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數學是一門很難懂的課程,它既死板又復雜,這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如何做好數學教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你做好反思了嗎?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乔嗄杲處煍祵W教學反思材料精選2篇。
篇一
相信對許多同學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而談起數學成績,更是將悲傷進行到底了。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結論確定性和應用廣泛性的學科。這些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一個坎坷的、充滿挑戰(zhàn)與成就感的過程。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放棄了,有的同學卻愈戰(zhàn)愈勇,這也造成了數學成績兩個極端的現象。作為一名入職一年多的青年教師,我想借此文淺談如何遠離“悲傷”。
一、愛數學,從愛上數學老師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一門學科的興趣是從何來的呢?我認為,主要是從對這門學科教師的喜愛開始的。說白了,我就是喜歡這個老師,我就是要努力學好這門課程。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就要讓學生們喜歡上我們,進而喜歡上我們的課。比如,我剛接手一個班級時,開篇第一句就是:“愛上數學,先從愛上我開始。”有同學就會問,憑啥?我則回答:首先,我,顏值高(這是主要原因);其次,我,能力強,哥本來可以靠顏值吃飯,可我偏偏選擇靠才華,跟著哥“混”,你會發(fā)現,你竟然可以跟我一樣優(yōu)秀;最后,你愛與不愛,我都在這里,你沒有別的選擇,與其痛苦的嫌棄,倒不如給自己風平浪靜的青春來一點風浪(PS:以上忽悠過程主要是在師父的“英明”指導下完成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進而為接下來的“信其道”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老師,我們該如何讓學生愛上自己的課?這就不是一個完美的開場就能解決的問題了,這需要我們在平時中做到將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過程,變得豐富多彩、幽默有趣。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做好“問題串+學習活動”的設計,更要在上課的過程中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學生感受到:你也是“愛”他的。前期的“忽悠”就會慢慢失效。
二、重基礎,從基本運算能力抓起
數學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我個人認為,運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我們怎樣側重都不過分。例如,為了訓練學生的運算能力,我專門開設了“每日一練”活動,即利用課余時間,定時定量對基本運算能力(主要是解方程、代數式的化簡求值、實數的混合計算等)進行練習,題量控制在3-5題,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
對基本運算能力的訓練,還可以幫助學生改正粗心的毛病。大部分同學在計算時算錯,不是不會造成的,而是由粗心造成的,比如:抄錯題、抄錯數、漏符號、漏字母等。當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了,他上課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我想,數學是一門非常接地氣的學科,作為青年教師,更要接地氣,我們要讓學術兼具通俗與深刻,不玩花拳繡腿,事事都要做扎實。
三、談考試,從日常學習習慣說起
記得高中數學老師曾說過,在數學的考試中存在四曾境界:第一層“難而不會”;第二層“會而不對”;第三層“對而不全”;第四層“全而不美”,這是對數學考試的真實寫照。我認為在這四層境界中,最悲哀的就是“會而不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悲哀的事情?我認為,主要是學生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造成的——眼高手低,只動腦不動手,不求甚解,形成了一種想當然的學習習慣,造成了考試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為解決這個問題,需在日常學習學習習慣上下功夫。關于數學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去尋找一種簡單易懂、思路清晰、卷面有序的方法;對待數學學習習慣,尤其是在題目做錯的時候,不僅要改錯訂正,還要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并找出同類的題目進行補償訓練。
我想,身為學生,要端正態(tài)度,正確看待考試——考試是為了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若考不好,說明掌握的不到位,需要我們去“補”,也只有通過考試,我們才知道哪里不會,哪里需要補?偟膩碚f,學習就是織網,考試就是用這張網去打漁,而錯題則是網上的漏洞。只有通過一次次“捕撈”,才可以知道自己的網到底可以收獲多少,以及哪里需要修補。
四、論作用,從提高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做起
我們在前面提到運算能力的重要性,但如果認為學數學就是學運算,或對大部分人而言,只要學會了運算就可以不用學數學,則是錯誤的。我認為,學習數學,主要是為了形成數學帶給我們的諸多素養(yǎng),或者,也可以說成我們在學習數學后形成的運用數學的視角、意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基于數學知識,又高于具體的數學知識,這才是學好數學乃至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長遠意義。
總的來說,數學學習那些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笑看題海沉浮。
篇二
雖然之前接觸過數學教學,但卻是第一次接觸初中數學。一直以為初中數學教學很簡單,現在看來,是我想的過于簡單。教然后而知困,期中考試的成績,可以說特別的不理想,也正是通過這場不太理想的考試,讓我發(fā)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
1、沒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與師友互助;
2、沒有利用好課下時間;
3、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
于是我主動去聽師父的課,主動與辦公室的老教師們進行交流。師父說:“課堂要最大限度的交給學生,但放出去也要能收回來。”辦公室的老師們也會時常進行集體備課,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能從中學到很多,也能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在受到啟發(fā)后,我在備課時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課堂容量小,讓學生學的精。我也對小組與師友進行了調整,進行學優(yōu)生后進生配對,讓學生能在合作中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而通過這次周測和月考成績來看,我的調整還是小有成效的。今后應該加強學生間的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如何讓學生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數學學習的主人,進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除了要要注意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心外,更就應充分利用學優(yōu)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學優(yōu)生后進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fā),關注了后進生的發(fā)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fā)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彌補了老師無法對每天對每位同學進行課后輔導的缺陷。于是,我讓師友每天中午進行講題,不用太多,一道題就可以,通過慢慢的積累,相信會成功的。
參加工作三個月來,許多感受還是零散的,但我要特別提到的是,在青藍互助中,我真的從師父那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也感覺自己在慢慢的成長。今后,我也會多想其他老教師學習,多去聽老教師的課,爭取最快的進步。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