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18:17:52 | 移動端:(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一、分析建筑條件,準備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

(1)根據(jù)建筑條件圖布置框架柱軸網(wǎng),由抗震概念設計,盡量不要出現(xiàn)單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況,柱距一般為6米;

(2)柱截面初步設計;單層商鋪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設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設為400X400;

(3)根據(jù)柱軸網(wǎng)確定剪力墻的分布(長度和距離);

(4)剪力墻一般分布在樓梯間處,與電信專業(yè)協(xié)調(diào),預留電表箱位置;

(5)剪力墻往往矮而長,變形能力差,多為剪切破壞,宜開豎縫保證高寬比大于1.5;(6)根據(jù)底層店面部分的墻厚確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據(jù)框架柱的設置和柱距,確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寬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墻的框架梁寬度不小于350,其它墻梁寬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凈跨的1/5);(框架結構梁截面尺寸控制辦法:計算時用TAT,看計算結果配筋圖內(nèi)的配筋率圖;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間)

(8)其框架和抗震墻的抗震等級,6、7度可分別按三、二級采用;2.磚混部分:

(1)根據(jù)縱橫墻的布置及可能會有的屋面構架,確定構造柱的位置和種類,(最外圍的構造柱直接升到女兒墻,門窗洞口處的構造柱尺寸最好與門洞處的短墻吻合)

(2)根據(jù)戶型布置設置梁,包括其寬度和高度(其位置應把樓板分成規(guī)則的矩形,在陽臺較大窗洞處或門窗連續(xù)設置處應設置過梁,且其高度加上門窗的高度應等于樓層高度);(3)根據(jù)戶型布置確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廳不小于120,否則影響使用;陽臺、廚衛(wèi)一般為90,屋面板厚120,樓梯梯板厚度為板跨的1/28,且平臺梁高度與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標高;

(4)根據(jù)墻體外立面的腰線做法,確定外圍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據(jù)總體要求,設置不同的結構標準層與荷載標準層;(6)陽臺處的挑梁高度為挑出長度的1/3-1/6;

二、輸入計算模型,進行程序計算:1.底框部分:

(1)SAT-8計算底框時不能考慮風荷載。若在“底框結構空間分析方法”中選取“有限元整體算法”可計算風荷載,但結果偏小建議不使用;(2)上部承受墻荷載的墻梁寬度不于300;(3)過渡層如果開洞大于800,需要設邊梁;(4)抗震墻厚度不小于凈高的1/20,且宜開設洞口形成若干墻段,其高寬比不宜小于2;(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應根據(jù)建筑要求與砌體外墻平齊,且上部的砌體抗震墻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應對齊或基本對齊;

(6)注意:剪力墻材料為混凝土及其強度等級;

(7)材料等級:整個工程鋼筋等級應統(tǒng)一為II級或III級,樓板、梁為C30混凝土,柱為C25混凝土,剪力墻為C30混凝土;(8)在SATWE中進入底框模型后選取荷載時,選取上部磚混荷載的標準組合來計算配筋,這樣可以不用單獨建立磚混的計算模型

(9)在模型中,應輸入底層的磚墻,并計算出二層磚混結構與底框結構的抗側(cè)剛度之比,為保證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較好,最好在1.3-1.8之間(1.5左右),以此確定剪力墻的是否開洞和增減長度;

(10)通過JCCAD得出綜合模型中的柱底內(nèi)力設計值簡圖,用柱底內(nèi)力除以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確定框架柱下應該設置的樁數(shù),并由此確定承臺類型(單樁、兩樁等);(11)對于小墻垛的強度和梁端支承處砌體的局壓的計算應予以重視;

(12)一般不考慮墻梁荷載折減,否則應在設計說明中提出對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SAT-8計算底框時不能進行柱雙偏壓驗算。但是當縱橫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據(jù)經(jīng)驗調(diào)整柱配筋,或用高層版TAT進行雙偏壓驗算;

(14)當平面布置較規(guī)則時(無柱列錯位情況)SAT-8計算結果與采用PK計算無顯著差別。

2.磚混部分:

