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廟底溝文化
晚期馬家窯文化(馬廠、半山、馬家窯)
二、 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紋飾:典型紋飾與作品 3、手法:線描 平涂 綜合
陶器----人類利用泥土的燒制造的實用器皿或陶藝品,是史前人類社會的重大發(fā)明。按用途分3:飲食器,炊煮器,儲藏器;按陶質分4:紅、灰、白、黑;按器表裝飾分4:擬形陶,彩陶,印紋陶,素陶
裝飾紋樣分3:動物紋、植物紋、人形紋。山大本課題
擬形陶----指將器外形做成某種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鷹形陶等。就功能說,它具有同類器皿的實用功能;從外表看,它又是一種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帶有彩繪紋樣裝飾的史前陶器。多以紅黑白黃赭等顏色繪成紋樣,色彩沉穩(wěn)渾樸,紋樣造型概括簡練,并具有較強的主觀抽象性。有幾何、植物、動物、人物紋樣,是史前美術品中裝飾最精美,內容最豐富,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形式。山大本科題
陶塑的創(chuàng)作手法分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山大本科題
三、 黑陶藝術
黑陶----史前陶器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類,器物表面光潔,整體器形線條流暢優(yōu)美,器物本身具有?rsquo;薄’光’亮’棱’鼻’的藝術效果,富有高于實用價值的純審美價值。
四、 雕塑與繪畫
新石器時代繪畫形式:彩陶上的繪畫 巖畫 地畫 壁畫
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點 山大本科題
1、采用間接打擊石片法。
2、石器類型豐富,形狀對稱,加工精致。
中國巖畫的藝術風格 山大本科題
在制作手法上大體上可分為刻、繪兩種。北方巖畫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種: ①磨刻,線條無明顯的凹陷,畫面平整光潔;②敲鑿,用堅硬器物在巖石上敲擊出許多點窩;③線刻,似用金屬鑿頭勾勒出形象輪廓,然后掏深線條。作品風格具有粗獷、簡潔、明快的特點。南方巖畫的制作大都以紅色涂繪,顏料為礦物質顏料。色彩穩(wěn)定,經久不變。有用手指蘸著顏料繪制的,某些較大的圖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現手法古拙獨特,畫人物大都不表現五官,只通過四肢位置以表現動作、體態(tài)和感情;畫動物亦僅重點刻畫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認出是何種動物.
中國巖畫在構思上天真純樸,反映出人類童年時代某種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許多巖畫往往是一些相互不關聯(lián)的個別圖像,即使是組成一幅畫面的,也經常是一個個圖形的重疊,而沒有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畫面采用垂直投影畫法,視線與對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體的正面顯示。巖畫在塑造平面圖形時,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體的結構簡化到不能再簡的程度。沒有細節(jié)刻畫,大都不畫五官,這些粗制的圖形中,卻能描繪出生活的真實,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其中以動物形象尤為生動。這種原始形態(tài)的藝術的特征是,對于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藝術上粗獷手法渾然一體地結合在一起,這或許是許多巖畫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先秦美術
(一) 青銅器概述
青銅器 類別“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器、車馬器”功用及其文化內涵
青銅器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功能上大體可分為四類:
(1)禮器:商周時期,一些日用青銅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禮時的陳設而被賦于特殊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鼎、鬲、尊等。
(2)樂器:到春秋時期,樂器在祭祀和典禮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謂“鐘鳴鼎食”即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如饒、鐘、鈴、鼓等。
(3)兵器:現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最多。有戈、鉞(yue)、矛、劍、鏃(zu)等。
(4)工具及車馬具:如犁、鋤、鐮、鏟、斧等。
此外,青銅日用器從用途上的主要分類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雜器四種。其中以食器、酒器為主。
(二)青銅器的造型與裝飾特點
一、 紋樣類型
饕餮、夔龍、夔鳳、云紋、雷紋、乳釘紋……
