的對話,我卻被他的獨特的氣質(zhì)所深深吸引,產(chǎn)生了想去閱讀這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的欲望;想知道,有著這樣超凡脫俗態(tài)度的人,曾經(jīng)走過的是什么樣的路?因為這種欲望的異常強烈,我突然感覺到人與人的距離是那么的遙遠,雖然只是近在咫尺!無心再看秋的美景,只在心中禱念:哪一天,我會在阿德萊德的街道上遇上他,進一步了解他。就看我們有緣無緣。
一年半后的春天,我驅(qū)車四十分鐘來到海邊赴約,進了咖啡館,徐先生早已坐在臨窗面海的桌前,目光投向大海,靜靜的,有如一尊佛像。剛剛回國再次開攝影展、出版新書、又以六十八歲高齡輕松入藏的他,看不出任何的興奮和激動,那似水的平靜又一次讓我怔住。他從袋子里拿出《那時?西藏》隨意地放在桌上,"送給你的,等你的讀后感。"
我捧回《那時·西藏》,讀了前言和后記。沒有急于讀完它,更多的只是把它帶在身邊。那段時間因為一本書的陪伴,我竟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祥和的心境。但是只要頭腦從工作中閑下來就會在心中品味所讀的內(nèi)容和看到的攝影畫面。會有這樣異乎尋常的感受,是因為這本書是集結(jié)了徐家樹先生三十年來屢次入藏的攝影和隨行筆記。書中那一禎禎圖片,展示給我們的是未來不會再出現(xiàn),不會再看見的人面、場面和氣息,里面蘊含的內(nèi)容是超出有限的文字和有限的圖的。
作者不急于呈現(xiàn),我也要細細品讀。
因為這個三十年讓我感覺書的沉重,讓我似乎不忍心以太快的速度讀完它,就像我們不愿意以太快的速度度過寶貴的青春一樣。三十年里,一個人會經(jīng)歷怎樣的變故!身體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中的,還有那些面對生死的經(jīng)歷……而放下那些數(shù)不清的變故,他克服一切困難,沒有停息過到西藏去的腳步。將此解釋為西藏的魅力有多么的大是不準確的,我所感悟到的是徐先生的堅韌的力量的不可估量。哪里有他所追尋的,他就抬腳去了,不管腳下的路是怎樣的坎坷。只不過對于他來講,那個地方叫西藏,來到西藏他就會像一個"長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終于回到故鄉(xiāng)"。
徐先生堅韌的力量還體現(xiàn)于他堅持了十年的游泳運動,三百六十五天,日復一日,無論嚴寒酷暑,狂風暴雨,每日固定就在那個時間。也正是因了這股超常的毅力,他能夠在201*年做完面臨生死的大手術(shù)一年之后,再次順利入藏。在一次談話中,我說:"您每天堅持的游泳讓我感覺就像是在修行。⑺匦χf,"是啊,一圈圈(更多好范文請關(guān)注:m.seogis.com)地游就像一圈圈地轉(zhuǎn)經(jīng)……直到感覺和水融在了一起,回歸了自然。"
西藏的喇嘛和佛教信徒對宗教的虔誠,打動著所有去過西藏的人,也深深震撼著徐家樹。而他在書中所描繪的信徒們通過精神上的堅守和肉體上的苦痛,對宗教虔誠地追尋的內(nèi)容中,我卻發(fā)現(xiàn)了徐家樹本人的身影。那是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對生命的意義,活著的價值,自我的回歸的苦苦求索。而他超然的態(tài)度和淡定的性情常常讓我在心中發(fā)問:他是在那市井中修行的佛嗎?