(1)門窗洞口的輸入必須盡量準確,門上方設置過梁,上方有梁的門窗洞口,其墻可不用輸入,墻上不應設轉(zhuǎn)角窗;

(2)構造柱先不輸入,待進行初次計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構造柱(打出計算書),再加入所需構造柱,直到滿足抗震計算要求;

(3)該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體算法”計算;門洞過梁的配筋應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層為MU10燒結粘土磚,M7.5混合砂漿(室外地坪以下為M7.5水泥砂漿),二層以上為MU10燒結粘土磚,M5.0混合砂漿(底框結構時,二層改為M7.5混合砂漿),一層以上板柱與梁、圈梁和屋頂構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輕質(zhì)隔墻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氣混凝土砌塊;

(5)修改部分樓板的板厚和部分構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計算基礎時,板的活荷載可以折減,計算梁、板時,不折減;坡屋面的面荷載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閣樓層的高度=起坡處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準確把握總體信息,分清自然層與結構、荷載標準層的對應關系,進行總體裝配;(9)陽臺如果有分戶隔墻,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磚混結構考慮,應考慮層層設置挑梁,上面輸入墻荷載。

三、根據(jù)電算結果,繪制施工圖:1.基礎部分:(如果純磚混建筑采用樁基礎,那么計算時仍應按照底框模型來計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不應取2,應該取1,總體信息中的底框?qū)訑?shù)注意修改為2)(一)承臺:(1)根據(jù)柱底內(nèi)力設計值簡圖確定柱與墻下所需樁數(shù),一般有單樁(配筋按照構造要求)、兩樁、三樁、四樁、五樁等,需要通過計算配筋;(2)柱下所需樁數(shù)及樁之間的間距(一般為4d),確定承臺尺寸:a.承臺厚度不小于300;且應比基礎梁高度大200為宜;

b.承臺寬度不應小于500,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的距離不小于150;

(3)承臺配筋,對于矩形承臺應按雙向均勻通長配置,直徑不宜小于Ф10,間距不宜大于200,三樁承臺,鋼筋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nèi);單柱單樁的承臺按構造配筋,根據(jù)重慶市規(guī)范,應設置Ф12@100的封閉箍;(4)承臺主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還應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徑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5)承臺受彎計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邊的彎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積;(6)當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柱或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或樁上承臺的局部受壓承載力;(二)基礎梁:

(1)由承臺和剪力墻的分布情況布置基礎聯(lián)系梁,單樁承臺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設置,兩樁承臺宜在其短向設置;

(2)寬度不應小于250,且應根據(jù)上部的承重情況加寬(當承受剪力墻時,應每邊多出剪力墻50,當承受設縫時,寬度應寬出每片墻外邊各50),高度可取承臺中心距的1/10~1/15;

(3)基礎梁設計,荷載取基礎基本組合,配筋計算可以用JCCAD中的計算結果,也可以以樁為支點按照連續(xù)梁模型用設計值進行計算(可簡化為簡支),上下縱筋直徑不小于2Ф12,并應按受拉要求錨入梁內(nèi);

(4)樁頂進入基礎梁內(nèi)長度為50,樁的主筋錨入到基礎梁長度不小于30d;(5)梁頂面宜與承臺位于同一標高;梁頂面一般比一層室內(nèi)地面低50cm;

(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樓梯入口處的門樓、立面上的構架等)下面也要設置基礎梁,有的需要打樁;

(7)基礎拉梁高度取跨長的1/20,然后取柱子豎向力的1/10作為地梁的軸力,以計算地梁的縱筋;

2.底框部分:(一)梁:

(1)對生成的框架梁(墻托梁)配筋結果,需要根據(jù)這部分內(nèi)容在規(guī)范中的要求進行調(diào)整;(需對照規(guī)范逐條校對);

(2)依據(jù)配筋驗算圖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墻梁計算,必須滿足托墻梁的構造要求。對非托墻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墻梁為拉桿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數(shù)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墻梁處理,編號均為KZL-X,箍筋間距均為100;(4)寬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縱筋至少4根貫通;(5)由于衛(wèi)生間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圍的梁截面應取到550;

