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日子,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篇2018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來參考一下吧,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篇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生活的改善,更讓奶奶高興的是身邊人精神面貌的改變。
奶奶今年95歲,可她腰不彎眼不花,能吃能喝,精神抖擻。這一切,奶奶說,都是拜改革開放的恩情,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
奶奶出生于一個貧農(nóng)家庭,十八歲那年,嫁給了開小店鋪的爺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為家庭人口多,日子一直過得不富裕的。
好日子是從1978年開始的,那一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改革開放由此拉開了大幕。
先是分田到戶,推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當年,家里糧食大豐收,倉庫里滿滿當當,再也不愁沒有口糧了。幾年后,爸爸搞起了運輸,一年就成為了“萬元戶”。家里建了五間紅磚房,爺爺奶奶隨我家搬進新房時,高興得合不攏嘴。
更令奶奶高興的是我家買了電視機,雖然是黑白的,但卻是村里第一戶。每到晚上,全村的人都早早吃了晚飯到我家“搶占”有利地形,奶奶總是熱情招待,端茶倒水,搬來板凳,拿來涼扇。有時,還拿來瓜子花生,請大家“吃宵夜”。
當時,電視上播電視連續(xù)劇《霍元甲》和《上海灘》。奶奶就說:“過去中國貧窮落后,總受洋人欺負;粼纂m然英勇,但卻孤手難敵雙拳,最后慘死在日本人手里,F(xiàn)在共產(chǎn)黨建立了新中國,才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后來,又看了電視連續(xù)劇《長征》,奶奶感動得流著淚說:“紅軍對百姓秋毫不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F(xiàn)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紅軍用鮮血換來的,要珍惜哦。”
再后來,村里人搞副業(yè)、搞養(yǎng)殖,還有的人開始到外面打工,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家家戶戶都買得起電視機了,有的家庭還買了彩電。奶奶更加高興,她說:“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是真的富。”
那時,因為父親跑運輸,家里有些積蓄。有些鄰居及親戚來借錢,母親有些猶豫,怕他們還不起。奶奶對母親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能幫忙就盡量幫吧,誰家沒有為難的時候呢。”于是母親將錢借給了他們。后來,他們做生意都發(fā)了財,不僅還了錢,還與我家成了好朋友。我想,這與奶奶的大度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的叔叔到城里打工,后來他把全家都接到了城里,還開了一家水果店?墒,起初水果店生意慘淡,奶奶鼓勵叔叔:“不要怕,年輕就要闖。”叔叔起早貪黑,誠信經(jīng)營,薄利多銷,漸漸地生意有了起色,后來還在城里買了房和車。我想,這也有奶奶的一份功勞。
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生活的改善,更讓奶奶高興的是身邊人精神面貌的改變。
尤其讓奶奶驕傲的是她與堂爺爺?shù)慕煌适隆?/p>
堂爺爺是我祖爺爺?shù)闹秲,解放前去了臺灣。1990年,堂爺爺回來了,他給我家送來了收音機、電子手表和現(xiàn)金。奶奶只收下了電子手表,沒要其它的,因為她好強。
同時,奶奶說:“不要等、靠、要,要自強奮斗。”我的弟弟隨堂爺爺去他開的廠子打工,憑著出色的工作能力當上了主管。再后來,弟弟自己開了廠子。
堂爺爺?shù)膹S子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中倒閉了,反倒是我弟弟開的廠子堅持了下來。
現(xiàn)在,堂爺爺?shù)膸讉孫輩給我弟弟打工。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從給別人打工,到自己開廠當老板,這也是足以讓奶奶高興的事情。
堂爺爺常說祖國大陸的人真厲害,富起來了,還說共產(chǎn)黨是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
篇二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世事變遷,綢都盛澤就像一面鏡子,映照了時代的風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讓綢都人振奮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經(jīng)歷和感受著,是改革開放讓綢都人經(jīng)濟富裕、生活幸福。
從黑白電視到智能手機
在我孩提時,盛澤唯一的電影院(當時稱大戲院),在我依稀的記憶中,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昂,在當時的江南小鎮(zhèn)堪稱一流。在那個娛樂匱乏的時代,電影可真是稀罕物,偶爾跟隨父親看一場電影,那可是天大的娛樂享受。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還沒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擁有電視機,我們只得早早吃好晚飯,到附近的學校、工廠搶占位置,有時去晚了,只好擠在最后幾排。雖然聽不清聲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過了幾年,家庭條件改善,終于有了第一臺電視機,雖然只是一臺很普通的14吋黑白電視機,但已經(jīng)讓我們興奮不已。每天,全家總是開開心心地觀看電視節(jié)目,那臺電視機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換。1998年,家里又換上了一臺29吋的飛利浦彩電,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電視也搬進了我們平常百姓家,讓我們仿佛踏進了高清影院。
那臺曾經(jīng)伴隨我們多年的14吋黑白電視機,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費盡周折托人從上海帶來的。它就像一本歷史書,記載著時代的變遷,鐫刻著時代的印跡,想起它,就讓我回憶起青春少年,感慨萬千。如今,每當坐在明亮的客廳里看著電視,想著四十年來的變遷,想到它們的昨天、今天、明天,這就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縮影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機早已風光不再。如今,親戚、朋友、同學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虛擬的空間里打趣戲謔、談古論今,暢所欲言,大家盡情地談笑人生。事實證明,我們雖然年近花甲,但我們還是與時俱進的,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盡享人生的快樂。
“憂、有、優(yōu)”的三級跳躍
多少年,多少人,為了“居” 這個夢想而努力,從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商品房、產(chǎn)權(quán)房,人們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居住環(huán)境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不斷提升。
40年間,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憂、有、優(yōu)”的三級跳躍,正是因為這段置換經(jīng)歷,讓我一生的居住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上世紀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擠在面積只有2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間租賃房里。六口之家的臥室只有半間,生活起居實在有諸多不便。孩子們逐漸長大,實在無奈,父親托人買了木料,在房屋中間又搭起了小閣樓,才勉強度過“憂居”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1987年,28歲的我始終為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時,等單位分房真不容易,為了分配到房子結(jié)婚,幾乎把廠房管科的門檻都給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論資排輩,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廳帶廚衛(wèi)的婚房,雖然只有40余平方米,但終于解決了人生大事。1993年,根據(jù)房改政策,又花了2萬元把這房子買了下來,這才有了真正意義上屬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產(chǎn)一族,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躍。
時隔多年,住了十余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兒也漸漸長大成人,最后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置換了一套三房二廳二衛(wèi)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積,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可以說是我一生“優(yōu)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奮斗出來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目睹時代前進的步伐,見證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巨變,我為祖國而自豪。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