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教育雙主體活動月總結
責任教育雙主體活動月總結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
德不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弊鲆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我校以責任教育為主題的活動,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形式多樣,同學們精神面貌良好,整體還是非常成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獨生子女家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很多學生自私、懦弱、冷漠,不僅對父母不關心,對他人漠然視之,甚至對自己的學習也不放在心上,對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更不負責,她(他)們是家長心目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這次活動展示了學生們各方面素質也鍛煉了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初步學會了怎么樣在集體活動中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和諧與同學相處等等。使我們對祖國的過去、現(xiàn)在有了深入的了解,真正認識到自己身負的責任和使命,懂得了珍惜生命,好好學習的重要性。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種子已經在我們的心田生根、發(fā)芽。
責任就是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角色意識和依照這個意識而踐行的標準。責任是義務,責任是誠信,責任是自我約束,責任蘊含在人生的目標追求與理想之中。責任的最高境界是有偉大理想,并為實現(xiàn)這個理想而孜孜以求。
責任感教育包括崗位目標教育、惜時教育、激勵教育和習慣養(yǎng)成教育四大部分。以崗位目標教育為“責任感教育”的切入點,以惜時教育為“責任感教育”的保障,以“激勵教育”為“責任感教育”的主要方式,以習慣養(yǎng)成為“責任感教育”的落腳點。
開展責任教育研究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需要,認識到了創(chuàng)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重點,而責任教育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動力支持和情感基礎,是素質教育的支托,責任教育賦預予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時代的蘊含,并且構成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有機內容。
學校肩負“責任教育”的主要任務,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責任,教師承擔著教育指導的責任,學生承擔著自我教育,自我感悟,全面發(fā)展的責任。
開展責任教育以來,我們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做到了“四點四會”,即以對家庭負責為起始點,學會孝敬;以對學習負責為基本點,學會求知;以對集體負責凝聚點,學會關心;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報答。
追求進步要求入團入隊的多;二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多了,三是真情回報學校、家長、社會的學生多;我們學習自覺性有了很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了提高,師生責任感增強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了提升。
我們將以新的姿態(tài),豪邁的情懷和堅定的信心,呼喚責任、承擔責任、踐行責任、書寫責任,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譜寫新的篇章。
擴展閱讀:“愛心·信心”雙心教育活動總結
“愛心信心”雙心教育助推學生健康成長
“雙心”特色教育活動行動研究階段總結
軟件園(桃園鎮(zhèn))桃園初級中學課題組
一、活動背景:
一個人學業(yè)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的一輩子。如今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的嬌慣縱容,從小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他們的自理自立能力就會越來越差,不僅社會觀念、是非觀念、家庭觀念淡薄,對周圍的人和事,甚至對自己缺少愛心、自信心和責任心,留守兒童、單親家庭、隔代教育,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正常的健康成長,道德出現(xiàn)明顯的滑坡、倒掛現(xiàn)象。
“成人先成才,樹人先樹德。”對小學生進行愛心、信心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半p心”教育活動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充滿愛心、自信大方、耐挫果敢、勇?lián)熑、迎難而進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感恩,懂得回報,并把感恩之情化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從而付之于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努力培養(yǎng)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于祖國、情趣高尚的一代新人。開展“雙心”教育活動,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加強學校教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需要。
二、實施步驟
“雙心”教育活動分三步實施。10年9月上旬是宣傳發(fā)動階段,10年9月中旬至11年4月是分步實施階段,11年5月是總結表彰階段。
1.宣傳發(fā)動階段(10年9月)。
(1)建立由校長、分管校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班主任組成的“雙心”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考核。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活動實施方案,確保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有序推進“雙心”教育活動的實施。