(6)對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應設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間距不應大于200,且根據(jù)框架梁計算結果確定并標出是構造需要(G)(構造要求腰筋總面積不應小于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2%)還是抗扭計算需要(N);如計算需配受扭筋則扭筋間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雙邊);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雙邊);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雙邊);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雙邊);

(6)框架梁跨中截面縱向受力鋼筋總配筋率不應小于0.6%;(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通長配置;

(8)單獨表示的梁要有標高,一般是建筑標高-0.030=結構標高;

(9)主次梁交接處、梁有集中力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優(yōu)先采用附加箍筋;(10)加大過渡層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況控制。查看配筋驗算簡圖時,注意箍筋面積不超過2.2(D12@100);若縱筋面積較大,實際配筋率可能超過2%時,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計算,將箍筋直徑控制在12以內(nèi);

(12)應加強支座處的配筋,特別是框架梁為墻梁支座時;(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畫為橫向梁和縱向梁兩張圖,

(二)柱:

(1)最好按照計算書中的數(shù)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動生成時出現(xiàn)一些錯誤;

(2)框架柱和剪力墻要根據(jù)軸壓比的大小進行多次調(diào)試,如果軸壓比小于0.5,就應減小截面,或者沿縱橫兩個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優(yōu)化,應盡量接近規(guī)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盡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應在支座處加密;(4)框架柱受力鋼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5)樓梯間處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滿足凈空要求;(三)墻:

(1)對于剪力墻,要求其抗側(cè)向剛度與上部二層的抗側(cè)向剛度之比符合規(guī)范要求;(2)抗震墻周邊設置梁(暗梁)和邊框柱(暗柱),梁寬度不宜小于墻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墻厚的2.5倍,邊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墻厚的2倍;

(3)抗震墻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0.25%,并采用雙排布置,拉筋間距不應大于600,直徑不小于Ф8;

(8)抗震墻的邊緣構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設置在墻的邊框位置和開洞周圍,具體配筋見規(guī)范;

(9)盡量加強過渡層的構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過渡層縱墻來抵抗平面外彎矩的能力;

(四)板:

(1)應采用雙層雙向通長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應低于0.25%;

(2)長寬比滿足:6、7度時不宜超過4,8度時不宜超過3,9度時不宜超過2.5,否則須驗算樓板平面內(nèi)的抗彎承載力及其變形對整個結構的影響;

(3)不宜開設大洞口,樓梯、電梯間的周圍應設置抗震墻圍成的筒體,且必須嚴格按照抗震墻的設計及施工要求進行設計及施工;

(4)其外側(cè)邊緣應設置邊緣拉梁予以加強,拉梁可利用縱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縱墻,拉梁負筋至少應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鋼筋貫通梁全長。

3.磚混部分:

(1)關于構造柱:1)編號要清楚,凡有涉及該編號構造柱的圖紙中必須要畫其配筋大樣,且標明起始標高;2)構造柱縱筋不小于4Ф14,箍筋間距不大于200;八度超過五層采用4Ф14,即縱筋加大一級;還應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P76的要求,對角柱、邊柱從嚴要求;

3)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較大洞口(內(nèi)縱墻、橫墻>=2m,外縱墻>=2.4m)兩側(cè)應設構造柱;特別要注意:(《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7.3.2.5條)房屋高度和層數(shù)接近限值時,縱、橫墻內(nèi)構造柱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a.橫墻內(nèi)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層高的二倍;下部1/3樓層的構造柱間距適當減;b.當外縱墻開間大于3.9m時,應另設加強措施。內(nèi)縱墻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4.2m。(規(guī)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達到《抗規(guī)》第7.1.2條表中限制的層數(shù)或差一層。)(2)根據(jù)各層板配筋簡圖人工配筋或調(diào)整自動生成的鋼筋(面積、規(guī)格、間距等),板厚與標高不同的板,板底鋼筋和上部負筋必須斷開;

(3)當有I、II級鋼筋混用時,應注意:板的鋼筋面積按照I級鋼筋計算;(4)板上下的鋼筋間距宜相等,或互為倍數(shù),直徑級差均取一級,樓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應按照規(guī)范取用;

(5)負筋不宜過細,一面被踩塌,較大直徑的鋼筋不宜過疏,否則易開裂;

