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征文應該怎么寫?這是最近很多人都在問的問題,那么今天小編就非常及時的給大家整列了一些這方面的范文,大家一起看看吧!
[篇一]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它就像春風夏雨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令人難忘。
我們這一大家子稱得上是書香門第。我的爺爺在世時是當?shù)赜忻慕虝壬篙厒兊苄炙膫也都子承父業(yè),一生從教幾十載,桃李滿天下。到了我們這一代,既有大學教授,又有醫(yī)學博士,還有青年詩人。到了我兒子這一代,他們中又有幾個就讀于師范類院校,立志投身教育事業(yè)。如此的文脈傳承,蔚然成風,源于我們淳樸的家訓和家風。
家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輩給予家庭成員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通俗地講就是家庭成員要遵循的道德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先說說我們的家訓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知恩圖報,樂于助人。盡管這些話并未高懸廳堂,但這些理念已悄無聲息地貫穿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互助友愛,家庭和睦,勤奮努力,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家風。家庭成員乃至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之間,一直都是互助友愛、和睦相處、相互幫襯,有了這樣和睦的環(huán)境,大家輕裝前進,在各自的崗位上收獲了豐厚的果實。兒子在家風的熏陶下健康成長,骨子里透出樂于助人、與人友善的品行,作為一名志愿者,他多次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還利用寒暑假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我是一位來自公路戰(zhàn)線的普通黨務工作者,“感動三門峽公路十大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我此榮譽時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業(yè)精于勤,行成于思’,因為勤,她盡職盡責業(yè)績驕人;常于思,她善破難題發(fā)力精準。干黨務,她敬業(yè)奉獻執(zhí)著熱忱;搞創(chuàng)建,她創(chuàng)新高效成績喜人。默默奉獻,源自她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忠誠;不斷超越,源于她對責任的敬畏和擔當,瘦小身板迸發(fā)出無限的能量,她是追求卓越的‘三門峽公路人’。”
業(yè)務上的不斷學習是我工作所需,熱愛閱讀和寫作是我和我的家庭長期以來堅持的好習慣,形成的好傳統(tǒng)。因此,在我們一家三口的腦海中,始終認為只有熱愛學習、不斷學習的家庭才是健康向上、和諧幸福的家庭。
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業(yè)余時間我們?nèi)业闹饕顒泳褪亲x書。我和兒子有幸成為三門峽市朗誦協(xié)會的會員,這就更有助于我們養(yǎng)成朗讀的良好習慣。圖書館是我們常去之地,市里幾個比較大的書店、書屋我們都是會員,包括鄭州的圖書大廈我們也特意辦了借閱卡,利用節(jié)假日前往借閱。通過購買、借閱圖書等方式,使得我們?nèi)议喿x書籍不斷更新,閱讀范圍不斷擴大,知識儲備也在不斷提升。
作為省、市文明委的特約網(wǎng)絡評論員,我也會經(jīng)常進行一些網(wǎng)上閱讀和寫作交流。業(yè)余時間,我喜歡寫一些散文,因此,在平常讀書時,我會隨時記錄下讀書心得或感受,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寫一些人生感觸、讀書心得,并且第一時間會與家人一起分享。耳濡目染,酷愛古代文學和詩歌的兒子,在進入高中之前已填詞作詩百余首,成為所在學校?囊幻ㄓ崋T,同時在學校主持多次讀書交流活動,并且在《三門峽日報》、八斗文學網(wǎng)等報刊、網(wǎng)站等發(fā)表多篇文章。
好家規(guī)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篇二]