饕餮紋----又稱:獸面紋 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惡獸。饕餮紋是一種圖案化了的獸面,是青銅器上常見的紋飾。龍紋,圖案取傳說中龍的形象。蟠虺紋,以蟠曲的小蛇(虺)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蟠螭紋,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張口,卷尾,蟠曲。象紋 圖案表現象的形態(tài),有長鼻構成明顯的特征。渦紋特征是圓形的幾何圖案,這是一個圓凸面上飾有水渦狀線條的紋樣。弦紋,紋形為凸起的橫線,一般一道至三道。乳丁紋,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云雷紋,青銅器上一種典型的紋飾。
(三) 戰(zhàn)國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畫中人物為一寬袖長裙,合掌側立的上流社會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畫一展翅揚尾的鳳鳥和一只張舉雙足,身姿勁健,尾部卷曲的龍。所表現的是此女子的“靈魂”在被想像為具有神異力量的龍、鳳引導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畫面上墨筆線條運轉有節(jié)奏韻律感,黑白塊的對比,點、線、面結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鳳鳥形象,是綜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華麗的鳥類特點創(chuàng)造而成,并賦予作為神靈的鳳鳥形象以雄健奔放,軒昂非凡的氣勢。
《人物御龍帛畫》畫中是一位頭戴高冠,身穿長袍,一手握劍,一手拉韁,駕龍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內容與上一《人物龍鳳帛畫》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畫,標志著中國古代繪畫的獨特風格早在戰(zhàn)國時代已經形成,是中國畫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戰(zhàn)國時期帛畫:都表達了,死者生前立場景或死后生者對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為雉、孔雀等華麗的鳥類,男的舞劍、龍升天)。
西漢馬王堆帛畫:天地人神混雜的圖象 山大本科題
漢代繪畫遺存中最精彩的當數帛畫,而其中最令人動魄驚心的便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馱侯利倉之妻蓋棺的吉祥物。
畫面分天朝、人間、地府三段。天上為橫幅,其余為直幅。分別以太一神、馱侯妻、祭祀者、合歡鰲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樹、九個太陽、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長壽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輝,令人神往;天門有司命守衛(wèi)。氣界為馱侯妻緩行升天,吏前婢后,迎護隆重。人間雙龍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屬聚集祭祀,祈求死者靈魂早歸仙境。最底部合歡鰲背上大力神,雙手、托著大地,孔武有力。全圖內容豐富,想象瑰麗。
(四)書法藝術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時,寫在獸骨或龜甲上的文字,又稱殷墟文字,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藝術文字。山大本課題
金文是銅器銘文,又稱鐘鼎文。由甲骨文演變而來,金文就像是裝飾體。金文亦無大變化,跟前期比較起來,字勢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風格。字體緊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闊,極為優(yōu)美。山大本課題
曹不興,三國吳人,是最早享有盛譽的一位畫家,他的畫被列為吳國“八絕”之一。
顧愷之 東晉最偉大的一位畫家,也是早期的繪畫理論家。顧愷之的繪畫注重表現人物精神畫貌,尤其重視眼神的描繪。《女史箴圖》共九段,內容是講解誡宮中婦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規(guī)范。“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絲描。
《洛神賦圖》是據詩人曹植的《洛神賦》而畫的。創(chuàng)造了人神相戀的夢幻境界,用以抒發(fā)作者失戀的感傷。
南朝人物畫:
陸探微的“秀骨清象”、“密體”,張家樣(僧繇 凹凸法 疏體)。
謝赫“六法”
謝赫的“六法”有什么意義?
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1、氣韻生動2、骨法用筆3、應物象形4、隨類賦彩5、經營位置6、傳移模寫“六法”。六法原先是繪畫優(yōu)劣的批評準則,后來成為中國畫的經典理論和實踐指導原則。
a、氣韻生動:原指表現出對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動的感染力。骨法用筆:指物象的結構和表現這種結構的線條筆法;應物象形:應對描繪對象的外形再現形象;隨類賦彩:依據不同的對象色彩類別表現色彩;經營位置:構思和構圖的謀篇布局;傳移模寫:臨摹學習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向遺產學習。
b、謝的“六法”是在總結前人及當時的繪畫創(chuàng)作經驗和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他將之前散亂、模糊的思想系統(tǒng)化、明確化,確定為批評的準則,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性的畫品專著。
c、 “六法”本是人物畫的品評和創(chuàng)作準則,由于這些準則的包容性、概括性,后來成為所有題材繪畫的普遍指導原則,也成為整個中國畫的品評標準。。
宗炳的《畫山水序》有何意義?
