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警不良心理因素工作調研報告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xié)調的和諧狀態(tài),心理因素的好壞決定了人主觀上對事物的態(tài)度、觀點、取向和承受力,對完成每一項工作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觀評價目前基層一線民警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剖析其障礙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于調動基層一線民警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以至于更好地完成各項公安保衛(wèi)任務,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經(jīng)過座談、個別談心、問卷調查等形式,總結出當前基層一線民警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面對社會形勢發(fā)展給公安工作帶來的新變化、新要求和新任務,在思想上準備不足,認識不到位,因循守舊,對于打開工作新局面缺乏信心和勇氣;二是面對日益繁重的公安保衛(wèi)任務,長期犧牲個人時間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產(chǎn)生了疲勞厭戰(zhàn)情緒和不平衡心理;三是面對人民群眾民主法制、人權保障和監(jiān)督意識的不斷增強,感到自身執(zhí)法素質和工作能力上明顯不適應,思想包袱較重顧慮重重,甚至畏首畏尾,擔心出現(xiàn)工作失誤;四是面對內(nèi)部管理工作和隊伍競爭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壓力過大,精神處于緊張狀態(tài);五是面對個別人對民警的惡意誣告和打擊報復,擔心自身正當執(zhí)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根據(jù)研究,要消除民警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應抓好以下四個入手和三個結合:
四個入手一是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提高民警隊伍適應形勢、把握大局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民警頭腦,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民警的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要夯實“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思想根基,引導民警正確認識新形勢、新任務給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覺轉變執(zhí)法觀念,切實端正執(zhí)法思想,徹底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陳舊觀念的束縛,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以實際行動履行好“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宗旨。
二是從強化教育訓練工作入手,解決民警不知怎么干和擔心干不好的問題。要改革警務運作機制,逐步實現(xiàn)由學歷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由課堂培訓到技能訓練的轉變,由單一培訓到戰(zhàn)訓合一的轉變,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練什么,干什么、鉆什么”的原則,保證基層一線民警每年都有足夠時間參加封閉式警務技能、體能和各類培訓,讓民警切實做到“說得過、打得過、跑得過”,在各項公安保衛(wèi)工作中感到胸有成竹,毫無畏懼,真正適應現(xiàn)實斗爭的需要。
三是從整合警力資源和調整工作職能入手,切實為基層一線民警減壓減負。要打破上下對應的警力配備模式,切實精簡機關,整合警力資源,充實一線警力。特別是要真正做強派出所,科學設置崗位和劃分職能,讓基層一線警力不足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做到科學用警、合理用警,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警務效益。
四是從建立民警心理關懷制度入手,培養(yǎng)民警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高度重視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分析民警隊伍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搞好民警心理調試;要定期開展談心對話、心理咨詢等活動,增強民警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堅持文化育警,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活躍警營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養(yǎng)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要切實為民警解除后顧之憂,讓民警感受到組織的關愛;要落實好休假制度,保障民警的正常休息,讓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及時得到有效釋放。
三個結合:
一是目標與實際相結合原則。目標設置必須體現(xiàn)民警目標的要求和滿足民警個人的需要,才會受到良好的激勵效果。目標不能制定的過于大或廣,一定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而制定,否則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是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物質激勵是基礎,就是結合以獎金或實物等形式對民警進行的激勵,即要著力解決思想問題。精神激勵是根本,就是結合以表揚、嘉獎、立功、授予榮譽稱號等形式對民警進行的激勵。隊隊伍管理中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只有將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有機結合,才會不斷提高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才會鍛造一支英勇善戰(zhàn)、健康穩(wěn)定的公安隊伍。