良好的家風,會使孩子在為人處世、道德品性等方面受益匪淺。父親生前經(jīng)常教導我們幾個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火心要空,人心要實”。父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管和誰打交道,他都是真誠待人,實在做事,從不偷奸;,坑蒙欺騙。
記得有一次,父親挑了一擔紅薯在集市上銷售。距離父親攤位不遠處有位30多歲的年輕人在賣菜,過了一會兒,看到?jīng)]有顧客前來購買,那位年輕人就對父親說:“老伯,麻煩你幫我看一會兒菜攤,我去辦點事很快就回來。”父親爽快地答應了。年輕人離開后,父親既要招呼自己的紅薯攤,還要不時招呼他的菜攤,十分忙碌。不知過了多久,父親的紅薯都賣完了,那個年輕人還沒回來。父親著急地等待著,旁邊有人見狀便勸道:“干脆你把他的菜挑回家吃了算了,他又不認識你。”父親連忙擺擺手說:“那怎么行?做人要講誠信,既然人家把菜攤交給我了,我就要負責到底。”父親堅持在原地等,直到太陽落山,集市上的人都走完了,那個年輕人才匆匆趕來。接過父親遞過來賣菜的錢,年輕人感激得連聲道謝。
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父親生前做人的一貫準則。受其影響,誠實守信、真誠待人成為我為人處世的根本原則。生活中,凡是別人有事相求,我都會竭盡全力相助,對于自己舉手之勞就能做到的事,我也不會逢人便說。
時間長了,有人提醒我:你太實在了,有些人不一定“領(lǐng)情”。面對這樣的聲音,我不以為然。我認為,做人不能斤斤計較,眼光應放得長遠一些。在人生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你真誠地對待朋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朋友也會熱情出手相助。
有一年,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陷入困境。就在我束手無策、焦頭爛額時,一個從來沒有打過交道的人,主動上門為我解決了困難。面對我的感激,對方笑著說:“好人有好報。我常聽別人說你誠實守信,真誠待人,你這樣的人值得打交道。聽說你遇到了困難,正好這個事情也在我的能力范圍內(nèi)。”
“火心要空,人心要實。”父親的這句話,我一直牢記于心,并付諸于實踐。每每回想起來,感觸頗深:一個商家沒有誠信,就會自斷財路;一個人沒有誠信,就會失去朋友。只要人人都做一個誠實守信、真誠待人的人,我們?nèi)松牡缆肪蜁阶咴綄拸V,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篇三]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風作為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量,對每個家庭成員有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的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人的心靈,而我就是在“孝悌友愛、和睦鄰里、勤奮上進”的良好家風中長大的。
孝悌友愛代代承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父親兄弟姐妹6個,他是長子。“孝敬老人是兒女的責任。”他們這樣說,也這樣做。爺爺奶奶年邁后身體較弱,父母悉心照料,一日三餐盡量滿足老人的口味,還教導我們姐弟吃飯時等爺爺奶奶動筷了才可以開吃。每年冬天爺爺肺病嚴重時都要住院月余,白天母親和姑姑照顧,晚上父親和二叔輪流陪護。兒女的孝順體貼給爺爺奶奶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使他們安享晚年。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父母結(jié)婚后,掙工分、照顧弟妹,繁重的勞動和家務是他們青春的全部。“家和萬事興”,父親愛護弟妹,母親淳樸善良、溫柔賢惠,妯娌之間、姑嫂之間從未發(fā)生過沖突。每年寒暑假,姑姑家的孩子到我們家玩,母親不僅變著花樣做可口的飯菜,還要熬夜為他們每人做一雙千層底布鞋;春節(jié)時父母總是把自家做的饅頭、油條分成三份,送給兩個姑姑和我。姑姑們感念父母的好,逢年過節(jié),總帶些禮物回鄉(xiāng)下和父母小聚,一家人親密團結(jié),和睦相處。
父母的言行感化著我,去年公公得腦瘤后,生活不能自理。愛人遠在邊疆工作,每到周末我都會帶著兒子回鄉(xiāng)下看望老人,給老人洗腳、修剪趾甲。兒子攙扶著爺爺在院子里鍛煉,還調(diào)皮地說:“媽媽,等我長大娶了媳婦后,也讓她這樣孝敬您!”
