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科學教師教學心得交流發(fā)言稿
區(qū)科學教師教學心得交流發(fā)言稿
新世紀學校邵燕平
我們學校是一所規(guī)模不大的學校,近年來,我校在區(qū)教研室的關心和指導下,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科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年在婺城區(qū)報名中考的考生有38名,其中兩名體育特長生提前被二中錄取,有36名真正參加考試,科學滿分的有2人,最低分124分,平均分147分。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就提高學生科學學習的自信心、實施“分層走班”教學、上好初三復習課等內(nèi)容跟在坐的各位探討一下,有不對之處請各位多多諒解。
一、發(fā)揮寄宿優(yōu)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
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兩星期一大周,學生連續(xù)11天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使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相處時間較少,因此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之外,還承擔著家長的角色,為了使師生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學校在去年開始構建了“全員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推行了“導師制”。大家都知道來我們學校就讀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有特殊原因的,家境復雜、個性太強,不愛學習的人很多。實施導師制后,導師就象導生在學校的真正家長一樣,關心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課余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因惑。通過導師的精心呵護,使家境復雜、行為偏常、心理有障礙、學習有因難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照,真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開辟出了一條“綠色通道”。師生間有了這種關系,使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方面有著其他學校所不具備的一種情感基礎。我覺得這種人文的關懷比什么都重要,通過老師契而不舍的努力,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分析自己、對待自己。一旦學生有了強烈的自信,你會發(fā)現(xiàn),知識在學生心中的增長速度是多么快。
二、發(fā)揮小班化優(yōu)勢,實施“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有效推進分層教學
我校是國內(nèi)最早進行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學校之一,全校平均班額在35人以下,小班化教育拓寬了全體學生受教育的時空。通常在科學教學中,初一時還沒有太大的差異,到了初二的時候慢慢地有了分化,到了初三兩極分化情況很突出,有的學生不僅自己變得不聽課,而且在課堂上影響他人,這給老師的上課帶來很大的困難,常常顧頭顧不了尾,左右為難,有時甚至會被他們影響,產(chǎn)生很差的情緒反應,因此,我們學校在上個學期采取了數(shù)學和科學分層走班的教學模式,把初三兩個班的學生按理科成績及平時的接受能力分成A班和B班。分層后,老師面對的都是水平相差不大的學生,備課、上課更加有針對性。兩班上課的內(nèi)容、作業(yè)布置都是不同的,在A班上課所選的例題難度、靈活度稍大些、進度較快、容量較大,而在B班重點是幫助學生扎扎實實掌握基礎知識,講解時放慢節(jié)奏,講得更透徹些,一個目標就是考試時拿到基礎分。我們每月進行一次測試,根據(jù)實際情況重新調(diào)整兩班的人數(shù),分層走班教學為我?s小落后面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狠抓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教學反饋,提升教學質(zhì)量1、精心備課,設計問題,注重誘導來突破重難點
為避免“炒冷飯”式的復習課,我在備課時根據(jù)各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巧妙設疑,通過設計有趣味性的問題,含蓄誘導,層層遞進的方法,盡力去啟發(fā)學生發(fā)問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尋找,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或已有生活經(jīng)驗與所提問題的類比性,巧妙溝通聯(lián)系,形成知識鏈,也盡可能地避免復習課的枯燥無味。實踐證明復習課以設疑的方式進行,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會積極主動、肯動腦子些。
