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藥本關于誠信班會總結
11藥本關于誠信主題班會總結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我們樹立起誠信的榜樣。所謂誠信,即誠實與守信,她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人格的體現,是衡量個人品行優(yōu)劣的道德標準之一。它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正所謂“人無信不成,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一種誠信危機,形如考試作弊、不按時交納學費,甚至惡意拖欠;通過假證明獲取助學貸款、編造虛假榮譽獲取就業(yè)機會等等。這種種都讓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提出了質疑。誠信是立國之本,是寶貴的社會民族財富,也是個人完備人格的必備品質,是一個人做學問、成才干、謀事業(yè)的根本。時代呼喚誠信,個人修養(yǎng)需要誠信,在經濟全球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如何培養(yǎng)出既具有誠信美德又能為建設誠信社會做出貢獻的優(yōu)秀大學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要求和嚴峻的課題。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樹立誠信意識,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學校呼吁大學生“誠信與感恩同行”的同時,我班也積極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和同學們一起“立誠信,修美德”。一、“誠信教育”主題班會。
開場白:通過一個互動來引發(fā)同學們對誠信的思考。找兩個思想活躍、平時問題較多的同學,評價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是如何講誠信的,飾演一反一正兩個角色,反角通過有代表性的真實訴說,出乎同學們意料之外,讓大家在大笑之余,隱隱感覺到自己的誠信危機。正角則竭力訴說自己是如何誠信,但由通過他日常隱瞞老師的一個搞笑的故事來揭穿,再次讓同學們重新評價自己并感受到其實誠信問題離我們并不遠,常常體現在我們生活的一舉一動之中。
主題:時代的進步推動著觀念的更新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fā)展,社會生活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賦予誠信這一傳統(tǒng)美德日益豐富的時代內容,也促使人們對誠信的理解從倫理道德的范疇提升到制度建設的層面,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yè)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生產生活的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二、“誠信教育”深思考。
討論:到底什么是誠信?如何做人?怎么做人?
首先,同學們從“誠”、“信”這兩個漢字的形成淵源入手,明白何為“誠”,即真誠、誠實、誠懇,全心全意;何謂“信”即,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一諾千金;“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通俗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其次,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述說身邊的文明誠信故事。第三,學委播放視頻,一段有關誠信的視頻“大學生誠信問題”,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大家的誠實守信的意識,激發(fā)大家堅守誠信的信念。總結:班委做總結講話。并結合學校宣傳的“誠信與感恩同行”,由此在全班發(fā)起“立誠信,修美德”的倡議,增強同學們團結起來講誠信,堅定誠信的信心。
三、班委對主題班談到的各方面內容進行匯總
無論在過去或是現在,誠信對于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它是一個道德范疇,是我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世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是新一代青年的代表,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反映我們的人格,尤其是誠信。誠信于我們就如同根于大樹,它是我們?yōu)槿酥,立人之本。古語有云:“言必出,行必果!比说囊簧衅叽笞非竽繕耍蔷褪牵好利、金錢、誠信、榮譽、權力、健康和地位。我們可以失去美麗而粗陋,可以失去金錢而清貧,可以失去榮譽、權力和地位而平凡,卻千萬不能失去誠信而欺詐。
大學生應當學習西漢時的季布,做人守信,答應他人的事總是盡自己的全力去做。故有人說:“得黃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誠信像土,為無數幼苗提供了營養(yǎng);誠信像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誠信像根,將魄力與智慧提供給生長中的樹干,使小苗長成大樹。誠信是雨,洗滌著人們心靈的塵埃。誠信是雷,震撼著人們虛偽的靈魂。誠信,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誠信,才能讓世界更加美好,到時我們將發(fā)現:青草綠樹,白云藍天,花香鳥語,無垠大海,廣闊的沙漠,坦蕩的草原,美麗無處不在;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月圓月缺,美麗盡存其中。但是失去了誠信,我們的社會將一片混亂,如果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那人與人之間要怎樣合作?國家怎么能發(fā)展?社會怎么能變成和諧社會?失去了誠信,一切將如紙上談兵
這次以關于“立誠信,修美德”為主題的班會開得很成功,它不僅讓同學們認識了誠信的作用,也提高了大家對誠信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大家踴躍地上臺發(fā)言,從各個方面談論了誠信,在慢慢汲取其他同學對誠信的理解時,大家開始深思自己的一舉一動:“我是否每一件事都問心無愧,我是否值得被認同為一個誠信的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關注誠信,關注自己的行為,關注周圍的小事,通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和培養(yǎng),相信大家在以后會將自己的承諾付諸于行動,做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坦率的人,一個優(yōu)秀的人。
11藥本
擴展閱讀:11藥本學習憲法班會總結
11藥本學習憲法班會總結
時光流逝,轉眼間我在成長中又渡過半年;厥走@走過的半年,很榮幸能與各位同學共同進步,我也在大家的身上學到不少的知識。