和睦鄰里傳佳話
記憶中,父母一輩子沒和人發(fā)生過爭執(zhí),他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村里哪戶人家有困難,父母總是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鄰居一位叔叔突發(fā)急病,家里只有他和80多歲的老母親,鄰居奶奶敲門找父親幫忙時,已是晚上11點,父親二話不說穿上衣服將鄰居叔叔送往醫(yī)院,辦好住院手續(xù),在床前守護一夜,直到叔叔病情穩(wěn)定、鄰居嬸子趕到后才離開。母親將鄰居奶奶接到我們家,一直開導奶奶說著寬心話。父親擅長廚藝,在村里成立了“小紅帽服務隊”,誰家有紅白事情,父親一忙就是兩三天,鄰居過意不去非要給錢,父親婉言謝絕:“誰家沒有個事情需要幫忙?我會干這一行我樂意,收錢就薄氣了。”
勤奮上進圓夢想
父母一生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總是說“勤能補拙,勤快人餓不著”。家里不但種植著十畝莊稼,父親還為了生計干過小工、掃過大街、趕集市賣羊肉湯、駕駛拖拉機,一生勤勞閑不住。母親擅長女工,靠這門手藝掙點零花錢貼補家用。我們家經(jīng)父母操辦的事情大大小小十幾件,父母從未發(fā)愁過,他們用一生的勤勞與付出,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參加工作后,父母一直告誡我要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在20余年的工作歷程中,我總是以父母為榜樣,勤奮上進,兢兢業(yè)業(yè),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良好家風也影響了我的兒子,他一直品學兼優(yōu),勤奮踏實,成績名列前茅。
在這樣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成長,我一直很樂觀積極地工作生活著。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十幾人,和長輩一樣,親密團結(jié),互助友愛,將我們家“孝悌友愛、和睦鄰里、勤奮上進”的良好家風代代傳承。
[篇四]
祖母今年雖然已是86歲高齡,但身子骨依然硬朗,精神頭十足。別看她年紀大了,干起活來依然十分利索,村子里但凡遇到紅白喜事,總少不了她的身影。
我們家家族龐大,兄弟姐妹又多。小時候生活貧困,父母整天外出打工或勞作,我們這些小孩就由祖母照看。祖母雖然慈祥,但對我們的管教非常嚴格。我自小調(diào)皮,自然被祖母責罰的最多,小腿上常留有被鞭子抽打的痕跡,小孩們把這種責罰方式叫作“藤條悶豬肉”。
還記得祖母經(jīng)常對我們說,謝家家風純正,幾代人優(yōu)良的品行在村子里是有口皆碑的。我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家風這個詞第一次印在我的腦海中,讓人感覺它如此神圣。
童年時代的生活很貧乏,一天三頓有米飯已算不錯了。班里有幾個同學家境較為富裕,他們常去小賣部買糖果、冰棍等“高檔”零食,饞得人直流口水。我整天眼巴巴地跟在他們背后,期望能沾點光。
祖母房間里有一張長木桌,其抽屜夾層有一個紅線小碎花包,里面包著幾張五毛錢的紙幣。老家人把這個叫作壓箱錢,以備不時之需。有一天,趁祖母去別人家?guī)兔χ畽C,我悄悄溜進她的房間,偷走了一張五毛錢,然后在學校的小賣部里買了一些零食。
本以為這件事情神不知鬼不覺,但最終事情還是敗露了。那一天,天空下著零星細雨,我正在堂屋里寫作業(yè)。祖母氣沖沖地一手拿著藤條,一手揪住我的右耳朵嚴厲地說道:“灣魚仔,我抽屜里的錢是不是你偷的?”我嚇得不敢吭聲,只是拼命地搖頭。祖母一鞭子抽在我的小腿上,疼痛立刻遍布全身。我企圖奮力掙脫,怎奈祖母粗糙的大手早已牢牢把我“鎖住”。我一邊哭著反抗,一邊在地板上打著滾。即便如此,祖母也沒有心軟,她的鞭子一次又一次抽打在我的小腿上。我的哭聲驚動了鄰居,大家紛紛跑來勸說,但祖母仍然揮舞著鞭子,并讓我跪在祖先的牌位前認錯。最后,我老老實實地交代了“作案”過程。祖母這才扶起我,幫我擦過眼淚后說:“好孩子,常言道‘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做人重品行,品德不好,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祖母的一番教導,讓我明白了偷竊的害處。“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句家訓也深深地刻在我幼小的心靈里。