宗炳《畫山水序》出現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劉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遠小透視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畫要體現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畫山水序》既是中國山水畫理論的起點和基礎,也是最早將老莊道家思想貫徹到畫論。后世山水畫家、山水畫論者幾乎都以道家精神為宗旨,皆可歸功于宗炳的影響。“山水以形媚道”、“臥以游之”、透視法。
王微《敘畫》有何意義?
a、王微(415~453)在《敘畫》中首先排除山水畫的地圖實用價值,認為山水畫獨立成科,且與易象同體,把山水畫提高到圣人經典般的高度。
b、提出書法筆勢點劃可用于山水畫描寫,這是后世書畫相通論之始。
c、提出“擬太虛之體”的“寫心論”,與宗炳的“以形寫形”相得益彰,影響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畫欣賞問題。要求山水畫“怡悅情性”,可稱為文人畫論之濫觴。
魏晉繪畫理論有哪些?
(1)顧愷之提出了”傳神”的理論,開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圖繪人物。要求能生動的傳達其神情意態(tài),后來傳神一詞被運用到山水花鳥等畫科中,表現出事物的自然生機。
(2)宗炳提出了”暢神”的繪畫理論。
(3)謝赫提出了繪畫品評標準”六法”:1。氣韻生動2。骨法用筆3。應物象形4。隨類賦彩。5。經營位置。6。傳移摹寫。
“六朝三杰”指誰?六朝三杰是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國吳曹不興并稱六朝四杰;加上唐吳道子并稱“畫家四祖”。畫史上把陸探微和顧愷之并稱為“顧陸”屬于“密體”畫風。張僧繇、吳道子屬于“筆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體”畫法。
隋唐的繪畫藝術
(一) 閻立本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步輦圖》等。線描細勁堅實,設色濃重妍麗,造型中的觀念性與“以神寫形”的強化與夸張。
閻立本的人物畫有什么特色?
閻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學而在人物、鞍馬、山水、道釋、臺閣等方面都有較高造詣,其中成就最高的當推人物畫。
閻立本的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圖》。前者描繪唐太宗坐在步輦上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迎親使者祿東贊的場面。后者描繪歷史上十三位君王,作為“興廢之戒”。
閻立本人物畫與六朝畫跡相比,寫實性強,重人物個性描繪;且多取材于歷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鑒戒賢愚、弘揚治國安邦之大業(yè),這與同代和后來的人物畫家,如吳道子主要服務于宗教有明顯差別。
閻立本的線描畫面部細勁圓潤,畫衣物簡練粗重。相較于顧愷之的“春蠶吐絲”風格更注重根據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線條。設色也較前代更濃重,多使朱砂、石綠,有時還使用金銀等貴重礦物質顏料。
中國人物畫從漢代的簡樸、稚拙發(fā)展為兩晉南北朝的“跡簡意澹而雅正”并向“細密精致而臻麗”方向發(fā)展,閻立本在此基礎上將中國繪畫向盛唐的“煥爛而求備”推進了一步,因此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畫家。
(二) 尉遲乙僧造型的奇特,鐵線描與凹凸法。
(三)“畫圣”吳道子----不拘題材,“莼菜條”,“吳裝”:焦墨薄彩,“吳帶當風”。
吳道子的藝術風格和地位
吳道子創(chuàng)作活動期在唐開元、天寶年間。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首先說“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后無來者”,“吳宜為‘畫圣’”。至此后人皆譽其為“畫圣”。原因在于:
a、吳把中國畫運用線條的方法發(fā)揮到了更高境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離披點畫、脫落凡俗的“疏體”:其特點是筆勢磊落、圓轉多變,筆簡意全。傳為吳作的“送子天王圖”,人物服飾線條勾勒,有輕重、緩急、粗細、快慢之變化。
b、在吳道子筆下的釋道人物有三個特點:對佛教故事理解中國化;佛教故事藝術形象上的中國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題材中國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c、吳是中國山水畫之祖師,山水在魏晉南北朝時萌芽,畫法相當稚嫩,顧愷之、宗炳、王微雖然都提出了山水畫的理論方法,但在操作上還是裝飾性強而寫實性少。吳創(chuàng)造了筆簡意遠的山水“疏體”,才使山水成為獨立畫種,從而結束了山水之作為人物宮觀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四)張萱、周昉的人物畫
