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找教案
站點首頁教案課件說課稿試題教學反思教學論文教學計劃教學總結主題班會評課稿綜合教育劇本活動教師考試熱門標簽:人教版(835)四年級(393)
蘇教版(384)教科版(323)小學(299)三年級(299)科學(263)當前位置:找教案→資料閱覽→教育百科→
課題研究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作者:佚名來源:本站整理發(fā)布時間:201*-07-0813:39:12Tags:作者:佚名中學語文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一、教育教學基本原理與重要研究成果對課題研究的啟示(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螅嬛髁x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這一闡述為本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有效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及教學模式提供了實質性理論支撐。(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潛力,只要給以適當?shù)耐獠織l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jié)撃芎蛡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一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一理論揭示了學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潛力。
(三)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方式,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要達到最優(yōu)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四)有效教學理論
該理論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二、高中語文學科的本質及其課程體現(xiàn)形式(一)高中語文學科本質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學科的定位是:“語文課程是中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中小學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謂的“工具性”包括兩方面的內涵,(1)語文自身是一種交際工具,(2)語文是文化得以積淀和傳承的工具,(3)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叭宋男浴卑ㄈ矫娴膬群,(1)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語文承載著人類文化,(3)語文實踐活動其實就是一種生命活動。語文是與人緊緊相連的,是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緊緊相連的,是與人的具體的生命活動緊緊相連的。正是在歷史與邏輯、理想與現(xiàn)實、個體與種屬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是因為生命活動才使得語言及其文化有了今天這樣的多姿多彩。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是統(tǒng)一的,工具性不僅強調了語文本身是工具,同時強調了語文課程的各種外在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培養(yǎng)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僅強調了人不是一個工具,同時強調了語文課程對于實現(xiàn)人的夢想、價值和追求的意義,其中最核心的意義在于人文精神。如果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重指明:學生“應學什么、怎么學”,那么,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重在揭示:學生“為什么而學”以及“將會怎樣去學”。這四個問題是完整的學習過程的必要的構成部分,是與學習者休戚相關的。其中,“應學什么”的邏輯前提是“為什么而學”,“為什么而學”的問題是歷史地形成的,而不是先驗地預成的。
(二)高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持久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優(yōu)秀文化,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養(yǎng)分;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精神、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并掌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現(xiàn)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見解,有個人的體驗與發(fā)現(xiàn);能賞析、評價文學作品,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能運用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問題;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淺易的文言詩文;養(yǎng)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能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能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據(jù)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作;能正確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口語交際,能在不同場合得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講能力和辯論能力;有綜合學習的能力。能運用網絡平臺查找資料,研究問題,進行人際交流;在各項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獨立研究的能力;在高中階段,要從讀的方面、寫的方面、聽和說的方面、文化積淀和拓寬學習內容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
