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一直是學校里面一個重要的課程,是在無形中就教給孩子們的,下面的這篇貫徹素質教育思想的小升初綜合素質評價的論文大家一起看看!
前幾天 “2018鄭州市民辦小升初綜合素質評價”成了鄭州市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大家小巷里、地鐵公交各種交通工具上、電臺廣播里、各種微信群、朋友圈都在討論著這個熱門的話題,甚至蓋過了精彩的世界杯。隨著綜合評價的“溫度”漸漸退去,今天我又找到了本次評價的試題,認真看了幾遍,覺得此份評價確實顛覆了一般意義的評價,作為一線教師我也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想再談談“素質教育”。 第一次看到朋友圈里發(fā)的這份評價試題,打開之后就一點懵。這算哪門子評價?這不是在難為孩子們嗎?平常孩子們的刻苦學習被這一份評價打敗了嗎?……
埋怨、指責出題人的刁鉆,不熟悉教材、不了解課標、嘩眾取寵……但當我靜下心來,一道題一道題仔細閱讀時,又被出題人的睿智、教育敏感度、綜合性素質,深深地所折服。這不是一般意義上一次評價,題目有廣度,有深度,有經(jīng)度,有維度,是一份“有嚼頭”的評價,也是一張“網(wǎng)”,網(wǎng)絡知識。該評價試題不僅僅是一份評價,還對所有參加測試的同學進行了愛河南、愛家鄉(xiāng)的教育,處處能感受到習總書記所講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作為河南人的驕傲。 隨著進一步閱讀試卷,我嗅到了“素質教育”真正到來了,我國從1999年提出“素質教育”至今已經(jīng)19個年頭啦。這19年來各種各樣、各層次的教育改革都在進行,隨著改革推進,各地雖然豐富了評價的內容,多了幾把衡量孩子的尺子,但是最終還是一試卷,在期末評價中,所有的過程性評價都顯得身單力薄。 本次評價有幾大亮點。 首先本次測評顛覆了傳統(tǒng)的評價形式(傳統(tǒng)的評價試題:聽力、看拼音寫漢字、回憶課文內容填空、句子練習、閱讀、習作……),而本次評價試題新穎,更重要的特點就是“活”。此次評價是按照“前言”、“文明曙光”、“定鼎中原”、“有容乃大”、“盛世榮華”、“展望未來”六個閱讀板塊來展開的。 其次本次測評增加了非連續(xù)文本的閱讀,覆蓋的信息量大。考察了孩子們閱讀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邏輯能力……是對一個學生的考察,更是對一個公民的考察。我最初否定出題人不了解課標,當我拿出課標認真對照,發(fā)現(xiàn)在第三學段課標中清清楚楚的印刷著這樣的一段話:“……
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是我們忽略了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而當今的社會,非連續(xù)文本,生活中處處皆是。 本次測評還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就這份試題融入了英語、音樂、數(shù)學、科學、語文、等相關學科。這個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學科融合!學科融合!如果還沒有意識到,那教育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將成為一句空談。各國都在進行教育改革,但什么樣的改革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呢?我個人認為必須培養(yǎng)學習者樂于探究的興趣,善于反思的能力;教會學習者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培養(yǎng)學習者發(fā)現(xiàn)為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者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這個時代是個大融合的時代,英雄已經(jīng)不能拯救世界,需要的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風流人物”的共享;教會學習者有“大局”意識、“大局”思維…… 最后本次試題又一大亮點就是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忽略死知識的考察,防止死讀書、讀死書的書**的產生?v觀本套評價試題,如果僅僅是靠背誦、計算拿到民辦初中的入場券,那你在考試的時候只能祈禱了,也只能在考試之后仰天長嘯,期盼奇跡的出現(xiàn)罷了。
一位小學生測評之后跟家長說:“我背了那么多古詩詞,去哪里了!文言文,去哪里了?四大名著,去哪里了?我六年小學學習的知識,這次考試只用到了漢字和拼音,其它,無啥用呀?……” 那么我請問你孩子,你背的古詩詞何時運用過?是不是只停留在你的大腦里休息?你是否看到了在池塘里戲水的鵝群,是否會吟誦到駱賓王的“鵝,鵝,鵝,……”;看到水中的鴨子你是否會吟誦到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看到水中的魚兒你是否會吟誦到漢朝民歌的“魚戲蓮葉間”;看到餐桌上的的鱖魚你是否會向父母吟誦到張志和的“桃花流水鱖魚肥”;……你也許有,也許沒有,但我想說,孩子我們學習是為了運用,而不單單是大腦“硬盤”的儲備。 希望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注重知識和生活的聯(lián)系,因為生活即教育。仔細閱讀本次評價有些知識點可能非小學階段所涉及的,但文本有大量的說明材料,如果仔細閱讀,不難從中發(fā)現(xiàn)答案。難的是你是否具備了“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品質,如果你有這樣的品質,我相信你會“任爾東西南北風”。 孩子,別讓自己只成為知識的搬運工,而應該讓知識成為你撬開世界的工具。讓知識和生活方式聯(lián)系吧,孩子!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