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觀摩反思
幼兒園活動觀摩反思
說明:由于沒有看到完整的晨間活動,以下記載的是我對在春江二幼開展的教學活動反思;
①陰濕的天氣,在操場上我看到的是一群興致高昂的大班孩子和一位看起來陽光開朗的男老師。先不說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光是在精神上給我的就是一種強烈的震撼!冻指团堋,男教師直接以喊口號的方式進行了導入,隨著“嘿,哈”聲,孩子很自然地和老師進行了熱身運動,隨之利用起主要教學具“竹竿”,在一場“功夫決斗中”男孩子們顯然要比女孩子們玩的更開心,自然口號也喊的更響亮,我想這也正開始達到了該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開始讓孩子們嘗試雙人持竿跑,教師通過孩子的初次嘗試,進行了經驗總結并提出了要求。再次練習的時候教師尊重了孩子的意愿,進行了4人自由組合練習,首先能培養(yǎng)幼兒樂于參與游戲的興趣,在游戲中和自己喜歡的小伙伴進行合作鍛煉;幼兒已基本熟悉了活動的規(guī)則和要求,因此教師在練習和鞏固環(huán)節(jié),逐步提高游戲的難度,由原來的2人跑換為4人,再由4人變成了8人跑,同時換上了稍長點的竹竿,孩子們似乎也在反復的游戲中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方法,大家都互相抱著相鄰同伴的肩膀,這樣便能提高跑的速度。該教師設計思想來源于著名游戲“十人綁腿跑”,并能夠很好地利用在幼兒園的體育課上,這與教師平時的細心觀察和細密思考是分不開的,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細微的不足:幼兒8人跑的時候,雖然換了稍長點的竹竿但是對于體壯點的孩子來說還是略顯得短了。同時在繞障礙跑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對于屬于自己的障礙目標還并不是太清楚,以至于在活動中就造成了2組孩子來搶一個障礙的問題。幼兒的活動場地也不是足夠的寬闊,因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臏p少幼兒的人數(shù)來替代活動場地略小的不足;
②寬闊的多功能廳里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課桌椅,角落里設置區(qū)域劃分“廁所、水房”,一群活潑的孩子背著書包跟著老師走進了課堂。這樣的場景,不知情的人還真會誤以為走進了小學的教室里,其實這是幼兒園里大班的一堂社會課《課間活動》,初看課題再結合形象逼真的環(huán)境布置,讓我大致了解這是教授大班孩子了解小學課間活動內容的一堂社會課。該教師導入部分開門見山,直接引導孩子進入了小學的生活;顒娱_始部分,教師首先以假設場景的模式讓孩子自由選擇課間的活動以初步熟悉她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其次教師通過讓幼兒觀看DV讓幼兒了解課間活動的內容,通過提問讓幼兒敘述活動內容,并以貼圖作為輔助工具。然后自然的引導幼兒討論在短暫的課間10分鐘里,該先做什么及后做什么,讓幼兒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排列順序。最吸引我的是教師設計的整個活動過程都非常具有小學模式,包括場景的設置,小組的討論等都能讓孩子身臨其境,自由發(fā)揮。我認為該活動的設計思路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我認為該活動可以改進的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能更激情點,讓孩子能夠隨著教師激情積極參與活動;
③該堂體育課,雖然教具簡單,但是卻能充分體現(xiàn)出老師的教學能力和領導水平。教師進行快速的整隊后直接進入了熱身運動,每人抱球跑。也許是教師考慮到大部分孩子不會玩球,因此首先以不同傳遞球的方式進行熟悉。繞脖子,圍腰繞,膝蓋繞,集體拍球,練習方式多樣化,因此孩子顯得格外開心和專注。該教師也尊重了孩子的選擇,進行自由2人組合進行傳球練習,教師開始新授“傳球”的意思并介紹了不同的傳球方式(拋,接,滾)同時讓幼兒對不同的傳球方式進行操練,教師的節(jié)奏較快,幼兒的注意力也較為集中,師生配合融洽。最后以2大組競賽的形式對新授的傳球方式進行了練習和鞏固。該教師設計思路活潑新穎,自我調控能力還是較強的,并已多種不同的練習方式牢牢地抓住了孩子好動的心。
本次觀摩活動中的體育課讓我受益匪淺,因為在幼兒園中女教師想上好一堂出彩的體育課是比較困難的,首先是我們的專業(yè)知識無法滿足,同時在活動中女教師活動起來始終沒有男教師能放的開,因此在帶動活動氣氛上存在著不足,但不管怎樣,我相信想做就一定能成功,如果我們能多花精力去研究思考,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多次觀摩他人的活動,我們一定能在積累中成長,努力朝著更多的領域方向上發(fā)展的。
擴展閱讀: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反思
陵江二幼羅媛
跟很多幼兒園一樣,我們幼兒園也經常組織教學觀摩活動。看了教師們的觀摩課,我感覺教師們基本功扎實,技能嫻熟,方法靈活,語言流暢,表達準確,教態(tài)親切大方,有感染力,教學設計都能做到目標設置準確,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教材處理得很有創(chuàng)意,重點難點把握得當,教學步驟明晰而有層次,活動設計有依據,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都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刻版的學習變得富有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教學結果方面,都能夠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觀摩這樣優(yōu)質的教學活動,無疑對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經驗的傳播和推廣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反思這些教學觀摩活動,仍會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問題,使觀摩活動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一是執(zhí)教者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要真正上好一堂觀摩課其實并不容易,因為執(zhí)教者除了認真?zhèn)湔n外,還要精心制作教具、課件,進行多次試教?