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加入名師工作室,經(jīng)過多次的交流研討,對于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學習到了不少教學經(jīng)驗和方法,教學的改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2018小學教師名師工作室期中總結(jié)。
1.
一
立足文本、解讀教材
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憑,不管文科理科,教師都需要進行文本解讀。通過交流研討,總結(jié)了教材解讀思路:首先是教材文本解讀,是要解讀這一章節(jié)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其次,弄清楚教材每一章節(jié)內(nèi)部“導入”“例題”“討論”“練習”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分析,既有數(shù)理上的,又有數(shù)學思維上的。第三,要弄清楚教材每一章節(jié)的前后聯(lián)系。
四年級組的教師圍繞《公頃與平方千米》進行教材解讀,首先**老師就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單元知識基礎與前后聯(lián)系、單元教學措施、及典型實踐問題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老師進行了補充,主要圍繞著授課中的問題與想法展開論述:第一、學生對單位的進率推算過程存在疑問,教師在講課中要重點突破;第二、標志性建筑的面積單位使用,是使用公頃還是平方米的辨析;第三、大面積里有幾個小面積,除了可以用除法算出結(jié)果,還可用畫圖幫忙理解。周鳳,**,**老師也進行解讀了,大家針對備課疑問進行探討。
三年級老師**圍繞《三位數(shù)加法(不進位和一次進位)》這一課題進行了教材解讀,從教材的重難點,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教學時的注意事項等方面展開。**老師就《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這一課時,進行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的分析。隨后**、**老師就課堂教學的操作方面進行了補充。
沒有透徹的數(shù)學教材文本解讀,只是一味的做題目,學生很難真正學會數(shù)學。大多學生會做教過的題目,到稍一變形就不會。這是因為他們并不懂數(shù)學,腦海中沒有真正形成數(shù)學思維,只有大量的題目碎片。所以,提高教師文本解讀能力,真正立足學科思維進行教學,也許能讓泛舟題海的學生有一個指南針,不知迷失大方向。
二
課堂研討、取長改短
新教師摸底課的準備與研討。開學兩個月來,8+1工作室的新老師**、**、**、**經(jīng)過備課、教具準備、試講、磨課、評課、二次備課等幾個來回,分別上了《億以上數(shù)的認識》、《線段、射線、直線》、《三位數(shù)加法》。
工作室的每位老師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日常工作,空出時間以確保參加公開課活動。有公開課的老師,都在準備、磨課中得到提升,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老師在**工作室培訓活動中呈上小組合作示范課《對策問題》、一師一優(yōu)考核課中**老師上了《倍的認識》、**老師上了《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在聽課學習活動中,老師們都認真的聽課、記載、并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簡評。課后集體討論、評析,從別人的課堂中學習長處,在模仿中起步,不斷磨練成長。
三
寫作指導、聚思成文
李老師結(jié)合自己發(fā)表的解決問題的教學案例《情境融入 課堂建模 學以致用——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六單元P78-79例3解決問題》和論文《課堂內(nèi)外 合力“練兵”——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數(shù)學應用意識的實踐與研究》給新老師講解論文、案例寫作的方法。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到素材的積累,**老師都傾囊相授,將自己的經(jīng)驗講給我們聽。
**老師特別提到案例與論文寫作并不是臨時抱佛腳的拼湊。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留下痕跡,注重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思考,停下匆忙的腳步將小感觸、教學設計形成文字。這樣,才能在寫論文案例時有素材、有血肉,寫作時用框架將這些素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篇質(zhì)量上好的論文就形成了。就像是做珍珠項鏈,平時注意收集打磨珍珠,需要時用一根線就能穿成一串串閃亮光滑的珍珠項鏈。
四
寓教于樂、收獲驚喜
點子圖大家并不陌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是學數(shù)學的小助手。正六邊形點子圖畫立體圖形,是臺灣的李勝義老師的教學研究。工作室成員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也體驗了一把點子樂,并把這份快樂體驗帶給了三四年級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園吧。
孩子們在體驗中收獲了許多快樂與驚喜。同時,在觀察、想象、操作里,學生還積累了直觀的幾何經(jīng)驗、發(fā)展了空間想象力。
五
思考總結(jié),共進成長。
2.
