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開教育的責任讀后感(一)
《剝開教育的責任》,該書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教育的責任究竟是什么?我們該怎樣剝開教育的責任?引發(fā)思考的書名,立刻激發(fā)了我強烈的閱讀興趣。
課余時間,靜下心來,翻開書本,細細品讀。書中一個又一個淺顯易懂的教學案例,每篇文章都從教育中的細節(jié)入手,都在追問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責任。平實的語言,表達出深沉的主題。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對話。里面的很多觀點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許多的教育細節(jié)令我似曾相識,不禁拿來與工作實際相對照。
她是一首振聾發(fā)聵的播種機。“教育充滿細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生命的零件”,我們要精心呵護生命的零件;“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是受教育者;“說到底,教育的責任,就是教師的良心”,喚醒了每一位教師的良知;“一個都不能少,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愛的光芒播撒到每一個角落;“教育者有責任讓教育成為一種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饋贈……
她是一臺細致入微的顯微鏡。教育的細節(jié)常常被我們忽視,這本書帶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吹落灰塵,教育的責任漸漸清晰起來?赡苁窃嚲砩系男⌒√崾菊Z,可能是課堂上的一次發(fā)言點評,可能是教師的一個眼神,可能是一處文本的解讀……書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樣真實地發(fā)生著,有正面的濃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諱,讓讀者于細微處見真情,于細節(jié)處明真諦。
她是一部客觀公正的掃描儀。本書從最客觀的角度還原了一個個教育場景,講述了一個個教育故事。這些故事仿佛就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歷歷在目。故事內(nèi)容涵蓋古今中外,從縱深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現(xiàn)狀。原來,我們司空見慣的教育行為有這么多弊。辉瓉,我們在“愛”與“責任”的名義下,還做了一些“偽責任”的事情。家庭作業(yè)究竟是誰的責任?抄詞作業(yè)合適嗎?我們需要“狼性教育”嗎?放假真是“假放”嗎?過度的“關(guān)心”真的會給學生帶來了無形的枷鎖嗎?全書的真實性和可讀性,會讓我們不斷地追問。
讀《剝開教育的責任》,讓我不斷地反思當下的教育行為,過一種更有質(zhì)量、有責任的教育生活。這本書像一位精神導師,為迷失的人們找到方向;更像一位久違的朋友,真誠地言說教育的感悟。
本書從最客觀的角度還原了一個個教育場景,講述了一個個教育故事?粗鴷,書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們的身邊。書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樣真實地發(fā)生著,有正面的濃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諱,讓讀者于細微處見真情,于細節(jié)處明真諦。
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總以向?qū)W生傳授了更多的知識為榮,以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超級責任感為榮……我們給的是學生需要的嗎?”反思自己有時候的教學,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在課堂上自顧自地追求所謂高效,自認為這些知識就是學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認為兢兢業(yè)業(yè),為學生負責,殊不知有時就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權(quán)利,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什么時候會自問一下:我們給的是學生希望要的嗎?我們給的是適合學生的嗎?在履行職責的時候,有沒有傷害到孩子?當這些問題涌上心頭的時候,我們會心生愧意。我們所理解的教師的責任,真的對學生的發(fā)展負責了嗎?我們在踐行教師的責任的時候,有沒有侵犯孩子的權(quán)利,甚至以犧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為代價?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真得多多的總結(jié)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美,這種美哪怕是細微的;用寬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長中的缺陷,讓他們在優(yōu)化的、寬松的標準下,收獲更多的自信與快樂。問題是尖銳的。但是,我們尖銳地發(fā)問,并不是在質(zhì)疑我們的責任心,也不是在否認我們的辛勞,更不是在抹殺我們的成績。冰心曾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是啊,我們既然是一名老師,走在這條充滿陽光,散發(fā)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們播撒的注定是無私的情與愛,付出的注定是強烈的責任心!
