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土木工程地質實習
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游覽北京孤山寨地質公園
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到北京孤山寨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土木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土木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xiàn)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xiàn)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yè)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實習的目的主要有,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現(xiàn)場地質實習,鞏固學過的《土木工程地質》內(nèi)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yǎng)對土木工程地質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聯(lián)系。
十渡著名AAAA景區(qū)孤山寨位于北京十渡風景名勝區(qū)七渡村南,因三座奇特的孤立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爺爺)坐守山寨,小孤山(孫子)守于山門,孤山(兒子)守候在山寨的盡頭。孤山寨是十渡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最著名的一條大峽谷,其縱深約10公里。步入峽谷,兩側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勢越險峻,峽谷越窄,最窄處僅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豐茂,景致越幽美。孤山寨內(nèi)步步皆景,四季如畫。初春,山花爛漫,香飄萬里;夏季,綠意欲滴,泉眼噴流,這里的最高氣溫不超過25攝氏度;秋風送爽,楓櫨如火,柿鬧枝頭;冬季,瑞雪素裹,青松點翠。這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著名的“一線天”,流傳千古的“劈山救母”的傳說就發(fā)生在這里,還有“山門迎客”、“仙女浴潭”、“九龍抱石”、“碧池戲水”、“五老峰”、“海龜砣”、“鷹嘴石”、“石中石”、“銀川冰谷”、“玉柱筍天”、“歌泉涌流”等景觀。滿眼盡是賞心悅目的異石奇景。漫游孤山寨,可以盡賞“風于林中動,蟲在石間鳴,山出疊翠色,甘泉潤琴聲”之美景。其中千古河床、小孤山、、一線天、石中石被稱為孤山寨“四大”奇觀。置身于此、您會沉寂在這如圖如畫的景色之中,陶醉在這如詩如歌的山泉中。沿古河床北側山路拾級而上,步行登高,經(jīng)過坦克石,到達小孤山,再沿山腰羊腸小道上行幾百米,可見一幾乎直立的陡峭山坡,轉過一條溝走到近前,猛抬頭,只見巍然聳立的陡壁之中裂開一條巨縫,兩壁巖石直立,如刀削斧砍,經(jīng)仔細測量巨縫長達65米,
第1頁土木工程地質實習
高40余米,最窄處僅有60多厘米,一人通過兩壁擦肩。此刻洞外烈日當頭、炙熱難耐,而鉆進裂隙頓覺涼爽宜人,仔細觀察兩側山巖奇異,巖石表面有輕微溶蝕,略有凹凸不平,在一些細小縫隙中也有類似石鐘乳的沉淀形態(tài)。
因為雨水的滲入和溶蝕,在兩壁巖石面上出現(xiàn)斑駁的沉積和侵蝕痕跡,如壁畫,似崖刻,有的形如飛禽走獸,有的如樹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濤,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因為裂隙很窄且深,內(nèi)部光線較暗,抬頭仰望只見一線藍天,令人驚心動魄,人們擠在這深邃的地縫之中。連說話都不敢大聲,生怕這裂縫稍有閉合,實在是太驚險了,身在縫中有點像壓在大山下的感覺,不僅是刺激,而且令人生畏。這實在可稱的上是一驚險奇觀。
孤山寨六大奇觀之石中石--在距今14-10億年前,這里為淺海環(huán)境,當時氣候潮濕炎熱,際地上的大量碳酸鈣、碳酸鎂被水溶解帶到海洋中沉淀,形成石灰?guī)r或白云巖,同時陸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膠體的形式被一團一團的帶到海洋中,并隨海洋里正在沉積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一起沉積,就形成了現(xiàn)在這種在巖石中包裹著的一個一個圓形、橢圓形的似爪狀的石塊。這石塊比包圍它的基巖硬度大,顏色也略暗些,故稱這一景觀為石中石。這種海洋中兩種不同物質同時沉積形成的巖石,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普價值。
孤山寨六大奇觀之一線天--也是十渡十二大奇觀之一。孤山寨峽谷深處,聳立的陡壁之中裂開一條巨縫,其直立之處,如刀削斧砍一般。裂隙長約65米,高約4050米,寬約1---1.5米,最窄處僅有60厘米。信步于裂縫中,迎面吹來絲絲涼風,清爽宜人,一切勞累將隨風而去,仔細觀察兩壁的巖石,由于雨水的滲入和侵蝕,造型奇特,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摒住呼吸,放慢腳步,兩手撐壁,抬頭仰望斷斷續(xù)續(xù)的一線藍天,有驚心動魄之感。走在裂縫之中游人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裂縫稍有閉和
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是華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巖溶景觀發(fā)育區(qū)。其類型齊全,保存完好。拒馬河蜿蜒迂回,穿山而過,宛如一條玉帶,與山峰映襯,相得益彰,是北方少見喀斯特地貌景觀。峰林峽谷沿拒馬河兩岸的峽谷地帶向前延伸,出露的基巖幾乎都是中元古界霧迷山組遂口條帶及燧石團塊狀白云巖,屬可溶性鹽巖層,是形成巖溶地貌的基礎。拒馬河蜿蜒猶如一條玉帶鑲嵌于峰谷之間。在流經(jīng)景區(qū)西南部西石門、北石門村時,由于河流的截彎取直作用,形成了一道石門,故稱“石門鎖蔭”。還形成了一條牛軛狀的廢棄古河道和一條馬蹄形的離堆山。孤山寨景區(qū)就坐落在古河道之中,其著名的“石中石”巖石景觀,為12.2億年前海洋沉積形成的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硅質條帶白云巖。中生代恐龍時期的燕山構造運動使巖石形成北東向的構造裂隙,新生代的哺乳動物繁盛