(6)陽臺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樣,其下面的拖梁和邊梁需要根據(jù)計算結果配筋,其大樣要注意與總體圖協(xié)調(diào)(如墻體和構造柱的有無等);

(7)屋頂構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構造配置,支撐構架的柱子從屋頂起,注意其與下部構造柱的銜接問題;

(8)屋面屬于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區(qū)域,配筋間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鋼筋,其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積、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鋼筋只需說明雙層雙向可用雙層雙向Ф8@200,坡屋頂由于梁數(shù)量較多,故均為小面積板,可用雙層雙向Ф8@150;

(10)一些細部尺寸在“樓板模板配筋圖”中已經(jīng)表示的,在“梁平面整體配筋圖”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種負筋,由于板的計算跨度唯一,故負筋伸入板內(nèi)的長度應相等,且應準確標出負筋端部到墻邊或梁邊的距離;(12)現(xiàn)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

(13)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數(shù),板下筋乘以1.1~1.2的系數(shù)。但是,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的最大值,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墻上的負筋不宜過大(一般板厚≥150時,采用10@200,否則用8@200;非矩形板宜減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輕質(zhì)隔墻下只有在垂直單向板長邊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鋼筋以形成暗梁;

(14)樓板計算時,磚混結構房間外墻(包括樓梯間墻)不應按固接計算,樓板邊支座應按鉸接計算;

(15)雨蓬和陽臺的豎板現(xiàn)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若小于900,則最小板厚為100,否則為120;

(16)挑板鋼筋應留有余地,并應采用大直徑鋼筋,防止踩彎,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

(17)應注明施工質(zhì)量控制等級;

(18)多層砌體結構在抗震設防地區(qū),樓板面有高差時,其高差不應超過一個梁高(當錯層樓蓋高差不大于1/4層高且不大于700mm);超過時,應將錯層當兩個樓層計入房屋的總層數(shù)中。當錯層樓蓋高差不大于1/4層高且不大于700mm,錯層交界的墻體,除兩側(cè)樓蓋處圈梁照常設置外,還應沿墻長每隔不大于2m增設一根墻中構造柱;(19)關于挑梁:

1)陽臺挑梁有時與墻中的煙道矛盾;

2)頂層挑梁有時為兩層板荷載,不能選用標準層的挑梁;

3)挑梁外露與墻內(nèi)部分標高不同時應注意梁在折角處的寬度及鋼筋錨固;

4)嚴格控制挑梁埋入砌體的長度:即挑梁埋入砌體長度l1與挑出長度l之比宜大于1.2,當挑梁上無砌體時,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過梁時,過梁部分的鋼筋應按計算另行增配;(第7.1.5.4條)

(21)砌體結構的大梁,應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6.2.5條設計。即:當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數(shù)值時,其支承處宜加設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強措施:a.對240mm厚的磚墻為6m,對180mm厚的磚墻為4.8m;b.對砌塊、料石墻為4.8m;(22)凸窗臺板抗傾覆要計算足夠;

(23)坡地上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shù)和總高度計算的要求:高度、層數(shù)應從低處算起;(24)躍層住宅六層上躍層的樓梯,一般放在客廳的樓板上,而一般情況下其下又不允許加梁,可以在樓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決。即:a.如果樓梯與廳的現(xiàn)澆板短向平行,可以認為現(xiàn)澆板的一部分也是樓梯的一部分,鋼筋疊加。但要注意疊加后的鋼筋間距不要過小。

b.如果樓梯與廳現(xiàn)澆板長向平行,則于板短向在樓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寬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寬度為局部荷載下的有效分布寬度(荷載規(guī)范附錄二)。

(25)縱墻抗震驗算不過時,可將內(nèi)縱墻改為140厚的鋼筋混凝土墻,造價雖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使用面積;

(26)樓梯間墻體水平支撐較弱,頂層墻體較高,在8、9度時,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宜沿墻高設2φ8@500的通長筋,9度時,休息平臺處宜增設一鋼筋帶;(27)獨立梁的受力鋼筋均不得小于Ф14,Ф12一般用于構造筋及架立

