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大家的過節(jié)的味道越來越淡了,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嘶貞浺郧暗倪^節(jié)炸個糯米團子過佳節(jié),下面大家一起來參考一下吧。
超市,街頭,處處擺放著各種品牌各種餡料的湯圓。白糯米、黑糯米、花生、水果、黑芝麻、五仁……也有表面畫著花紋的。
湯圓不耐煮。前幾天熬粥,快起鍋時捎帶煮了十幾個黑的白的,怕它不熟,時間稍微長了些,沒想到煮出一鍋雜色糯米糊糊。
總想買點兒以前的元宵,厚厚的糯米皮,結(jié)結(jié)實實,里面一顆大大的甜餡心。煮熟咬在嘴里,有一種瓷實的質(zhì)感,感覺好滿足,仿佛生活都是甜的。前些年街頭賣這個的很多,有的還當街支著攤子,現(xiàn)做現(xiàn)賣,好些人圍著看。
有一年初七,下了一場鵝毛大雪,路上積雪多半尺厚,沒有公交車,騎車子更不可能,湊巧村里有一輛拖拉機到市里辦貨,坐個蹭車到學校補課。補課結(jié)束,又該回家過燈節(jié),看街頭有元宵賣,掏出小口袋里的錢,買了2斤帶回家。
這次有公交車,一路顛簸,到家時,元宵連擠帶壓,粘在一起。濕濕黏黏的,需要一點點兒掰開,自己再團成團。餡兒皮兒固執(zhí)地糾結(jié)著,很難分清,煮是再沒可能,家母說可以炸了它們,那個也好吃,黃燦燦的,叫“燒心蛋”。說干就干,馬上付諸實踐,架起油鍋炸,順便再炸些麻花糖果子。
油翻著花,一個濕丟丟的糯米元宵球丟進鍋,很快膨脹到原來的一倍多大,發(fā)出微微的炸裂音兒,熟了。撈出,必須得晾涼,過好久,才可以吃。如果嘴急,看外皮涼了,以為可以吃,其實里面的餡還滾燙,恰如拔絲山藥的甜絲絲,粘到舌頭上,會燙出一個大燎泡。
想想還是元宵好,實惠,煮了可當飯,炸了也能頂飽。
好些年沒見到賣元宵的了,正如小時候的許多特色玩具,小時見慣,如今卻難尋覓。
以前每到年前年后,小男孩們湊一起,挖個4厘米見方的小土洞,蹲在地上彈彩色玻璃珠子,勝的一方往往興頭的很。還有壞嘎嘎拿著一毛錢買一盒的小唧唧炮兒,趁人不注意,扔一個,啪!嚇人一大跳。
推著仨轱轆小木推車的學步娃娃,好奇地看著大孩子們熱鬧,跟在他們后面,亦步亦趨,有的還圍著白底碎花貼小口袋的細布大護襟。那種仨轱轆的小車子,現(xiàn)在已被設(shè)計美觀大方的兒童學步車取代,見不到了。不知怎么,有些留戀那個簡單的小木車——就那么幾根細細的木棍兒,設(shè)計得很實用:下面三根做成底座,角下方各安一個木頭小圓轱轆,上面一根橫杠,打磨光滑,小孩子擱手推,中間再用三根木棍連上橫杠與三個底座的角。
小孩子學走路時,最淘人。他們好動,正是練腿腳的時候。大人跟著,需要彎腰架著娃娃的胳肢窩。也有圖省事兒,弄條大圍巾,從胸前兜住小孩子,自己在后面扯著。
最省事兒,就是這種小木頭車兒,號稱小孩子的拐杖,高度適合,想去哪里,推起就走,搖搖擺擺,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上街,串門,大人跟著看就行。
男孩子大了,還會拿一根粗鐵絲,前端彎個鉤形,用來推鐵圈。那種鐵圈約有半厘米寬,直徑30厘米左右,玩時需要一定的技巧,先得用手扶正,然后拿鐵絲推著滿街跑。還有拿小鞭子打木陀螺,或到推小車老頭兒那里,買個小膠泥模子,挖膠泥和水捏好——拓老包臉兒,趁大人做飯的時候,放進灶膛里燒硬。也有自己買小電池小燈泡做手電筒的。
推小車的老頭兒總有稀罕玩意兒賣,戲臺下滿滿的人,小孩子手里捏著一毛兩毛錢,等老頭兒拿兩根小竹棍兒,從一個大飯盒子里攪一團暗紅的裊糖上來。那個吃起來很耗時間,沒錢的小孩子,只能眼巴巴看小伙伴拿倆小棍兒上下不停地扭動糖團,直到它顏色發(fā)白,才肯舔一舔。吃的人得意,看的人眼紅。
那時聽說哪里有放煙花的,有燈展,人們總是不吝惜鞋子和自行車,跑好遠去看。常聽說誰誰被措利花兒把過年的新衣服燒了幾個洞。
許多年了。好想炸個大大的糯米元宵吃吃,可惜到處賣的都是薄皮大餡的湯圓。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