三是民主公正公平原則。本著賞罰嚴明原則,不論親疏,一視同仁,不斷完善考核獎勵辦法,讓那些“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具有實干精神的一線民警形成單位“標兵”通過學“模范”、樹“標兵”等激勵機制拉開民警待遇的檔次,獎優(yōu)罰劣,調動民警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更好地服務公安工作,造福新源各族人民群眾。
結束語:
民警心理健康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它是從事公安工作的重要條件,直接影響了警察隊伍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作為警察,應該懷有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為目標,為以后的工作,為群眾的利益,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證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二篇:消除基層一線民警不良心理因素工作調研
怎樣消除基層一線民警的不良心理因素工作調研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xié)調的和諧狀態(tài),心理因素的好壞決定了人主觀上對事物的態(tài)度、觀點、取向和承受力,對完成每一項工作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觀評價目前基層一線民警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剖析其障礙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于調動基層一線民警工作
積極性、主動性,以至于更好地完成各項公安保衛(wèi)任務,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經(jīng)過座談、個別談心、問卷調查等形式,總結出當前基層一線民警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面對社會形勢發(fā)展給公安工作帶來的新變化、新要求和新任務,在思想上準備不足,認識不到位,因循守舊,對于打開工作新局面缺乏信心和勇氣;二是面對日益繁重的公安保衛(wèi)任務,長期犧牲個人時間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產(chǎn)生了疲勞厭戰(zhàn)情緒和不平衡心理;三是面對人民群眾民主法制、人權保障和監(jiān)督意識的不斷增強,感到自身執(zhí)法素質和工作能力上明顯不適應,思想包袱較重顧慮重重,甚至畏首畏尾,擔心出現(xiàn)工作失誤;四是面對內(nèi)部管理工作和隊伍競爭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壓力過大,精神處于緊張狀態(tài);五是面對個別人對民警的惡意誣告和打擊報復,擔心自身正當執(zhí)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根據(jù)研究,要消除民警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應抓好以下四個入手和三個結合:
四個入手
一是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提高民警隊伍適應形勢、把握大局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民警頭腦,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民警的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要夯實“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思想根基,引導民警正確認識新形勢、新任務給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覺轉變執(zhí)法觀念,切實端正執(zhí)法思想,徹底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陳舊觀念的束縛,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以實際行動履行好“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宗旨。
二是從強化教育訓練工作入手,解決民警不知怎么干和擔心干不好的問題。要改革警務運作機制,逐步實現(xiàn)由學歷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由課堂培訓到技能訓練的轉變,由單一培訓到戰(zhàn)訓合一的轉變,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練什么,干什么、鉆什么”的原則,保證基層一線民警每年都有足夠時間參加封閉式警務技能、體能和各類培訓,讓民警切實做到“說得過、打得過、跑得過”,在各項公安保衛(wèi)工作中感到胸有成竹,毫無畏懼,真正適應現(xiàn)實斗爭的需要。
三是從整合警力資源和調整工作職能入手,切實為基層一線民警減壓減負。要打破上下對應的警力配備模式,切實精簡機關,整合警力資源,充實一線警力。特別是要真正做強派出所,科學設置崗位和劃分職能,讓基層一線警力不足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做到科學用警、合理用警,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警務效益。
四是從建立民警心理關懷制度入手,培養(yǎng)民警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高度重視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分析民警隊伍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搞好民警心理調試;要定期開展談心對話、心理咨詢等活動,增強民警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堅持文化育警,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活躍警營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養(yǎng)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要切實為民警解除后顧之憂,讓民警感受到組織的關愛;要落實好休假制度,保障民警的正常休息,讓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及時得到有效釋放。
