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 5.6_追趕小明
5.6追趕小明
棗莊十一中王維榮
【目標與方法】
1.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時間之間的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新課學習】一、溫故知新
1.我家在棗莊,我以40公里/小時的速度從家出發(fā)到學校需要0.5小時,那么我家到學校有
____公里。
2.如果我想用20分鐘的時間從家出發(fā)到學校,那么我需要的速度應為_____公里/小時。3.如果我以6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從家出發(fā)到學校,那么需要用_____小時。
路程=速度=時間=二、新課學習1.想一想,試一試
小明和小芳每天早晨堅持跑步,小芳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如果他們站在百米跑道的兩端同時相向起跑,那么幾秒后兩人相遇?試畫出線段分析并求解:
2.情境導入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分之前趕到距家1000米的學校上學。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
速度出發(fā),5分后,小明的爸爸發(fā)現(xiàn)他忘了帶語文書。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
思考:(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少時間?
(2)追上小明時距離學校還有多遠?
分析:設經(jīng)x分鐘后爸爸追上小明;小明小明爸爸時間速度路程等量關系:解:
3.議一議
育紅學校七年級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速度為4千米/時,(2)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千米/時。前隊出發(fā)1小時后,后隊才出發(fā),同時后隊派一名聯(lián)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間斷地來回進行聯(lián)絡,他騎車的速度為12千米/時。
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問題5:
【學習小結】
一、行程問題中的基本等量關系為:路程=速度×時間
二、一般可從下面兩個方面尋找追及問題中的等量關系:(1)從時間考慮:
速度慢的用時-速度快的用時=多用的時間(2)從路程考慮:
速度快的行程-速度慢的行程=兩者的距離
【隨堂練習】
1.甲、乙兩人從相距為180千米的A,B兩地同時出發(fā),甲騎自行車,乙騎摩托車,沿同一條
路線相向勻速行駛.已知甲的速度為15千米/時,乙的速度為45千米/時.經(jīng)過多少時間兩人相遇?分析:什么叫相向而行、同向而行?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自行車所走路程
摩托車所走路程
解:
變題一相遇后經(jīng)過多少時間乙到達A地?
變題二如果甲先行1時后乙才出發(fā),問甲再行多少時間與乙相遇?分析:試一試畫出線段圖,找出等量關系解:
2.甲、乙兩人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甲騎自行車,乙騎摩托車,沿同一條路線相向勻速行駛.出發(fā)后經(jīng)3時兩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時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相遇后經(jīng)1時乙到達A地.問甲、乙行駛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設甲的速度為x千米/時,題目中所涉及的有關數(shù)量及其關系可以用下表表示:(完成下表)
相遇前相遇后速度時間路程速度時間路程xx甲33x3x+90乙33x+9013x相遇前甲行駛的路程+90=相遇前乙行駛的路程;相遇后乙行駛的路程=相遇前甲行駛的路程.
解:設甲行駛的速度為x千米/時,則相遇前甲行駛的路程為3x千米,乙行駛的路程為(3x+90)
千米,乙行駛的速度為千米/時,由題意,得
【鞏固練習】
1.A、B兩地相距450千米,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車速度為120千
米/時,乙車速度為80千米/時。
(1)若甲、乙兩車同時開出,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2)若乙車開出30分鐘后,甲車才出發(fā),那么甲車開出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180千
2.若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7千米/時,水流速度為2千米/時,那么這艘輪船逆流而上
的速度為千米/時,順流而下的速度為千米/時
3.一環(huán)形跑道通知400米,小明跑步每秒行25米,爸爸騎自行車每秒行55米,兩人同時反向而行,經(jīng)過秒兩人首次相遇.
擴展閱讀:北師大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5-6追趕小明
七上5-6追趕小明
課標與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能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利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為下一步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這也正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教學前后聯(lián)系,由淺入深,由知識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的規(guī)律。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學過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熟悉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并且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升入初中后,在前幾節(jié)中,又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知識及應用,如日歷中的方程、我變胖了、“希望工程”義演。學生在小學已能利用線段圖來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并且在本章前幾節(jié)的學習中,已初步感受到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初一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學目標:⒈知識與技能
⑴能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解決問題。⑵熟悉行程問題中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從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zhuǎn)換。⒉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畫“線段圖”找等量關系,進而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畫“線段圖”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模型,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轉(zhuǎn)換能力。⒊情感與態(tài)度
⑴通過開放性問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⑵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⑶數(shù)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教學重點:
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并且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教學難點: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七年級數(shù)學 5.6_追趕小明》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七年級數(shù)學 5.6_追趕小明: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