豐頰肥體、設色明麗、剛柔相濟的“琴弦描”。
唐代仕女畫家中最著名的是張萱和周昉,張萱《搗練圖》是反映唐代婦女勞動生活的圖景(長卷式的畫面上分為三組,一組是用木杵搗練的場面;一組是理線和縫紉的活動;一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動!峨絿蛉擞未簣D》,所描繪的貴婦人宴游生活片斷,概括表現了當時貴族生活的驕縱富有,炙手可熱的場面。周昉,創(chuàng)造了“水月觀音”形式,較為活潑。但他仍以“綺羅人物”畫著稱,和張萱一樣,婦女形象多是艷媚豐滿的體態(tài)。作品《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都是唐式仕女圖畫的典型風格。張萱和周昉開創(chuàng)的綺羅人物畫,對后世影響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等,都取于宮廷生活,表現出她們的閑情逸致。
什么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這是歷代畫論中對兩種風格畫派的鑒賞、評說的高度藝術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畫中表現衣服褶皺的兩種不同程式。曹不興:一派筆法稠疊,所畫人物衣衫緊貼在身上,猶如從水中出來;吳道子:一派筆勢圓轉,所畫人物衣帶宛若當風飄舞。此語最早出于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曹為曹仲達,吳為吳道子。
山水畫的興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圖》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山水畫卷。
《游春圖》描繪達官貴人春季郊野踏青游樂。青綠勾填不加皴染,畫面古意盎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水作為人物故事畫的陪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還不懂得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游春圖》則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配以殿閣舟橋,恰當地表現了客觀物體之遠近、高低、大小關系及空間透視關系,為山水畫的劃時代創(chuàng)造。后人視其為“開青綠山水之源”。
李思訓父子的“北宗”青綠山水畫
李思訓(“大李將軍”)《江帆樓閣圖》
李昭道(“小李將軍”)《明皇幸蜀圖》
唐代畫壇上的“大小李將軍”指誰?
山水畫發(fā)展到唐代,開始改變了以往大都還處于位人物畫作背景的狀況,脫穎而出為一門獨立畫科,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綠山水畫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稱李氏父子的畫為“北宗”山水畫創(chuàng)立者。李思訓(653-718)唐宗室,工畫金碧輝煌的重青綠山水,玄宗開元初官左武衛(wèi)大將軍。人稱“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人稱“小李將軍”,父子兩人的畫格律嚴密、筆法工整、色彩濃烈,代表著古典畫派極盛時期的豪華的風格。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樓閣圖”、“明皇幸蜀圖”和“春山行旅圖”。
水墨山水
王維“南宗”之祖“破墨”、“皴法”
隋唐山水畫代表藝術家及其藝術特征(4)
初盛唐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科,到盛唐出現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國古代繪畫獨特的發(fā)展體系。(1)青綠山水畫派:〈1〉展子虔(隋):a.《游春圖》:a.以青綠勾填法描寫山川人物,尚無皴法,樹木直接用粉點染,體現樸拙而真切描繪自然景色的能力。b.畫面取俯瞰式構圖,獲得“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樂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畫外有情”的藝術境界。c.艷麗的設色,觀察與認識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開創(chuàng)青綠山水的端緒。<2> “大小李將軍”(唐):a.李思訓:a.史稱“大李將軍”,通過致密的描繪,創(chuàng)造動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為“國朝山水第一”.b.繪畫著眼于山川景色和畫面寄寓的情懷:《江帆樓閣圖》追求特定的季節(jié)效果,是對青綠山水在藝術上的繼續(xù)和發(fā)展。b.李昭道:a.史稱“小李將軍”設色用筆稍變其父法,被認為“變父之勢,妙又過之”。b.《明皇幸蜀圖》:表現唐明皇避難入蜀,在崇山峻嶺中與其行從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見平陸,馬皆若驚,而帝馬見小橋,作徘徊不進狀” 。這一細節(jié)描繪,對突出畫面中心人物及喚起聯(lián)想有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維:a.著名詩人,也是影響深遠的山水畫家,以詩入畫,創(chuàng)造簡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發(fā)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c.以輞川為題材。<2>張璪:a.唐中期畫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通過摹寫自然山水來傳達人物的主觀性情。