高中語文的學習途徑是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課程體系,課程核心是開發(fā)語言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人文特性可以增加文化積淀,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而學習方式要逐步形成問題意識,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指出,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即學得與習得,
學得是指學習者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掌握某種語言的過程,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流,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掌握該語言的過程,
概言之,學得是一種理性的學習方式,習得是一種感性的學習方式。高中語文的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
高中語文課程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學習方式上,要注意接受性、體驗性、研究性和合作精神的綜合運用。
(三)高中語文課程內容設置和體現(xiàn)形式
高中語文課程內容設置可分為基礎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兩部分,基礎性課程有可分為閱讀(課文閱讀、課外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四部分。
閱讀部分由現(xiàn)代文閱讀(包括現(xiàn)代文學作品閱讀和現(xiàn)代文化作品閱讀)、文言詩文閱讀(包括文言實詞積累每年不少于100個、三年背誦量達10000字左右)和課外閱讀(三年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課題意識
)組成。
寫作部分由隨筆、一般體裁的文章、應用文組成。
口語交際部分由聆聽、發(fā)言、對話、演講和辯論組成。
綜合學習部分由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學校班級活動、社會活動、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專題研究(包括課題研究、專題研究)組成。
拓展型課程包括古詩文鑒賞、新詩賞析和創(chuàng)作、小說和劇本賞析、現(xiàn)代散文賞析、傳記文學閱讀、科技作品讀寫
、漢語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論文的寫作、新聞、報告文學的寫作。
高中語文的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意見,以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為核心,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課程內容適度強化文言詩文的學習;漢語知識的學習不求系統(tǒng),讓學生隨文學習適度、有用的語言知識,重在提高語言應用的能力。三類課程設置上,基礎型課程強調全體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能力;拓展型課程主要體現(xiàn)在高中選修課上;研究型課程主要融于“綜合學習”之中。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注意將學生在有目的、有計劃下的學習與自然狀態(tài)下的獲得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到發(fā)揮。在閱讀教學中,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以下原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發(fā)揮教師、學生地主體作用,感受課文內容,加大思維容量,課內外結合;在寫作教學中,要把生活、實踐和評改結合起來,注重訓練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命和有個性表達的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的評價:在評價中,有以下關注點要考慮,考慮學生的起點、評價標準多元化、途徑與方式多樣、以日常性評價為主、日常性評價應以定性為主、定量評價可以等分不等值、有一定彈性,從三個維度綜合進行評價、高中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從三個層次綜合評價、文言詩文閱讀從基本積累、理解、分析、鑒賞、評價幾個方面著手;在寫作教學中,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應予鼓勵、不同學生不同標準(日常評價)、建學生寫作檔案、課用等第、評語等;在口語交際評價中,參與意識、情感態(tài)度及實際能力、對各類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在綜合學習中,要關注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同學生有不同標準、鼓勵非常規(gu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三、中學語文學科教學設計基本內容
中學語文學科教學設計,包含三大部分:
①教什么教學目標設計(教師的成熟標志)②怎么教教學過程設計(教師的教學藝術)
③為什么這樣教基于什么樣的教學價值觀進行教學設計(這是學者型教師的自覺意識,最終形成個人教學觀念與風格。)完整的“教學預設”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
課前分析(學情分析、環(huán)境分析、教材分析)目標設計評價量規(guī)設計過程設計(導引觀察、體驗、解析示范歸納鞏固遷移)評價反饋其中,“目標設計”、“過程設計”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對這些核心環(huán)節(jié)加以優(yōu)化,可大大提高教學有效性。(一)“教學目標”設計1、“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的區(qū)別
