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更好實現(xiàn)和維護群眾權益,不僅是社會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快車道的“通行證”,更是保證持續(xù)前行的“加油卡”。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原有的行事準則很多已無法適應社會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得不說,我們在解開矛盾糾紛“扣子”上還存在“做得不夠好、應對不恰當”的問題,甚至出現(xiàn)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墻”,從這個側面說,老百姓成“老不信”,是必然的,也是客觀的。
要讓老百姓回到“老相信”的年代,已經(jīng)不可能了,但習慣性質疑,老是“老不信”也不好。德國社會學家盧曼所說:“當一個人對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時,早上甚至會沒辦法從床上爬起來。”可以說,一個缺乏信任的民族沒有希望,一個缺乏信任的國家沒有未來。大到社會,小到個人,沒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標識。
一些矛盾糾紛,源頭在于群眾的切身利益、現(xiàn)實利益受到侵害。解好矛盾“扣子”,讓老百姓走出“老不信”的怪圈,達到能相信,真相信,首先需要解決黨員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群眾觀念淡薄、不屑做群眾工作,對群眾沒有感情、不愿做群眾工作,缺乏基層經(jīng)驗、不會做群眾工作,明哲保身、不敢做群眾工作的問題。要認識到,甚至還有一些人漠視群眾疾苦、違背群眾意愿、侵害群眾利益,站到了群眾對立面。實踐證明,“用人民幣解決人民內(nèi)部矛盾”、“花錢買穩(wěn)定”等“鋸箭桿”式療傷,病灶并未根除,“擺平就是水平”、“眼前無事即是平安”的短視行為,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解好“老不信”的扣子,讓矛盾糾紛這個“疑難雜癥”實現(xiàn)“藥到病除”,關鍵要維護群眾根本利益,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同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我們的黨員干部常懷“愧疚之心”、常思“敬畏之意”、常憶“感恩之情”,面對問題不“捂”、不“瞞”,應對問題不閃爍其詞、避實就虛、諱莫如深,才能從源頭上解決維穩(wěn)的問題,才能真正讓矛盾糾紛這個“疑難雜癥”實現(xiàn)“刮骨療傷”。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