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語上第六單元1-3課時
六年級語文第11冊教學設計主備人:張金華
教學設計單元教材分析:生活中處處有詩歌。本組單元將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詩歌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話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拜p扣詩歌的大門”分為“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根據(jù)建議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關于詩歌的感性認識。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和搜集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并給詩歌分類。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3、通過誦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詩歌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單元教學重、難點:通過閱讀和搜集詩歌能給詩歌分類,感受詩歌的魅力,并會寫兒童詩。單元課時劃分: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開始用1課時制定和交流活動計劃,結束時用1---2課時交流學習收獲。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計劃教學目標:1、通過制訂活動計劃,明白活動要求,并作好活動。2、作好詩歌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教學重、難點:作好詩歌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教學過程:一、閱讀單元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1.師::同學們,我們都學過哪些詩歌呢?你知道哪些詩人呢?指名回答。2.除了中國的詩人,詩作,你還知道其他國家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和詩歌嗎?3、師:為了更多更好的了解詩歌,我們就走進第六單元一起去輕叩詩歌的大門。學生自讀單元導語。問:讀后你都知道了什么?老師小結: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我國古今有名的詩人有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3)外國有名的詩人有拜倫,海涅,普希金等。二、合作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21修改欄六年級語文第11冊教學設計主備人:張金華
1.在進行綜合性學習之前,我們先要制定活動計劃。有了好的活動計劃,就為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我們在制定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時有哪些要求?2.學生分小組試著討論活動要求。3.組內讀課本P99頁活動建議。4.全班交流,讀懂要求。老師小結:1)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民歌、童謠;2)整理詩歌,分類詩歌;3)欣賞詩歌,把握詩歌,體會詩意,4)舉行詩歌朗誦會。5)學寫童詩,合編詩集。4.學生自由分組。老師做適當調整,分好的小組討論活動計劃,做好分工。三.全班討論交流,修改完善活動計劃。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2.師生共同評議。四.作業(yè):各組根據(jù)活動計劃,搜集資料,作好整理工作。板書設計: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建議:搜集詩歌整理資料欣賞詩歌教學反思:第二課時:詩海拾貝閱讀材料《詩經采薇》《春夜喜雨》教學目標: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介紹《詩經》1、同學們,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今天我們就走進《詩經》,去欣賞祖先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2、介紹《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共305篇。根據(jù)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共160篇,占了詩經的一半以上!把拧笔钦曆艠,是正統(tǒng)的宮廷樂歌。“雅”
六年級語文第11冊教學設計主備人:張金華
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按笱拧笔怯糜诼≈厥⒋笱鐣牡涠Y;“小雅”則是用于一般宴會的典禮!绊灐笔羌漓霕犯瑁糜趯m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現(xiàn)存共四十篇。同時《詩經》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以四言為主。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3.學生質疑。三、引導學生根據(jù)注釋、資料自學釋疑。四、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guī)蛶湍。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1.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師點撥:“楊柳依依”寫出柳條隨風飄動,“雨雪霏霏”描繪雪花飛舞,這種四言詩,在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常見的。2.教師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3.指名學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六、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1.老師誦讀古詩,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一位遠征歸來的戰(zhàn)士,在回鄉(xiāng)途中,他撫今追昔,看到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回想起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3.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后評議。七、總結學習方法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八、學習《春夜喜雨》。1、師:你們知道杜甫嗎?我們學過他的哪些詩?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詩圣”)2、學生采用第一首詩的學習方法,自己閱讀注釋,質疑問難。3、老師點撥:這是首五言律詩,詩中為什么把雨稱為“喜”雨?4、學生自由回答后明確:春雨貴如油,在最需要的時候悄然而來,潤澤萬物,使春回大地,就如同帶給人喜悅的春之天使。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十、作業(yè)設計:1、搜集幾首杜甫寫的詩。2、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板書設計:1、詩經.采薇
六年級語文第11冊教學設計主備人:張金華
昔楊柳依依今雨雪霏霏2春夜喜雨(唐杜甫)知時節(jié)乃發(fā)生潛入夜細無聲(贊美與喜愛之情)教學反思:第三課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借助工具書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2.了解古詩、詞的異同。3.引導學生大體把握詞大意,想象描述的情境,體會詞人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教學準備:課前搜集詩、詞的有關資料。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指名背誦《詩經。采薇》《春夜喜雨》。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欣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3、了解辛棄疾:二、初讀詩歌,了解詩、詞的不同。1.自由誦讀詩歌,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2.小組合作讀,比比誰讀得流利,有節(jié)奏,優(yōu)美,并讀出古詩的韻味來。3、師:這首和前面的《春夜喜雨》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老師介紹詩、詞的異同。1)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詞有詞牌名,句子長短不一,可以譜曲歌唱!洞阂瓜灿辍肥且皇滋圃,詩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段鹘乱剐悬S沙道中》是一首詞,詞盛行于宋代,它的調有定格,句子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就只有一段,雙調就是分為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2)西江月:詞牌名(相當于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詞的題目,它與這首詞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詞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如我們學過的《憶江南》《漁歌子》)4.讓幾名學生朗讀,再次體會詩、詞的不同。