三個結合:
一是目標與實際相結合原則。目標設置必須體現(xiàn)民警目標的要求和滿足民警個人的需要,才會受到良好的激勵效果。目標不能制定的過于大或廣,一定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而制定,否則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是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物質激勵是基礎,就是結合以獎金或實物等形式對民警進行的激勵,即要著力解決思想問題。精神激勵是根本,就是結合以表揚、嘉獎、立功、授予榮譽稱號等形式對民警進行的激勵。隊隊伍管理中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只有將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有機結合,才會不斷提高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才會鍛造一支英勇善戰(zhàn)、健康穩(wěn)定的公安隊伍。
三是民主公正公平原則。本著賞罰嚴明原則,不論親疏,一視同仁,不斷完善考核獎勵辦法,讓那些“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具有實干精神的一線民警形成單位“標兵”通過學“模范”、樹“標兵”等激勵機制拉開民警待遇的檔次,獎優(yōu)罰劣,調動民警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更好地服務公安工作,造福新源各族人民群眾。
結束語:
民警心理健康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它是從事公安工作的重要條件,直接影響了警察隊伍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作為警察,應該懷有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為目標,為以后的工作,為群眾的利益,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證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三篇:淺談高中學困生不良心理品質及產(chǎn)生因素 (新版)
淺談高中“學困生”不良心理品質及產(chǎn)生因素
摘要: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我國高中學生面臨越來越大的升學壓力,他們中的一些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較大的障礙。比如:有的學生自我要求很高而有的要求又太低;有的學生雖然每日勤耕苦耘但效果不佳;有的學生沉溺于網(wǎng)絡、早戀中而不能自拔;有的學生常陷于人際瑣事而不得安心于學習等。對于這樣的“學困生”,我們學校、教師、家長,包括整個社會都要有清醒的頭腦,要做到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分析問題,積極思考對策,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幫助這些同學。
關鍵詞:不良心理品質產(chǎn)生因素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經(jīng)濟條件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由于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很高,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很強烈,我國高中生面臨越來越大的升學壓力。但是他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還不是很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有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產(chǎn)生各種形式的心理障礙,導致學習與生活等方面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比如:有的學生自我要求很高而有的要求又太低;有的學生雖然每日勤耕苦耘但效果不佳;有的學生沉溺于網(wǎng)絡、早戀中而不能自拔;有的學生常陷于人際瑣事而不得安心于學習等。對于這樣的“學困生”,我們?nèi)舨辉绨l(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將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影響到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wěn)定。1
以下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對“學困生”不良心理品質及產(chǎn)生因素進行分析,希望與同行們一起幫助“學困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潛力,使他們達到新的高度。
一、 對“學困生”不良心理品質的分析
1、 不能專注,易開小差
馬克·吐溫曾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yè),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睂W⑹且环N可貴的學習、思維品質。在日常的學習中,經(jīng)?吹綄W生在學習時心不在焉,上課不能集中精力,時常開小差,聽著聽著就心猿意馬,“身在曹中心在漢”。在做練習時,或拿著筆在手上轉,或翹起二郎腿,或用手托著腦袋無所事事,不能專注于自己本該完成的任務,低效率地學習。
2、 畏懼困難,害怕挫折