第二篇:中國工藝美術史小結中國工藝美術史小結
——宋代的工藝美術
唐代經過“安史之亂”,國勢日衰。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開封,宋室南下定都臨安,史稱南宋。北宋的建立結束了這個混亂的年代,其手工業(yè)仍在不斷發(fā)展和提高,已經普遍發(fā)展成為商品生產。社會相對穩(wěn)定,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崛起及其生活需求和城鄉(xiāng)商品交流擴大及發(fā)展,對工藝美術生產和發(fā)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消費市場,也給工藝美術在器物品種、造型及圖案紋樣、裝飾手法等方面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使其呈現出不同于前代的獨特風格。另外,遼、金、西夏及其他政權轄下的工藝美術,亦以其反映了本地區(qū)社會意識和民族生活的不同風貌,而獨具特色。宋代工藝美術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論是生產規(guī)模,制作技術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另外,宋代的崇武抑文政策使工藝美術具有文人雅士趣味格調,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工藝美術具有平民化、商品化的趨勢。思想上,理學盛行,形成了理性色彩的工藝美術風格。因此,宋代的工藝美術具有文人化、平民化、商品化、理性化的工藝特點。
宋代的陶瓷,是工藝美術重最為杰出的一個品種,是我國古代陶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也可以說,宋代是“瓷的時代”。 宋代的瓷器造型簡潔精練優(yōu)美,裝飾手法多樣,釉色豐富,偏于沉靜淡雅的冷色調。
宋代的名窯遍布南北各地,形成了以北方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南方龍泉青瓷、景德鎮(zhèn)青白瓷為首的六大窯系。定窯以白定為主,工藝上首創(chuàng)覆燒,即將坯倒扣在匣缽內燒制。這樣既節(jié)約了空間又使碗口不易變形。但易形成“芒口”,從而出現了以金銀鑲邊的特殊裝飾技法。定窯的裝飾技法多為刻花(紋樣多為牡丹、蓮花等)、印花(紋樣多為牡丹、蓮花、菊花、石榴等)、劃花(紋樣多為魚紋、水紋等)三種,畫花的極少。
位于河南的汝窯是宋代北方地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它吸取了越窯釉色和定窯裝飾的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由于鐵的還原其釉色呈蔥綠色,大多有支釘疊燒的痕跡。因為他燒制時間短且為官窯,所以傳世品很少。
官窯是汝窯影響下的青瓷窯,有南宋北宋之分。南宋官窯有修內司窯和郊壇下窯之分。釉色以粉青為主,有“紫口鐵足”,“蟹爪紋”開片特色,形成了雍容華貴、精益求精的藝術風格。
哥窯與龍泉窯(弟窯)是張氏兄弟分創(chuàng)。哥窯胎土深褐,釉色淡青、粉青、米黃;紫口鐵足,與官窯相似。其器型大不過尺,多為盤碗洗瓶爐文具。開片形式有魚子紋、百圾碎、蟹爪紋等和“金絲鐵線”的傳世哥窯。龍泉窯器型多種多樣,胎土灰白色,分粉青凝重深沉,翠青蒼翠欲滴兩種釉色。
鈞窯是汝窯衰弱后興起的,以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紅四大釉色為主,因藍釉中含氧化銅與鐵,經過還原焰燒制呈窯變色,以后兩種最為著名;ㄅ韫P洗是鈞窯器型的一大特色。
陜西同官縣的耀州窯厚胎厚釉,以拉坯技術見長。釉色青中泛黃。裝飾手法主要有刻花、剔花、印花、鏤空等,紋樣以牡丹菊花人物為主。其碗盤為一大特色。
磁州窯是宋朝的民間窯,胎質疏松,以燒制黑白二色釉瓷為主,形成黑白對比的效果。畫花多為白釉黑花,黑釉褐花(鐵銹花)。紋樣多荷花牡丹、龍鳳、游魚、嬰戲、波浪,形成生動活潑的民間藝術風格。
因玉取材難,古人有著將瓷比玉的玉情節(jié)以及封建社會對玉使用的嚴格限制,瓷器往往追求者玉質感。影青因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間具有玉質感,是宋代盛行的陶瓷品種,景德鎮(zhèn)的影青是其代表作品。景德鎮(zhèn)影青的品種有碗、盒、盤、注子、瓶等。其裝飾手法有刻花、劃花、印花、貼花等種。常見的花紋有牡丹、蓮、芙蓉、梅、卷草、鳳、魚、鴨、嬰戲等。
造型上常作成瓜棱、花瓣等象。
建窯是重要的黑瓷產地,其釉中鐵成分因火度而形成“油滴”“兔毫”“鷓鴣斑”的褐色斑紋。器型多碗、盞等茶具,碗口大底小,多斗茶用具。
