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是由葛劍雄所著,霍金是英國物理學家,即使身體有缺陷,也不能成為他偉大的障礙。下面小編帶來的是2018邂逅霍金教學設計。
課例主題:
本課踐行“師之蘊”教學主張之“文體視角的解讀與教學”。
觀察要點:
1.關注散文文體,觀察這篇課文特點。
2.關注教學目標,觀察重點難點落實。
3.關注課堂環(huán)節(jié),觀察師生互動啟發(fā)。
4.關注深層解讀,觀察個性理解程度。
課時目標:
1.理清思路,把握作者“震撼”背后的豐富內涵。(教學難點)
2.明確寫作意圖,體會作者對人文關懷的呼喚。(教學重點)
【說明】
現代散文行文自由,便于記事、抒情,是以優(yōu)美的語言自由地表現作者生活感受的文章。散文不同于詩歌、小說、戲劇等其他文學樣式。情感是散文的生命,語言形式是思想內容的外衣。因此,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應該從語言形式入手,通過字詞句篇的品味及語法、修辭、邏輯、文法的梳理等,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讀懂文章的內涵。
《上海市高中語文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試驗本)》對散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學習內容與要求:“感受作品的人、事、景、物的特點,繼而借助關鍵語句,梳理行文思路和情感脈絡。要深入領會作品的內涵,感受其意蘊。”“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賞析不同表現形式的效果,獲得情感的共鳴、哲理的體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也提出了散文閱讀教學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學習目標。
《邂逅霍金》描述了作者在劍橋大學邂逅霍金的過程,這次邂逅給作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印象最深的不僅是霍金“獨特的形象”,更是劍橋大學給予霍金的人文關懷。學生初讀課文不難理解文章大意,但也容易進入理解的誤區(qū)。有的學生想當然地把文章主旨理解為表現霍金的人格魅力,實際上作者并沒有濃墨重彩地去描述霍金的精神,而是將重點放在“邂逅霍金”后的所思所想上。因此,為了避免學生走入思維誤區(qū),我嘗試通過理清文章的思路,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品讀,涵詠體悟,以把握作者邂逅時“震撼”背后的豐富內涵,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課堂環(huán)節(jié):
一、解讀文題,激發(fā)“震撼”之情。(鋪墊目標1)
通過解讀文章標題,引出邂逅時的“震撼”之情。
二、品讀5、6兩段,把握“震撼”背后的豐富內涵。(落實目標1)
主問題1:是什么震撼了“我”?
提示:通過分析霍金獨特的形象,體會作者邂逅時的復雜情感。
三、研讀第10—13段相關語句,認識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鋪墊目標2)
主問題2:為什么霍金生活在劍橋更值得慶幸?
提示:抓住關鍵語句,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拓展延伸,提升對人文關懷的認知。(落實目標2)
主問題3:作者為什么要祝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樣幸運?
提示:適當補充相關資料,提升學生認識。
五、總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學習此文后,你有了哪些“震撼”?梳理成文。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