第2頁土木工程地質實習
期的新構造運動抬升,形成了巖溶峽谷“孤山寨”獨特的自然美麗的地質地貌景區(qū)。
孤山寨的地質景觀有巖溶裂隙“一線天”,巖溶孤峰“小孤峰”、侵蝕階地“千古河床”、有白云巖層溶蝕而凸顯硅質條帶層面的“石中石”。大自然形成了孤山寨特有的巖溶地質地貌。景區(qū)內(nèi)的巖溶景觀分為“地下巖溶景觀”和“地表巖溶景觀”兩大部分:
一、地下巖溶景觀
地下巖溶洞穴是本景區(qū)主要的地質遺跡之一。景區(qū)內(nèi)目前發(fā)現(xiàn)巖溶洞穴17處,它們?nèi)糠植荚诰荞R河北側。成洞底層主要是在1410億年間海相沉積的中元古鐵嶺組白云巖。沿這類地層巖石洞穴成群出現(xiàn),形態(tài)多樣,有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的三清雙層地下大峽谷等三種類型,它們構成景區(qū)內(nèi)雄偉壯觀的地下巖溶景觀。
下面著重介紹孤山寨地表巖溶景觀的地質地貌特點。二、地表巖溶景觀
地表巖溶地貌,主要發(fā)育在拒馬河河谷兩側,有產(chǎn)狀平緩的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碳酸鹽巖地層形成的峰叢、峰林、孤峰、平頂山、谷地組合型巖溶地貌。是北方地區(qū)少見的規(guī)模較大的巖溶景觀。
孤山寨地表巖溶景觀的地質地貌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象形石景觀;二是巖溶地質地貌景觀;三是瀑布、青潭景觀。丑人在這里逐一向朋友們進行介紹。
(1)象形石景觀
顧名思義,形象是景觀,無非就是人們根據(jù)山體的摸樣,加上自己的想象,給山景命名了一些較易被接受的名稱。至于像還是不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郊游,不就是為了圖個愉快、好心情嗎。
金雞嶺
進入寨門,左側山峰上的象形石很像一只公雞(我是怎么看怎么不像喲)。當?shù)厝苏f,那是一只足智多謀的公雞,它臨危不懼,在生死關頭利用智謀嚇走了想吃掉它的狐貍,保存了性命。此刻,它正站在山上,嘲笑這只懦弱的狐貍,為自己的勝利而高歌。
海龜坨
在很久以前,華北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傳說這里歸東海龍王所管轄。海龜是龍王三太子手下的一員戰(zhàn)將,一次出來巡海,遇到故友神鷹變聊了起來,兩人話題非常投機,忘記了回去的時間,海潮退去,山地隆起,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樣的形象石,永遠地留在了孤山寨之內(nèi)。
第3頁土木工程地質實習
九龍抱石
這棵樹裸露樹根造型奇特,似九條蛟龍正在嬉戲。再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樹根當中還包裹著青色的石頭,的確令人不可思議。樹根包裹石頭竟能茁壯成長,可見這棵樹的生命里有多么的頑強,使我們不得不為大自然的造物而贊嘆!熬琵埍庇纱说妹4四颂礃,屬落葉喬木。材質堅實,有韌性。制成木質用品,尤為耐用。
五老峰景觀
傳說太上老君想煉制一種根除煩惱、永葆心態(tài)平和的神丹妙藥,便召集管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的道長、首領,前來天庭議事。當五位道長路過孤山寨的時候,見這里山清水秀,當?shù)卮迕裼猛撂禺a(chǎn)品款待他們,趕到這里的民風熱情淳樸,便化作了五座青山,永久地留在了這里。
犬守天門
在沉香劈山救母的過程中,二郎神的哮天犬無情無義,激怒了陳香。沉香救母心切,將那只前來搗亂的哮天犬踩倒在地,將滿腹仇恨凝聚在斧刃之上,舉斧剁去,把狗尾巴剁成了三截。兇神惡煞一般的惡狗,頓時呆在那里蔫了。沉香給了它一條活路,讓它看守天門,閉目思過。從此二郎神只能忍痛可愛,把狗安置在了這里。從此,那條在天宮不可一世的哮天犬,變成了一條犬形石,尾巴分為三段,遠遠望去,活靈活現(xiàn)。
(2)巖溶地質地貌景觀
孤山寨巖溶地質地貌景觀的形成年代非常古遠,據(jù)地質科學家考察,這里的地質可追溯到十幾億年以前。由于海洋沉積,加上千萬年的地殼變化、自然侵蝕作用,形成了孤山寨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
石中石景觀
“石中石”景觀是孤山寨主要的景觀之一,所謂“石中石”,就是一塊巨大的巖石體,上面懷抱了很多較小的石塊,如同鑲嵌于水泥中的石頭似的。“石中石”的巖石為12.2億年前海洋沉積形成的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硅質條帶白云巖。白云巖的化學成為CaCO3和MgCO3。在大氣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蝕性CO2的作用下,白云巖被溶蝕,硅質條帶的化學成分為SiO2,抗風化能力較強,保留了海洋沉積時凸凹不平的原始沉積形態(tài)。軟弱的白云巖和堅硬的硅質條帶巖層面組合成了“石中石”景觀。
千古河床
這是一塊完整的巨石,形成的年代非常久遠,是在其他河床中都很少見到的奇特現(xiàn)象,故稱之為“千古河床”。關于它的形成,根據(jù)地質學的理論,要追溯到數(shù)十億年
第4頁土木工程地質實習
前的造山運動,當海潮退卻,地殼隆起,地表巖層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水與火的洗禮,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巖石。由于巖石的酸堿程度各異,在億萬年間的變化過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3)斷裂遺跡景觀
斷層是巖層中的一個或一組破裂面,沿破裂面兩側巖石或巖體發(fā)生顯著的位移即為斷層。根據(jù)斷層兩側巖石相對位移的狀況,進一步將斷層劃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等三種類型。
千層巖景觀
“千層巖”景觀的巖石為12.2億年前海洋沉積形成的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硅質條帶白云巖,為薄層白云巖與薄層硅質條帶互層。白云巖的化學成CaCO3和MgCO3,在大氣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蝕CO2的作用下,較軟的白云巖被溶蝕凹進,硅質條帶的化學成分為SiO2,抗風化能力較強,堅硬的硅質條形帶凸出。軟弱的薄層白云巖與堅硬的薄層硅質條帶組合成了“千層巖”景觀。
