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高效課堂實驗心得體會
三年級數學高效課堂實驗心得體會
甘根芽
自下半年三年級實行高效課堂實驗以來,在實驗中,嘗試高效課堂,若得若失,有迷茫、困惑,猶如一個初涉社會的孩子,不知深淺,不知如何把握,F(xiàn)將自己的嘗試心得小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預習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以前我們在教學中也曾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是一方面,我們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沒有用到這一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是我們也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我們在布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yǎng)。學習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二、狠抓展示的精彩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每位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都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都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會有新的收獲,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欄目,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在展示中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展示自己生成的東西,同學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激情的火花,小組之間、個人之間形成知識的對抗。加強展示的精彩和課堂的生氣。三、加強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
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那么,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既能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能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去拓展知識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
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huán)節(jié)。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結果學生學習的都一些零亂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于學生認識學習內容的實質與核心,不利于學生對知識之間進行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理由,歸納,概括、提煉的意識,要給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讓總結成為學生每一節(jié)課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五、實驗中的困惑。1、導學案教師自己編寫,總覺得抓不住要領,重難點不突出,完不成自己編寫的導學案。2、小組討論發(fā)言,效果不佳,講閑話的多。組長不知如何帶領組員討論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時,文字表達不清,只知道說答案。3、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可能與獎勵性的措施制訂或落實不到位有關。4、學生在家預習不到位,第二天上新課時,檢查預習情況,學生一臉茫然。
擴展閱讀:三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總結
三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總結
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少年期,此時會出現(xiàn)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征中也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獨立性。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是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fā)展起來,還不能有效地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為。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在課堂中想辦法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不長。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多問,對一切新事物都感興趣。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時把握住自由、靈活的特點,這樣學生才能始終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一、教學資源趣味化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學中我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充分地發(fā)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位置與方向》一課中,引入時,我應用了游戲引入的方法,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火紅的太陽,同時老師叫口令,師生一起做動作:在教室東邊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生動的演示,既可以直觀的說明問題,又可以體現(xiàn)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這樣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方向的特征,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2、改變例題和練習的呈現(xiàn)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以《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還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題目帶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設計練習時,可設計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題目以及數學游戲等。例如,在上《筆算除法》這一節(jié)課時,在練習中可以設計涂顏色、改錯、連線、開火車、判斷等等類型的題目,可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課堂練習在學習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應!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1、讓學生“進入”課本主題圖每次新授課時,我喜歡用學生的名字代替書本中主題圖出現(xiàn)的人物。這樣一來,學生會覺得好象這知識更貼近自己,感覺更親切好玩,下課后還津津樂道。比如在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一課時,用四名學生代替唐僧師徒四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
2、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fā)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fā)現(xiàn)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筆算除法》的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在整個過程中,注意形象具體的事物,引導同學用小棒代替小樹。通過小組同學分小棒的過程,要求同學觀察42根小棒,每堆分20根,可以分幾堆。分的結果可以告訴同學42里面大約有2個20,并判斷分的結果與估算是否吻合,既充沛體現(xiàn)估算的作用,又讓同學知道商是兩位數。把擺小棒操作跟豎式建立聯(lián)系。擺小棒操作是為理解筆算豎式和算理服務的。當同學擺完小棒時,就要求他們用豎式把分小棒的過程表示出來,接著要求同學說出豎式中各數表示的意思,以和商“2”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說出為什么“2”必需在十位上。加深對筆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采用多種類型的東西參與實踐活動,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三、民主教學構建師生和諧
在課堂上,我設計了高效課堂評價表,通過學生組內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小組合作,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學困生的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在小組長的帶動下,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fā)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fā)言,我不時點頭贊許,對學生及時進行恰當的評價,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也就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課堂效率有了質的提升。
張誠201*年11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三年級數學高效課堂實驗心得體會》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三年級數學高效課堂實驗心得體會: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