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10:36:30 | 移動端: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一、拿到作業(yè)圖不要盲目建模計算。先進行全面分析,與建筑設計人員進行勾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種情況(功能、選型等)。

二、建模計算前的前處理要做好。比方荷載的計算要準確,不能估計。要完全根據(jù)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來輸入。

三、在進行結構建模的時候,要了解每個參數(shù)的意義,不要盲目修改參數(shù),修改時要有依據(jù)。

四、在計算中,要充分考慮在滿足技術條件下的經(jīng)濟性。不能隨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構件的截面。這一點要作為我們的設計理念之一來重視。

五、梁、柱、板等電算結束后要進行大量的調整和修改,這都要有依據(jù)可循(可根據(jù)驗算簡圖等資料)。具體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項:a、梁:

1、梁的標高(是否確定梁底標高及梁上翻等問題)

2、梁的支座負筋不能太疏,要人為加密。3、梁的跨數(shù)要核對。4、盡量減少鋼筋的種類和級差(≤2級)

5、有雨蓬等外挑構件處的梁要加強(可以將此處的箍筋加密、設置抗扭鋼筋等措施)

6、鋼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須滿足凈距要求,特別是梁上部鋼筋的凈距(≥1.5d或30mm)

7、碰到電算結果的井字梁(有主次關系)處,要分清主次關系,在主要梁支座處標出支座筋

8、擱在邊梁上的連梁等,在靠邊梁處的支座筋不宜過大,宜減小,從而減少對邊梁的扭矩

9、有主次梁關系,從梁截面上也有區(qū)別,次梁適當放小。b、柱:

1、滿足軸壓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廠房等,柱子截面宜選用長方柱。

3、構造柱的設置(細查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P72)c、板:

1、負筋不宜選用過細的鋼筋,可以用較大直徑的鋼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時被踩下;較大

直徑鋼筋不宜過疏,否則受力不力或容易開裂。2、在結構平面圖中須注明標高及板剖面圖。3、屋面板的鋼筋須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達清楚,不能讓施工人員猜測。

5、在結構平面圖中,注明雨蓬、陽臺、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畫出大樣。d、基礎:

1、不能將深基礎與淺基礎混用。

2、基礎荷載計算時,千萬別漏算荷載(包括底層墻體荷載重量等)3、基礎(包括地梁、承臺等)的標高要滿足上部管線的通過,一般其上預留300mm。11.結構人員在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下面是我院總師辦給每個結構人員在設計中的注意事項,201*系列新規(guī)范執(zhí)行初期結構設計注意事項

根據(jù)建設部要求201*年1月1日起全面執(zhí)行新規(guī)范,相應的89系列規(guī)范廢止。

一.一般規(guī)定

1、設計說明應注明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安全等級,選用的建筑材料,應注明規(guī)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2、201*年簽訂合同的設計項目,一律采用與新規(guī)范配套的軟件作計算分析,TBSA用6.0版,SATWE用201*.1及以后的版本。

3、用新版本軟件計算結果用鋼量將會提高,我院規(guī)定用新版本軟件計算梁、柱主筋,鋼材優(yōu)先采用HRB400。一級柱箍筋優(yōu)先采用HRB400.

4、風荷載取值,南京地區(qū)設計周期50年,w0=0.40Kpa,設計周期100年w0=0.45,對風荷載敏感的建筑以及6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按w0=0.45取值。5、基本雪壓,南京地區(qū)設計周期50年,取0.65Kpa,設計周期100年取0.75Kpa。6、對小塔樓的界定應慎重,當塔樓高度對房屋結構適宜高度有影響時,小塔樓應報院結構專業(yè)委員會確定。

7、施工圖涉及到鋼網(wǎng)架、電梯及其它設備予留的孔洞、機坑、基礎、予埋件等一定要寫明:“有關尺寸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必須得到設備廠家簽字認可方可施工!

8、砌體結構不允許設轉角飄窗。

9、鋼結構工程設計必須注明:焊縫質量等級,耐火等級,除銹等級,及涂裝要求。

10、砌體工程設計必須注明設計采用的施工質量控制等級。(一般采用B級)。11、砌體結構不宜設置少量的鋼筋混凝土墻。

12、砌體結構樓面有高差時,其高差不應超過一個梁高(一般不超過500mm)。超過時,應將錯層當兩個樓層計入總樓層中。二.結構計算

13、結構整體計算總體信息的取值:

(1)鋼筋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結構取27,若取25,對于剪力墻需輸入雙面粉層荷載。(規(guī)范取24~25)