吉州窯和磁州窯形成了“北磁南吉”兩大民窯體系。顏色以青、白、黑瓷、彩瓷、綠釉瓷為主。紋飾多梅、鳳、鹿、竹等,獨有灑釉手法的黑釉中玳瑁盞油滴盞。
宋代的染織工藝,在唐代生產基礎上,又有較高的發(fā)展。錦中多彩絲織物,比唐錦更加沉靜典雅理性;綺在宋代出現雙色綺,其地紋為斜紋;紗織輕薄透明,分素紗、花紗;羅與紗相似,只是有明顯橫條紋;綾的紋如冰凌之理。織造工藝有緙絲(通經斷緯),實現了從實用到審美的過渡。
宋代的刺繡工藝長足發(fā)展,設立繡院,針法增多,用途分為欣賞和實用兩類,受手繪畫影響,為明代畫繡打下了基礎。
宋代的銅供不應求,極為缺乏,故在日用器皿中。主要用于制作銅鏡。宋鏡在規(guī)模和技術上均不如唐鏡,不如唐代厚重,變得輕薄,圖案變成旋轉式,流行寫生纏枝花紋樣及手柄鏡形式,形成纖細有余,氣勢不足;質樸清雅,多素面的藝術風格。
宋代漆器工藝的發(fā)展,不僅官方設有漆器生產的專門管理機構,民間制作漆器的也很普遍、宋代漆器多制作生活器皿,如奩、盒、碗、盤、盆、盂、勺等,式樣也富于變化。其品種有金漆(戧金、描金)、犀皮、螺鈿、雕漆(剔紅、剔黃、剔黑、剔彩)等種。北宋定州、溫州、嘉興最為有名,南宋定州衰落,浙漆天下第一。
此外,宋代的玉雕制作中“巧色”的運用具有較高的成就。石雕以硯臺最為著名。編織工藝中有藤作、竹作等進行專門生產管理。
宋代的工藝美術,具有典雅、平易的藝術風格。不論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質樸的造型取勝,使人感到一種清淡的美。這種宋代文人畫的氣質對后世頗具影響,對我今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第三篇:《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 》小結《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課后小結
作者:鄧意豪班級:陶設8班
總以為大學星期天不用上課,但我們班卻不同。每個星期日的早上,我都很不愿的起床洗漱。然后慢悠悠的走去教室。一開始的課程,本以為會很無聊,但在老師開講之后我發(fā)現我錯了。老師的表達是如此的清晰易懂,并不會死沉沉的一片。不久我就融入了課堂,我開始試著回答老師的提問,我竟然能答對,這讓我自己也感到驚訝。
在以下的沒一節(jié)課中,老師講的是那么的仔細和生動。漸漸的我喜歡上了這課程。雖然我會偷偷的玩玩手機。但我總會聽得津津有味。我總能把該記的記下來了以下是我對這門課程的認識:
中國美術史的特征主要有:
1. 豐富性:繪畫【山水 花鳥 人物】 雕塑 工藝 建筑
2. 實踐性:“知行合一”
3. 意向性
4. 延續(xù)性
史前時代,由于當時人們以石器作為主要的生產工具,所以在歷史上又叫石器時代,在社會發(fā)展上屬于原始社會階段。原始,也就是在文字產生之前,生產力和生產力水平很低。通過本章的學習,使我對舊石器時代美術及新石器時代美術的發(fā)展脈絡和時代特色有一個整 體上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 中國 美術早期的發(fā)展形態(tài),以及新石 器時代繪畫、工藝、建筑等美術形 態(tài) 所體現出的時代特色。 在第一章的學習中是我逐漸了解了以下內容:
1. 美術的起源及美術的早期形態(tài);
2. 新石器時代多種形式雕塑的表現特 色;
3.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4. 新 石器時代的工藝與建筑:
5. 新 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形成及特色,美術的起源及美術的早期形 態(tài);
6. 新 石器時代多種形式雕塑的表現特色;
7.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8. 新石器時代 的工藝與建筑;
9. 原始思維與文明思維 的差異等等。
接下來就是第二章:青銅器的光輝。在這章中我了解青銅的鑄造方法,主要有失蠟法,鑄塊,錯金銀。以及青銅器的紋理,用途和禮儀制度方面。紋理主要以饕餮紋居多。很多青銅器都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征。由此可以出夏商周時期的等級制度森嚴。在這章中,老師還重點講了文化軸心。文化軸心:雅斯貝爾斯,德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發(fā)生的地區(qū)大概是在北緯30度上下,就是北緯25度至35度區(qū)間。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周林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 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之間有千山
萬水的阻隔,但他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雕塑方面,自秦漢時期開始,雕塑藝術在繼承先秦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基礎上,有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形成中國雕塑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在出土的雕塑品中,每個藝術品都反映出各個時期的文化內涵。