愛與責任共同鑄就了師德之魂,教師對學生的愛要時時、事事、處處體現(xiàn)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關(guān)愛去觸動每一朵小花,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為他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剝開教育的責任》這本書是針對課堂教學、班級教育、學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的“偽責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闡述真正的責任。每篇文章都從教育中的細節(jié)入手,都在追問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責任,平實的語言,表達出深沉的主題。其中有許多的教育細節(jié)令我似曾相識,不禁拿來與工作實際相對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作為一名老師,當你白天把自己當成“監(jiān)工”和警察一般,時刻密切關(guān)注著班里每名學生的每個舉動(關(guān)注點是誰違了規(guī),誰成績落后了,而不是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精神高度緊張的勞累一天。
很多母親也一樣。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圍著孩子轉(zhuǎn),到出問題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還影響親子關(guān)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遺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華,還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成長,需要學習,需要進步,假如我們生活里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了,到頭來自己熬成了“黃臉婆”“老媽子”,把自己整個奉獻給了家庭,奉獻給了孩子和愛人,卻挽留不住他們向外的心……
所以,無論是做老師,還是做母親,我們都需要追問一下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教育的責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責任?做真教育需要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質(zhì),我們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擔當起教育者的“真責任”,才可能在對孩子的同時也對自己負責,才可能給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時讓自己也感覺到幸福。
說到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參天大樹的鳥窩里,有4個小家伙誕生了。在小鳥們尚且沒有長滿羽毛的時候,鳥媽媽每天都會不辭辛勞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來喂養(yǎng)她心愛的孩子們。但是,等到小鳥的羽翼豐滿,一個一個地學會飛翔后,鳥媽媽再也不會替孩子們?nèi)ヒ捠,小鳥們也只能開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個世界的物種里,除了人類,還有哪一個物種會對“子女”的事包辦代替?小鳥兒不會代替孩子去飛翔,更不會代替孩子去生存。而當今的父母、老師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該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師多數(shù)時候還認為——這是對孩子好。如果,鳥媽媽怕小鳥累著,舍不得讓孩子自己去覓食,小鳥遲早都會餓死。為了讓小鳥有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鳥媽媽一定不會替孩子去做它該做的事情。難道,我們?nèi)祟惖母改负屠蠋熯不如鳥父母們了嗎?
要想讓孩子有能力處理任何問題,就一定要放手讓孩子鍛煉成長。因為“包辦代替”只能解一時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強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剝開教育的責任》,每篇文章都從教育中的細節(jié)入手,像剝核桃一樣,讓作為教師和家長的我不斷反思著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行為。我們不要辜負了孩子,這是我們教師起碼的責任心。我們這樣想著,并且這樣做著,可是我們不能辜負孩子對你的崇敬,不能把他們對你的崇敬化為對他們“偽責任”的工具。對于作者流淌于講臺間的才華,對于作者那份對教育深深地責任感而感到欽佩,正如作者祁智所說“我們的發(fā)問源于我們的自省源于我們的責任、良知”。試問拿著粉筆,徘徊于數(shù)尺講臺的我們,有那份對教育深深地厚重的責任感嗎?有對學生深沉的愛嗎?我捫心自問問的自己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是的,在小學語文教師這個職位中,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讀了這篇著作之后,使我收獲頗多,里面的一個個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過去,我為作者能給我指引教學前進的方向而感到激動萬分。
剝開教育的責任讀后感(二)
當我趁著月休,把學校發(fā)給我們的《剝開教育的責任》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讀完后,一曲《愛的奉獻》涌上我的心頭。“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本書的作者,都是一線教師,也都是學生家長。書中用他們的“教育智慧與真情”,抒寫著他們教育的愜意人生,詮釋他們對“教育理想與信念”的不懈追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摯的情感是通向?qū)W生心靈深處的橋梁,是點燃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火把。學生一旦感受到了這種愛,就會自然而然地向你敞開心靈的大門,只有“情通”才能“理達”,情通理達才會心悅誠服,從而達到引導、幫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見,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溝通師生心靈,聯(lián)系師生情感的紐帶,它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自由地飛翔。讀完這本書后,聯(lián)系自己從事教育14多年來的點點滴滴,我的感觸很深。
意融融,親情濃濃
去年學生來到外國語學校后,昔日在父母身旁撒嬌的寵兒遠離家鄉(xiāng),遠離父母,那滋味可想而知,在一兩天的新奇感過去后,這種角色的突然變化使他們很難適應,生活上也一團糟(吃方便面,零食充饑),有的同學還控制不住想家的念頭,一天一個電話,哭哭啼啼,以至學習受到很大影響。我們教師頓感肩上責任重大,班主任們更是心急如焚,但又怎能“橫眉冷對”,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啊。
于是,我們的班主任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讓大家暢談心曲,相互交流,在短時間內(nèi)讓班級、學生寢室充溢著濃濃的“家”的味道。在閑暇之余,班主任們也都深入到學生宿舍,和他們一同整理和布置;早上與他們一起晨跑;晚上幫他們關(guān)好門窗;天氣變化,提醒增減衣服;課余常找他們聊聊,了解并幫助他們解決出現(xiàn)在生活、飲食、住宿、學習等方面的困難。學生們非常感動,不久便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漸漸投入到新的學習中,臉上又露出了他們甜美的笑容。
尊重個性,潤物無聲
去年,我校學生從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來到這里,學生所受的教育基礎各不相同,兩級分化現(xiàn)象嚴重,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獨特而又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他們獨特的稟賦和才能,喚起他們內(nèi)在的尊嚴和自信。我班有一個女生,去年進校后便顯得異常沉默,成績更是甚差,面對這樣更需要尊重和關(guān)懷的學生,在課堂上我盡力去尋找她身上的閃光點。不久,我便發(fā)現(xiàn)她的作業(yè)本一直做得非常認真工整,于是我讓她擔任學習小組長,并經(jīng)常鼓勵她,她進步很快,生活的信心也越來越足。在后來的單元測試中,她獲得了A等級的好成績,宣布成績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那晶瑩的淚珠。