(2)舉行“雙心”教育活動啟動儀式,由孫校長就“雙心”教育活動的開展做了動員和具體布置,洪愛軍副校長向全校師生提出了新學期的工作和學習目
標,教師和學生代表分別發(fā)言。通過一次國旗下講話、一期“雙心”教育專題板報、一次紅領巾廣播站廣播、一份倡議書,營造宣傳氛圍。
(3)變晨會課為午會課。大課間活動實施以來,許多學校原定課間操后的晨會課已“名存實亡”。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校結合學生在校中午就餐人數集中的契機,將周二中午定為午會課,明確教育內容,全學期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少于四次,健康教育課兩周一次,每月一次主題隊會,并穿插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環(huán)境教育、國防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同時總結上周班級工作,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布置本周相關工作,所有教育內容在《班主任工作手冊》有記載。明確午會課不得挪作他用,各年級組長進行巡查,教導處加強督查。
2.分步實施階段(3-11月):
(1)開展愛心教育系列活動。愛是化解嚴寒的春風,愛是滋潤萬物的雨露,愛是溫暖人間的陽光。愛是人性中最高尚最偉大的元素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通過愛心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施恩,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怨天尤人。
感恩老師。結合教師節(jié)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老師不僅賜予了我們知識,更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我們成長路上的種種心結。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專題演講比賽,弘揚高尚師德,彰顯師生和諧,傾訴難忘師恩;組織開展以“六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獻一束鮮花,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為主題的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引導學生發(fā)自內心道一聲“老師辛苦了”。
感恩父母。結合慶祝“三八”婦女節(jié),開展“感激父母養(yǎng)育之恩”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寫一篇“親情作文”;完成一份愛心家庭作業(yè);舉辦一次“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主題班會。各班要求每位學生與自己的父母算一筆賬,看看自己從出生到現(xiàn)在,自己在出生、吃、穿、玩、學習等方面父母為自己一共花了多少錢,花了多少時間。通過算賬,大多數學生不僅對算出的數字之大感到驚訝,更從這些數字中看到了父母培養(yǎng)子女的艱辛,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三至六年級學生還寫下了對父母的由衷之言、感激之情。
感恩幸福。舉行“學雷鋒,有愛心”主題板報評比活動,組織各年級學生開展“烈士在我心中”征文競賽和演講會,開展“讀英雄書、講英雄故事、唱英雄
歌曲”活動,每天大課間活動期間播放《感恩的心》等歌曲,讓感恩之歌唱響校園。組織收看“開學第一課”幸福在哪里,讓學生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警醒每一個人珍惜自己的幸福,一個人要在不斷進步中獲得更大的幸福體驗,讓自己擁有幸福的學生時光,也倡導家長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
感知黨恩。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勝利100周年,在這一背景下,各班組織開展“紅領巾尋訪黨的足跡”“六個一”主題活動,帶領學生閱讀一本紅色書籍、學唱一首紅色歌謠、觀看一部紅色影片、尋訪一個愛國注意教育基地、采訪一位優(yōu)秀共產黨員、演講一個革命故事,以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和實踐體驗活動,使學生增強愛黨、愛國的感情,培養(yǎng)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情歌。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對全體師生進行黨史專題教育,校黨支部書記丁世杰校長向全體師生介紹了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號召全體學生銘記黨史,感謝黨恩,珍惜幸福,樹立遠大的理想,養(yǎng)成良好品德。利用中午師生在校就餐集中時間,組織全校師生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驚天動地》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引導和教育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學會感恩,學會自救,體會生命的意義,讓全校師生了解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感恩他人。結合全國第八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校舉行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啟動儀式,引導學生以“雙心”教育為主題,用愛心溫暖他人,用感恩之心回報他人;用責任心做好每件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祖國負責;用自信心體驗成功,珍惜生命,呵護成長。開展“救助浦何成愛心捐款”活動,由初二年級學生代表向發(fā)起倡議,在孫忠澤校長的帶動下,800多名師生紛紛慷慨解囊向愛心捐款箱投入自己的一分愛心,全校累計捐款201*0多元。
(2)開展信心教育系列活動。自信心是成功的起點,通過自信心教育活動,使學生具有明確的目的、樂觀的情緒、堅強的毅力、遠大的理想、謙遜的品質。
重心理健康。自信心來自于學生心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顯得十分必要。我校通過分層組織召開校務會、教師會、班主任會,研究部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措施,重點走好“六著棋”。一是建立特殊學生臺帳。要求各班班主