(2)地下室層數(shù),取實際地下室層數(shù),當含有地下室計算時,不指定地下室層數(shù)是不對的,請審核人把關。

(3)計算振型數(shù),取3的倍數(shù),高層建筑應至少取9個,考慮扭轉耦聯(lián)計算時,振型應不少于15個,對多塔結構不應少于塔數(shù)×9。計算時要檢查Cmass-x及Cmass-y兩向質量振型參與系數(shù),均要保證不小于90%,達不到時,應增加振型數(shù),重新計算。

(4)地震信息中的“活荷質量一般折減系數(shù)”RMC取0.5,具體問題時按照《抗震》5.1.3條)。(5)自振周期應考慮填充墻體對剛度的影響進行折減。當添充墻為磚墻時:框架結構0.6-0.7,框剪結構0.7-0.8,剪力墻結構0.9-1.0。

(6)活荷載信息中“柱、墻活荷載是否折減”,一般不折減,“傳到基礎的活荷載是否折減”,應折減。

(7)調整信息中“中梁剛度增大系數(shù)”BK取2.00;“梁端彎矩調幅系數(shù)”BT=0.85~0.9;

“梁跨中旁矩增大系數(shù)”BM=1.05~1.10,一般取1.05;活荷載大于3.0Kpa的多高層,1.1~1.2

“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BLZ取0.50~0.7,在內(nèi)力和位移計算中,最小取0.50,一般取0.55,當結構位移由風荷載控制,不宜小于0.8;

“梁扭矩折減系數(shù)”TB,一般取0.40;

“全樓地震力放大系數(shù)”一般1.0,當λ不滿足”抗震規(guī)范“5.25條時,用此系數(shù)調至滿足;

“0.2Q0”框剪結構必須要求調整;

“頂塔樓內(nèi)力放大”當振型數(shù)多于9個,取1,否則需放大取3。14、結構審核人應在初步設計階段對電算結果進行審核把關。對主要參數(shù)應作控制,如:剪重比、周期比(以扭轉為主的基本周期與第一平動周期之比)、位移比(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與層間平均位移之比),滿足規(guī)范基本要求。

15、有斜樓座的看臺、劇場由于整體性差,樓層剛度無窮大的假定難于形成,應補充單榀驗算

三、對地質勘察報告的基本要求:

16、如果由設計院布置鉆孔,提勘察要求,須加注明:勘察部門應根據(jù)勘察規(guī)范及現(xiàn)場地質情況作必要調整。若業(yè)主委托設計已完成鉆探,設計人應根據(jù)以下基本要求作審查:

(1)鉆孔控制點的布置應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圍,即建筑物四角應有鉆孔。(2)鉆孔分一般性鉆孔和控制性鉆孔,對孔深要求:勘探孔深應能控制主要持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m時,勘探孔的深度對條形基礎不應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3倍,對單獨基礎不應小于1.5倍,且不小于5米;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驗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3)樁基勘探深度

a.布置1/3-1/2的勘探孔為控制性孔,且安全等級為一級建筑樁基場地至少布置3個控制性鉆孔,安全等級為二級的建筑樁基不應少于2個控制性鉆孔,控制性孔深度應穿過樁端以下壓縮層厚度,一般性鉆孔應深入樁端平面以下3~5米。b.嵌巖樁鉆孔應深入持力層巖層不小于3~5倍樁徑,當持力層較薄時,控制性鉆孔應穿過持力巖層,巖溶地區(qū),應查明溶洞、溶溝分布情況。

(4)勘察報告,除了要作取土勘探孔,還應要求現(xiàn)場原位測試,單橋靜力觸探和標準貫入測試,對于適于采用予制樁基的場地,應要求提供JGJ94-94---公式5.2.6-1所要求的單橋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值估算的樁周側阻力和樁端阻力。(5)嵌巖樁基,應要求勘察報告提供南京地基規(guī)范,嵌巖樁公式9.9.4-3所要求的各項系數(shù)、巖石單軸抗壓強度以及基巖的完整性。

(6)對于有地下室的工程,應要求勘察報告提供基坑支護設計所要求的各項工程特性指標。

(7)當?shù)叵滤癫剌^淺,建筑地下室存在上浮問題時,應要求勘察報告提供用于計算地下水浮力的設計水位。

(8)勘探報告應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場地土類別,并對飽和砂土及粉土進行液化判別。

(9)樁基設計應要求勘探報告提供各種樁型的參數(shù),以便作多種樁基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對比,避免只有一種樁基參數(shù),思路受到勘探部門的限制,而不能選擇更好的基礎方案。四、基礎設計

17、地基基礎設計時,確定基礎面積或樁數(shù)量,上部的荷載效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18、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