我很幸運在8+1這個團隊,認識各有優(yōu)點的同伴。在工作室的每次會議中,我的很多教學上的疑惑,被大家一討論就會變得豁然開朗。此外,聽課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老師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學設計新穎靈活;**老師在課堂上從容不迫,教姿教態(tài)優(yōu)雅;**老師的能說會道,**老師對待教學嚴謹。**老師的《策略問題》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自主體驗學習的過程。**老師講的是《倍的認識》,從中可以看出孫老師時刻緊扣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學會敘述并理解倍的含義,還有孫老師幽默接地氣的教學風格也是十分吸引我。
我們的團隊中都是優(yōu)秀的老師,她們有許多可取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我能學到成熟的流程分析、靈動的課堂處理、新穎的作業(yè)布置、合理的知識拓展、美觀的板書設計等。從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激發(fā)了自己不斷前進的斗志。當我心生懶惰時,她們磨課過程中忙碌的身影,都激勵著我要不斷前進。每次活動我都認真學習,與伙伴們互相交流,學到了不少好的教學經(jīng)驗和方法充實了自己。
在團隊中的聽課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一堂成功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的亮點大多在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行為,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參與、操作、交流,多組織動腦、動口的探究性活動,在活動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fā)生命力而更精彩。
遠離家鄉(xiāng),來到武漢,來到新的工作學校——漢南區(qū)**小學,我感受到的是家一般的溫暖、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tài)、人人學習爭上游的工作氛圍。感謝學校為我們新老師的成長搭建的平臺,將新老師們聚為一體成立自己的學習工作室。在工作室摸底課的活動準備中,我對自身不足和前進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多次的聽課學習過程中,現(xiàn)場感受到一節(jié)好課的特點,課堂教學的不足又多發(fā)生在哪些方面。工作室的寫作指導使我認識到教師不止要會上好課,更要有一支好筆桿,敢于動筆,善于動筆。多讀、善思、筆耕不輟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飛速發(fā)展的助力器。
今后,我會繼續(xù)緊跟團隊的步伐,努力學習,提高自己。
3.
來到**小學已有兩個多月,這里既有領(lǐng)導的關(guān)心、同事的幫助,團隊活動的歡樂與收獲,也有自己的艱辛努力;仡欉@半學期,歡樂與辛酸同行,我有幾點成長和感悟:
一、要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zhì)。
三、作為一個青年老師,除了反思教學,還應該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
四、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開學初,工作室成員為我的公開課給了很多建議與幫助,我感受到了**小學前輩們的熱心與熱情,也讓我們更能快速融入**大家庭。10月份工作室進行了教材分析解讀的研討,這對我以后教學中如何從宏觀上把握每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有很大的幫助。10月中下旬,在李老師的建議和指導下,師生一起玩了用點子圖畫立體圖形,師生在玩中學感悟到數(shù)學的樂趣與魅力。11月初8+1工作室即將進行書籍閱讀提高成員們的理論與文化素養(yǎng),為日常教學提供理論支持,我相信在8+1工作室這個大家庭里,這種共同研討學習氛圍會讓我的教學技能增長快速,在**的工作也會更加豐富有趣。
4.
本學期我加入了學校的青藍工程的“8+1”工作室,在這里我認識并走近了許多智慧熱情的數(shù)學老師。他們對于數(shù)學教學的勤勉鉆研讓我敬佩,彼此之間共享智慧、交流經(jīng)驗的真誠讓我倍感溫暖。
工作室學習一開始,**老師就對我們工作室的活動安排提出了幾點要求和建議:
一、在鍛煉中提高。要抓住每一次公開課展示的機會,把課備“扎實”,把教材“吃”透,做充足的預設;
二、在閱讀中收獲。教師平時要注重多讀書——讀教材、讀教參、讀教育教學思想、讀班級管理秘籍。讀完后要所思考,才能收獲更多。
三、在反思中進步。每上完一次課就要有反思,有反思才有進步,學有所思才能為我所用。
幾周以來我們工作室一直在活動中踐行這三條。在踐行中提高,在閱讀中收獲,在反思中進步。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沉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智慧的引領(lǐng),反思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總而言之,每位老師在8+1師徒結(jié)對青藍工作室活動中都受益多多。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團隊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有人陪伴、不再孤單力量滿滿。所以,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一定樂學多思,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zhì),與工作室團隊、學校共發(fā)展。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