“教學目標”指實施教學行為后,在學養(yǎng)、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預期實現(xiàn)的變化幅度或影響程度;可以也必須衡量的學科教學效度的具體標桿(或指標),“目標”的表述盡量不使用“理解、掌握、了解、培養(yǎng)、學會”等模糊用語;“目標”的內容盡量不使用愿景性的語言,而要用能具體量化評估的描述性語句。課例:《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把“學習因果分析的說理方法”作為教學目的之一,在表述上,可以這樣描述:
①能在課文中找出運用因果分析的句子。
②能以課文為例,用自己的話解釋運用因果關系的基本要求(對應分析;互相推導。)③、能寫出用因果分析表達觀點的句子。2、有效的教學目標的六個維度
①范圍:它們必須足夠廣泛到包括所有值得向往的,可能與知識、技能和價值相關的一切結果。②連續(xù):結果必須互相關聯(lián),反映同樣的價值傾向。③適合:目標必須適合該年級水平的學生。
④有效:目標必須反映和說明我們對它們的定義。⑤彈性:目標是所有學生都可以達到的。
⑥具體:目標不能模棱兩可,而要用詞準確。3、教學目標的分類
在20世紀70年代,以本杰明•布盧姆為首的教育評價專家對目標的分類:認知目標針對比如知曉、領會、明白、運用、推理等智力發(fā)展過程。情感目標解決感覺、情緒、欣賞、評價等問題。
動作技能目標針對諸如拋球、跳舞、書寫等運動的技巧方式。語文教學目標則主要分為是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兩大類。4、預設“教學目標”的基本原則方法
①開放性。語文固然不離工具性,但更關乎心靈,關乎人在這個世界智慧地生存。語文教育應還其自由創(chuàng)造和個性表達的本來面目,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更應該以激發(fā)、養(yǎng)護想象力為核心,才更能達到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要求。這是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前提。
②兼顧全體學生有基本目標,也有較高目標。③針對學生需求目前的需求與長遠需求。④明確學科知識點的系列與序列。5、語文目標定位的“根據(jù)”
①學生需求(即學情分析)關注目標的“適合”、“彈性”緯度,不同年級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層次學生,需求是不同的。
②國家《語文課程標準》(即知識系列與序列分析)關注目標的“范圍”、“連續(xù)”、“具體”緯度。③課文的功能(即教材分析)關注目標的“有效”緯度。語文課文主要有德化、審美、益智、文化、研究、語言思維與訓練等基本功能。某篇課文,適合以哪一項教育功能為主?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應該明確。例如,教學《合歡樹》一課,就應該是以體悟“至真至誠至情”的德化為主;不應無動于衷的做支離破碎、尋章摘句的段落分析。
6、衡量“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的指標。
量化一堂課的教學效率,不能只看傳遞了多少需要學生被內化的課堂知識(識記量),更重要的是考察本堂課中,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外顯應用能力時所表現(xiàn)出的靈活度、速度、準確度。課例: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課文《老王》,教學目標有三個:
第一,體悟不幸者的善良;以善良體察善良(道德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內化目標)。教材設計了兩個外顯行為的練習,來保障落實這一目標并能量化:①能概括出老王的善良及楊絳的善良之處。(基本目標要求)②
能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較高目標要求。這一設計比前一個目標要求更高,且很高明,既在過程體驗中潛移默化受到感染教育,也落實了語文學科的讀寫能力目標)
第二、體會楊絳樸素中見深刻的語言(學科知識內化目標)。教材設計了一個外顯行為的三組比較練習:能比較體會“前任、強笑、鑲嵌”遣詞造句的匠心。第三,字詞積累的教學目標(學科知識內化目標)。教材設計了一個外顯行為的練習:會讀會寫“塌敗(t。┤【啠╠ì)傴(yǔ)攥(zuàn)翳(yì)骷髏(kūlóu)繃(bēng)滯笨(zhì)愧怍(zuò)”等詞語。這樣的目標設計具體、清晰、有效、適合、有彈性。
上海實驗版高一下學期教材也選《老王》做課文,高一教學該如何確定《老王》目標設計?可以這樣設計三維目標:
(1)思想內容(情感目標)的解讀定位對《老王》文本內涵的幾種多元理解展開討論:關愛生命,關注弱者對普通小人物的敬意
兩個不幸者對不幸命運的抗爭與互勉精神貴族的平民意識與自省解剖精神平等思想與人道精神
(2)學科知識能力目標
①語言風格的體驗(平淡樸素,含而不露)
②選材立意的感悟(透過生活瑣事寫人情、人性,展示平凡人生及其生活況味)③細節(jié)分析與感悟
(3)過程方法目標研究性合作學習
①學會結合背景資料,研究體悟文本中特定時代的行為心理。②能用批注法精讀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的語段。(二)教學過程的預設1.教學過程預設的關注點
①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最優(yōu)化②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策略設計③問題情景設計!昂娩撚迷诘度猩,課堂用在問題上!眴栴}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的關鍵核心環(huán)節(jié)。可能障礙的應變預案設計2.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①導入課題②體驗發(fā)現(xiàn)③遷移鞏固④評價反饋
3.導入課題的方式選擇。解題導入式課例:人教版初一(下)《夜走靈官峽》的導語: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小說《夜走靈官峽》(板書),題目交代了故事的情節(jié)、時間、處所。作者特別用“走”,而不用“奔、闖、到、過”之類的動詞,這涉及到靈官峽的地理特點。請瀏覽全篇,弄清楚靈官峽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作者導入式課例:人教版初一(上)《棗核》的導語:有一位老人,“在沒有地圖”的人生旅途執(zhí)著地尋夢,84歲還寫了《年輪》的生命宣言。他的名字叫蕭乾,現(xiàn)代文學史上很有個性的作家、記者、翻譯家。他熱愛生命,熱愛祖國,即使受到不公命運,也不改一個中國心。1957年錯劃右派,蒙冤22年才平反。1980年70歲時應邀訪美,寫下散文集《美國點滴》。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篇《棗核》