在繪方面,水墨畫為主。主要有比劃以及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專業(yè)的畫師或者畫家。曹不興是有記載的第一位畫家。藝術作品具有雙重的功能性:成教化 助人倫 ;具有審美性的藝術作品。繪畫風格的多樣性;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曹衣出水等。山水畫,花鳥畫在這一時期萌芽。畫論著作的出現,奠定了藝術傳神,氣韻的標準。古人還在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基礎上提出了六法:
1.氣韻生動是也
2.骨法用筆是也
3.應物象形是也
4.隨類賦彩是也
5.經營位置是也
6.傳移模寫是也
這六法從上到下是審美,從下往上是學畫過程
在隋唐時期,人物畫走向成熟。宗教美術世俗文化,回話的形象和技法為廣大觀眾接受,題材走向了現實。山水畫從故事背景中解放出來,并出現了迥然不同的風格。花鳥畫獨立分科,出現了擅長畫花鳥的畫家。在壁畫上,將本生故事,表示釋迦牟尼所述的前世姻緣故事,常以前國王、王子、商人以及弱小的動物作為比喻。突出施舍仁義思想,宣揚仁厚犧牲、舍己為人的思想。
宋代繪畫繁榮,職業(yè)畫家活躍,宮廷繪畫興盛,士大夫繪畫流行,以及宋代畫史畫論繁榮。宋代的文人把繪畫作為一種文化修養(yǎng)和風雅生活的一部分,出現了很多收藏家,鑒賞家和畫家。題材偏重于梅蘭竹菊。追求主觀情趣,反對拘泥于形式。
元代畫家重筆墨,講風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依據。他們通過山水抒發(fā)一定的情感,形式上重筆墨,但是情調上流于傷感,淡泊孤寂,藝術功能上標榜中意氣,不趨于社會的審美嗜好。
在老師對各位大師作品大的分析中,讓我學習到中國畫的技法是如此豐富,形式多樣。它所表達的內容博大精深。各個時期的文化,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精髓,是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國家強盛,社會安定,民族統(tǒng)一,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國際交往頻繁都與文化息息相關。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成功,在于國家問文化的強盛,以及文化對國際的影響力。因此,在中國五千多年大的文化河流中,她是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從石器時代到今,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是我們的驕傲!吨袊佬g史及作品鑒賞》帶我重新瀏覽了祖國的文化,讓我在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是我對中國美術史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作者:鄧意豪
班級:陶設8班
第四篇:外國美術史小結《外國美術簡史》教學小結
《外國美術簡史》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通過了解、學習世界不同地域、民族和國家的美術成就,拓展學生的跨文化視野,構建多元文化價值觀。本課程對激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思維和藝術實踐能力,提高解讀世界各國美術作品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課程通過對各期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家、藝術作品的分析, 使學生對外國美術史的發(fā)展線索、各時代的審美特征、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的產生及特色、主要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評價有初步的了解, 以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請繼續(xù)關注好 范文網:m.seogis.com)學員的審美能力, 為專業(yè)學習和將來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
但是對于這門基礎課,學生的興趣普遍不是很高,認識不到理論知識對于本專業(yè)的重要性;加上史論課內容比較枯燥,這就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備課及授課過程中,就比較注意以下幾點:
1.《外國美術簡史》這門課,共8章40小節(jié),卻只有 18個課時,這就造成課堂時間有限,教學任務量大,所以就要求對于這門課,要有選擇的講解。在備課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強調重點,甚至直接省去課本中不重要的內容,作為學生的自學部分,從而使學生記住重要內容。