為了能夠遵照自己的真情實感完成"作業(yè)",我邊讀邊記錄感受,以便在讀完之后交出我的讀后感:"……我沒有去過西藏,只是在人們的傳頌當中,些略地了解著她,向往著她。這次,西藏被徐先生的書真切地帶到眼前。自從接過書,我一直在讀著它。那好像是一本永遠可以放在案頭,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我讀著那些圖片和文字,緊跟著徐先生的腳步,走進了西藏的神秘心腹。穿梭在三十年的時空變遷中,心隨著他沉下去,騰起來;西藏的黃土在我身上漫起來,朝圣的人群在我周圍涌動著;我聞到了人汗浸入羊皮襖的氣味,時時感到被宗教的神秘力量罩住了魂魄,被虔誠的信仰的洪流淹沒……每一段文字都會另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不僅僅是需要消化那些我從未見識過的場面,還因為腦海中會經(jīng)常浮現(xiàn)徐先生在每日在高原中行進、拍攝的勞頓過后,同伴已然累得放倒大睡,他卻在微弱的頭燈光照中,奮筆記錄當天的所見所悟,一天都不懈怠。也正因為這樣的虔誠和堅持,我們才有幸讀到并收藏關(guān)于西藏三十年的一本好書……"
自從開始讀這本書,我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對西藏,對宗教,對人生,對自我,都有了新的思考。為了能夠真正讀懂這本書,領(lǐng)悟作者的領(lǐng)悟,我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啃讀了數(shù)本關(guān)于西藏和佛教的著述。感謝《那時?西藏》和它的著者,幫我推開一道道了解藏地、佛教、認識宗教、領(lǐng)悟人生真諦的大門!
徐先生在書中經(jīng)?畤@命運的無常和因緣的巧合,冥冥中的有一股力量把人們拉到一起又拆分開來……我也常?畤@那次真正如愿發(fā)生了的街頭偶遇,也許正是由了這樣的因緣。那是在山上奇遇后的數(shù)月,我開車來到一個路口,為兩位過馬路的行人讓路。那其中的一位竟然是徐家樹先生!因為為此一直做著心里準備,一經(jīng)確認是他便毫不猶豫地踩下剎車撥下車窗叫住他。"我們在山上見過,我看了您的博客。""記得,你好!讀后可以留言。。⑦@次見到了徐先生有比佛更親切的微笑。
我讀了他博客里的很多文章,關(guān)于生活的,親切樸實;關(guān)于攝影專業(yè)的,嚴謹懇切;那些攝影作品,每一幅都是一顆為藝術(shù)歡跳的心。之后雖然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他的凝練誠懇的話語卻給正在人生路上迷茫困頓的我開示出清晰的方向,給在異國他鄉(xiāng)沒有父母相伴的游子父親般的溫暖和堅實的支撐。今天,徐先生把《那時?西藏》贈予我讀,推動了我重新來學習、思考西藏這個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它把宗教以及人生這些深沉的命題傳遞到我的面前,令我對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重新梳理,對自己活著的狀態(tài)和目標重新定位,對關(guān)心關(guān)注的很多課題都有了更深入和包容的領(lǐng)悟……
一本書,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道出作者所有的經(jīng)歷、感悟和思想。一本好書,當你讀著它,會得到心靈的啟示并從而打開思想的閘門,這就是我永遠在讀著的《那時?西藏》……
第二篇:《那時煙花》讀后感
今天下午在單位看西嶺雪的《那時煙花》。這本書我以前就在圖書館見過,單位也有同事借回來,并且告訴我說,很好看?墒俏抑豢戳碎_頭一點,感覺那舊上海的憂傷往事并不太屬于我,也就此便打住了。
這回,同樣是嚷著要看書。當同事把書重新遞過時,那句:很好看,真的說服了我,我即天真地慕名而去,直到一氣呵成地把它讀完。
這個舊上海的故事構(gòu)思的很好。內(nèi)容象一抹淡含憂傷的云朵,悄悄地在身體里滲透開來,但凡看過此書的人都說,結(jié)局不好?晌覀冏x書,并不是沖著一個好結(jié)局去的。相反,象我這樣的人,有時候會討厭好結(jié)局。因為好結(jié)局除了討好人以外毫無是處,它不會在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好結(jié)局在更多情況下更象一個騙局。要不,我怎么會有那么些熱衷于讀言情小說的朋友,至今還在過著獨身生活。
我不大喜歡此書。一是由于我不太喜歡作者的名字。這是我的偏見。這樣一個討巧的名字,象一個乖巧的網(wǎng)絡作家,總有些賣弄的嫌疑。當然,看過書后,這一點便被推翻了。我覺得我甚至需要在網(wǎng)絡上查找此人,并了解關(guān)于她寫作的經(jīng)歷種種。二是我不了解《紅樓夢》。我感覺整篇書中運用了太多的詩詞歌賦,越是到了緊要的關(guān)頭,這一點便顯得越是明顯。我沒有看過《紅樓夢》,我清楚這其中的詩詞究竟是不是出于此。我個人認為,如果使用一些淺顯易懂的話語,或許能使文章描繪的更加深刻。舊上海早已不是古代,縱使還不是新社會,總也是離的詩詞歌賦比較遠吧。當然,好作品應當是不分時代的。比如文章中韓可弟經(jīng)常引用的《圣經(jīng)》中的那些話,卻使人信服。因為它比較直白,人們很容易結(jié)合文章中的內(nèi)容感受。這也真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中國人看中國人的古詞竟會有不懂的感覺,反到看外國人世代流傳的經(jīng)言,感覺如此貼近。
許是《紅樓夢》的影子太多,文章到最后硬是要講幾個人物的形象歸咎于紅樓夢中人物的引申。這固然是一個好的意向。但是在文章里硬是要死板板的提出來,就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而關(guān)于人物黃裳的一生,托著阮玲玉凄苦的短暫生命,就處理的恰當舒服。暗示的作用非同小可。
總體來說,現(xiàn)代人寫往事,確實難以把握那個時代原本就有的一些氣息。加上作者在自述中提到的,她統(tǒng)共對上海的印象也可用稀薄來稱,那么多少有些遺漏的不知。
第三篇:情斷西藏讀后感
總是會不自覺地流淚,不為別的,只為那段感天動地、真真切切的感情!
