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千課萬人聽課感想
行走語文路
鳳山小學鄭海燕
春光爛漫,我們帶著對語文的敬意,帶著對語言的感動,又一次來到了美麗的西子湖畔,走進了“千課萬人”全國小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教學研討觀摩的會場。一份久違的感覺在心底涌動,四天來課堂上名師名家的精彩,學生思維的靈動,總使我來不及等待,來不及回味。一句話: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課堂,是語文與生命的結緣,綻放著生命的活力。
一、大道無痕,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很多課上,我們看到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做筆記的習慣。王崧舟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輕言細語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勾,畫,寫,畫哪些句子,寫在哪個位置,還作示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像王老師這樣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學習時事半功倍,終身受益。好習慣成就一生,正是這句話“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庇秩纾诶首x指導中,名師們選擇的是“感悟式”朗讀,追求的是個性化朗讀。他們要求學生放開聲音按自己的節(jié)奏和感覺來朗讀。讓學生在對內容的理解感悟中朗讀,走入文本中入情入境地朗讀,學生在老師設計的不同情境中,在不斷的角色置換中反反復復地朗讀,真可謂讀到了文字中,讀到了情境中,讀到了作者的心中。學生的朗讀變得聲情并茂,所有的人都在那一刻真正感悟到“與象共舞”的和諧與快樂,感受到了人象合一的天地奇觀。
二、板書彰顯個性,體現(xiàn)語文的靈性。
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板書的內容就是故事中兒子和爸爸的兩句話:“這是我爸爸,叫焦尼”“這是我兒子,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這是很平常樸素而簡單的兩句話,但竇老師以這兩句話為線索引導學生明白了:簡單的表達同樣可以帶給人豐富的感動。
這讓我想起三年前她執(zhí)教的《我爸爸》,這是一年級的繪本,簡單的語言理解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爸爸并進行兒童話的創(chuàng)作,孩子們一幅幅稚嫩的畫面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同樣是感受父愛,同樣是繪本教學,竇老師對文本的詮釋讓我懂得了該怎樣去解讀繪本,該怎樣去教學語文。在此之前,我以為繪本只是低年級孩子的讀物,由畫面帶動的新鮮感,讓他們喜歡語文。今
天,竇老師讓我明白了繪本讀物不僅僅是簡單的畫面,不僅僅是簡短文字的組合,它是語文和生命的結緣。課堂上竇老師把焦尼他對五個人說的同一句話:“這是我爸爸,叫焦尼”。這句簡單的話,經過不厭煩的點撥,引導學生從這句話中讀出了摯愛,自信,堅定,激動,自豪,驕傲。從爸爸五個簡單的動作“舉牽拖摟盯”中,學生讀出了深沉的父愛:我的眼里只有你。
每一個畫面上的小細節(jié)都在向讀者透露出生命的靈動,如《我的爸爸叫焦尼》中車站里掛鐘告訴我們焦尼與父親相聚的時間是那么短暫,焦尼脖子上的圍巾顏色是他父親和母親身上圍巾顏色的結合,書中畫面的形狀由方至圓,透露出作家與畫家的美好祝愿。讀到這里,我有些擔心那些坐在課堂里的單親孩子,但接下來讓我顧慮全消。竇老師引導孩子們明白焦尼即使與父親短暫的相聚卻充滿幸福感,即使與父親分別后有些失落,但是相信小小年紀的他長大后會明白和理解大人的想法。這就是最簡單的語言傳遞著最豐富的感動。
是啊,繪本沒有年級與年齡的界限,但他需要讀者有一顆語文的心,有著對母語的感動。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知道自己是教母語的,是教人學母語的,更是用母語教人的,就這樣我們行走在語文的路上。
三、大師無極,扎實字詞不落根。
王崧舟老師《與象共舞》的同課異構創(chuàng)造了語文教育史上的一個先例。在全國級的公開課上,王老師嘗試著根據(jù)不同的課堂價值取向對同一篇課文進行完全不同的教學設計,這種敢于實踐,勇于超越的精神讓人深深折服。大師們有思想,敢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
課堂上,王老師在讓學生讀完課題后,就抽認五個詞語,然后要求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王老師巧妙地用填空的方式檢測了學生對本課詞語的掌握情況,一方面避免了枯燥的解釋詞語意思,另一方面,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能更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在平常的公開課上,上第二課時老師一般不會在字詞復習上花很多的時間,害怕擠掉了后面精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容,但這些名師們卻在全國級的公開課上顯得從從容容,特別重視字詞的檢測和落實。是啊,無論是語文教學,還是語文學習,字詞都是根本。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謝“千課萬人”,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初春的江南,而是整個春天!堅持對語文的敬意和感動,用理性的雙手,牽著我們的感覺走,相信我們會在語文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擴展閱讀:千課萬人聽課心得
千課萬人聽課心得
201*年11月6日,我有幸與幾所學校的13位老師一起來到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qū)逸夫體育館,參加了“千課萬人”全國小學數(shù)學成長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觀摩活動的主題是“成長課堂”,那么何為“成長課堂”呢?由“長”才“成”順天道,“長”是基礎;由“成”而“長”接地氣,“成”乃目標;這就是“成長課堂”的真諦。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就如同公雞啄米,要寬松,自由,順合自然之道
