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篇第十三
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子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勞。”子路請求多講一點?鬃诱f:“不要懈怠。”
2、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譯文】仲弓擔任季氏的總管,向孔子請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說:“先責成各級官員任事,不計較他們的小過失,提拔優(yōu)秀的人才。”仲弓再問:“怎樣才能認出優(yōu)秀的人才,進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說:“提拔你所認識的。你不認識的,別人難道會錯過嗎?”
3、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譯文】子路說:“假如衛(wèi)君請您去治理國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說:“一定要我做的話,就是糾正名分了!”子路說:“您未免太迂闊了吧!有什么好糾正的呢?”孔子說:“你真是魯莽!君子對于自己不懂的事,應該保留不說。名分不糾正,言語就不順當;言語不順當,公務就辦不成;公務辦不成,禮樂就不上軌道;禮樂不上軌道,刑罰就失去一定標準;刑罰失去一定標準,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因此,君子定下一種名分,一定要讓它可以說得順當,說得出來的,也一定讓它可以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論,要求做到一絲不茍罷了。”
4、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譯文】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鬃诱f:“我不如老農(nóng)。”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鬃诱f:“我不如老菜農(nóng)。”樊遲退出以后,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5、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譯文】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jié),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7、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
【譯文】孔子說:“魯和衛(wèi)兩國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樣。”
8、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譯文】孔子說:“衛(wèi)公子荊可稱得善于處理家業(yè)了。”當他財貨器用始有之時,便說:“將就湊合了。”到他稍多時,便說:“將就完備了。”到他更多時,便說:“將就算得是美了。”
9、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譯文】先生到衛(wèi)國,冉有為先生趕車?鬃诱f:“衛(wèi)國人口真多呀!”冉有問:“人口多了,再加些什么呢?”孔子說:“設法教他們富。”冉有問:“富了又如何呢?”孔子說:“再加以教化。”
10、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譯文】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國家,一年便可以搞出個樣子,三年就一定會有成效。”
1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譯文】孔子說:“‘行善之人治理國家,連續(xù)一百年下來,也可以做到化解殘暴、去除殺戮了。’這句話說得對!”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譯文】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實現(xiàn)仁政。”
13、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譯文】冉求退朝回來,孔子說:“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呀?”冉求說:“有政事。”孔子說:“只是一般的事務吧?如果有政事,雖然國君不用我了,我也會知道的。”
15、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譯文】魯定公問:“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話嗎?”孔子答道:“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于這樣的話。有人說:‘做君難,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難,這不近乎于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嗎?”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話嗎?”孔子回答說:“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這樣的話。有人說過:‘我做君主并沒有什么可高興的,我所高興的只在于我所說的話沒有人敢于違抗。"如果說得對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好嗎?如果說得不對而沒有人違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話可以亡國嗎?”
16、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譯文】葉公問行政之道。先生說:“近的人歡悅,遠的人來附。”
17、子夏為苣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擔任莒父的縣長,請教政治的做法?鬃诱f:“不要想要很快收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收效,反而達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辦不成大事。”
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譯文】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fā)了父親。”孔子說:“我家鄉(xiāng)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19、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譯文】樊遲問仁道。孔子說:“平常獨居當能恭,執(zhí)行有事當能敬,待人要能忠。這幾項就使去夷狄之邦,也不可棄去不行呀。”
2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xiāng)黨稱悌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譯文】子貢請教:“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可以稱為士?”孔子說:“本身操守廉潔而知恥,出使外國不負君主所托,就可以稱為士了。”子貢說:“想請教次一等的表現(xiàn)。”孔子說:“宗族的人稱贊他孝順父母,鄉(xiāng)里的人稱贊他尊敬長輩。”子貢說:“想請教再次一等的表現(xiàn)。”孔子說:“說話一定要守信,行動一定有結果,這種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再問:“當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樣?”孔子說:“噫!這些人的氣量見識像是廚房里的小用具,算得了什么?”
21、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譯文】孔子說:“我不得中道之士和他在一起,那只有狂狷了?裾吣苓M取,狷者能有所不為。”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南方人有一句話:‘一個人沒有恒心的話,連巫醫(yī)也治不好他的病。’這句話說得好!《易經(jīng)·恒卦》的爻辭說:‘實踐德行缺乏恒心,常常會招來羞辱。’”孔子說:“不靠占卜也可以知道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24、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全鄉(xiāng)人都喜歡、贊揚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全鄉(xiāng)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xiāng)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xiāng)的壞人都厭惡他。”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譯文】孔子說:“為君子辦事很容易,但很難取得他的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而用人;為小人辦事很難,但要取得他的歡喜則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也會得到他的喜歡。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是求全責備。”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舒泰,但不驕矜。小人驕矜,但不舒泰。”
27、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28、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緦緦、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緦緦,兄弟怡怡。”
【譯文】子路問孔子道:“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助督促勉勵,相處和和氣氣,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間互相督促勉勵,兄弟之間相處和和氣氣。”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譯文】孔子說:“善人教練百姓用七年的時候,也就可以叫他們?nèi)ギ敱蛘塘恕?rdquo;
30、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譯文】孔子說:“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zhàn)訓練,這就叫拋棄他們。”
論語全文及翻譯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