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手工掛面的手藝不一樣,作出來的味道也不一樣,你最喜歡是哪里的?這里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俏壹业氖止烀妗菊魑姆段摹,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或許大家把手工掛面,當作美食,是在《舌尖上的中國》有更深得理解。我的父母就是做手工掛面的,而且一做就是大半生。
從記事開始,父母就做手工掛面,一做就是幾十年。兒時的夢,總是被父親的和面聲打斷,睜開眼,朦朧中看見父母在昏暗的燈下和面,我翻個身,又酣然入夢。這是兒時的印象。
人們只知其味,卻不知工序之繁瑣。要經(jīng)過和面,盤條,分小條,出架,下架,封掛面這些程序。
首先是和面,二三十斤的干面粉放在和面用的大盔里,翻來攪去要半個多小時,醒一會,還要和第二次,面活不好,影響掛面的口感。和面都是用涼水,其他季節(jié)還好,尤其是冬季,用涼水和面,大家也是可想而知,活面就穿一個棉坎,把面和好,衣服也被汗水浸濕。等把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下一步就是開條,用盤子把面喇成粗細差不多的面條,再把它搓勻,盤在大盆里。這時候就可以歇一會,等面醒好了,就開始上軸子,也就是把盤好的面條,均勻的纏在兩根專用的棍子上,也叫掛面軸子,(都是專用的工具),這是個技術活,上軸子講究的是粗細均勻,這樣做出的掛面,粗細勻稱,好看。我也是經(jīng)過了好久,挨了父親的不少訓斥,才得知其中奧妙。
再等軸子上的掛面醒來了,就開始分小條,這是掛面的雛形。在氣溫高的時候,前面的小條還沒分起,就該出架了,往往是母親分小條,父親就開始出架了,出架辛苦,要把分條后的掛面插在離地兩米左右的架眼里,登著板凳上來下去,把他拉長,在拉長,直到把幾十根分好條的掛面出完,才可以歇息,要是天不好,掛面落條,那就更辛苦了,要把掉下的掛面重新放在軸子上,就是這樣,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父母極力改善家里的貧困,用做掛面掙來的辛苦錢,供我們上學。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掛面風干了,開始下架,把干了的掛面一軸一軸,摞在案板上,再按長短把它一段段切好,這時候父母坐在案板前,開始封掛面,一把一把的把他封好,還要把不好的,不整齊的挑出來。父親封的掛面又整齊又瓷實,煞是漂亮。
因為我家做的掛面口感好,筋道,總是供不應求,方圓幾里,甚至二三十里外的人也是慕名而來,我家的掛面也成了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我家的掛面不僅到過石家莊,北京,上海,太原等各大城市,甚至還到了美國。
也曾因為天氣不好,要掛面的人多,忙不過來,父母也是陪著笑臉,被人家解釋。因為口碑好,沒去過集市,在家就賣完了。
再后來,父母歲數(shù)大了,身體不靈活了,就不再做了。但是仍有人打聽,聽說不做了,都很惋惜的搖頭:"哎,咋不做了,你家的掛面是真好吃。"
也有的人吃了別人家的掛面,對父親說:"還是你家的掛面味道純正呀。"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