——題記
《情斷西藏》,好殘忍的一篇書名,不知作者摩卡為何選擇了如此傷人的名字,而我也在想,在西藏這樣一片神圣的凈土,是怎樣的感情會斷絕在此呢? 摩卡,散兵,兩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兩個來自喧囂都市的年輕人,卻似乎早已冥冥注定,只因為那一個轉(zhuǎn)身和不經(jīng)意的彎腰,相遇在了西藏,情斷西藏讀后感。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亦沒有天長地久的誓言與承諾,只是兩個滾滾紅塵之人于萬千凡體中悄然遇見。我想,在那樣一片圣潔的土地上,任何承諾都顯得微不足道吧! 雖然只是短短幾天,但兩顆飄泊的心早已超越了生命的界限,緊緊融合在了一起。在外漂泊的游子總是孤獨的罷!幾天,看似很短,可在摩卡和散兵眼里,這幾天早已超過了?菔癄。
你看,布達拉宮在為他們而笑,大昭寺也在為他們而笑,不是為他們的美麗曾經(jīng),只是為他們那段跨越千年的愛戀!
可是,太過完美的愛情似乎只出現(xiàn)在美麗的童話故事里。就在那樣一片白云自在飄蕩、湖水純凈不移的土地,老天卻殘忍地將他們陰陽相隔。讀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知道該展現(xiàn)怎樣的姿態(tài)才算合適,只是有種想哭的感覺,真的想哭。不知道對于那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無情的車禍怎忍心將它肢解,而且肢解地支離破碎。老天啊,你帶走的何止是一條生命,你帶走的是我們守候千年的期盼。
記得摩卡說過,男人的心是跟著腳步走的,腳步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而女人的心是跟著愛走的,愛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想必散兵已把家安在羊卓雍錯旁了吧,因為那是摩卡夢寐以求的圣湖,也是散兵靈魂的安放之地。湖水如此純凈清澈,摩卡,你可看得清散兵的影子呵?他應該也正努力跨越千山萬水,趕來與你重逢吧!
如果誓言可以美麗經(jīng)年,請不要將它說穿罷!
那一刻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頭長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zhuǎn)山,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讀后感《情斷西藏讀后感》。 可這一見,卻成了生離死別;這一刻,你我將永世相隔。老天啊,你真的能如此殘忍?萬千佛像我竟得不到一絲庇護?那木錯、瑪旁雍錯這樣的圣湖難道也甘愿沉寂,滿足不了我這小小的愿望?
我笑,生離怎等同于死別,生離,至少還可以看到他的以后;而死別才代表永遠的失去。愛最大,比愛更霸道的卻是死亡!