應的準永久組合,不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

19、基礎底板的配筋,應按抗彎計算確定,地基反力采用的是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反力設計值。承臺配筋計算時,采用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樁豎向力設計值。20、靜載試驗所確定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2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21、(1)人工挖孔樁的樁長不宜大于40m,亦不宜小于6m,樁長少于6m的按墩基礎考慮,樁長雖大于6m,但L/D(D為擴大端直徑)

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邊凈距不小于25mm。

32、挑檐轉角位于陽角時的加強配筋。挑檐轉角位于陰角時的加強配筋。

33、結構平面圖中,所有受力構件都應相對于軸線標注定位尺寸(陽臺、雨篷挑出長度、梁距軸線距離等)。

34、轉換層現(xiàn)澆板最小厚度180,最小配筋率0.3%。轉換層上下各一層現(xiàn)澆板需加強,板厚宜150mm,最小配筋率0.25%.

35、連續(xù)跨梁配鋼筋時,支座兩側的鋼筋直徑盡可能相同,以便鋼筋穿過支座,避免兩側不同的鋼筋都在支座錨固,造成節(jié)點鋼筋過密,影響節(jié)點混凝土澆灌筑。我在結構設計中總結出來的幾條歪理看到有不少談結構設計經(jīng)驗的,受益非淺。在此本人總結了的幾條“更常見”和“更可怕”,供大家討論。

1、變形過大比構件破壞“更常見”。按正常設計,一般很少會出現(xiàn)構件破壞的事。但實際工程常常出現(xiàn)變形過大(包括裂縫)的事,誰看了都膽戰(zhàn)心驚。設計人好沒面子。本人的教訓:一個工程的樓板厚度不足,雖不會破壞,但在未裝修地面時,人一跺腳就顫。

結論:一定要作正常使用狀態(tài)的驗算。

2、地基沉降造比基礎破壞“更常見”。由地基沉降造成的建筑物傾斜、開裂等現(xiàn)象很多,但好象沒幾個人見過基礎破壞的事故吧?

結論:重視地基承載力、沉降等計算,做好地基處理,保守點沒壞處;A設計時不必過分放大。

3、濕陷性黃土比液化“更可怕”。濕陷性黃土一旦遇水就玩完,實際情況是常常會漏水。液化只有在地震情況下才有問題。結論:濕陷性黃土一定要認真處理好。

4、柱子壞了比梁板壞了“更可怕”。柱子一旦壞了會造成大面積倒塌,而且不好補救。梁板壞了一般不至于大面積倒塌,也容易補救。

結論:設計柱子時多想一想安全性,設計梁板時多想一想經(jīng)濟性。

5、構造不正確比構件配筋不足“更可怕”。構造不正確往往會造成隱性的、極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配筋稍有不足,一般不會出問題。結論:重視構造。

6、框架結構中填充墻出問題比承重構件出問題“更常見”。許多人全身心地投入承重構件的計算,忽視了填充墻的拉結、砌筑、抹灰等問題。結果工程還沒完工就出現(xiàn)了墻裂縫,抹灰空鼓等現(xiàn)象。工程還沒完就讓設計人現(xiàn)眼。結論:重視填充墻的構造。

7、懸挑構件比其它構件“更可怕”。懸挑梁一旦出問題,往往就從高空落下去了。超靜定結構的梁壞了,一般是個大裂縫,很少會掉地下。結論:對懸挑構件不要心疼鋼筋。

8、正常使用下的破壞比地震破壞“更可怕”。正常使用下結構壞了,肯定會有人找你的麻煩。地震的時候,誰先死還不知道呢。結論:不妨單獨算一次正常使用情況下的配筋。

9、概念錯誤比計算錯誤“更可怕”。概念錯了就全錯了,往往沒救,而且下次還會錯。計算錯了往往是局部錯,好補救,下次就不會錯了。結論:概念不清千萬別做設計

10、施工不到位比設計時少配一根鋼筋“更可怕”。施工不到位(如節(jié)點處砼不密實),你的設計全部白搭,出事的機率很大。設計中少配一根筋,一般能僥幸不出事。結論:要充分考慮施工的方便性。

擴展閱讀: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201*-03-3015:19:24)標簽: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

一、拿到作業(yè)圖不要盲目建模計算。先進行全面分析,與建筑設計人員進行勾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種情況(功能、選型等)。

二、建模計算前的前處理要做好。比方荷載的計算要準確,不能估計。要完全根據(jù)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來輸入。

三、在進行結構建模的時候,要了解每個參數(shù)的意義,不要盲目修改參數(shù),修改時要有依據(jù)。四、在計算中,要充分考慮在滿足技術條件下的經(jīng)濟性。不能隨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構件的截面。這一點要作為我們的設計理念之一來重視。

五、梁、柱、板等電算結束后要進行大量的調整和修改,這都要有依據(jù)可循(可根據(jù)驗算簡圖等資料)。具體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項:a、梁:

