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優(yōu)雅讀后感(一)
你知道么?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看完此書后,吃了個番茄,對著墻打了十來分鐘的乒乓球后,才稍稍安靜下來,決定寫寫我的讀后感。也許表達的不是非常好,能記錄多少是多少吧。
《刺猬的優(yōu)雅》,剛開始是覺得自己應該會喜歡才狗急一樣的去買來,說實話,開頭的幾個篇幅沒有吸引我,寫的沒有什么連貫性,是小說,更像隨筆,且里面的人物給我感覺很亂,誰跟誰什么關系都稀里糊涂。心里還嘀咕著是不是又買了一本需要擱淺的書?(因為我已經買了好幾很贊但本目前看不懂,看不進去的書)后來,堅持著看了幾個篇幅,人物關系有些明了了,但文字的深層意思無法理解,只是覺得很美,僅僅憑著這一點,我又繼續(xù)看著。
不過書中一個十二歲半的90后的小丫頭,身處有錢有權的富貴家庭,準備在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自殺,并縱火燒自己的公寓,來懲罰她厭惡的家人(她的爸媽還有姐姐)也是讓我好奇并繼續(xù)閱讀的欲望。她天資聰明,思想敏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著,討厭她的家庭環(huán)境,喜歡茶品和漫畫,排斥報紙和咖啡,她在準備死前寫的一系列深刻思想和世界運動日志,讓我很好奇,一個十幾歲的小屁孩怎么會有這樣的“深刻思想”語言有些詼諧幽默,看著有時候忍不住捂嘴偷笑。她也是一個刺猬,全身長著刺,外表冷漠,不喜歡跟人講話,家里人都以為她有什么精神上疾病,帶她去看心理醫(yī)生。而有誰會發(fā)現(xiàn)她明銳的洞察力呢?是勒妮,她被勒妮稱為“人類本性的判官”。
現(xiàn)在開始講小說的主人公——勒妮,她是一個“刻苦求知、心地善良、愛憎分明、言行優(yōu)雅、酷愛藝術的房門”,書中描寫的勒妮是外表年老、丑陋,并且故意在人們面前顯示出一種邋遢無知的樣子,極力去偽裝自己符合人們心目中固有的房門形象。她是一個刺猬,有著刺猬的優(yōu)雅“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猬一樣細膩,刺猬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yōu)雅”
后來,公寓的5樓住進了一個日本人——小津格朗,如勒妮所說“他有著年輕人的人情和天真,又有著智者的胸懷和友善”,他的到來,切實軟化了兩只刺猬的刺,那小丫頭發(fā)現(xiàn)了生活之美,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不再準備自殺。而勒妮,也卸下她的盔甲,不再刻意偽裝自己去迎合所謂的房門形象。小津第一眼見到勒妮的時候(就算勒妮極力的掩飾自己的優(yōu)雅與才華)就感覺勒妮不一般。最初小津跟那小丫頭秘密決定悄悄送一本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給她來試探她確實是否與眾不同,之后是三次的約會,一次是邀請勒妮到他家里去共度晚餐,一次是一起在他家和下午茶,看電影,最后一次是邀請他一起到高檔餐廳共度晚餐慶祝他的生日,最后一次邀請原本勒妮是拒絕的,因為她的姐姐的死給她很大的壓力,她姐姐被富家公子勾引并最終拋棄他,從此便一蹶不振而后傷心死去,從此勒妮為了不死在那些人手里,盡量與富人保持距離便成了她的謀生之道。但最后在小丫頭的批判下,她決定接受邀請。要知道,他們的約會是多么讓人羨慕啊,兩人是心有靈犀,不敢相信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竟然會有如此相似的愛好和思維方式,他們約會的方式與地點是那么高雅與具有格調。(這里算是高潮了吧,看的時候時不時放下書,不想繼續(xù)看,又很想繼續(xù)看,內心似乎有一股氣憋著,特難受)