宋人方岳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笨鬃诱f: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困難和挫折,是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濤,又是錘煉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F(xiàn)在的學生在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時,沒有正確的認識,害怕吃苦,遇到稍微復雜的學習問題,就不愿多想,淺嘗輒止,即使老師講了,也不愿積極去思考,認真的歸納總結,害怕付出,而對于挫折又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也不愿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在生活中,也過于追求物質享受,經(jīng)常抱怨學校飲食、寢室生活環(huán)境等不理想。
3、 情緒多變,不善調整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緒意指情感及
其獨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以及一系列行動的傾向。”情緒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時也影響著我的生活及行為。當出現(xiàn)不好的情緒時,最好加以調節(jié),使情緒不要給自己的生活及身體帶來壞的影響。高中學生由于年齡原因,還不能很正確去面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對一些事情的理解多只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情緒不容易調節(jié),波動較大。比如在面對同學之間的摩擦時,在面對新老師新方法時,面對試卷上的對與錯時,在面對學習與生活的安排上,在面對各科學習任務發(fā)生沖突時等,會顯得處理方式過于急躁,過于簡單,時而情緒非常飽滿,充滿斗志,時而情緒又非常消沉,垂頭喪氣。
4、 得過且過,避談理想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沒有生活”。 一個人一旦樹立了符合社會需要的理想,就會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反之,則會渾渾噩噩,虛度一生。我們從學生進入高中開始,就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包括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但是有的學生卻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而有的則是能不想盡量不想,能不談盡量不談,害怕自己受到理想的約束,而不能隨心所欲,寧愿得過且過,也不愿提及這一關系自己能否成人成材的“關鍵詞”。
5、 排斥學校,厭惡學習
厭學表現(xiàn)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大量研究表明,在我國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有厭學心理。有厭學心
理的學生不愿接受學校、老師,不愿意到教室,甚至恨學校、老師,恨教室,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yè),對學習厭惡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從內(nèi)心來講,這些學生不想進教室,認為學校、教室不是他應該待的地方,非常排斥。
二、 對“學困生”不良心理品質的產(chǎn)生因素的分析
1、 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在當代青少年面前打開了一扇五彩繽紛的窗戶,社會生活中良莠陳雜的事物使學生們眼花繚亂,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真正形成,對社會上的一些消極腐敗現(xiàn)象,一些不適合他們看的文藝作品,一些不該去的文化場所,不能正確的判斷,所以他們很容易受到影響,在不知不覺中中其毒,受其害。他們會覺得讀不讀書沒有意義,有錢有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他們崇尚武力,迷戀虛幻事物,討厭世俗的一些不公,向往真空社會,將自己與社會封閉隔開;他們開始追求物質享受,怕吃苦,怕付出。
2、 家庭因素
目前,我國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對于那些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過貧困的上兩代人來說,他們格外關注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和物質享受。有不少家庭在用高營養(yǎng)的食品滋養(yǎng)孩子身體的時候,卻忘記了用高品位的精神食糧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在子女智力開發(fā)方面,他們不惜工本,但對孩子的個性心理品質、人格特征、道德水平、價值觀念、感情生活卻關心甚少。家長對于孩子過于溺愛、遷就,導致了孩子的任性、自私、
放縱、貪圖享受等不良的心理特點。再加上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很多家庭中主要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學生們長期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成長,他們的很多想法,都不能夠與家長及時溝通,家長也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動態(tài)。精神上缺失了依靠,而家長們又會想到用物質來補償,這樣更加重了學生們的心理負擔,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一些消極的心理品質。
3、 學校因素
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以來都在喊著口號要改革,要注重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但是,實際上,很多地區(qū),很多學校都不能夠做到。依然是智育第一的應試教育模式,依然是重知識輸灌、輕社會實踐的教學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多學校都是一片空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生交流的最多的是應考知識,老師們關注的也是學生的成績,而沒有注重從源頭來找原因,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幫助他們突破障礙。學生們過的還是三點一線式的生活,沒有足夠的活動供學生們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到勞逸結合,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chǎn)生一種逃避的想法,且不斷惡化。