故事導入式課例:高一(上)第二單元“家庭親情”(201*年9月)的導語:
我昨天才知道,當今世界首富的光環(huán),已經從比爾•蓋茨轉移到墨西哥電訊大王埃盧身上了。世人更多關注到他財富人生的一面,人們羨慕的看到每天220萬美金流入他的腰包,卻很少關注他親情的一面。他深知“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碧貏e是他妻子病逝后,改變只顧創(chuàng)業(yè)的習慣,每到周六,不論多忙,不論在世界哪個地方,他必定要趕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享受親情。“珍惜親情,學會感恩”,真的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課題。下面,我們將走進表現(xiàn)“家庭親情”的第二單元。問題導入式課例:《詩經•衛(wèi)風•氓》的導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內涵豐富,不僅具有語言藝術價值、社會德化功能,還因其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請運用抓關鍵詞語的方法,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審視《詩經•衛(wèi)風•氓》,你看到兩三千年前中國黃河流域哪些歷史風情?情景導入式課例1:人教版初一(上)《散步》的導語:
1994年9月3日,央視〈綜藝大觀〉節(jié)目為中年人開辦了一臺專題晚會,展現(xiàn)了中年人內心深處的真實世界。你們的爸爸媽媽此時正步入這個年齡層,你們是否走進過他們的心靈世界,感受過他們的艱辛、重負與情懷嗎?今天我們借助莫懷成的散文《散步》所描寫的生活細節(jié),感受一家三代之間的理解尊重與濃濃親情。
課例2:高二(下)《荷花淀》的導語:
請大家說說描寫戰(zhàn)爭場面時,常常會用到的成語。(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槍林彈雨、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可是,河北作家孫犁寫的抗戰(zhàn)短篇小說《荷花淀》卻像詩一樣美,雖然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但文中卻找不到血醒場面,而是在詩情畫意的場景描述中,反映抗日軍民的成長歷程。下面請同學先概述情節(jié)梗概。溫故知新式課例:人教版初一(上)《大自然的語言》的導語:課前請大家背誦《春》“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一段。
不錯的,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那是春的消息;知了鳴唱,荷花玉立,那是夏的歌舞;金風送爽,丹桂飄香,那是秋的名片;雪花飛舞,銀裝素裹,那是冬的盛裝。這些景物出現(xiàn),傳遞了季節(jié)更替的消息,成了報告大自然變化的語言(板書)。他們的學名叫“物候現(xiàn)象”(板書:大自然的語言物候現(xiàn)象開門見山式(最常見的導入課題方式。課例略。)4.體驗課題的展開方式
①逐層推進式(按部就班程式化)
(題解、作者、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色、布置練習)②中心開花式(教學《三棵樹》,抓中間“彌合了裂痕”一句展開研讀)
③結尾反觀式(如:抓住《老王》結尾難點句“這是一個多吃多占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來展開全文研讀。)④沙龍式(特別適合多元化主題的研究性學習。)
課例1:對《項鏈》的主題立意做開放性的理解討論,得出三種解讀:A.小人物的可貴:十年青春代價換人誠信;堅守平民的自尊人格B.命運給人開的一個玩笑(小事成敗一個人)C.愛慕虛榮者的教訓
課例2:對《秋水》豐富哲理內涵的沙龍討論,得出三個哲理感悟:A.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盲目自大就會貽笑大方。B.認識是受客觀條件局限的。C.事物都是相對的。5.問題情境設計的原則:
①設計能激活思維的有思辯價值的有層次關系的問題鏈②“用問題推進課堂,靠問題落實目標”。課例一:美國教師講解《灰姑娘》。
一位美國普通小學教師使用了蘇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誘法,沒有任何說教,完全是用一個一個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從這篇童話故事里解讀出6種美好道德觀念:守時、整潔、寬諒、友誼、自愛自強、獨立思考與自信。
課例二:姚鼐《登泰山記》姚鼐《登泰山記》開篇介紹了泰山的地理概況:“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教師串講時都會要求強記文中“陽”、“陰”、“其”
三個重點字詞的含義,但一考試還會有學生記不住。
我們不妨換成一種“建構式”的情境設計:用代表“泰山”;用①表示“汶水”;用②表示“濟水”。讓學生根據(jù)文句中的相關信息,做出泰山地理概況示意圖。降低難度的話也可設計成選擇題:
下面所做的幾個“泰山地理概況示意圖”表示準確的一項是()②①
A、①B、C、①②D、②①②
這樣的訓練,學生會很有興味,在情境條件下的知識應用過程中,會自己矯正錯誤,從而建構起能靈活提取運用的有關“陽”、“陰”、“其”的文言知識。課例三:《燭之武退秦師》
人物分析?梢栽O計模擬情境:讓學生推薦演員,或讓演員談談飾演燭之武、秦穆公、晉文公、鄭伯公應把握怎樣的分寸。
通過這樣的內心體驗,學生自然對人物個性的理解比老師講析的印象更深刻,在比較中潛移默化對燭之武顧大局、識大體,愛國忠君,挺身而出的品格頓生敬意。(三)教學設計的課堂調控生成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目標設計與過程設計,最終要在開放的課堂中,經過教師的教學智慧與課堂調控藝術,才能落實!罢n堂生成”需要教學實踐經驗與教師智慧素養(yǎng)。開放性課堂尤其注重生成的教學藝術。
以下四個情形出現(xiàn),如果調控得當,就恰是課堂生成資源的良好時機到了,處理得當,就能生成開放性、探究性、愉悅性的語文本色課堂:1、抓困惑點、疑問點(問題教學法)。2、抓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創(chuàng)新教育)。
3、抓學生興奮點(激發(fā)求知欲,做自己想做愿做的事效果最好)。4、抓爭鳴點(利用年輕不服輸心理刺激學生主動碰撞,求同存異。)案例:教授《觸龍說趙太后》一課。