六年級語文第11冊教學設計主備人:張金華
三、讀中悟意: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2.讓幾名學生說說詩歌大意,師相機在學生展示資料的基礎上引導:1)解釋個別詞語。別枝驚雀:驚動喜鵲飛離樹枝。見:同“現(xiàn)”。聽。郝牭。七八個星天外:天外七八個星。兩三點雨山前:山前兩三點雨。茅店:鄉(xiāng)村小客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xiàn)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2)同桌互說詞的大意。3.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詞的大意。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詩歌。四、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1.默讀詩歌,體會詩、詞的不同。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品讀的收獲:①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說說你在閱讀時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②通過閱讀,你從中會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指導:五、小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人把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巧妙地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整首詞體現(xiàn)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六、作業(yè)設計:課后背誦這首詞。板書設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月鵲風蟬蛙星雨茅橋(喜悅與熱愛之情)
擴展閱讀: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4 -6課時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張金華
教學設計4、天凈沙秋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借助工具書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2、了解古詩的特點。3、引導學生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是人的感情。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同學們,我們上節(jié)課共同欣賞了《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同學們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了,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天凈沙秋》。二、初讀詩歌1、自由的讀詩歌,把詩歌讀通順。修改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何淑芳
教學設計2、小組合作讀,比一比誰讀的流利,有節(jié)奏、優(yōu)美,并能讀出詩的韻味來。三、讀中悟意1、學生四人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2、師帶領學生說說詩歌大意。①讓學生了解詞、曲天凈沙:曲牌名,這首曲的題目是秋,曲牌名與這首曲的內容沒有關系。②解釋個別詞語飛鴻影下:雁影掠過3、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詞的大意。4、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指導。全曲沒有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詩人巧妙地并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上,老樹枝丫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5、分小組賽讀,讀出詩的情感來。四、拓展延伸1、背誦這首詩2、收集宋詞,元曲。
28修改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何淑芳
教學設計5、太陽的話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詩歌的魅力。3、通過閱讀,比較現(xiàn)代詩和古詩的不同。教學重、難點:比較現(xiàn)代詩和古詩的不同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激情朗讀,導入新課。1、師朗誦冰心的《紙船兒》2、體會這首詩和上節(jié)課所學的詩友什么不同,下面我們就來讀讀《太陽的話》,通過學習你們就會明白的。二、初讀兩首詩,了解大致內容。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要求讀準字音。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3、通過讀,你發(fā)現(xiàn)前面的四首詩和這首詩有什么不同之處?三、品讀詩歌,感悟情境。
29修改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何淑芳
教學設計1、師范讀。2、《太陽的話》寫于1942年1月14日,是艾青到延安后寫的一首代言詩,寓有浪漫氣息,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與人的語言和思想。3、體會現(xiàn)代詩和古詩的區(qū)別,小組內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4、師小結全詩。全文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詩人借太陽象征光明、進步,表達了詩人對進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四、拓展延伸1、背誦這首詩。2、閱讀課外資料。6、白樺教學目標:1、通過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感受詩歌的意境美。2、了解詩歌的特點。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教學重、難點: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課時:
30修改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何淑芳
教學設計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指名背誦《太陽的話》,全班背誦。2、說一說古詩與現(xiàn)代詩的區(qū)別。二、初讀這首詩,了解內容。1、指名讀。2、自由的讀,邊讀邊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畫面?你看到了什么?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三、感悟詩的意境,品讀詩歌。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歌。2、讓學生說說讀了這首詩的發(fā)現(xiàn),師相機指導。①詩歌的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的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②這首詩所寫的內容都與什么有關系?(自然景物)3、班上交流,師相機指導。
31修改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主備人:何淑芳
教學設計《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他的美。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長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四、總結全文。體會詩人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芳、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xiàn)出一種高潔的美。五、布置作業(yè)。1、背誦這首詩。2、積累描寫其他內容的詩歌。修改欄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六語上第六單元1-3課時》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六語上第六單元1-3課時: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