4、 教師因素
除社會、家庭、學校方面的因素外,教師個人的一些行為,也會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帶來較大的影響。比如說有的教師在對待學生時容易帶入個人感情,喜歡誰,不喜歡誰;有的教師在處理班級事務時,沒有原則,隨心所欲;有的教師只重成績,不注意行為和心理,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有的教師本身有些不當?shù)男?/p>
為,和一些消極的言語,給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等。長此以往,學生們原有的一些好的心理品質也會受到影響,而一些不好的心理品質則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總之,“學困生”的不良心理品質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解決的。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和學生本人要一起努力,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我們統(tǒng)一思想,堅定不動搖,我們的“學困生”才可能去掉這些不好的心理品質,脫掉“學困生”這頂帽子,朝著好的方面去發(fā)展。
第四篇:調研報告:睡眠障礙的心理因素
課目:心理教育
時間:201*年05月13日
地點:電視室
授課人:范柯
參加人:在隊全體官兵
內(nèi)容:睡眠障礙的心理因素
人們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都希望能通過好的睡眠來趕走一天的疲勞,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因為有些人受到睡眠障礙的困擾。那么,為什么會有睡眠障礙呢?產(chǎn)生睡眠障礙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焦慮引起的睡眠障礙。焦慮心理會導致失眠。一個人在非常焦慮不安的時候,大腦里總想著這樣那樣的事情,輾轉反側,所以導致失眠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不能讓自已的心態(tài)保持平靜,讓自己放松下來,而總是想著那些煩心的事情.那么你又怎么能夠睡得著呢?所以,盡量讓自己放松,忘記那些讓你放不下的事情,是解決這種睡眠障礙的好方法。
2.害怕心理導致的睡眠障礙。害怕也會讓人睡不著覺,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小孩子因為害怕鬼怪,害怕雷電,害怕一個人在家,而無法睡覺;大人也可能因為心理恐懼而睡不著覺。二是越害怕睡不著就越是睡不著。有的人有這樣的經(jīng)歷,以前發(fā)生過失眠的狀況,心里想這次一定要早早入睡并睡個好覺,害怕再次失眠。
3.不艮情緒引起的睡眠障礙。年輕人的情緒容易波動,特別是容易受到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的困擾而導致失眠。比如同事問關系緊張,工作上不順心、和男女朋友吵架、戀愛失敗、和朋友產(chǎn)生隔閡、受到領導責難等等都會讓自己情緒不佳,失落、煩躁、痛苦、憂郁而導致失眠。而其中嚴重影響的就是戀愛失敗。當一個人和自己心愛的人走向分手的時候,難過、痛苦、不平衡、失落、郁悶、煩躁的情緒總會圍繞著他,讓他食不知味,睡不安寢,甚至好多天都會處于失眠的狀態(tài)。
4.過度興奮的心理也會引起睡眠障礙。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金榜題名、受(更多內(nèi)容請訪問好范 文網(wǎng)m.seogis.com)到領導嘉獎、得到大家的認可、升職加薪、或者是求愛成功即將和愛人步入結婚殿堂、或是喜得貴子等等的好事都會讓你興奮得睡不著覺,腦袋里一直想著高興的事情,并一直處于興奮激動的狀態(tài),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又怎能像平常一樣安穩(wěn)的睡覺呢?失眠當然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認識到導致失眠和睡眠障礙的具體原因,就能夠從心理入手,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失眠等睡眠障礙遠離自己。
第五篇:專業(yè)技術人員不良工作心理的自我調適
第三章專業(yè)技術人員不良工作心理的自我調適
第一節(jié)不良心理的概述及表現(xiàn) 所謂不良心理,是指個體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是十分復雜的,包括認知、情感、意志、人格、智能等諸多方面。一般來講,個體心理的各方面的活動與發(fā)展是比較均衡、全面的,但是由于社會及心理的原因,其中某些方面就可能出現(xiàn)異常。比如,有的中年人因更年期來臨而出現(xiàn)煩躁不安、失眠、乏力、易怒等情緒障礙;有些青少年因為自己的愿望一時得不到滿足而變得垂頭喪氣、憂心忡忡等。如果一個人的某些心理活動與正常人相比,出現(xiàn)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過于亢奮,或過于低沉的行為反應,我們就稱之為不良心理。 不良心理形成后,如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認識到它的危害,并且運用正確的方法,是能夠自我調節(jié)的。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各個企業(yè)都想尋求更大的利益,這無形中增加了員工的壓力。如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久而久之,員工心理健康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而員工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不僅會影響員工個人的健康,還會給企業(yè)帶來一定的困擾,因此,對員工的心理健康應充分重視。人的身體就像一臺十分精密復雜的機器,各個系統(tǒng)與內(nèi)臟之間,互相依存,功能互補才能使人體的各種機能處于平衡狀態(tài)而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受到各種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和干擾而不會生病,是因為人體本身存一種應激調節(jié)機制,能夠把失去平衡的狀態(tài)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而當人體過度勞累(超體力勞動或超腦力勞動)時,人體的應激調節(jié)能力下降,因此便不能很好的調節(jié)機體的各種平衡,就容易讓疾病趁虛而入。