此次班會的重點為:一是大力開展黨的十八大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重要論述的學習宣傳。宣傳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引導全體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發(fā)展的方向。二是大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宣傳。宣傳憲法確立的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以及國家生活的基本原則等內容,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成、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三是大力宣傳法律在推動科學發(fā)展中的規(guī)范、引導和保障作用,增強市場主體誠信守法、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各級領導干部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大力開展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引導公民樹立權利和義務相統(tǒng)一的觀念,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推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五是大力宣傳“六五”普法規(guī)劃的目標任務,宣傳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取得的重要成績,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這次班會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貫徹落實“六五”普法規(guī)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突出宣傳憲法,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進一步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形成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通過“124”前集中法制宣傳,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為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出新的貢獻,把法律知識和法治精神送進千家萬戶。大力加強法制文化的陣地建設,讓廣大公民都能接受法制宣傳的熏陶。法制宣傳不但在學生、老師、中掀起學法、守法的法制宣傳熱潮,而且進一步增強了法制意識和權利意識,普及法律知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進依法治國、依法治交的進程,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交通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達到了弘揚法制精神,讓學生、老師、家長們知法、守法、護法是每個公民的崇高義務。民族精神:民族團結、和諧融合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現、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這樣才能更大范圍地團結海內外同胞,求得華夏民族的最大共識,從而使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這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的前提。
我們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精魂就是一個“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諧、和樂、和美、和合、和祥等。這種“和”的哲理,充分體現在道家的“無為”思想、儒家的“仁義”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動的表述,就要算“太極圖”了陰陽魚合抱,兩條魚的內邊天衣無縫,外邊為正圓,黑的魚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魚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陰陽對立而又互補的原理,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從哲學上講三層意思:第一,任何一個事物都包含著兩個對立面;第二,兩個對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第三,兩個對立面的協(xié)調吻合,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這三點內涵中,以第三點內涵最為重要,因為從中可以引申出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統(tǒng)一體之中,凡是有利于對方的,便有利于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損于對方的,便有損于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損于自身。用這個“太極圖”道理去觀察世界,可謂茫茫宇宙,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則俱損,和則兩利。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形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分裂,但與統(tǒng)一相比,其時間畢竟相對短暫。由于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綿延不斷,國家的尊嚴和獨立得以維護,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得到不斷發(fā)展。
中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開發(fā)的。少數民族大多居于周邊地區(qū),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使得邊疆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同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互相交流。這種經濟上的聯(lián)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長時間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國各民族交往、團聚和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過程。由此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從而今天民族精神成為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源泉。民族精神:傳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還有諸子百家的豐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現實的思想體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體,它對個人的文明養(yǎng)成、健康成長有很現實的意義。兩千年前,孔子就倡導“仁”的思想,這是對個人品格的修煉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備的一種素養(yǎng),如果不去修行和實踐,這種素養(yǎng)就會被溟滅。這些年來,我就在想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頭,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喪失。孔子還倡導“禮”,“禮”乃世界之大道,是對社會秩序的一種要求。孔子“仁”與“禮”的思想不僅在中國人的行為和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也在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地區(qū)也廣泛傳播。這說明儒家思想具有人類思想意識的共性。
這次班會的意義在于讓同學們了解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性,
同時學會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身修養(yǎng)。
11藥本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11藥本關于誠信班會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11藥本關于誠信班會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