一線天
“一線天”景觀的巖石是12.2億年前海洋沉積形成的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硅質條帶白云巖,白云巖的化學成為CaCO3和MgCO3,中生代恐龍時期的燕山構造運動使近于水平的巖層產(chǎn)生了垂直方向的裂隙,進入哺乳動物大發(fā)展的新生代,在大氣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蝕性CO2的作用下,垂直方向的裂隙被溶蝕,形成了“一線天”景觀。
通過這次工程地質實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地質學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親身的勘察,使我對將來將要從事的這一行業(y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實習的這幾天雖然很熱、很累,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和督促著我們不斷堅持下去,研究下去。再想到有我們敬愛的老師陪伴在我們身邊,這點苦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幾天的實習著實收獲不小。首先,我們在現(xiàn)場收集到了很多理論上的證據(jù)及巖石標本,對三大巖類有了初步的整體認識;其次,,巖層的產(chǎn)狀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通過爬宏偉壯觀的府君山更使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我們專業(yè)所涉及領域蘊涵著無窮的奧秘,也更增加了我們對本專業(yè)的興趣,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只可惜本次實習的時間太短,要是時間再長一點我們會有更大的收獲?傊艺J為我們專業(yè)的學習應該以理論為指導,以實踐為輔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頁
擴展閱讀: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以及論文
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姓名:班級:學號:指導老師:
1實習時間:12月27日1月2日實習地點:江西廬山
實習工具:記錄本、筆、背包指導老師:
實習人員:江西井岡山大學土木工程本一班全體同學實習目的與要求: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lián)系現(xiàn)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yǎng)和實際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3.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chǎn)生時代、結構、產(chǎn)狀、形成原因及現(xiàn)象等;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5.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相關聯(lián)系。
實習內(nèi)容:
根據(jù)教學安排,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來到了廬山進行地質實習,此次實習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里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出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
在實習中,
1、認識廬山地區(qū)基本地層、巖石及構造特征/;2、認識廬山地區(qū)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質地貌野外調(diào)查的基本方法/4、冰川地貌的特點觀察/
5、分析廬山地質景觀的形成原因/6、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
7、學會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實習中須注意以下幾點: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了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4.積極參加現(xiàn)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實習路線:
第一天:茶藝賓館牯嶺街西谷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秀峰
第二天:茶藝賓館植物園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太乙峰植物園海會鎮(zhèn)水庫大壩
第三天:茶藝賓館大月山毛主席故居三寶樹黃龍?zhí)?/p>
一、廬山概況
廬山位于長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濱臨長江,東南臨鄱陽湖,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地理坐標是:東經(jīng)115°50′~116°10′,北緯29°28′~29°45′。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
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是中國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