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孩子初來到外國語學校,他們的自理、自立、自護、自強的能力較差,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時間上都難以適應。我們老師根據(jù)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不失時機地引導、說服和感化他們。洞悉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研究學生的書面材料建立在對學生尊重、信賴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研究分析其產(chǎn)生的內(nèi)因和外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經(jīng)常激勵學生,用寬容的愛心接納學生的一切,對犯錯與重犯錯的同學不簡單處理,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潤物無聲,用寬容和期待這劑良方醫(yī)治了不少同學,在學生潔白的紙上譜寫人生最動人的弦律。
愛中有嚴,嚴以導行
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師提出要求時一定要有嚴厲的面孔,而是指要求應嚴格,并做到切實可行,堅持不渝地貫徹到底,而且要嚴在理中,嚴中有愛。“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這是因為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也不會“不變速”前進。所以我們要做到靈活變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比如對個性倔強、自尊心強的學生采勸延長教育法,循序漸進,讓他們自我思索、自我對比、自我反省,以達到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驅(qū)動力”的目的。如果操之過急往往會使他們喪失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但強調(diào)緩的作用,并不是說時時處處以緩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忽視。比如當學生做了一件好事時,取得一定進步時,他迫切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如果老師不能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即使后來再補上,效果也不夠理想。
總之,師愛既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無形中又會成為一種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在班級建設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對學生的關(guān)懷與愛護,尊重和理解,期望和要求,通過自己的態(tài)度和言行傳達給學生,會產(chǎn)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時有利于師生間建立起平等互助和諧的關(guān)系。
拿破侖曾經(jīng)說過:“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肩負著如何把“士兵”引上“元帥”之路的重任。我也深信,每位學生都是聰明可愛的,我們期望綠樹成林,期望“士兵”成為“元帥”。只要我們細心地呵護每一株稚嫩的幼苗,他們會成為參天大樹;讓我們用愛架起一道情感彩虹,讓孩子的心靈自由飛翔吧!
剝開教育的責任讀后感(三)
文/沈帆
作為一位新老師拜讀祁智先生的《剝開教育的責任》這本教育類書籍,這個是我第一次認真的閱讀這樣的書籍,說實話看完后,感觸良多。曾經(jīng)有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對話!秳冮_教育的責任》這本書就是一位低調(diào)但又深沉博愛的智者。與這位智者的談話,也許還是比較膚淺,但是卻也是我邁向教育、教師這一崗位的一小步。我覺得這本書文字通俗易懂、論述一針見血。作為一名教師,里面的很多觀點讓我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為老師對學生的責任感和對孩子們的愛。記得當了一輩子老師的爺爺說過:作為老師的前提的,你要愛你的學生。是啊,我們既然是一名老師,從事的就是“花”的事業(yè),從事的就是為社會、為人類創(chuàng)造美好的工作!所以,走在這條充滿陽光,散發(fā)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們播撒的注定是無私的情與愛,付諸的注定是強烈的責任心!
我們要對學生滿懷關(guān)愛之心。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家長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學,就證明了對咱們的信任。信任的同時也把責任賦予了我們。我不僅僅要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吃、住、學習,我們更要能夠俯下身子和孩子們談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多觀察他們,多思考他們。
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什么?是聽到自己的名字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親切、溫柔、甜美地呼喚著一個個名字,是對孩子真實的尊重。我二年級一個班的語文老師和三年級兩個班的科學老師,有時候在樓道里與學生相遇喊出他的名字,學生會感到驚奇。這種看似微小的事情都會體現(xiàn)出理想的師生關(guān)系,平日里的一些小細節(jié)其實都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讓每一個學生都認為老師最喜歡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師愛,也有著了不起的教育藝術(shù)與智慧。我們應當利用一切機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和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老師“最愛自己”的理由。
教育心理學對學習興趣的定義是,它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大體上可以分為直接學習興趣與間接學習興趣兩種。前者是由所學材料或?qū)W習活動──學習過程本身直接引起的。這一點實則是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比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水平,了解學生已有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內(nèi)容等等。后者是由學習活動的結(jié)果引起的。這一點實則是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自覺性。比如,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或任務,或者為了得到父母、教師的贊賞,同學的尊重,在考試中得到好分數(shù),在競賽中取得勝利等等。這一點在我個人身上即有所體現(xiàn)。在我學生時代剛接觸到英語的時候,因為沒有摸索到學習英語的方法,導致成績很不理想,哪怕是簡單的單音節(jié)單詞的記憶都顯得尤為困難。然而一次平日里的小檢測,一百分的試卷考了九十九分,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一番,從那以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日俱增,接下來各階段的英語學習都如魚得水,現(xiàn)在它改變了我一生的軌跡。這就是一個反作用力。
我們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美,這種美哪怕是細微的;用寬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長中的缺陷,讓他們在優(yōu)化的、寬松的標準下,收獲更多的自信與快樂。愛孩子,就應該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打下靚麗的底色,讓孩子學會肯定自己;就應該讓孩子學會過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內(nèi)心。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