由于本文故事完整,人物性格很鮮明,很適合改編成課本劇。因此在落實人物性格的把握與文言句子的翻譯時,我把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推選演職人員共同完成這個課本劇的表演,做反復強化的情境體驗。但有一個小組表演時,扮演觸龍的學生即興發(fā)揮,把三國時的曹操也編進臺詞里,而很多學生還沒發(fā)覺問題。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極好的課堂資源。于是,表演結束,我這樣評價這個學生:“這個同學把觸龍這類縱橫家的本質特征演活了巧舌如簧,天花亂墜,居然把三國曹操都能搬到戰(zhàn)國里來,演了一出時光倒流的荒誕劇。當然,如果舉戰(zhàn)國以前的事例做論據(jù),就更符合情境了,也更能展現(xiàn)觸龍這個縱橫家的沉穩(wěn)氣度與深厚學養(yǎng),對吧?”(學生大笑;該生心悅誠服點頭。)
擴展閱讀: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一、教育教學基本原理與重要研究成果對課題研究的啟示(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螅嬛髁x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這一闡述為本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有效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及教學模式提供了實質性理論支撐。(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潛力,只要給以適當?shù)耐獠織l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jié)撃芎蛡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一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一理論揭示了學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潛力。(三)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方式,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要達到最優(yōu)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四)有效教學理論
該理論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二、初中語文學科的本質及其課程體現(xiàn)形式(一)初中語文學科本質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學科的定位是:“語文課程是中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中小學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謂的“工具性”包括兩方面的內涵,(1)語文自身是一種交際工具,(2)語文是文化得以積淀和傳承的工具,(3)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人文性”包括三方面的內涵,(1)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語文承載著人類文化,(3)語文實踐活動其實就是一種生命活動。語文是與人緊緊相連的,是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緊緊相連的,是與人的具體的生命活動緊緊相連的。正是在歷史與邏輯、理想與現(xiàn)實、個體與種屬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是因為生命活動才使得語言及其文化有了今天這樣的多姿多彩。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是統(tǒng)一的,工具性不僅強調了語文本身是工具,同時強調了語文課程的各種外在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培養(yǎng)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僅強調了人不是一個工具,同時強調了語文課程對于實現(xiàn)人的夢想、價值和追求的意義,其中最核心的意義在于人文精神。如果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重指明:學生“應學什么、怎么學”,那么,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重在揭示:學生“為什么而學”以及“將會怎樣去學”。這四個問題是完整的學習過程的必要的構成部分,是與學習者休戚相關的。其中,“應學什么”的邏輯前提是“為什么而學”,“為什么而學”的問題是歷史地形成的,而不是先驗地預成的。(二)初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持久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優(yōu)秀文化,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養(yǎng)分;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精神、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并掌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現(xiàn)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見解,有個人的體驗與發(fā)現(xiàn);能賞析、評價文學作品,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能運用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問題;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淺易的文言詩文;養(yǎng)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能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能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據(jù)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作;能正確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口語交際,能在不同場合得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講能力和辯論能力;有綜合學習的能力。能運用網絡平臺查找資料,研究問題,進行人際交流;在各項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獨立研究的能力;在高中階段,要從讀的方面、寫的方面、聽和說的方面、文化積淀和拓寬學習內容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