任對留守兒童、學習困難生、特殊家庭子女(單親、孤兒、殘疾兒童)、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家庭突遇變故的學生進行分類統(tǒng)計。二是對特殊學生普遍進行一次家訪。通過大走訪、家校通、電話等進行訪談,了解特殊學生家庭背景及特殊學生生活狀況。三是與特殊學生結對子。通過黨員教師、班級優(yōu)秀學生與特殊學生結對子,給他們學習上輔導,生活上幫扶,心理上疏導,感受師恩、友情。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利用周二午會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計劃,有備課,有成效,全學期不少于四次。五是建立心理咨詢室。聘請學校有豐富班主任工作經驗的老師當心理咨詢師,各班班主任配合做好心理疏導。扎實開展“班主任進家庭”大走訪活動,建立學困生必訪、問題生必訪、單親家庭必訪、留守兒童必訪、心理障礙生必訪的家訪制度,通過家校通平臺、家長學校建立家校聯(lián)系制度,正確指導家庭教育,傾聽家長對教育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六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由孫校長任組長,洪愛軍副校長以及教導處、政教處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全方位指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活動引領。充分利用班級活動陣地,開展自信心專題教育活動,一是講述偉人、名人、強人從艱難困苦中走向成功的故事,二是用身邊典型的人和事如優(yōu)秀學生等典型的事例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三是收集和誦讀關于樹立自信心的名言、警句和美文。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講座,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質量,增強生存意識。
重激勵暗示。開學第一次國旗下講話上孫校長向同學們提出四點希望,一要有進步的信心和決心,二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的計劃,三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四要有珍愛生命的安全意識。開學典禮上,孫忠澤校長作《成功來自于行動》主題講話,他向同學們提出四點希望:一要有珍愛生命的安全意識,二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的計劃,三要有進步的信心和決心,四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初三年級畢業(yè)典禮上孫忠澤校長發(fā)表主題講話,要求同學們在進入高一級學校后做到四點:即珍愛生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感恩,希望同學們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成為“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成為“知行統(tǒng)一、腳踏實地的人”,成為“大寫的人”,成為“和諧的人”,成為“幸福生活的人”,成為“有益于他人的人”,成為“走出大倫,沖向世界的人”!教師每天做到
“三個一”,即每天送給學生一個微笑,每天說一句鼓勵學生的話,每天找一名學生談心。對優(yōu)秀生既鼓勵又提醒,防止驕傲自滿;對“后進生”要特別關愛,鼓勵教師與他們交朋友,提倡“蹲下來和學生講話”、“睜大眼睛找學生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奮進。教師通過“你能行”、“你真棒”“你認為”等信息進行心理暗示,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氛圍中成長,切實感到自己真的行,從而更加刻苦學習,頑強拼搏。
三、活動成效
一是“雙心”教育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的依靠班會、思想品德課等進行單邊教育的模式,寓教育于活動之中,進一步樹立了學校教育為先的辦學思想,使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得以鞏固,促進了學生認知豐實,自護增強。
二是“雙心”教育活動,讓學生的個性不斷張揚,學習主動性不斷增強,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去年1月份我校272名學生分別獲得“閱讀之星、數學之星、英語之星、體育之星、藝術之星、勞動之星、文明之星、進步之星”和“優(yōu)秀學生”稱號,今年6月份56名學生分別獲得“愛心小天使”和“美德少年”的稱號,讓近半數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我能行”的人生價值,激勵著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不斷進步,不斷展示個性,完善自我。同時將“雙心”教育納入學生成長記錄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讓家長和社會看到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三是“雙心”教育活動,真正體現(xiàn)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達到了標本兼治的效果。更多的學生通過“雙心”教育活動知道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祖國,更多的學生通過“雙心”教育活動能夠主動與父母和長輩打招呼、主動捐出自己的零花錢救助他人、主動關心班集體大大小小的事,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充滿快樂。
“雙心”教育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大提升、自我完善大發(fā)展,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良好品質;形成踏實穩(wěn)重、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作風;形成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為今后步入社會,成才立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責任教育雙主體活動月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責任教育雙主體活動月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