祖母常常教導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辛勤勞動如莊稼人種糧食一樣,只有辛苦付出,才能有所收獲。投機取巧總不能長久,做人就要踏踏實實,兢兢業(yè)業(yè)。祖母這些話伴隨著我整個讀書時代,這也是我比其他同齡人更加刻苦讀書的原因。
大學畢業(yè)后,我找工作到處碰壁,曾一度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其間,我打電話給家里,表達了自己想回去種地的念頭。一旁的祖母聽到了,她奪過父親手中的話筒,語重心長地說:“好男兒志在四方。眼淚,吞得多了,總會有一點甜。”當時,我并沒有聽懂祖母的意思,但我還是聽從了她的建議,堅持留在了城市。
10年過去了,我終于在這座競爭激烈的城市扎下了根,并結(jié)婚生子;厥走^去,如果不是祖母當年的那一番話,我還真不知道自己會怎樣。祖母既沒有讀過書,也沒有進過學堂,她通過言傳身教,教會我們做人的本分,使我們這些后輩受益終生。
[篇五]
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樣的家風?問一萬個人會有一萬種不同的回答。每個人對于家風、家規(guī)、家訓,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都有自己家庭異于他人的傳承。
百度詞條上這樣寫著: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zhì)、審美格調(diào)和整體氣質(zhì)的家族文化風格。
我們家的家風,父母并沒有千叮嚀萬囑咐給我們聽,而是用他們?nèi)諒鸵蝗、年復一年的行為告訴我們:誠信、勤儉、講規(guī)矩。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農(nóng)村,母親沒有工作,父親一人上班。那時候父親的工資很低,一個月只有二三十元。我上學早,5歲半就跟著小伙伴一起去了學校。父親鼓勵我說:“你期末考試考了前五名,我就給你買鴨絨襖!”
鴨絨襖是什么?沒見過;前五名是不是第五名?不知道。
期末的時候我考了第三名,回家的時候嚇哭了,覺得自己和前五名還差了兩名。父親很高興,花了21.7元給我買了一件大紅色的鴨絨襖。
母親埋怨父親:“一件衣服這么貴,快一個月工資了!她小孩子家又不懂,買個便宜的棉衣就行了,還非要買鴨絨襖?”父親認真地說:“說話得算話!說前五名買鴨絨襖就得買。”
20世紀80年代末,我上五年級時,父親工資每月漲到了80多元,但是因為要養(yǎng)活一大家子,還要孝敬奶奶,也落不下錢。其間,大伯得了重病,父親找人借了300元送去給大伯看病,承諾別人半年還清。每個月80多元的工資,半年還清,平均每個月要省下50元,僅留下30多元生活費,各項支出沒法減少,只能從吃穿上省,半年時間,300元一分不少還清了。
從我記事起,父母的勤儉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沒有變過。以前他們經(jīng)常對我說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挑食都是不餓,餓幾天就不會挑食了。紅軍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吃的是啥?不慣你們這些壞毛。e說沒錢,就是有錢也不是這么花的,常將有日思無日……
受父母言傳身教影響和常年的念叨,我和弟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從不挑食,穿的衣服、鞋,背的包、用的手機也從不和別人攀比。
父親當過兵,紀律性特別強,都到快退休的年紀了,上班還特別守時。我和弟弟從小到大,上學、上班,別的不說,守紀律記得最牢。偶爾有事提前回家了,母親就很奇怪地說:“今天怎么回來這么早?回來拿東西?拿了趕緊走,上班要緊!”