廬山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牯嶺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約1440米,屬中山類型,。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guī)模較大,由于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tài),山地的周圍則滿布著斷崖峭壁,峙谷幽深。
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廬山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qū)作為自然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全國風景名勝區(qū)、世界遺產(chǎn)地我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級名山。風景區(qū)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及亞熱帶山地氣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帶明顯等特征,也就成為了一個各高校都首選的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地點。
二、廬山的地質概況
(一)廬山的形成
廬山的形成經(jīng)歷了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山體也由時代不同的巖石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了沉降的過程。
大約在1023億年前,即前震旦紀二疊紀時,本區(qū)處于淺海至濱海環(huán)境,并發(fā)生緩慢的沉降,沉積物厚達5000米,沉積巖層有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沙礫巖、礫巖、石灰?guī)r、頁巖和凝灰?guī)r等。當然在總的沉降過程中,也有幾次的上升,過程如下:前震旦紀呂梁運動上升為陸地,后下沉晚奧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紀末至泥盆紀早期上升(加里東運動)泥盆紀中期至二疊紀下沉。
中生代燕山運動時,從上二疊紀至白堊紀廬山發(fā)生斷裂上升而成為陸地晚白堊紀廬山周圍斷裂下沉接受沉積,沉積物厚達數(shù)百米第三紀歷史地區(qū)微弱上升第四紀直到現(xiàn)在強烈上升,并使廬山成為斷塊山,山體受到剝蝕,但是廬山周圍相對下沉,而且產(chǎn)生鄱陽湖。廬山斷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體的中南部,向東北方是西南方遞減,所以廬山的高度也同樣中南部位最高。
(二)廬山的主要地質特征
1、廬山有一個完整的元古代(2500~543百萬年)天然地學斷面,記錄下了地球20億年的地質發(fā)展歷史特征。
2、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極為罕見,且典型突出,尤其是蓋層中的固態(tài)流動褶皺構造十分發(fā)育,其規(guī)模之大,舉世少有。
3、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跡,具有全球對比意義,是一種發(fā)生在中國東部地區(qū)少見的中緯度、中山區(qū)的山麓冰川。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基地。(雖然還有爭議)
4、廬山的地貌景觀豐富而獨特,是一種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流水侵蝕地貌景觀互相疊加而成的一種復合地貌景觀。
(三)廬山巖石的類型和特征
廬山的巖石主要有兩種類型:沉積巖和變質巖。
1、沉積巖:沉積巖主要有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沙礫巖、礫巖、石灰?guī)r、頁巖和凝灰?guī)r。其中,礫巖最為常見。在環(huán)湖路的蘆林冰磧泥剖面中,礫巖居多,大小混雜,但磨圓度均較好。其構造有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主要受河流和風力作用影響而形成。
2、變質巖:廬山的變質巖主要由沉積巖經(jīng)過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巖、石英巖、板巖、片巖、片麻巖、角閃巖等,片巖居多。其結構有等粒變晶結構、斑狀變晶結構、鱗片變晶結構等,構造多為板狀構造、千枚狀構造、片狀構造、塊狀構造,特點是呈塊型或片型,片巖層理分明。(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huán)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根據(jù)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余結構(殘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jīng)變質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征,這是區(qū)別于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志,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巖變質后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征者叫變余構造。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a)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于分裂成板體,原巖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云母或綠泥石。b)千枚狀結構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云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才c)片狀構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云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斷續(xù)帶狀分布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e)塊狀結構巖石中的