1、梁的標高(是否確定梁底標高及梁上翻等問題)2、梁的支座負筋不能太疏,要人為加密。3、梁的跨數(shù)要核對。

4、盡量減少鋼筋的種類和級差(≤2級)

5、有雨蓬等外挑構件處的梁要加強(可以將此處的箍筋加密、設置抗扭鋼筋等措施)6、鋼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須滿足凈距要求,特別是梁上部鋼筋的凈距(≥1.5d或30mm)7、碰到電算結果的井字梁(有主次關系)處,要分清主次關系,在主要梁支座處標出支座筋

8、擱在邊梁上的連梁等,在靠邊梁處的支座筋不宜過大,宜減小,從而減少對邊梁的扭矩9、有主次梁關系,從梁截面上也有區(qū)別,次梁適當放小。b、柱:

1、滿足軸壓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廠房等,柱子截面宜選用長方柱。

3、構造柱的設置(細查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P72)c、板:

1、負筋不宜選用過細的鋼筋,可以用較大直徑的鋼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時被踩下;較大直徑鋼筋不宜過疏,否則受力不力或容易開裂。2、在結構平面圖中須注明標高及板剖面圖。3、屋面板的鋼筋須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達清楚,不能讓施工人員猜測。

5、在結構平面圖中,注明雨蓬、陽臺、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畫出大樣。d、基礎:

1、不能將深基礎與淺基礎混用。

2、基礎荷載計算時,千萬別漏算荷載(包括底層墻體荷載重量等)3、基礎(包括地梁、承臺等)的標高要滿足上部管線的通過,一般其上預留300mm。e、其它:

11.結構人員在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下面是我院總師辦給每個結構人員在設計中的注意事項,現(xiàn)發(fā)上來供大家參考。。201*系列新規(guī)范執(zhí)行初期結構設計注意事項

根據(jù)建設部要求201*年1月1日起全面執(zhí)行新規(guī)范,相應的89系列規(guī)范廢止。為正確理解、有效執(zhí)行各有關201*系列規(guī)范,提出以下要點,請各結構設計人員予以注意:

一.一般規(guī)定

1、設計說明應注明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安全等級,選用的建筑材料,應注明規(guī)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2、201*年簽訂合同的設計項目,一律采用與新規(guī)范配套的軟件作計算分析,TBSA用6.0版,SATWE用201*.1及以后的版本。

3、用新版本軟件計算結果用鋼量將會提高,我院規(guī)定用新版本軟件計算梁、柱主筋,鋼材優(yōu)先采用HRB400。一級柱箍筋優(yōu)先采用HRB400.

4、風荷載取值,南京地區(qū)設計周期50年,w0=0.40Kpa,設計周期100年w0=0.45,對風荷載敏感的建筑以及6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按w0=0.45取值。

5、基本雪壓,南京地區(qū)設計周期50年,取0.65Kpa,設計周期100年取0.75Kpa。6、對小塔樓的界定應慎重,當塔樓高度對房屋結構適宜高度有影響時,小塔樓應報院結構專業(yè)委員會確定。

7、施工圖涉及到鋼網(wǎng)架、電梯及其它設備予留的孔洞、機坑、基礎、予埋件等一定要寫明:“有關尺寸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必須得到設備廠家簽字認可方可施工!8、砌體結構不允許設轉角飄窗。

9、鋼結構工程設計必須注明:焊縫質量等級,耐火等級,除銹等級,及涂裝要求。10、砌體工程設計必須注明設計采用的施工質量控制等級。(一般采用B級)。11、砌體結構不宜設置少量的鋼筋混凝土墻。

12、砌體結構樓面有高差時,其高差不應超過一個梁高(一般不超過500mm)。超過時,應將錯層當兩個樓層計入總樓層中。

二.結構計算13、結構整體計算總體信息的取值:

(1)鋼筋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結構取27,若取25,對于剪力墻需輸入雙面粉層荷載。(規(guī)范取24~25)

(2)地下室層數(shù),取實際地下室層數(shù),當含有地下室計算時,不指定地下室層數(shù)是不對的,請審核人把關。

(3)計算振型數(shù),取3的倍數(shù),高層建筑應至少取9個,考慮扭轉耦聯(lián)計算時,振型應不少于15個,對多塔結構不應少于塔數(shù)×9。計算時要檢查Cmass-x及Cmass-y兩向質量振型參與系數(shù),均要保證不小于90%,達不到時,應增加振型數(shù),重新計算。