擴展閱讀:(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一、分析建筑條件,準備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

(1)根據(jù)建筑條件圖布置框架柱軸網(wǎng),由抗震概念設計,盡量不要出現(xiàn)單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況,柱距一般為6米;

(2)柱截面初步設計;單層商鋪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設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設為400X400;

(3)根據(jù)柱軸網(wǎng)確定剪力墻的分布(長度和距離);

(4)剪力墻一般分布在樓梯間處,與電信專業(yè)協(xié)調(diào),預留電表箱位置;(5)剪力墻往往矮而長,變形能力差,多為剪切破壞,宜開豎縫保證高寬比大于1.5;

(6)根據(jù)底層店面部分的墻厚確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據(jù)框架柱的設置和柱距,確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寬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墻的框架梁寬度不小于350,其它墻梁寬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凈跨的1/5);(框架結構梁截面尺寸控制辦法:計算時用TAT,看計算結果配筋圖內(nèi)的配筋率圖;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間)

(8)其框架和抗震墻的抗震等級,6、7度可分別按三、二級采用;2.磚混部分:

(1)根據(jù)縱橫墻的布置及可能會有的屋面構架,確定構造柱的位置和種類,(最外圍的構造柱直接升到女兒墻,門窗洞口處的構造柱尺寸最好與門洞處的短墻吻合)

(2)根據(jù)戶型布置設置梁,包括其寬度和高度(其位置應把樓板分成規(guī)則的矩形,在陽臺較大窗洞處或門窗連續(xù)設置處應設置過梁,且其高度加上門窗的高度應等于樓層高度);

(3)根據(jù)戶型布置確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廳不小于120,否則影響使用;陽臺、廚衛(wèi)一般為90,屋面板厚120,樓梯梯板厚度為板跨的1/28,且平臺梁高度與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標高;(4)根據(jù)墻體外立面的腰線做法,確定外圍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據(jù)總體要求,設置不同的結構標準層與荷載標準層;(6)陽臺處的挑梁高度為挑出長度的1/3-1/6;二、輸入計算模型,進行程序計算:1.底框部分:

(1)SAT-8計算底框時不能考慮風荷載。若在“底框結構空間分析方法”中選取“有限元整體算法”可計算風荷載,但結果偏小建議不使用;(2)上部承受墻荷載的墻梁寬度不于300;(3)過渡層如果開洞大于800,需要設邊梁;

(4)抗震墻厚度不小于凈高的1/20,且宜開設洞口形成若干墻段,其高寬比不宜小于2;(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應根據(jù)建筑要求與砌體外墻平齊,且上部的砌體抗震墻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應對齊或基本對齊;(6)注意:剪力墻材料為混凝土及其強度等級;

(7)材料等級:整個工程鋼筋等級應統(tǒng)一為II級或III級,樓板、梁為C30混凝土,柱為C25混凝土,剪力墻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進入底框模型后選取荷載時,選取上部磚混荷載的標準組合來計算配筋,這樣可以不用單獨建立磚混的計算模型

(9)在模型中,應輸入底層的磚墻,并計算出二層磚混結構與底框結構的抗側(cè)剛度之比,為保證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較好,最好在1.3-1.8之間(1.5左右),以此確定剪力墻的是否開洞和增減長度;

(10)通過JCCAD得出綜合模型中的柱底內(nèi)力設計值簡圖,用柱底內(nèi)力除以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確定框架柱下應該設置的樁數(shù),并由此確定承臺類型(單樁、兩樁等);

(11)對于小墻垛的強度和梁端支承處砌體的局壓的計算應予以重視;(12)一般不考慮墻梁荷載折減,否則應在設計說明中提出對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SAT-8計算底框時不能進行柱雙偏壓驗算。但是當縱橫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據(jù)經(jīng)驗調(diào)整柱配筋,或用高層版TAT進行雙偏壓驗算;

(14)當平面布置較規(guī)則時(無柱列錯位情況)SAT-8計算結果與采用PK計算無顯著差別。

2.磚混部分:

(1)門窗洞口的輸入必須盡量準確,門上方設置過梁,上方有梁的門窗洞口,其墻可不用輸入,墻上不應設轉(zhuǎn)角窗;