“成長”是“人”的成長,是教學主體兒童的成長,所以,成長課堂是以生為本的課堂,以學為重的課堂。走進新課改,教師不只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他們同時也是教材的創(chuàng)造者。于是“教什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而且甚至以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漸成共識。然而“成長課堂”里。我們首先矚目的卻是“為誰教”。同樣“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會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處在不同成長水平,而各異的孩子又有著不相同的成長狀態(tài)、成長心情、成長困惑。正是從這個角度思考,我們應當說的是“為誰教”比“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主會場中央的兩句,讓我印象深刻!伴L德,長智,長能,唱響中國好課最強聲音;成功,成人,成才,構筑教師夢想第一基礎。”其意深遠!整個會場都洋溢著數(shù)學的氣息,一副副數(shù)學對聯(lián)更是巧妙,發(fā)人深省。夂竦膶W習氛圍,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作為一個數(shù)學教師,我更多的是想到在我的課堂上,是否對于在課堂內外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整理、分析、探討,經歷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不多加以干涉,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學會數(shù)學學習方法呢?本次活動安排非常緊,每天安排10節(jié)課或報告點評,上午5節(jié),下午5
節(jié),晚上還安排了講座,可以說每天聽到后面,我都是腦袋昏昏沉沉的,但是收獲也非同一般。在短短的五天觀摩學習中,我走進名師,走進名師課堂。一堂堂別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課;一個個見解獨特、觀點鮮明的報告;一次次思維碰撞、火花綻放的互動點評,確實讓我這個普通一線數(shù)學教師享受到了一頓豐富的有營養(yǎng)的數(shù)學大餐。享受過數(shù)學大餐后,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的總體感受是:受益匪淺!老師們上的這些課,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老師們教得輕松,孩子們學得愉快;有的課無論是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滲透,還是對教材的挖掘,無論是教師素養(yǎng)的提升還是學生的發(fā)展,都發(fā)揮得相當出色,他們的課堂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確實值得我學習。
有選擇地說說自己的體會吧!
吳正憲老師的課堂。吳正憲老師,帶著與生俱來的美感,每一個笑容都是發(fā)自內心深處對孩子的呵護,她用一種無法言語的魅力,把《商不變的規(guī)律》詮釋得美輪美奐。課后吳老師又對自己的這一節(jié)課,做了精彩的點評。這一節(jié)課是吳老師30年前講過的一節(jié)課,而今又拿出來講,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的結構也發(fā)生了量得變化。以前的課是老師把定義教給學生,再大量的練習;而現(xiàn)在吳老師引導孩子打開數(shù)學建模的那一扇窗,從窗外到窗內,窗內再到找尋。吳老師層層遞進,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找規(guī)律。真正的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也讓數(shù)學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發(fā)芽、成長。
對于黃愛華老師我并不陌生,曾在電腦上看過他的幾堂諸如《數(shù)的比較》這樣的經典名課,而真正讓我對他肅然起敬的是這一堂《認識三角形》。本課圍繞三角形的名稱、定義、底和高、特征四個方面展開,黃老師首先讓學生課下完成《認識三角形》的工作紙,讓學生先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黃老師根據(jù)學生收集的情況,制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總結出三角形的名稱、定義、底和高、特征,這樣的一條課堂主軸配上黃老師風趣的談吐與睿智的思辨就結合成了一堂充滿智慧而又精彩絕倫的優(yōu)質課。正如他說的那樣“用一個又一個話題去引發(fā)孩子們的思考,讓他們的思維深度碰撞”。是啊,同樣也引起了我思維的深度碰撞。感嘆,名師畢竟是名師!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給我們展示的是他剛剛新鮮出爐的《整數(shù)背景下的平均數(shù)練習》。本節(jié)課是小學三年級的課,華老師也說過:“平均數(shù)”的計算不難,難在理解其意義。低年級的孩子理解的能力有限,因此華老師建議本堂課推到五年級的學生試一試,效果會更好。從學生計算比賽引入,比賽的數(shù)據(jù)一一現(xiàn)實出來,為研究平均數(shù)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討論評判標準,解決爭議問題。從猜牛重贏大獎到猜想8個人得年齡,體現(xiàn)的平均數(shù)的意義以及出現(xiàn)特殊情況的時候讓學生該怎么辦?這種課是自創(chuàng)課,難度很大,我很欣賞華老師這種求真務實的追夢行動。
唐彩斌老師的《長方體表面積的復習》,以一種理性的嚴謹實現(xiàn)了由薄到厚的積累;劉延革老師的一堂《小數(shù)的意義》,從變化的角度,呈現(xiàn)了數(shù)的發(fā)展和小數(shù)的衍生;葉柱、俞正強、潘小明、徐長青、張齊華一個名字仿佛代表著一股新鮮的空氣,讓我們享受著不同的課堂,感悟著不同的幸福。
本來,對于講座,尤其是晚上的講座是很怵的,但堅持著聽了,居然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鄭毓信教授的《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張梅玲教授的《對成長課堂的學習與思考》;蔡天新老師的《自然數(shù)的奧秘》等等等等,都給予了我們一線老師最前沿的引領和最智慧的啟迪。
在這緊張的五天觀摩課中,我們收獲頗豐。不僅欣賞了名師們別具一格的個人教學風采,更體會到如果少教卻能多學;淺教卻能深學;粗教卻能精學;直至不教也能學,那么,這樣的教才有效、才高效。此次“千課萬人”活動,不僅課堂精彩,風景也十分優(yōu)美,真是不虛此行!
還有很多老師的精彩課堂我也不一一陳述,聽了這些課,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感覺到要不斷虛心地向老師們學習,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水平。作為一個教師,多聽一些好課非常必要,對自身的鍛煉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聽課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人就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201*千課萬人聽課感想》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201*千課萬人聽課感想: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