看完這個故事,我更真切體會到了三毛對荷西的呼喚:感謝上天,今天活著的是我,痛的也是我,如果叫你來忍受這一分又一分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輪到你,要是你像我這樣活下去,那么我是拼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你的。摩卡是一位職業(yè)寫手,她說:“風花雪夜的故事寫得太多,我不再相信人世間會有一見鐘情。可是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相信了。沒有任何理由,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鄙⒈潜瘧K的,本該正保存他那份寶貴的愛情時,生命卻戛然而止;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收獲了雪域高原最純真的愛情。
有人說,世上有兩種情況最令人難過:一種是從來未曾擁有,一種是短暫擁有過后卻永遠失去。時間如水一般從指尖流走,老去了年輕的容顏,愛情和思念就像皺紋一樣越來越深;然而滄海桑田,誰又能完整地重現(xiàn)昨日種種,在摩卡和散兵之間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曾經(jīng),散兵說過,天空中沒有一片云是完全相同的,而如今,當飛機飛至三千英尺的高空時,摩卡的思念能否抵達散兵的愛?或許,天空中有一朵云是纏綿交織的,一眼望去看不到邊,而這樣的云,就是摩卡的深深念切、、、
作為萬千讀者之一,我只能說:散兵,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第四篇:《我從西藏高原來》讀后感
《我從西藏高原來》讀后感
萬安縣窯頭中學初三(1)班 劉燕梅指導老師:劉金萍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便也會對你笑,自從我讀過畢淑敏的名著《我從西藏高原來》后,我才真正明白生活的意義。
畢淑敏,一位軍人,那是因為她從小就很想當兵。后來,她和其它四位女兵一起去西藏。五個年輕的女孩兒突然被命運之神托舉到了極度寒冷與缺氧的西藏高原上,她們一路上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心理跌宕和起伏。但她們克服生活當中的種種困難,微笑地面對生活,用樂觀和激情尋找生活中的點滴樂趣。在軍旅生活中,她刻苦訓練,槍法也很好,她的排長也夸她打得好。
在高原上,最有趣的是她們五個女兵一起自作花生糖、自作羊毛衣、第一次打針……我都覺得她們很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我從心底里佩服她們。在那冰天雪地的高原上,天氣十分寒冷,她們有時候還睡在雪地上,在雪地上搭帳篷,平日柔軟的被子,此刻變得鐵板一樣冷硬,棉絮好像變成了冰屑,又沉又冷地壓在身上。我想:她們在天氣十分寒冷的情況下生活,對她們這五位年輕的女兵來說,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呀,但她們還是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堅持到最后。
她到過這個國家最偏遠最荒涼的地方,在橫貫整個中國的旅行中,她知道了它的富饒與貧瘠。她經(jīng)歷過高原嚴酷的軍旅生活,也經(jīng)歷過貧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高
原。她自己原本是一個醫(yī)生,后來又讀了文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得到了碩士學位。她自己說:為了西部那座美輪美色的雪山,為了我的父母辛苦的期望,她將努力寫作,直到她無法勝任這一神圣的工作為止。
通過對畢淑敏作家的詳細了解,我非常崇拜她,敬佩她,她是我國的偉人,是我國一級骨干,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應該好好向她學習,她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困難和挫折,而我生活在沒有險境的生活中,更應該好好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美好發(fā)展作出貢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祖國的美好明天在向我招手,我將揚起風帆,向前駛?cè)ァ?/p>
第五篇:《說好一起去西藏》讀后感
閱讀西藏
--《說好一起去西藏》讀后感
西藏林芝,周日一個有陽光的下午,帶了一壺茶,一個人來到林芝圖書館。
圖書館不大,安靜極了。兩三個管理員趴在桌子上整理材料,還有另外一個讀者正在邊看邊抄寫。我在書柜中轉(zhuǎn)悠,無意間,找到了凌仕江先生寫的《說好一起去西藏》。我找了個靠窗的位置,陽光透過窗簾照在桌子上,色調(diào)很柔和,是我很喜歡的感覺,慢慢坐下,靜靜閱讀,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有沒有一個地方,像歲月等待的藍湖。
有沒有一塊石頭,上面鐫刻著前世的鄉(xiāng)愁。
有沒有一座寺院,不是為了去休閑,只想讓它撫摸我的心靈”。
我承認,在看到封面上的這三句話時,我的眼淚已經(jīng)掉下來了?催^很多關(guān)于西藏的書籍,懷揣著年少時的西藏之夢,此時,我知道,我其實不懂西藏!我來到西藏,可是我并沒有讀懂西藏。
凌先生是個青年軍旅作家,從這本書中可以感覺到他用他的生命在詮釋西藏,用他軍人特有的心靈在感悟西藏。他來自四川人,但是他的心已經(jīng)留在西藏。他常去南方參加諸多文學交流會,但是他稱自己是“高原人”。他是個軍人,但是他有著深深的宗教情結(jié)和鄉(xiāng)愁。他用他敏感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了真實的西藏風情,還有西藏里那些最生動人、事、物。
我沒有走過川藏線,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達得讓人應接不暇,進藏支教那天是坐飛機來到林芝的。但是,對于那些進藏的驢友、騎行族、自駕游來說,美麗的川藏線是他們的必經(jīng)之路……我可以想象川藏線沿途青松翠柏、巍峨群山、綠得發(fā)亮的河流,藍得不真實的天空、風口的五彩經(jīng)幡……,那是行者一路不會錯過的景點。他們也許不知道就是這條十八軍奮戰(zhàn)過的重要交通要道,曾經(jīng)有4000多名軍戰(zhàn)士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只為了把公路修到西藏去,我仿佛依稀看到他們冒著嚴寒,唱著震天的豪邁歌曲,揮舞鐵鎬的情景。而1937公里的青藏公路上,誰會知道每一公里都有一名戰(zhàn)士倒下?