初中語文的學習途徑是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課程體系,課程核心是開發(fā)語言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人文特性可以增加文化積淀,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而學習方式要逐步形成問題意識,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指出,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即學得與習得,
學得是指學習者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掌握某種語言的過程,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流,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掌握該語言的過程,
概言之,學得是一種理性的學習方式,習得是一種感性的學習方式。高中語文的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
初中語文課程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學習方式上,要注意接受性、體驗性、研究性和合作精神的綜合運用。
(三)初中語文課程內容設置和體現(xiàn)形式
初中語文課程內容設置可分為基礎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兩部分,基礎性課程有可分為閱讀(課文閱讀、課外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四部分。
閱讀部分由現(xiàn)代文閱讀(包括現(xiàn)代文學作品閱讀和現(xiàn)代文化作品閱讀)、文言詩文閱讀(包括文言實詞積累每年不少于100個、三年背誦量達10000字左右)和課外閱讀(三年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課題意識)組成。
寫作部分由隨筆、一般體裁的文章、應用文組成。
口語交際部分由聆聽、發(fā)言、對話、演講和辯論組成。
綜合學習部分由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學校班級活動、社會活動、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專題研究(包括課題研究、專題研究)組成。
拓展型課程包括古詩文鑒賞、新詩賞析和創(chuàng)作、小說和劇本賞析、現(xiàn)代散文賞析、傳記文學閱讀、科技作品讀寫漢語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論文的寫作、新聞、報告文學的寫作。
初中語文的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意見,以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為核心,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課程內容適度強化文言詩文的學習;漢語知識的學習不求系統(tǒng),讓學生隨文學習適度、有用的語言知識,重在提高語言應用的能力。三類課程設置上,基礎型課程強調全體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能力;拓展型課程主要體現(xiàn)在初中選修課上;研究型課程主要融于“綜合學習”之中。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注意將學生在有目的、有計劃下的學習與自
然狀態(tài)下的獲得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到發(fā)揮。在閱讀教學中,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以下原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發(fā)揮教師、學生地主體作用,感受課文內容,加大思維容量,課內外結合;在寫作教學中,要把生活、實踐和評改結合起來,注重訓練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命和有個性表達的能力。
初中語文課程的評價:在評價中,有以下關注點要考慮,考慮學生的起點、評價標準多元化、途徑與方式多樣、以日常性評價為主、日常性評價應以定性為主、定量評價可以等分不等值、有一定彈性,從三個維度綜合進行評價、初中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從三個層次綜合評價、文言詩文閱讀從基本積累、理解、分析、鑒賞、評價幾個方面著手;在寫作教學中,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應予鼓勵、不同學生不同標準(日常評價)、建學生寫作檔案、課用等第、評語等;在口語交際評價中,參與意識、情感態(tài)度及實際能力、對各類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在綜合學習中,要關注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同學生有不同標準、鼓勵非常規(gu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三、中學語文學科教學設計基本內容
中學語文學科教學設計,包含三大部分:
①教什么教學目標設計(教師的成熟標志)②怎么教教學過程設計(教師的教學藝術)
③為什么這樣教基于什么樣的教學價值觀進行教學設計(這是學者型教師的自覺意識,最終形成個人教學觀念與風格。)完整的“教學預設”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