(4)地震信息中的“活荷質量一般折減系數(shù)”RMC取0.5,具體問題時按照《抗震》5.1.3條)。

(5)自振周期應考慮填充墻體對剛度的影響進行折減。當添充墻為磚墻時:框架結構0.6-0.7,框剪結構0.7-0.8,剪力墻結構0.9-1.0。

(6)活荷載信息中“柱、墻活荷載是否折減”,一般不折減,“傳到基礎的活荷載是否折減”,應折減。

(7)調整信息中“中梁剛度增大系數(shù)”BK取2.00;“梁端彎矩調幅系數(shù)”BT=0.85~0.9;

“梁跨中旁矩增大系數(shù)”BM=1.05~1.10,一般取1.05;活荷載大于3.0Kpa的多高層,1.1~1.2

“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BLZ取0.50~0.7,在內(nèi)力和位移計算中,最小取0.50,一般取0.55,當結構位移由風荷載控制,不宜小于0.8;“梁扭矩折減系數(shù)”TB,一般取0.40;

“全樓地震力放大系數(shù)”一般1.0,當λ不滿足”抗震規(guī)范“5.25條時,用此系數(shù)調至滿足;“0.2Q0”框剪結構必須要求調整;

“頂塔樓內(nèi)力放大”當振型數(shù)多于9個,取1,否則需放大取3。

14、結構審核人應在初步設計階段對電算結果進行審核把關。對主要參數(shù)應作控制,如:剪重比、周期比(以扭轉為主的基本周期與第一平動周期之比)、位移比(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與層間平均位移之比),滿足規(guī)范基本要求。

15、有斜樓座的看臺、劇場由于整體性差,樓層剛度無窮大的假定難于形成,應補充單榀驗算

三、對地質勘察報告的基本要求:

16、如果由設計院布置鉆孔,提勘察要求,須加注明:勘察部門應根據(jù)勘察規(guī)范及現(xiàn)場地質情況作必要調整。若業(yè)主委托設計已完成鉆探,設計人應根據(jù)以下基本要求作審查:(1)鉆孔控制點的布置應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圍,即建筑物四角應有鉆孔。

(2)鉆孔分一般性鉆孔和控制性鉆孔,對孔深要求:勘探孔深應能控制主要持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m時,勘探孔的深度對條形基礎不應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3倍,對單獨基礎不應小于1.5倍,且不小于5米;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驗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3)樁基勘探深度

a.布置1/3-1/2的勘探孔為控制性孔,且安全等級為一級建筑樁基場地至少布置3個控制性鉆孔,安全等級為二級的建筑樁基不應少于2個控制性鉆孔,控制性孔深度應穿過樁端以下壓縮層厚度,一般性鉆孔應深入樁端平面以下3~5米。

b.嵌巖樁鉆孔應深入持力層巖層不小于3~5倍樁徑,當持力層較薄時,控制性鉆孔應穿過持力巖層,巖溶地區(qū),應查明溶洞、溶溝分布情況。

(4)勘察報告,除了要作取土勘探孔,還應要求現(xiàn)場原位測試,單橋靜力觸探和標準貫入測試,對于適于采用予制樁基的場地,應要求提供JGJ94-94---公式5.2.6-1所要求的單橋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值估算的樁周側阻力和樁端阻力。

(5)嵌巖樁基,應要求勘察報告提供南京地基規(guī)范,嵌巖樁公式9.9.4-3所要求的各項系數(shù)、巖石單軸抗壓強度以及基巖的完整性。

(6)對于有地下室的工程,應要求勘察報告提供基坑支護設計所要求的各項工程特性指標。(7)當?shù)叵滤癫剌^淺,建筑地下室存在上浮問題時,應要求勘察報告提供用于計算地下水浮力的設計水位。

(8)勘探報告應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場地土類別,并對飽和砂土及粉土進行液化判別。(9)樁基設計應要求勘探報告提供各種樁型的參數(shù),以便作多種樁基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對比,避免只有一種樁基參數(shù),思路受到勘探部門的限制,而不能選擇更好的基礎方案。

四、基礎設計

17、地基基礎設計時,確定基礎面積或樁數(shù)量,上部的荷載效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

18、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準永久組合,不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

19、基礎底板的配筋,應按抗彎計算確定,地基反力采用的是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反力設計值。承臺配筋計算時,采用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樁豎向力設計值。20、靜載試驗所確定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2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21、(1)人工挖孔樁的樁長不宜大于40m,亦不宜小于6m,樁長少于6m的按墩基礎考慮,樁長雖大于6m,但L/D(D為擴大端直徑)(2)人工挖孔樁計算單樁承載力時,樁側阻力可按混凝土護壁外直徑計算,計算樁端阻力和樁身強度時,僅取內(nèi)徑為樁身計算直徑。