(2)構造柱先不輸入,待進行初次計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構造柱(打出計算書),再加入所需構造柱,直到滿足抗震計算要求;

(3)該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體算法”計算;門洞過梁的配筋應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層為MU10燒結粘土磚,M7.5混合砂漿(室外地坪以下為M7.5水泥砂漿),二層以上為MU10燒結粘土磚,M5.0混合砂漿(底框結構時,二層改為M7.5混合砂漿),一層以上板柱與梁、圈梁和屋頂構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輕質(zhì)隔墻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氣混凝土砌塊;

(5)修改部分樓板的板厚和部分構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計算基礎時,板的活荷載可以折減,計算梁、板時,不折減;坡屋面的面荷載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閣樓層的高度=起坡處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準確把握總體信息,分清自然層與結構、荷載標準層的對應關系,進行總體裝配;

(9)陽臺如果有分戶隔墻,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磚混結構考慮,應考慮層層設置挑梁,上面輸入墻荷載。三、根據(jù)電算結果,繪制施工圖:

1.基礎部分:(如果純磚混建筑采用樁基礎,那么計算時仍應按照底框模型來計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不應取2,應該取1,總體信息中的底框?qū)訑?shù)注意修改為2)(一)承臺:

(1)根據(jù)柱底內(nèi)力設計值簡圖確定柱與墻下所需樁數(shù),一般有單樁(配筋按照構造要求)、兩樁、三樁、四樁、五樁等,需要通過計算配筋;(2)柱下所需樁數(shù)及樁之間的間距(一般為4d),確定承臺尺寸:a.承臺厚度不小于300;且應比基礎梁高度大200為宜;

b.承臺寬度不應小于500,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的距離不小于150;

(3)承臺配筋,對于矩形承臺應按雙向均勻通長配置,直徑不宜小于Ф10,間距不宜大于200,三樁承臺,鋼筋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nèi);單柱單樁的承臺按構造配筋,根據(jù)重慶市規(guī)范,應設置Ф12@100的封閉箍;

(4)承臺主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還應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徑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

(5)承臺受彎計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邊的彎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積;

(6)當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柱或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或樁上承臺的局部受壓承載力;(二)基礎梁:

(1)由承臺和剪力墻的分布情況布置基礎聯(lián)系梁,單樁承臺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設置,兩樁承臺宜在其短向設置;

(2)寬度不應小于250,且應根據(jù)上部的承重情況加寬(當承受剪力墻時,應每邊多出剪力墻50,當承受設縫時,寬度應寬出每片墻外邊各50),高度可取承臺中心距的1/10~1/15;

(3)基礎梁設計,荷載取基礎基本組合,配筋計算可以用JCCAD中的計算結果,也可以以樁為支點按照連續(xù)梁模型用設計值進行計算(可簡化為簡支),上下縱筋直徑不小于2Ф12,并應按受拉要求錨入梁內(nèi);

(4)樁頂進入基礎梁內(nèi)長度為50,樁的主筋錨入到基礎梁長度不小于30d;(5)梁頂面宜與承臺位于同一標高;梁頂面一般比一層室內(nèi)地面低50cm;(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樓梯入口處的門樓、立面上的構架等)下面也要設置基礎梁,有的需要打樁;(7)基礎拉梁高度取跨長的1/20,然后取柱子豎向力的1/10作為地梁的軸力,以計算地梁的縱筋;

2.底框部分:(一)梁:

(1)對生成的框架梁(墻托梁)配筋結果,需要根據(jù)這部分內(nèi)容在規(guī)范中的要求進行調(diào)整;(需對照規(guī)范逐條校對);

(2)依據(jù)配筋驗算圖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墻梁計算,必須滿足托墻梁的構造要求。對非托墻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墻梁為拉桿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數(shù)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墻梁處理,編號均為KZL-X,箍筋間距均為100;(4)寬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縱筋至少4根貫通;(5)由于衛(wèi)生間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圍的梁截面應取到550;(6)對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應設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間距不應大于200,且根據(jù)框架梁計算結果確定并標出是構造需要(G)(構造要求腰筋總面積不應小于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2%)還是抗扭計算需要(N);如計算需配受扭筋則扭筋間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雙邊);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雙邊);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雙邊);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雙邊);