課前分析(學情分析、環(huán)境分析、教材分析)目標設計評價量規(guī)設計過程設計(導引觀察、體驗、解析示范歸納鞏固遷移)評價反饋其中,“目標設計”、“過程設計”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對這些核心環(huán)節(jié)加以優(yōu)化,可大大提高教學有效性。(一)“教學目標”設計1、“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的區(qū)別
“教學目標”指實施教學行為后,在學養(yǎng)、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預期實現(xiàn)的變化幅度或影響程度;可以也必須衡量的學科教學效度的具體標桿(或指標),“目標”的表述盡量不使用“理解、掌握、了解、培養(yǎng)、學會”等模糊用語;“目標”的內容盡量不使用愿景性的語言,而要用能具體量化評估的描述性語句。課例:《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把“學習因果分析的說理方法”作為教學目的之一,在表述上,可以這樣描述:
①能在課文中找出運用因果分析的句子。
②能以課文為例,用自己的話解釋運用因果關系的基本要求(對應分析;互相推導。)③、能寫出用因果分析表達觀點的句子。2、有效的教學目標的六個維度
①范圍:它們必須足夠廣泛到包括所有值得向往的,可能與知識、技能和價值相關的一切結果。
②連續(xù):結果必須互相關聯(lián),反映同樣的價值傾向。③適合:目標必須適合該年級水平的學生。
④有效:目標必須反映和說明我們對它們的定義。⑤彈性:目標是所有學生都可以達到的。
⑥具體:目標不能模棱兩可,而要用詞準確。3、教學目標的分類
在20世紀70年代,以本杰明•布盧姆為首的教育評價專家對目標的分類:認知目標針對比如知曉、領會、明白、運用、推理等智力發(fā)展過程。情感目標解決感覺、情緒、欣賞、評價等問題。
動作技能目標針對諸如拋球、跳舞、書寫等運動的技巧方式。語文教學目標則主要分為是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兩大類。4、預設“教學目標”的基本原則方法
①開放性。語文固然不離工具性,但更關乎心靈,關乎人在這個世界智慧地生存。語文教育應還其自由創(chuàng)造和個性表達的本來面目,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更應該以激發(fā)、養(yǎng)護想象力為核心,才更能達到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要求。這是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前提。②兼顧全體學生有基本目標,也有較高目標。③針對學生需求目前的需求與長遠需求。④明確學科知識點的系列與序列。5、語文目標定位的“根據(jù)”
①學生需求(即學情分析)關注目標的“適合”、“彈性”緯度,不同年級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層次學生,需求是不同的。②國家《語文課程標準》(即知識系列與序列分析)關注目標的“范圍”、“連續(xù)”、“具體”緯度。
③課文的功能(即教材分析)關注目標的“有效”緯度。語文課文主要有德化、審美、益智、文化、研究、語言思維與訓練等基本功能。某篇課文,適合以哪一項教育功能為主?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應該明確。例如,教學《合歡樹》一課,就應該是以體悟“至真至誠至情”的德化為主;不應無動于衷的做支離破碎、尋章摘句的段落分析。6、衡量“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的指標。
量化一堂課的教學效率,不能只看傳遞了多少需要學生被內化的課堂知識(識記量),更重要的是考察本堂課中,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外顯應用能力時所表現(xiàn)出的靈活度、速度、準確度。
課例: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課文《老王》,教學目標有三個:
第一,體悟不幸者的善良;以善良體察善良(道德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內化目標)。教材設計了兩個外顯行為的練習,來保障落實這一目標并能量化:①能概括出老王的善良及楊絳的善良之處。(基本目標要求)
②能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較高目標要求。這一設計比前一個目標要求更高,且很高明,既在過程體驗中潛移默化受到感染教育,也落實了語文學科的讀寫能力目標)
第二、體會楊絳樸素中見深刻的語言(學科知識內化目標)。教材設計了一個外顯行為的三組比較練習:能比較體會“前任、強笑、鑲嵌”遣詞造句的匠心。第三,字詞積累的教學目標(學科知識內化目標)。教材設計了一個外顯行為的練習:會讀會寫“塌。╰。┤【啠╠ì)傴(yǔ)攥(zuàn)翳(yì)骷髏(kūlóu)繃(bēng)滯笨(zhì)愧怍(zuò)”等詞語。這樣的目標設計具體、清晰、有效、適合、有彈性。(1)思想內容(情感目標)的解讀定位對《老王》文本內涵的幾種多元理解展開討論:關愛生命,關注弱者對普通小人物的敬意
兩個不幸者對不幸命運的抗爭與互勉精神貴族的平民意識與自省解剖精神平等思想與人道精神
(2)學科知識能力目標
①語言風格的體驗(平淡樸素,含而不露)
②選材立意的感悟(透過生活瑣事寫人情、人性,展示平凡人生及其生活況味)③細節(jié)分析與感悟
(3)過程方法目標研究性合作學習
①學會結合背景資料,研究體悟文本中特定時代的行為心理。②能用批注法精讀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的語段。(二)教學過程的預設1.教學過程預設的關注點
①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最優(yōu)化②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策略設計③問題情景設計!昂娩撚迷诘度猩,課堂用在問題上!眴栴}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的關鍵核心環(huán)節(jié)。
2.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①導入課題②體驗發(fā)現(xiàn)③遷移鞏固④評價反饋
3.導入課題的方式選擇。解題導入式
課例:人教版初一(下)《夜走靈官峽》的導語: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小說《夜走靈官峽》(板書),題目交代了故事的情節(jié)、時間、處所。作者特別用“走”,而不用“奔、闖、到、過”之類的動詞,這涉及到靈官峽的地理特點。請瀏覽全篇,弄清楚靈官峽是個什么樣的地方?作者導入式