易普斯研究發(fā)現(xiàn),這部分人約占企業(yè)人員總數(shù)的2%-3%,他們已經(jīng)處在了抑郁的邊緣,有抑郁的傾向,心理困擾問題已經(jīng)成為阻礙員工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職場人士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
1、抑郁傾向:這是職場中十分常見也最為嚴重的職業(yè)心理健康問題之一。出現(xiàn)抑郁傾向的職場人士,身體、情感、思維和行為都會受到影響。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的工作效率和穩(wěn)定性比以前降低了,記憶、注意力都大不如前,并且經(jīng)常請假或遲到,工作興趣嚴重喪失。
2、職業(yè)枯竭:
職業(yè)枯竭又稱職業(yè)“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壓下的一種身心疲憊的狀態(tài),厭倦工作的感
受,是一種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與人打交道的職業(yè)(如心理咨詢師、教師、警察、客服等)是職業(yè)枯竭的高發(fā)人群。職業(yè)枯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的。首先,它體現(xiàn)在情緒的耗盡狀態(tài),這種情緒的耗盡讓人會漸漸沒有心情上班,還可能讓人一上班就會感到身體不適。其次,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開始對周圍進行譏諷,批評、打擊跟工作有關的一切事情。最后,它還讓人對自我的評價降到極點,產(chǎn)生無能感。這部分職業(yè)枯竭狀態(tài)的人員已經(jīng)占到了群體的10%-15%,部分企業(yè)甚至達到了30%。
3、職場壓力:
據(jù)研究機構美國職業(yè)壓力協(xié)會估計,壓力以及其所導致的疾病——缺勤、體力衰竭、神經(jīng)健康等問題,每年要耗費美國企業(yè)界3000多億美元。
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給職場人士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競爭的加劇,不穩(wěn)定因素的增加,使得他們的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形成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況下是在工作中產(chǎn)生的各種壓力,即職場壓力。包括工作任務過重、人際溝通、角色沖突、工作環(huán)境等等。而如果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或緩解,將會影響到員工的身心健康、情緒以至影響到工作。
以上的一些問題若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必將影響員工心理健康。而員工的身心健康受損又會影響到企業(yè)的正常運行和發(fā)展。因此應在注重生產(chǎn)效益的同時,關心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避免給員工個人及企業(yè)都帶來嚴重的影響。
第二節(jié)職場新人常見的不良心理
說到職場新人,就想起當年我當初走向職場時一樣,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帶著各自的理想和抱負,走上工作崗位和紛繁的社會。但是,經(jīng)過培訓、試用,我發(fā)現(xiàn)很多應屆畢業(yè)生常常被懷念學生生活、心理狀態(tài)不佳、人際交往病態(tài)心理、不能適應新環(huán)境等問題困擾著。心理素質特別欠妥,并且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交朋結友和適應工作及社會。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應屆畢業(yè)生從校園到社會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在這一過程中,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角色、從未經(jīng)歷的工作,還有更激烈的競爭、更復雜的人際關系等等,他們中有許多人很難適應,因而出現(xiàn)一些不良心理。若職場新人在工作生活中能注重自身修養(yǎng),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不良心理,那就將為其職場高升而錦上添花:
(1)自卑心理
也許受家庭環(huán)境因素,有些人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
辦事無膽量,習慣于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tài)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由于種種原因,他們不能自主地按照個人意愿去選擇職業(yè)和單位。但社會職業(yè)偏見是客觀存在的,當有些畢業(yè)生“不幸進入了遭受冷遇和歧視的職業(yè)和單位時,他們不論對是對自己的職業(yè)和單位還是對自己,都會產(chǎn)生一種誤解和輕視,在與進入所謂的“熱門職業(yè)和“好單位的同學比較時,便不由自主地背上了自卑的心理負擔。
(2)怯懦心理
很多應屆畢業(yè)生,剛剛走向社會,因為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nèi)向,不善辭令的人,導致內(nèi)心膽怯、怕事、懦弱、拘謹,害怕困難,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際,性格軟弱,平時寡言少語,行動拘束,容易逆來順受和屈從他人,遇事退縮,極其膽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與人多交往。從而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xiàn)。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3)退縮心理