2、讀透考綱,注重相關知識點的變式運用,使學生對初中科學知識能了然于心如我在復習“壓強與浮力”這節(jié)課時,我手里拿著一個裝有水、水面上漂浮著一小木塊的燒杯進入課堂,學生猜出我要復習壓強與浮力的內(nèi)容,我就先讓大家說說自己對這些內(nèi)容的認識,也就是已知道的知識,學生講完之后我進行了補充,接著我向燒杯中邊加食鹽邊攪拌,請學生畫出木塊所受浮力與所加食鹽的關系圖,學生很輕松地畫出來了,我再把知識深化下去,讓他們畫出木塊排出液體體積與所加食鹽的關系圖,這要考慮食鹽溶解性的知識,再深化下去讓他們畫出木塊排出的液體質(zhì)量多少與所加食鹽的關系圖,很多同學都畫錯了,這要對阿基米德定律有著透徹的理解才能做對,接著把幾片新鮮的菜葉投入到燒杯中一會兒后,讓學生畫出前面的三幅圖,我又把水換成飽和的石灰水,向其中加生石灰讓學生思考,學生在這種有趣的實驗和積極的思考中對浮力的知識及運用有了較深的鞏固,同時也把物理、化學、生物的知識很好地聯(lián)系在一起。(當然,在學生心里沒有物理、化學、生物之分,他們只有科學這門課。)
3、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案,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diào)整上一屆學生是我從初一就帶上來的,學生有什么缺點我心里非常清楚,一個共性的問題是解實驗探究題時審題不夠仔細,表達問題不到位。我在第一輪復習時,每個大周穿插兩節(jié)課的探究訓練,講評時除了傳授解題思路及方法外,特別強調(diào)解此類題可能范哪幾類錯誤,導致失分的原因,甚至指出某某同學會范哪種錯誤,這對學生幫助很大,引起學生的注意,失分逐漸減少。第二輪是歸類專題復習,除了常規(guī)的知識點歸類外,還進行了以下幾個專題:圖表、實驗探究、聯(lián)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易錯題等等。最后階段是查漏補缺,此階段是分步進行的:首先引導學生復習自己的錯題集和好題集,接著我整理出學生做過的試卷上的典型試題,再讓學生看一遍,最后我把《淅江新中考》上的“知識要點梳理”和練習進行篩選,選出最重要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再復習一遍,這其實讓學生又重新溫習一次課本知識和知識的運用,雖然這樣做老師的工作量會很大,但我覺得這對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復習效率是非常有幫助的,在中考前最后一個星期,我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把最沒把握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再個別指導學生該看哪一類試題和哪幾張重點試卷。
4、采取多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
粗心大意是我校大部分學生的一個通病,這些學生認為自己懂了就行了,考試時細心些就沒問題。如剛畢業(yè)的潘震同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為了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他做作業(yè),當發(fā)現(xiàn)他做錯時,不會直接告訴他正確答案,而是要求他再仔細看一遍題目,把認為重要的關鍵詞用筆劃起來,再想想,或要求他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往往當他再看一遍或說一遍時就能得出正確的結果,而此時的他會不好意思地朝我笑笑,低下頭,接下來就細心許多,久而久之,細心閱讀也就養(yǎng)成了。再如,我從初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養(yǎng)成摘錯題、摘好題的習慣,我每次分析完一張試卷和作業(yè)時,總會強調(diào)一下里面哪幾道題目較好該收集,從剛開始的小部分學生能做到,到后來全班幾乎都能做到。收集錯題與好題,雖然費一點時間,但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5、把批改作業(yè)作為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
我校學生數(shù)少,作業(yè)的批改更注重面批,及時發(fā)現(xiàn)和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防止由知識缺陷積累而形成學科學的“偏癱群”,所以我覺得面批不失為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手段,具有可操性。
以上點滴體會僅供大家參考,也誠懇地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共同提高科學教學水平。謝謝!
201*.9.