(3)支承在微風化巖上長徑比L/d≤5的端承樁,只計端阻,不計側阻,支承于其它土層或中風化巖、強風化巖土的樁,端承樁計算摩阻力,但有擴大頭的樁,其擴大部分及以上1~2m范圍內(nèi)不計樁周側阻力。

22、對樁基設計,應作兩種以上樁型的技術經(jīng)濟對比。

五、構造設計

23、鋼筋連接有三種基本型式:搭接、焊接、機械連接。由于現(xiàn)場質量有時得不到保證,對于22及以上直徑的鋼筋,優(yōu)先采用機械接頭,不宜焊接。

24、用以減少溫度和收縮不利影響的后澆帶澆筑間隔時間,一般要求60天以上(GB50010-9.1.3條說明)。

25、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引起的拉應力是沿板的整個厚度作用,所以特別強調上、下表面同時配置附加鋼筋的必要性,GB50010-10.1.9條,根據(jù)國內(nèi)、外工程經(jīng)驗給出板上、下表面每個方向的附加鋼筋均不宜小于0.1%的建議。我院已發(fā)的暫行規(guī)定有關條款需修改,對于陽角房間、屋面所有板塊,計算不配鋼筋的部位另加抗溫度、收縮分布鋼筋,板厚120,φ6-200,板厚100,φ6-220。

26、受力鋼筋的直徑與構件截面高度及跨度應呈一定的比例,GB50010-10.2.1對梁最小鋼筋直徑作了規(guī)定(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于10mm;當梁高h31、現(xiàn)澆板內(nèi)埋設設備暗管時,管外徑不得大于板厚的1/3,交叉管線應妥善處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邊凈距不小于25mm。

32、挑檐轉角位于陽角時的加強配筋。挑檐轉角位于陰角時的加強配筋。

33、結構平面圖中,所有受力構件都應相對于軸線標注定位尺寸(陽臺、雨篷挑出長度、梁距軸線距離等)。

34、轉換層現(xiàn)澆板最小厚度180,最小配筋率0.3%。轉換層上下各一層現(xiàn)澆板需加強,板厚宜150mm,最小配筋率0.25%.

35、連續(xù)跨梁配鋼筋時,支座兩側的鋼筋直徑盡可能相同,以便鋼筋穿過支座,避免兩側不同的鋼筋都在支座錨固,造成節(jié)點鋼筋過密,影響節(jié)點混凝土澆灌筑。

我在結構設計中總結出來的幾條歪理

看到有不少談結構設計經(jīng)驗的,受益非淺。在此本人總結了的幾條“更常見”和“更可怕”,供大家討論。

1、變形過大比構件破壞“更常見”。按正常設計,一般很少會出現(xiàn)構件破壞的事。但實際工程常常出現(xiàn)變形過大(包括裂縫)的事,誰看了都膽戰(zhàn)心驚。設計人好沒面子。本人的教訓:一個工程的樓板厚度不足,雖不會破壞,但在未裝修地面時,人一跺腳就顫。結論:一定要作正常使用狀態(tài)的驗算。

2、地基沉降造比基礎破壞“更常見”。由地基沉降造成的建筑物傾斜、開裂等現(xiàn)象很多,但好象沒幾個人見過基礎破壞的事故吧?

結論:重視地基承載力、沉降等計算,做好地基處理,保守點沒壞處;A設計時不必過分放大。

3、濕陷性黃土比液化“更可怕”。濕陷性黃土一旦遇水就玩完,實際情況是常常會漏水。液化只有在地震情況下才有問題。結論:濕陷性黃土一定要認真處理好。

4、柱子壞了比梁板壞了“更可怕”。柱子一旦壞了會造成大面積倒塌,而且不好補救。梁板壞了一般不至于大面積倒塌,也容易補救。

結論:設計柱子時多想一想安全性,設計梁板時多想一想經(jīng)濟性。

5、構造不正確比構件配筋不足“更可怕”。構造不正確往往會造成隱性的、極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配筋稍有不足,一般不會出問題。結論:重視構造。

6、框架結構中填充墻出問題比承重構件出問題“更常見”。許多人全身心地投入承重構件的計算,忽視了填充墻的拉結、砌筑、抹灰等問題。結果工程還沒完工就出現(xiàn)了墻裂縫,抹灰空鼓等現(xiàn)象。工程還沒完就讓設計人現(xiàn)眼。結論:重視填充墻的構造。