由于他們在走向社會前的自我評價較高,但社會評價卻要低得多,這常常引起他們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假如在工作中遭到幾次挫敗,就會自愧無能,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對自己是否有能力表現(xiàn)或做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于心理緊張、拘謹使原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認同外界對自己的低評價,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膽怯畏懼,退縮不前,垂頭喪氣、耿耿于懷,以避免自己的自尊受到傷害。缺乏視困難挫折為成功之母的信念。
(3)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整天疑心重重、無中生有。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么,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成天提心吊膽地生活、內(nèi)心總有解不開的疑惑,總有擺脫不了的矛盾、活的很累。因為這種人心有疑惑不愿公開,也少與人交心,整天郁郁寡歡。由于自我封閉,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正常的人際交流,便由懷疑他人到懷疑自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jié)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4)排他心理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一切均在變!自高自大的人使自己總是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接收不了別人的意見或做法。而人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以及思維方式等,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產(chǎn)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xiàn)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自己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nèi)兜圈子,由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轉化為自我懷疑、自我怨恨。
(5)逆反心理
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應屆畢業(yè)生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總愛與別人抬杠,說觀點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一定要與別人的意思相反,而不管誰的觀點正確。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chǎn)生反感和厭惡。
第三節(jié) 心理健康之重要性 當我們廣大企業(yè)的員工與全國人民一道,昂首闊步地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挺進的時候,一種盛世危象——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的惡魔,也在積聚、發(fā)酵、膨脹著,并正向我們這支奮進的隊伍猛撲,撕咬著員工的身心健康,破壞著組織的戰(zhàn)斗能力。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針對心理疾病給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斷言“沒有任何一項災難比心理障礙帶來的痛苦更深重。”201*年,世界衛(wèi)生大會在中國召開,預測在21世紀影響中國最嚴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指出這是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最大問題。顯然,如果我們要想按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那就不能不正視這一“最大問題”,防止其泛濫成災,給人民造成深重的痛苦。事實上,我國職工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已經(jīng)比較突出。
深圳富士康5月26日晚發(fā)生一起員工墜樓死亡事件。深圳市公安局通報稱:初 步認定系自殺。這是富士康科技集團今年以來發(fā)生的第12起員工自殺墜樓事件。---新華社報道。富士康跳樓自殺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生,員工們“前仆后繼”的自殺,必有其較深的根源。 盡管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口碑并不算好,201*年左右還曾與某財經(jīng)媒體對簿公堂,但實事求是地講,把矛頭完全指向富士康是草率和無力的。有兩個簡單又殘酷的事實,一是富士康的員工自殺率并不高。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每十萬人中約有16人自殺,每40秒約有一人自殺,而1999年中國每十萬人中約有13.9人自殺。據(jù)中央電視臺援引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報告,201*年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20人左右。據(jù)報道,富士康目前在深圳的員工約有30多萬人,其中普工約占一半左右,不必有些殘酷地詳細計算自殺率,但大致可以判斷富士康的員工自殺率或普工自殺率至多是在全球或全國的平均水平線上。這應該是所有中國管理界應該關注的問題。【1】本文從員工心理健康的方面來探討此問題,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領導層重視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盡力改變領導層對員工自殺無能為力的現(xiàn)狀。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