2.這門課涵蓋門類廣、雜,對于各個時期的有代表性的領域要深入講解。
3.作為藝術史論課程,同學們的興趣普遍不是很高,那么在這門課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重要的。為吸引學生,要準備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且能夠提高學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首先對這個內容感興趣,才能愿意去聽,愿意去學。比如講解某位藝術家的作品時,簡介他的生平及軼事,使大家提高興趣。
4.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yǎng),了解和吸收優(yōu)秀藝術精華,運用于以后的設計之中。
5.在講古代史時,應多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了解古代文化如何體現在現代設計當中,為現代設計服務。
第五篇:外國美術史小結外國美術史小結
本學期的外國美術史從原始、上古時期美術的醞釀與誕生開始,逐個時期的介紹了各國的美術。
人類的審美意識產生于人的勞動實踐,當人類創(chuàng)造他的第一把石刀的時候,藝術已經誕生。原始社會藝術的特征是幻想與實用相結合,直覺的感受記憶與夸張的特征相結合切造型較稚拙。
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其厚重、穩(wěn)定的體積象征著統(tǒng)治者追求永生的奢望,作品充斥著強烈的皇族等級觀念和為靈魂服務的精神。程式化的繪畫及雕塑規(guī)律標志著這時的藝術已經成熟。雕塑上形成正面律,水平線構圖,大小體現尊卑,上色及填充法五大規(guī)律。
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與古敘利亞的獵獸圖的對比在美術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而古希臘美術是人類健康童年的典范,出現了瓶畫、柱式、雕刻等藝術形式。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幻想主義色彩。古羅馬以具有個性的雕塑頌揚著偉大的英雄人物,在建筑上有著獨特的成就,開始出現了三合土,建筑上推廣了拱券結構。
一度被遺忘的古美洲的印加文化為人們提供了神秘的審美感受,古非洲的美術成了西方藝術家膜拜的對象,古印度犍陀羅美術史東西方美術的融合,也為東西方建立起了橋梁。
中世紀的歐洲藝術是以基督教文化為主體的藝術。演變出t形的巴舍里卡式、宏偉的羅馬式、中西結合的拜占庭式、神秘的哥特式四種形式的基督教教堂。
隨著資本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衍變,與之相應的美術流派也隨之產生。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重視素描的佛羅倫薩畫派、重視色彩的威尼斯畫派和羅馬畫派三大畫派。涌現了大批諸如喬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這類的知名藝術家。
由于缺乏古希臘羅馬的古代文化傳統(tǒng),之長期處于中世紀嚴格的基督教教條支配下,且氣候比南歐嚴酷,土地貧瘠,生活簡樸而實際,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形成了繁瑣而寫實細膩主義藝術。風格較瑣碎,多祭壇畫。而最早的風景畫出現在荷蘭,彼得·布魯蓋爾為此奠定了基礎。
16世紀初德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了明顯的進步和發(fā)展。德國的文藝復興雖不過分寫實,卻孕育著對大自然的興趣,將球精致的細節(jié),優(yōu)雅響亮的色彩,富有裝飾性。人物形象已不完全像中世紀那樣僵硬、直挺、哀傷。由于印刷術的傳入版畫高度繁榮。丟勒就是一位杰出的版畫家,油畫家,水彩畫家。他發(fā)明了水彩畫,體現人文思想的同時還透露著對大自然的熱愛。
從16世紀之后,歐洲美術進入了巴洛克時代。這種遍及于繪畫、建筑、音樂和戲劇的藝術風格全盛于17世紀,影響一直延續(xù)到19世紀。他是承前啟后的藝術,出現了軒轅派藝術、現實主義藝術、巴洛克藝術三種形式。巴洛克藝術運動感、空間感、色彩對比相當強烈。它具有雄偉磅礴的氣魄;洛可可追求的是柔美輕佻,講求的是小巧玲瓏,光滑潤潔。前者趨向壯美,后者趨向秀美。
學院派重規(guī)范、重典雅、重傳統(tǒng)、重技巧;新古典主義重古代、重理性、重道德、重格律、重宮廷;浪漫主義重中古、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重對比;現實主義重現實、重科學、重客觀、重批判;印象主義重外光、重瞬間、重視覺、重氣氛。他們都在美術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并以其眾多的畫家、風采各異的成就發(fā)揮了無可置疑的影響。
經過這學期的學習,我了解到了西方瑰麗各式的藝術,感謝老師本學期的悉心教導,為我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網推薦訪問其他精彩范文:中國工藝美術史
中國工藝美術史
中國美術史
中國美術史
中國美術史綱目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