7、懸挑構件比其它構件“更可怕”。懸挑梁一旦出問題,往往就從高空落下去了。超靜定結構的梁壞了,一般是個大裂縫,很少會掉地下。結論:對懸挑構件不要心疼鋼筋。

8、正常使用下的破壞比地震破壞“更可怕”。正常使用下結構壞了,肯定會有人找你的麻煩。地震的時候,誰先死還不知道呢。

結論:不妨單獨算一次正常使用情況下的配筋。

9、概念錯誤比計算錯誤“更可怕”。概念錯了就全錯了,往往沒救,而且下次還會錯。計算錯了往往是局部錯,好補救,下次就不會錯了。結論:概念不清千萬別做設計

10、施工不到位比設計時少配一根鋼筋“更可怕”。施工不到位(如節(jié)點處砼不密實),你的設計全部白搭,出事的機率很大。設計中少配一根筋,一般能僥幸不出事。結論:要充分考慮施工的方便性。

我的結構設計工作小結--(2)上部結構部分

1、設計坡屋頂時,梁配筋后,必須自校梁底標高,算出其凈高,看是否滿足要求,特別是樓梯等入口處。

2、設計坡屋面時,屋脊(陽角、陰角)處,梁可適當減小,當板跨較小時,可以不設梁,否則可能影響使用,凈高不足,再者,也會造成看上去影響美觀。3、樓梯柱(中間平臺作用處)應該全程加密,因為該柱為短柱。

4、對于迎水面保護層為50mm的混凝土墻,應在50mm內(nèi)增設Φ8@150雙層雙向的鋼筋網(wǎng)片,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5、對于梁高的取值,應該考慮建筑空間的需求,要和建筑協(xié)商好凈高要求。

6、寫字樓、商場等8m跨梁,取300x800的梁不好,應取350x700,對于一些大跨度公鍵,梁寬應適當加大,應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為:①梁寬加寬,抗剪有利,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②350寬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徑減小。③主梁加寬,有利于次梁鋼筋的錨固。

7、對于柱的大小,應該盡量做到按軸壓比控制,軸壓比相差不宜大于0.2,當建筑有要求時,應和建筑協(xié)商好該問題。8、對于高層建筑,頂層板考慮到剛度突變很大,宜加厚到150mm,應充分分析計算結果,判斷結構類型。

9、梁配筋時,應充分考慮梁的錨固長度,特別是次梁,應盡量滿足圖集要求。

10、板配筋時,應注意Ⅰ級、Ⅱ級鋼的區(qū)別(是否有彎鉤),以及板厚不同時,千萬注意不能把鋼筋拉通。

11、畫大樣圖時,一定要對照建筑大樣圖和立面圖,以達到建筑的里面要求。12、梁配筋時,應注意腰筋的設置,單側腰筋應大于0.1%bhw。

13、柱配筋時,應同時滿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體積配筋率的要求。14、后澆帶應按新規(guī)范加強。

15、高層建筑中,樓板開大洞后,宜按JGJ3-201*第4.3.8條加強。16、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否則應開結構洞。

在日常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本貼將不斷更新。

------以下發(fā)表的部分是自己在工作中的總結,部分來源于已發(fā)表的論文,僅供大家參考!

1、高層建筑的嵌固部位新的《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以下簡稱《抗震規(guī)范》)和《高規(guī)》第第5.3.7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計算中,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拷Y構嵌固部位時,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應小于相鄰上部結構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同時規(guī)定了嵌固部位相應的構造要求。但并不是要求地下室頂板必須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有些高層結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高層主體范圍以外的純地下室地下一層為綠化覆土層,嵌固部位就應降至地下一層樓板,并按此條件進行相應設計。(高層主體外地下一層為綠化,但是上下層剛度比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話,可以嵌固至首層樓板,可以考慮此部分土體的嵌固作用。基坑側壁均有回填,對于沒有大的純地下室,基坑側壁同樣是回填土,情況應該是一樣的。我認為不用進行區(qū)分by腳踏實地)

2、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端時,新規(guī)范除對頂板的厚度及配筋等提出要求以外,還規(guī)定:a、“地下室柱截面每一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符合計算要求外,不應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筋面積的1.1倍”。設計時,各柱可在保持地上縱筋布置的情況下,在地下室每一側的第二排再附加縱筋即可。b、地上一層的框架結構柱和抗震墻墻底截面的彎矩設計值除應按規(guī)范各相關條文進行各項調整外,位于地下室頂板的梁柱節(jié)點左右梁端截面實際受彎承載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實際受彎承載力之和。3、關于轉換梁新的《高規(guī)》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當剪力墻墻肢與其平面外方向的樓面梁連接時,應采取在墻與梁相交處設置扶壁柱或暗柱,或在墻內(nèi)設置型鋼等至少一種措施,減小梁端部彎距對墻的不利影響。但有個別工程設計,將框支梁(轉換梁)直接垂直支承于一般厚度的剪力墻上,而未對墻體采取上述加強措施。其中有些轉換梁是大跨度單跨梁垂直支承于兩端墻體;有些轉換梁甚至位于支承墻的門洞邊;有些支承墻因多層架空,高厚比不滿足要求。這類情況,為增強轉換梁兩端的約束能力,滿足其鋼筋錨固要求,必須在轉換梁兩端的墻體中設置墻體端柱或扶壁柱,或加厚墻體設置暗柱(必要時加型鋼),并按框支柱的要求進行設計。

