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shù)的意義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任務是認識單位“1”和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由于之前學生對分數(shù)有過一定的接觸,用一節(jié)課來解決這些問題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因此我大膽采用了嘗試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我提倡合作學習,具體采用小組交流、對組學習、大組討論等形式,其核心問題注重是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通過為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情境而體現(xiàn)的合作形式。教學中,我設計一個問題是:把一塊紅色橡皮泥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取其中3份是4,學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躍。把4塊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幾分之幾?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師立刻說:“下面小組4人討論一下”,學生快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不一會答案就出來了。把4塊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取兩份是2/4,3份的4,4份的4/4。我抓住這一困惑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相探究,很快解決了問題,針對性、實效性很強,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要求:要有明確的任務和問題,而且要有一定難度,問題應有一定挑戰(zhàn)性,處理好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保證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質(zhì)量,小組研討要具有民主性、超越性,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實施引進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本課完成后效果較好。
嘗試教學在我們學校開展了一個學期之多。通過邱學華老師的教學理念的引領,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以及各位老師的示范課,讓我對嘗試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于如何實施嘗試教學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1、轉(zhuǎn)變了教育觀念。
嘗試教學法的“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的理念另我耳目一新。原來數(shù)學課堂也可以這么上。讓學生先進行練習思維碰壁,然后在方法上教師以適當?shù)狞c撥,達到畫龍點睛,毛塞頓開的效果。整節(jié)課孩子都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自己學習,自己探究,自己當老師給同學們講解。這都是以往的課堂教學達不到的教學效果。這也達到了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會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學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形成良好的基礎與能力。
2、課堂教學變化明顯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嘗試教學后,我對嘗試教學的方法在頭腦中有了一個全新的表象,在聽了濟南名師執(zhí)教的“圓的認識”之后,對于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上有了更清新的思路。明確了高年級的孩子如何進行嘗試教學法的實施。我們班的孩子幾本全是農(nóng)村的孩子,平時上課不積極回答問題,即使回答問題,語言表達也很欠缺,怎么能讓他們?nèi)ピ囍v課呢?我先從教他們合作學習開始。先把前后桌四人分為一小組,指定出組長,分配任務時盡量細一點,每個人都有任務。鍛煉他們自己說。匯報時引導他們能大聲地把他們的意見說清楚就可以了。實行獎勵機制,達到老師要求的及時獎勵小紅花。定期根據(jù)小紅花的數(shù)量發(fā)獎狀。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的班級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簡單點的內(nèi)容他們可以講給同學們聽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潛意識中發(fā)生著變化。
我覺得嘗試教學法使學生在課堂上忙碌起來了,學習的主動性變強了。相信長此以往必將收獲碩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