(藏餐館里,一壺八塊錢的酥油茶,一本書,可以消磨一個下午)
走在西藏路上,我才真正體會到感恩和珍惜!
我忘不了察隅路上的那匹叫達拉的野馬的故事,忘不了那塊為達拉立的石碑。在去墨脫的察隅邊境上野馬達拉勇斗蟒蛇,救了兩名探險的年輕人,自己卻翻身摔下懸崖,掉進了滾滾的河水中。啊,我的淚像雪地里那爬行的蹄印,順勢而下。
這就是西藏--野性、勇猛、淳樸、善良。
我不理解珠峰下那個跪地痛哭的比利時男人。他苦等一周,珠峰也遲遲不愿意展開他的神秘面紗,回國簽證已經(jīng)到期,臨走時他在珠峰腳下痛哭了一場。我們常人很難想象。就像上次我和朋友一起去色季拉山口去看南迦巴瓦峰一樣,我為南迦巴瓦峰偉岸身軀和美麗容顏而歡呼,吶喊,但是說實在的,我并沒有讀懂他。我只是庸俗地看著他,仿佛看見今天看不見,明天還有機會看到一樣。世間有人在讀書,有人在讀經(jīng),也有人在讀山。直到看了凌先生的《苦讀珠峰》這篇文章時,我才知道在珠峰的懷抱中,海拔5400米上,石頭壘成的石屋墻上模糊的經(jīng)文,袈裟的殘片,我理解了為什么西藏人為什么一直對山那么尊重、敬仰。記得有一次,我坐學校書記的車去南伊溝玩。山路彎彎曲曲,沿著河流而上,一路上風光無限,我被路上隨手可得的千奇百怪的石頭迷住了,一直嚷著要下去撿幾個回去留念,次仁書記不讓我撿石頭,他說這是神山!石頭是屬于山神的,不能隨便帶走!我開始并不覺得,后來回去我反省自己,我是喜歡石頭嗎?還是我的貪心在作祟,想把好看的喜歡的東西占為己有?
世界第15大高峰南迦巴瓦峰,巍峨,偉岸,據(jù)說是格薩爾王的直刺天空的戰(zhàn)矛,有福氣的人才能看見他的全貌,感恩朋友們一起同行!
西藏人民那種對自然萬物的敬畏和信仰是我們這些浮世中的人所沒有的。他們可以用上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三步一拜地區(qū)拉薩朝圣。他們可以自己吃著簡單的糌粑,而把整年的收獲所得去供養(yǎng)心目中的活佛上師。
我并真正沒有讀懂西藏!記得一位藏友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段話,狠狠地撞擊了我的心。
“臉是用來看的,眼神是用來讀的;
衣服是用來看的,舉止是用來讀的;
思想、心靈是看不到的,是要去讀的。
每個人都在等待那個懂自己的人,那個人一定不是看你,而是讀你,因為讀你,所以懂你”。
誰會讀懂這顆心?
我也想說,來到西藏,除了眼睛,請用心去閱讀!閱讀天空那不真實的藍,亮得耀眼的雪山,裊裊升起的桑煙,綠松石般的湖,迎風飄揚的經(jīng)幡,古老的寺廟……
感恩藏友的因緣,讓我有機會在這樣一個午后靜下心來學會閱讀。
感恩凌先生的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心,學會重新閱讀西藏!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