高潮之后,是尾聲了,這里我哭了,真想像閱讀《兄弟》一樣,放下書,哭一場再說。勒妮死了。美好似乎剛剛快要開始,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本書,極力推薦。呵呵,我想我還要再看個兩遍才能更體會其中的意義吧。
刺猬的優(yōu)雅讀后感(二)
《刺猬的優(yōu)雅》對于我這種心不靜的人來說是有些無趣的,無奈,作業(yè)需要,就淺談一番。
妙麗葉巴貝利應該是個日本崇拜者,我們這些華夏民族難免有所鄙夷,尤其是經過了釣魚島事件后。腹誹道:小日本不過學了我們的皮毛而已,中華文化才是博大精深,作者真是見識短淺。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安慰自己:中華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可惜,我并非憤青,高舉愛國旗幟不過是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一個剛拿到身份證的中國公民,在泛濫西方元素的中國社會成長了十八年,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韓國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的比我們好。當孔子學院遍駐全球,中國新聞常以此自夸時,我們不要忘記,文化屬于中國,而孔子學院屬于韓國。我們可以破口大罵棒子,鬼子,卻不能否認人家的文化傳承,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反省……
西方元素泛濫,卻沒有西方文化,是否有些可悲?
作者在談到小津安二郎的影片《宗方姐妹》中提及:某些東方文化作為西方人只能仰望,去無法觸及,因為我們不可能完全理解對方所處的文化背景。而當今的中國社會,或許就是如此,妄圖觸及一切西方文化,自以為學其精華。
仿佛有些脫離此書本身了,那接下來我開始努力探求作者寫作意圖。
妙麗葉巴貝利是一個哲學,美學,藝術的追求者,也是不安于社會現(xiàn)實的諷刺家。作者將優(yōu)雅賦予刺猬內在,促成了藝術的矛盾,一個年老色衰的老門房勒妮和一個性格乖張的十一歲富家女孩帕洛瑪。
一開始便被女孩帕洛瑪自殺的敘述吸引,他看清了一張張光鮮面孔下的黑暗,他明白自己身處于一個快要窒息的美麗金魚缸,()而自己便是那永遠囚禁于此的金魚?此迫A麗,實為哀傷……與其在這快要窒息的金魚缸中忍受一天天污水的浸染,不如早些自行了斷。,我覺得這邊是他的想法。有些幼稚,卻那么真實。
勒妮,我覺得她的內心有些復雜。他刻意隱藏自己的內涵,甘心做一個別人眼里矮小丑陋粗俗的小門房,來緩和矛盾,卻又渴望被人理解,找到知音。她盼望有一個人可以透過她刺猬的偽裝,看到他優(yōu)雅的內在……但她一次又一次冷眼看著上流社會間的虛偽,階級間的差距,那扇小黑門后的書架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家園。作者似乎在以此諷刺法國社會,揭露那些浪漫下的荒唐虛偽。
小津格郎的出現(xiàn)是一個轉機,所有人都因為他的出現(xiàn)充滿好奇。
“幸福的人家大都相同。”
“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來自安娜卡列尼娜的這句話仿佛制造了一場東西方文化的教會,以此碰撞出火花……談論藝術,談論美。
一場車禍使得這一切戛然而止,沒有任何過度,那瞬間文化的交匯恍若煙花綻放后只剩滿地冰涼,可是我們卻不能輕易地評價這究竟是悲或喜……
遺憾本就是一種藝術,而我相信作者追求藝術……
此刻帕洛瑪明白了“死就是再也看不見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簡單而真實,卻有那么多的人看不透。
我們何其有幸,擁有這寶貴的生命,有了這追求幸福,追求藝術的資格。我們沒有理由放棄生命如同十一歲的帕洛瑪,存在本就是一種藝術,我們沒有理由去刻意毀滅。生活縱使黑暗,我們也必須熱愛生活。這或許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