赡苊總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實施的效果是沒有人觀摩反比有人觀摩好。其原因在于執(zhí)教者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忘記了教學活動的真正目標是促進孩子的發(fā)展,這樣的課肯定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實教師只要時刻關注孩子,心中裝有孩子,就能在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充滿激情,并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是勞師動眾地準備活動。有的執(zhí)教者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總是想方設
法,勞師動眾準備眾多的教具。殊不知有的教具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會對教學活動產生干擾。我曾觀摩過一堂語言課,執(zhí)教老師給全班40多個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頭飾,這些頭飾在這堂課中并沒有發(fā)揮多大實際價值,教學效果也很一般。還有些老師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事先制作了精美的課件,精心攝制了錄像,費力掃描了照片,甚至請人錄音,等等,總之是折騰了好幾個星期才告一段落。上課時,為了不使自己的一片苦心付諸東流,自然是小心地實施,惟恐哪個環(huán)節(jié)遺漏。在此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都不是教師所關心的了。三是擇優(yōu)選用“小班化”教學。有的老師為了使教學觀摩活動課順利進行,常從全班幼兒中挑選一些“聽話”幼兒進行活動。這樣做,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效果也比較好,但筆者認為這種以犧牲其他幼兒學習機會為代價的做法,易使這些被“遺忘”的孩子產生自卑、逆反的心理,進而挫傷他們的自信心,不僅不利于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而且會給家長工作帶來消極的后果。其實調皮的孩子思維活躍,常能發(fā)表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見解,教師若能把握時機,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能對這些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四是水分十足的“精彩演出”。一般的觀摩課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活動形式新穎,活動場面熱鬧,幼兒的思維活躍,表現(xiàn)出色,儼然是一堂精品課,殊不知這種課基本上是教師事先在班上認真反復排練,而且將問題的答案都告訴了孩子們的結果(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潛伏)。有的執(zhí)教者為了完成精心策劃的30分鐘教學流程,根本不考慮活動中的現(xiàn)場生成,只是呆板地根據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孩子們根本無自主可言。這樣的觀摩活動不僅不能發(fā)展孩子的能力,還會讓孩子感到成人的虛假,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是形似神非的克隆仿制。名師的示范課使聽課者如沐春風,于是有些好
學的教師便把這些優(yōu)秀的課例拿來仿制,這不失為一種取人之長的學習方法?稍S多老師費了力卻只學了個形式,最多只是照搬名師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而已。如有位名師的音樂教學活動出神入化,小朋友情緒歡快,動作協(xié)調,打擊節(jié)奏鮮明。之后另一名教師就認真仿制了這一堂課,雖然課的形式、語言、動作都很相似,但她的教學卻出了問題,孩子們在打擊樂器時根本沒有按她要求的節(jié)奏敲擊,教師由于根本無法控制局面,只好強行要求幼兒中途放棄。其實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是這位老師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估計不足,這些孩子平時節(jié)奏訓練不多,而且很少使用打擊樂器,以至于活動目標和孩子的實際發(fā)展存在較大的距離。這位老師的克隆課以失敗告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應正確認識觀摩活動的價值取向,轉變“只準成功不許失敗的觀念”。執(zhí)教教師應該放下包袱,順應幼兒發(fā)展的需要,以開放的態(tài)度組織教學,把它當作一次研究、嘗試的機會,當作自我專業(yè)成長的過程。第二,要改變單一的評價標準,追求評價的多元性。將評價重點指向兒童的發(fā)展,促進師幼共同成長,淡化教師對觀摩活動結果過于重視的意識。第三,多合作交流,為教師的探索研究搭建平臺。每一堂觀摩活動課出現(xiàn)的問題,是教師討論交流的最好話題,作為觀摩活動的組織者,應對活動中好的方面以及存在的問題組織大家討論,讓老師們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總之,教育的生命在于平實、本真、發(fā)展,幼兒園的教學觀摩活動只有緊緊圍繞“以兒童發(fā)展為本”“促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這一根本目的去開展,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其價值。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幼兒園活動觀摩反思》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幼兒園活動觀摩反思: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