擴展閱讀:教師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發(fā)言稿
教師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發(fā)言稿
各位領導大家好:
站在這里我感覺很慚愧,因為我沒有什么好的教學方法,更談不上什么教學經(jīng)驗。
下面我把平時教學中特別注重的一點做法向老師們匯報,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證。我要說的是:抓好新授課的教學設計。
數(shù)學中的新課一般都包括:復習鋪墊,教學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等幾大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教學中我尤其重視新授課的教學設計。因為一節(jié)課的新授部分往往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甚至是難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為此每當講授新課之前,我首先把它與前面的知識相比,看一看這節(jié)課的知識學生能否自己解決,如果能行我不會再講,指名讓學生講,或者同桌交流,也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我只負責走到學生中間去搜集那些錯誤的思想或解答方法,拿出來集體討論糾正,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講《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一課中,雖然四則運算混合在一起進行計算是新知識,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但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接觸過很多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計算,對于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或減這一基本運算順序很清楚。就憑這一點知識基礎,四則混合運算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解決,所以課一開始,沒有任何講解,我也把例1例5五道題全部寫在黑板上,首先請同學們找五道題的不同之處:即有的只含一級運算,有的含兩級運算。有的帶(),還有的既帶小(),又帶了[],找完后教師說:“這些題都是計算題,每道題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們會嗎?教師可有點擔心你們會做錯……”。在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求勝的心理后,讓他們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結果,然后請出錯的同學說出自己的運算順序,讓同學們在討論他出錯的原因中,歸納出:小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像這樣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完全放給學生們自己去解決。其效果比我們一個例題接一個例題的講解效果更好。
可在我們新授課中有些新知識是相當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很難。每當這時我同樣不去就例教例,就題講題。為什么呢?數(shù)學老師們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每到教學重難點的地方,我們怕學生聽不懂,于是把教材中的例題講了再講,教師講的很清楚,學生當時聽的也很明白,可等到讓他們獨立解答練習題的時候,正確率卻很低,出錯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于是我們就會納悶:怎么講的那么明白學生就是不會呢?他們真是奔死了。其實這并不能簡單的歸結到學生的奔上,原因很可能就是在于學生只知表面而不明白其中蘊含的數(shù)學道理。那怎樣才能幫學生克服新授知識中的學習困難呢?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把難點問題形象化。我在上課的時候,除了板書的時候站在講臺上,其余時間都是走到學生中間去,這樣便于我隨時以我們師生49人為素材編創(chuàng)恰當?shù)男∈吕齺沓休d本堂課的教學重難點。
比如:《相遇應用題》一向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沿江牛農(nóng)對泣教材中的安排,先教例1用速度和相遇時間來求總路程,再教學例2用路程速度和來求相遇時間再教例3……而是我們師生表演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先行再行,同向而行等種種情況,讓學生首先了解相遇問題中有哪些行程方式。然后再在表演中分析基本式的產(chǎn)生,也就是為什么:路程速度相遇時間,速度和相遇時間為什么等于總路程,等學生真正理解了這些基本關系式,老師再以表演者為素材開始編各種類型的相遇問題,讓學生在解答,這樣不但完成了教學目的,也為以后學習更復雜的行程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又如在講《簡單統(tǒng)計》這節(jié)課之前,我搞了班里四個大組的選數(shù)學組長的活動,并要求學生在收集整理后完成組長選票統(tǒng)計表,然后請同學們說一說在選組長的過程中你們先干了什么?再干了什么?最后干什么?統(tǒng)計表有什么作用?它的優(yōu)點何在?這樣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更好的體驗了整個統(tǒng)計的過程,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簡單統(tǒng)計,并真正了解了統(tǒng)計表的意義所在。
再如:為了給“求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做鋪墊,我以教室講臺桌面文具盒等學生周圍熟知的物體為教具,說出它們的長、寬、高,并比賽說出各用長寬高中的哪兩個量相乘能求出上下決后左右六個面中的哪個方面的面積。為求表面積,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再去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時候,我只向學生說明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就叫它們的表面積,然后再把所有的例題互相關的練習題共六道大題請同學直接在課堂作業(yè)本上解答,全班只有5名同學出錯,正確率比較高我還經(jīng)常以校園家庭社會社會為素材,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小例子,一來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給驗,把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形象化,并降低了難度,同時不能給學生提供廣闊數(shù)學空間,讓學生感覺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一舉兩得,老師們不妨試試。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區(qū)科學教師教學心得交流發(fā)言稿》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區(qū)科學教師教學心得交流發(fā)言稿: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