4、新《高規(guī)》第10.2.8條,對各抗震等級框支梁縱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提高了要求,同時增加了最小面積配箍率的要求,并作為強制性條文。

5、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控制軸壓比,并設置約束邊緣構件,是《高規(guī)》為保證剪力墻的延性,新增加的要求。在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配箍特征值為λv/2的區(qū)段,規(guī)范允許配置箍筋或拉筋。所設拉筋應同時鉤住墻體的水平分布筋(或箍筋)和豎向分布筋,而不能有一部分拉筋僅鉤住墻體的豎向分布筋。當此區(qū)段的體積配箍率或拉筋的豎向間距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應同時設置箍筋。

6、新的《抗震規(guī)范》和《高規(guī)》對各抗震等級剪力墻在各種情況下的厚度與層高(或無支長度)的比值作了更詳細的規(guī)定,比舊規(guī)范要求更嚴。當難以滿足墻體厚高比的要求時,新規(guī)范也給出了墻體穩(wěn)定的計算方法。

7、地下室外墻作為混凝土構件,在進行截面設計時,側土壓力作為地下室外墻的永久荷載,不僅要乘荷載分項系數(shù),而且因為它起控制作用,按新的《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其分項系數(shù)應取》1.35,(與人防荷載組合時仍取1.2)。另外,嚴格來講,地下室外墻的側土壓力應按靜止土壓力計算,但在實際設計中,經(jīng)常采用主動土壓力計算,已經(jīng)偏小。因此,不能再不乘分項系數(shù)。

8、高層建筑地下室布置的一些墻體,地上對應位置無墻。如果在設計基礎底板時將這些不出地面的墻作為支座,則此墻應按深梁進行設計,核算其剪壓比能否滿足要求。

9、有些工程的結構設計中,框架梁或剪力墻連梁的抗震等級較高,對構件剪壓比驗算應予以重視,當電算超限時做必要的處理

10、一些高層建筑設計,南北側窗臺高度不同。如南側為落地窗或低窗臺(200-300mm),北側為高窗臺(900-1100mm)。在結構整體計算中,剪力墻的連梁高度均未考慮窗臺,且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取規(guī)范最小值0.5,周期折減系數(shù)取1.0。但施工圖設計,窗臺與墻同寬,且與主體混凝土結構整體現(xiàn)澆。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剪力墻結構的實際剛度分布及對整體結構的影響、外墻肢及連梁的內(nèi)力將與設計狀態(tài)不符。因此,應按實際連梁高度進行整體計算,或采取以下措施:a、未作為連梁設計的窗臺后砌,采取有效施工措施防止不同墻體材料之間出現(xiàn)裂縫;b、減薄混凝土窗臺厚度或在窗臺墻與窗間墻連接處設控制縫。

11、關于主次梁結點部位(梁面同高)的間接受荷情況,我國新老規(guī)范都明確規(guī)定應設置附加橫向鋼筋,并承擔全部集中荷載。同時,不允許用布置在集中荷載影響區(qū)內(nèi)的斜截面受剪箍筋代替附加橫向鋼筋。

12、主次梁樓蓋中,當抗震設計框架梁上的荷載以集中荷載為主時,如果按箍筋加密區(qū)間距進行電算,對抗震要求的箍筋加密區(qū)段以外的截面,因其剪力比支座截面衰減不多,故應驗算此截面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如計算需要,應延長箍筋加密區(qū)的長度。

13、抗震設計時的型鋼混凝土框支柱或框架柱,其箍筋設置除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的體積配箍率及構造要求以外,同一截面內(nèi)的箍筋肢距,同樣要滿足規(guī)范對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要求。必要時仍要設置復合箍。

14、在較為復雜的結構平面布置中,經(jīng)常存在多方向柱網(wǎng)相接區(qū)域。有些設計將每根柱與周圍各柱均用框架梁連接起來,形成不同方向的多梁交于一柱,導致節(jié)點區(qū)鋼筋錨固和混凝土施工困難。實際上,對于現(xiàn)澆梁板結構,水平地震力主要靠樓板傳遞,每根柱只要在兩個接近垂直的方向有梁連接即可,不必將所有柱都連起來。

閱讀(193)|評論(2)|收藏(0)|打印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結構設計技術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結構設計技術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結構設計技術總結》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seogis.com/gongwen/68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