父母影響了我們,我們影響了孩子。女兒上幼兒園幾年,是班里請假最少的,遇到感冒等都是帶藥到學校,每個學期基本都是全勤。
每個人受到父母的影響都很多,有些我們傳承下來了,還影響了下一代。這些東西,代代不絕,形成了一個家族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
[篇六]
最初對“家風”的認識,是從一幅畫開始的,至于那幅畫究竟是何時懸于堂上的,我早已忘記。
祖父于1934年出生在河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在那個生活困苦、時局動蕩的年代,村里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的人屈指可數(shù),祖父便是其中之一。在祖父看來,吃不飽、穿不暖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書看、沒有詩讀。自我有記憶以來,除了農(nóng)忙時節(jié),多數(shù)時候祖父都待在書房,讀書、吟詩、寫字,他的書房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古典書籍,桌上掛著成排大小不一的毛筆,地上還擺著他自創(chuàng)的詩作。閑時,祖父也會坐下來,陪我們這些后輩聊天、逗趣。他最常說的話就是:“人這一輩子,現(xiàn)在有錢,指不定哪天就破產(chǎn)了;現(xiàn)在年輕有氣力,百兒八十年后呢,還不是老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有知識,學會了就是你的,誰也偷不去拿不走。”正是因為耳濡目染,我們家的子孫們都勤奮好學,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步入了理想的工作崗位,在不同的領(lǐng)域大展身手,用自己的行動傳承著“書香世家”的榮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在酷愛古典文學的祖父的言傳身教下,我?guī)缀跏熳x《詩經(jīng)》《離騷》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年少時的我還不得而知。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祖父手持拂塵,虔誠地拂掃著堂屋墻上懸掛的那幅畫,那莊重而肅穆的表情我從未見過。于是,我第一次細細端詳起了那幅巨大的畫作——“鹿乳奉親”“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這就是二十四孝圖。祖父告訴我,曾祖父在世時極尊孝道,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所以,“孝”就被列為我們李氏家族的家規(guī)之首。從此,這二十四個孝悌故事就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成為我人生堅不可摧的信條。
2004年,一向身體硬朗的祖母猝然離世,祖父也因傷心過度中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親不顧眾人反對辭去工作,義無反顧擔起了照顧祖父的責任。13年間,祖父的病情不斷惡化,一次次被醫(y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父親都堅決向醫(yī)院表示不管花多少錢、費多大勁,一定要全力救治,然而被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祖父,身體卻每況愈下,從開始的意識清醒到后來不能言語、無法咀嚼食物,再到整日昏迷。
為能及時照顧祖父,父親在病床旁打起了地鋪,白天為祖父洗臉、喂飯、翻身、按摩、擦藥、清理糞便,晚上隔一兩個小時起來為祖父喂水、蓋被,伺候他起夜,從不敢熟睡。冬天,祖父將糞便弄到了衣服和被褥上,厚重的被褥無法用洗衣機洗,父親便忍著刺骨的寒冷用手洗,幾個月下來,手上生了凍瘡,潰爛發(fā)炎,一碰水就鉆心地疼,可父親從未抱怨一句。夏天,天氣濕熱、蚊蟲叮咬,祖父的脾氣變得暴躁,甚至拒絕進食,我們就和父親一起安慰開導他,不厭其煩地陪他講話,給他讀書、誦詩,母親也是絞盡腦汁將流食做出新花樣,既營養(yǎng)又利于消化,以合祖父的胃口。每到周末,我們幾乎全家出動,艱難地將祖父抱上輪椅,推到醫(yī)院為他體檢、開藥。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祖父竟比患病前還胖了十多斤。
2017年春節(jié)前后,祖父的病情再次惡化,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表示救治無望,父親默不作聲將祖父接回家中,每天仍堅持給他輸營養(yǎng)液。前來探望的親友紛紛勸導父親:“讓他走吧,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十多年你為你父親日夜操勞,毫無怨言,也算是盡了心了,沒人會怪你的……”父親不吭聲,默默拿起吸痰器繼續(xù)為祖父排痰……
元宵節(jié)我們?nèi)覉F聚,父親提議將祖父推到院里看煙花,照全家福,一家人其樂融融。當天夜里父親起床喂祖父喝水時,發(fā)現(xiàn)祖父已經(jīng)安詳?shù)刈吡恕?/p>
父親孝敬老人的所做所為,給我們這些晚輩樹立了榜樣。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做人又怎么能不孝?!孝敬老人不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成為我們家世代相傳的家風。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