(6)框架梁跨中截面縱向受力鋼筋總配筋率不應小于0.6%;(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通長配置;

(8)單獨表示的梁要有標高,一般是建筑標高-0.030=結構標高;

(9)主次梁交接處、梁有集中力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優(yōu)先采用附加箍筋;(10)加大過渡層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況控制。查看配筋驗算簡圖時,注意箍筋面積不超過2.2(D12@100);若縱筋面積較大,實際配筋率可能超過2%時,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計算,將箍筋直徑控制在12以內(nèi);

(12)應加強支座處的配筋,特別是框架梁為墻梁支座時;(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畫為橫向梁和縱向梁兩張圖,二)柱:

(1)最好按照計算書中的數(shù)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動生成時出現(xiàn)一些錯誤;(2)框架柱和剪力墻要根據(jù)軸壓比的大小進行多次調(diào)試,如果軸壓比小于0.5,就應減小截面,或者沿縱橫兩個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優(yōu)化,應盡量接近規(guī)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盡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應在支座處加密;(4)框架柱受力鋼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5)樓梯間處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滿足凈空要求;(三)墻:

(1)對于剪力墻,要求其抗側(cè)向剛度與上部二層的抗側(cè)向剛度之比符合規(guī)范要求;

(2)抗震墻周邊設置梁(暗梁)和邊框柱(暗柱),梁寬度不宜小于墻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墻厚的2.5倍,邊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墻厚的2倍;(3)抗震墻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0.25%,并采用雙排布置,拉筋間距不應大于600,直徑不小于Ф8;

(8)抗震墻的邊緣構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設置在墻的邊框位置和開洞周圍,具體配筋見規(guī)范;

(9)盡量加強過渡層的構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過渡層縱墻來抵抗平面外彎矩的能力;

(四)板:

(1)應采用雙層雙向通長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應低于0.25%;(2)長寬比滿足:6、7度時不宜超過4,8度時不宜超過3,9度時不宜超過2.5,否則須驗算樓板平面內(nèi)的抗彎承載力及其變形對整個結構的影響;(3)不宜開設大洞口,樓梯、電梯間的周圍應設置抗震墻圍成的筒體,且必須嚴格按照抗震墻的設計及施工要求進行設計及施工;

(4)其外側(cè)邊緣應設置邊緣拉梁予以加強,拉梁可利用縱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縱墻,拉梁負筋至少應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鋼筋貫通梁全長。

3.磚混部分:(1)關于構造柱:

1)編號要清楚,凡有涉及該編號構造柱的圖紙中必須要畫其配筋大樣,且標明起始標高;

2)構造柱縱筋不小于4Ф14,箍筋間距不大于200;八度超過五層采用4Ф14,即縱筋加大一級;還應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P76的要求,對角柱、邊柱從嚴要求;

3)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較大洞口(內(nèi)縱墻、橫墻>=2m,外縱墻>=2.4m)兩側(cè)應設構造柱;特別要注意:(《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7.3.2.5條)房屋高度和層數(shù)接近限值時,縱、橫墻內(nèi)構造柱尚應符合下列要求:a.橫墻內(nèi)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層高的二倍;下部1/3樓層的構造柱間距適當減。

b.當外縱墻開間大于3.9m時,應另設加強措施。內(nèi)縱墻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4.2m。(規(guī)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達到《抗規(guī)》第7.1.2條表中限制的層數(shù)或差一層。)

(2)根據(jù)各層板配筋簡圖人工配筋或調(diào)整自動生成的鋼筋(面積、規(guī)格、間距等),板厚與標高不同的板,板底鋼筋和上部負筋必須斷開;

(3)當有I、II級鋼筋混用時,應注意:板的鋼筋面積按照I級鋼筋計算;(4)板上下的鋼筋間距宜相等,或互為倍數(shù),直徑級差均取一級,樓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應按照規(guī)范取用;