礦物分布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鑒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jù)構造,將變質巖區(qū)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后可進一步根據(jù)片理特征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
三、廬山地貌概況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走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呈腎型,中部寬向東北是西南逐漸收窄。山體內(nèi)的褶皺、斷層、個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岳冰川地貌。
(一)構造地貌
1、褶皺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單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巖組成。高1453米。
2、斷層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五老峰斷層崖地貌:因廬山正斷層切過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會一帶崖高1000米,向東北方遞減,斷層崖亦分2~3段,斷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蝕,形成許多埡口,所謂五老峰就是五大埡口之間的山峰。
(斷層及其形成原因: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地殼中的一個裂口或破裂帶,而且沿著它相鄰的巖體發(fā)生了運動。斷層長度變化很大,從幾厘米至幾百公里不等,兩盤之間的位移量也可有這樣大的變化。
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fā)育的構造形態(tài)。它大小不一、規(guī)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shù)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巖層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fā)育為溝谷,有時出現(xiàn)泉或湖泊。)(二)冰川地貌
第四紀冰川是指在新生代第四紀環(huán)境下,由于大規(guī)模的冰期和冰川活動而形成的古冰川。在第四紀冰川的作用下,全球氣候幾度變化,經(jīng)歷了幾次冷暖交替,其中時而變冷時而變暖,在全球氣溫變冷的時期,全球降雪量增加,冰川厚度加厚,形成巨大的冰川運動。它給全球的地表地質等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尤其是我國的江西廬山,保留了大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如(1)、冰桌
由上下兩塊冰川巨礫疊置而成桌狀的謂之為冰桌。如圖1.2.4.7是廬山大林路廬山小學門口前,由震旦系砂巖構成的冰桌。冰桌底部巨礫長8.9m,寬6.1m,高4.5m。冰桌蓋巨躒長5.1m,寬2.9m,高1.3m。在冰桌上見有多處明顯的冰川挖蝕面存在,還有明顯的礫巖沉積分層現(xiàn)象。
(2)、冰窖
冰窖是指山谷冰川發(fā)源處積雪存冰的洼地。冰窖地形也是廬山冰川作用地區(qū)最富代表性的地形之一。廬山有多處冰窖地形遺跡,其中以蘆林冰窖最具代表性。蘆林冰窖位于玉屏峰之東,犁頭尖之北,大較場冰川谷出口處。所處地層為中震旦系南沱砂巖段中部及部分上部。其構造為背斜谷,其產(chǎn)狀為東側:東南200
(三)球狀風化
巖石出露地表接受風化時,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風化(角部受三個方向的風化,棱邊受兩個方向的風化,而面上只受一個方向的風化),故棱角逐漸縮減,最終趨向球形。這樣的風化過程稱球狀風化。
(四)廬山斷橋
四、實習總結
收獲:
通過了此次廬山的野外實地實習,讓我們對野外地質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對巖層研究的選取和巖層產(chǎn)狀要素的測量,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基本上能熟練操作羅盤測量巖層產(chǎn)狀要素,培養(yǎng)了實踐的技能。對地貌形態(tài)也積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對我們今后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態(tài)具有重大的意義,很好地起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用。同時,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鍛煉提高了我們的野外實習能力。充分的認識到了人類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和地質環(huán)境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同時也鞏固了校內(nèi)所學的理論知識,理論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只有通過實踐,理論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這次實習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結合了理論,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理論。
不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對一些地質地貌現(xiàn)象缺少相對深入的認識和研究。如對廬山河流襲奪地貌認識不清楚;對于廬山在第四紀是否出現(xiàn)過冰川地貌,獲得的感性資料很少,仍缺乏認識和了解。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