課例:人教版初一(上)《棗核》的導語:有一位老人,“在沒有地圖”的人生旅途執(zhí)著地尋夢,84歲還寫了《年輪》的生命宣言。他的名字叫蕭乾,現(xiàn)代文學史上很有個性的作家、記者、翻譯家。他熱愛生命,熱愛祖國,即使受到不公命運,也不改一個中國心。1957年錯劃右派,蒙冤22年才平反。1980年70歲時應邀訪美,寫下散文集《美國點滴》。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篇《棗核》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內涵豐富,不僅具有語言藝術價值、社會德化功能,還因其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請運用抓關鍵詞語的方法,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審視《詩經•衛(wèi)風•氓》,你看到兩三千年前中國黃河流域哪些歷史風情?情景導入式
課例1:人教版初一(上)《散步》的導語:
1994年9月3日,央視〈綜藝大觀〉節(jié)目為中年人開辦了一臺專題晚會,展現(xiàn)了中年人內心深處的真實世界。你們的爸爸媽媽此時正步入這個年齡層,你們是否走進過他們的心靈世界,感受過他們的艱辛、重負與情懷嗎?今天我們借助莫懷成的散文《散步》所描寫的生活細節(jié),感受一家三代之間的理解尊重與濃濃親情。課例2:高二(下)《荷花淀》的導語:
請大家說說描寫戰(zhàn)爭場面時,常常會用到的成語。(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槍林彈雨、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可是,河北作家孫犁寫的抗戰(zhàn)短篇小說《荷花淀》卻像詩一樣美,雖然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但文中卻找不到血醒場面,而是在詩情畫意的場景描述中,反映抗日軍民的成長歷程。
下面請同學先概述情節(jié)梗概。溫故知新式
課例:人教版初一(上)《大自然的語言》的導語:課前請大家背誦《春》“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一段。
不錯的,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那是春的消息;知了鳴唱,荷花玉立,那是夏的歌舞;金風送爽,丹桂飄香,那是秋的名片;雪花飛舞,銀裝素裹,那是冬的盛裝。這些景物出現(xiàn),傳遞了季節(jié)更替的消息,成了報告大自然變化的語言(板書)。他們的學名叫“物候現(xiàn)象”(板書:大自然的語言物候現(xiàn)象
開門見山式(最常見的導入課題方式。課例略。)4.體驗課題的展開方式
①逐層推進式(按部就班程式化)
(題解、作者、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色、布置練習)②中心開花式(教學《三棵樹》,抓中間“彌合了裂痕”一句展開研讀)
③結尾反觀式(如:抓住《老王》結尾難點句“這是一個多吃多占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來展開全文研讀。)
④沙龍式(特別適合多元化主題的研究性學習。)
課例1:對《項鏈》的主題立意做開放性的理解討論,得出三種解讀:A.小人物的可貴:十年青春代價換人誠信;堅守平民的自尊人格B.命運給人開的一個玩笑(小事成敗一個人)C.愛慕虛榮者的教訓
課例2:對《秋水》豐富哲理內涵的沙龍討論,得出三個哲理感悟:A.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盲目自大就會貽笑大方。B.認識是受客觀條件局限的。C.事物都是相對的。5.問題情境設計的原則:
①設計能激活思維的有思辯價值的有層次關系的問題鏈②“用問題推進課堂,靠問題落實目標”。課例一:美國教師講解《灰姑娘》。
一位美國普通小學教師使用了蘇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誘法,沒有任何說教,完全是用一個一個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從這篇童話故事里解讀出6種美好道德觀念:守時、整潔、寬諒、友誼、自愛自強、獨立思考與自信。課例二:姚鼐《登泰山記》
姚鼐《登泰山記》開篇介紹了泰山的地理概況:“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苯處煷v時都會要求強記文中“陽”、“陰”、“其”三個重點字詞的含義,但一考試還會有學生記不住。
我們不妨換成一種“建構式”的情境設計:用代表“泰山”;用①表示“汶水”;用②表示“濟水”。讓學生根據(jù)文句中的相關信息,做出泰山地理概況示意圖。降低難度的話也可設計成選擇題:
這樣的訓練,學生會很有興味,在情境條件下的知識應用過程中,會自己矯正錯誤,從而建構起能靈活提取運用的有關“陽”、“陰”、“其”的文言知識。課例三:《燭之武退秦師》
人物分析?梢栽O計模擬情境:讓學生推薦演員,或讓演員談談飾演燭之武、秦穆公、晉文公、鄭伯公應把握怎樣的分寸。
通過這樣的內心體驗,學生自然對人物個性的理解比老師講析的印象更深刻,在比較中潛移默化對燭之武顧大局、識大體,愛國忠君,挺身而出的品格頓生敬意。(三)教學設計的課堂調控生成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目標設計與過程設計,最終要在開放的課堂中,經過教師的教學智慧與課堂調控藝術,才能落實!罢n堂生成”需要教學實踐經驗與教師智慧素養(yǎng)。開放性課堂尤其注重生成的教學藝術。以下四個情形出現(xiàn),如果調控得當,就恰是課堂生成資源的良好時機到了,處理得當,就能生成開放性、探究性、愉悅性的語文本色課堂:
1、抓困惑點、疑問點(問題教學法)。2、抓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創(chuàng)新教育)。
3、抓學生興奮點(激發(fā)求知欲,做自己想做愿做的事效果最好)。4、抓爭鳴點(利用年輕不服輸心理刺激學生主動碰撞,求同存異。)案例:教授《觸龍說趙太后》一課。
由于本文故事完整,人物性格很鮮明,很適合改編成課本劇。因此在落實人物性格的把握與文言句子的翻譯時,我把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推選演職人員共同完成這個課本劇的表演,做反復強化的情境體驗。但有一個小組表演時,扮演觸龍的學生即興發(fā)揮,把三國時的曹操也編進臺詞里,而很多學生還沒發(fā)覺問題。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極好的課堂資源。于是,表演結束,我這樣評價這個學生:“這個同學把觸龍這類縱橫家的本質特征演活了巧舌如簧,天花亂墜,居然把三國曹操都能搬到戰(zhàn)國里來,演了一出時光倒流的荒誕劇。當然,如果舉戰(zhàn)國以前的事例做論據(jù),就更符合情境了,也更能展現(xiàn)觸龍這個縱橫家的沉穩(wěn)氣度與深厚學養(yǎng),對吧?”(學生大笑;該生心悅誠服點頭。)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中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