(5)負筋不宜過細,一面被踩塌,較大直徑的鋼筋不宜過疏,否則易開裂;(6)陽臺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樣,其下面的拖梁和邊梁需要根據(jù)計算結果配筋,其大樣要注意與總體圖協(xié)調(diào)(如墻體和構造柱的有無等);(7)屋頂構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構造配置,支撐構架的柱子從屋頂起,注意其與下部構造柱的銜接問題;

(8)屋面屬于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區(qū)域,配筋間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鋼筋,其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積、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鋼筋只需說明雙層雙向可用雙層雙向Ф8@200,坡屋頂由于梁數(shù)量較多,故均為小面積板,可用雙層雙向Ф8@150;

(10)一些細部尺寸在“樓板模板配筋圖”中已經(jīng)表示的,在“梁平面整體配筋圖”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種負筋,由于板的計算跨度唯一,故負筋伸入板內(nèi)的長度應相等,且應準確標出負筋端部到墻邊或梁邊的距離;(12)現(xiàn)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

(13)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數(shù),板下筋乘以1.1~1.2的系數(shù)。但是,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的最大值,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墻上的負筋不宜過大(一般板厚≥150時,采用10@200,否則用8@200;非矩形板宜減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輕質(zhì)隔墻下只有在垂直單向板長邊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鋼筋以形成暗梁;(14)樓板計算時,磚混結構房間外墻(包括樓梯間墻)不應按固接計算,樓板邊支座應按鉸接計算;

(15)雨蓬和陽臺的豎板現(xiàn)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若小于900,則最小板厚為100,否則為120;(16)挑板鋼筋應留有余地,并應采用大直徑鋼筋,防止踩彎,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

(17)應注明施工質(zhì)量控制等級;

(18)多層砌體結構在抗震設防地區(qū),樓板面有高差時,其高差不應超過一個梁高(當錯層樓蓋高差不大于1/4層高且不大于700mm);超過時,應將錯層當兩個樓層計入房屋的總層數(shù)中。當錯層樓蓋高差不大于1/4層高且不大于700mm,錯層交界的墻體,除兩側(cè)樓蓋處圈梁照常設置外,還應沿墻長每隔不大于2m增設一根墻中構造柱;(19)關于挑梁:1)陽臺挑梁有時與墻中的煙道矛盾;

2)頂層挑梁有時為兩層板荷載,不能選用標準層的挑梁;

3)挑梁外露與墻內(nèi)部分標高不同時應注意梁在折角處的寬度及鋼筋錨固;4)嚴格控制挑梁埋入砌體的長度:即挑梁埋入砌體長度l1與挑出長度l之比宜大于1.2,當挑梁上無砌體時,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過梁時,過梁部分的鋼筋應按計算另行增配;(第7.1.5.4條)(21)砌體結構的大梁,應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6.2.5條設計。即:當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數(shù)值時,其支承處宜加設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強措施:a.對240mm厚的磚墻為6m,對180mm厚的磚墻為4.8m;b.對砌塊、料石墻為4.8m;

(22)凸窗臺板抗傾覆要計算足夠;

(23)坡地上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shù)和總高度計算的要求:高度、層數(shù)應從低處算起;

(24)躍層住宅六層上躍層的樓梯,一般放在客廳的樓板上,而一般情況下其下又不允許加梁,可以在樓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決。即:

a.如果樓梯與廳的現(xiàn)澆板短向平行,可以認為現(xiàn)澆板的一部分也是樓梯的一部分,鋼筋疊加。但要注意疊加后的鋼筋間距不要過小。

b.如果樓梯與廳現(xiàn)澆板長向平行,則于板短向在樓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寬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寬度為局部荷載下的有效分布寬度(荷載規(guī)范附錄二)。(25)縱墻抗震驗算不過時,可將內(nèi)縱墻改為140厚的鋼筋混凝土墻,造價雖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使用面積;

(26)樓梯間墻體水平支撐較弱,頂層墻體較高,在8、9度時,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宜沿墻高設2φ8@500的通長筋,9度時,休息平臺處宜增設一鋼筋帶;

(27)獨立梁的受力鋼筋均不得小于Ф14,Ф12一般用于構造筋及架立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底框-)磚混結構設計總結》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seogis.com/gongwen/72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