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題研究中的體會
初中化學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冉龍英
一、課題簡介
隨著二期課改教材的全面鋪開,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應有的理念。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正是把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的具體實踐。實施學案導學,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啟迪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應有高質量的學案設計。在我校理化生教研組申報縣重點課題的基礎上,我申請了子課題“學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大探究”。本課題試圖使學生通過學案導學,了解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法建議、學習活動(問題探索、質疑問難、知識梳理、學習能力檢測)、推薦作業(yè)、學習體會和興趣博覽等欄目。從而自己構建過程,并使學生在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和精神,在能力和精神的運用中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從而讓每個學生均能在這種良性循環(huán)中發(fā)展。
二、課題進展
經過半年的課題實踐,主要通過設計學案、學生提前預習學案、課堂反饋及課后檢測的方式探究學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效果。
1、加強學習,提高自我研究能力
鉆研教材、大綱、考綱,翻閱資料,優(yōu)秀教案,找出各章節(jié)教材的主要學習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學能目標,借鑒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并設計有針對性地能力檢測練習。
2、探究學案導學的組織教學
教學的成敗關鍵在組織教學,而學案導學的教學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且要互補,則就更難了,經過充分的準備后確定按如下程序進行組織教學研究試驗:
(1)、自學、互助分組預習
在各班內進行分組,每組為前后兩排4人,因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發(fā)生變化,允許他們在組與組間每周自由調換一次,各組在上課前根據(jù)學案相互督促完成課程預習。
(2)、教師引導下的學習過程
老師依據(jù)教材和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推理、論證、實驗、提問、辯論、歸納、總結等等。此過程時間長短可依據(jù)教材情況而定,一般為35分鐘左右。
(3)、課內10分鐘的能力檢測
每位學生將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10分鐘進行自我能力檢測,并由教師當場進行講評。并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分析問題,師生一起解決問題。
3、課題階段成果
在前一階段的課題實踐中,開了兩節(jié)公開課《溶液的組成和性質》和《化學計算復習---化學反應后溶液濃度計算》。
三、個人在課題實踐中的體會1、學習目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對整個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控制的依據(jù)。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能使學生明確方向,減少學習的隨意性,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學習目標一般包括知識目標和學能目標,描述這些目標的語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為動詞,切忌將教案中教的目標直接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用。如初中化學上學期《氧氣的性質》一節(jié)的學習目標可這樣設計:(1).知識目標
Ⅰ、能說出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Ⅱ、知道氧氣化學性質很活潑,能正確描述氧氣的主要化學性質。
Ⅲ、會熟練書寫常見金屬、固態(tài)非金屬和可燃性氣體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和現(xiàn)象。(2).學能目標
學會用實驗探索研究氧氣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2、學習方法設計要具有科學性
學案導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茖W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的目的。初三學生由于學習時間緊、任務重,要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學情,與教學內容同步,由淺入深分階段進行學法設計。
啟蒙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化學思想、學習方法的啟蒙指導,側重于學習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常規(guī)方法的設計,如閱讀、觀察、練習、思維、實驗操作、微觀想像、記憶等方法。
鞏固階段:主要是鞏固、提高啟蒙階段的成果,初步掌握
各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方法,并做到學以致用,側重于化學學習中常用的對比、歸納、演繹、聯(lián)想、記憶等方法的設計。
發(fā)展階段:通過學習,學生的化學意識將出現(xiàn)一個質的飛躍,學生運用化學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這一階段學法設計要特別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都得到優(yōu)化。
3、學習活動設計要具有開放性
所謂學習活動的開放性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問題、發(fā)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膽質疑、動手操作。學習過程是學生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過程,是一個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并且納入學生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別人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習活動設計時,教師要解開禁錮在學生頭上的“金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決不能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探索過程,能讓學生說的盡可能讓學生先說,能說學生先做的盡可能讓學生去做,能讓學生討論的盡可能讓學生先討論,力求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條件。
開放性學習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自主探索式、自學質疑式、同桌討論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辯論式等等。無論采用哪一種或幾種形式,但都必須有開放性探索材料作載體。設計提供開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條原則:
(1)要遵循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善于抓住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開放性的參與到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鞏固和深化的全過程中。
(2)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關鍵。
(3)提供的材料要難易適當,讓學生在開放性的參與中體現(xiàn)思維力度,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學生思維過程中感到太簡單,就不會感受到自我探索的價值,有時會影響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若提供的材料過難,學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樣會影響積極性,更不利于開放性學習活動的進行。4、問題設計要具有探索性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由于受舊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還很少,課堂上
多數(shù)問題主要還是由教師提出。因此,要使學案導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精心設計適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問題,可使學生憑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問題設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要具有探索性和啟發(fā)性,難度要恰好落腳在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問題設計的類型一般分為矛盾式問題、階梯式問題、輻射式問題、逆向式問題、情境式問題、綜合式問題等。例如,在學生掌握了氫氣的實驗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實驗操作后,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怎樣改進實驗室制氫氣的裝置達到連續(xù)產生氫氣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學生深入探索,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
5、學習能力檢測設計要具有針對性
學習能力檢測是學案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形成技能的一種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手段,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學習能力檢測設計要有針對性,要做到目的明確,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形式新穎。學習能力檢測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即可通過完成練習和解決具體問題去反饋檢測,也可通過學生對自己思維過程的表述去檢查和了解,還可通過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去了解。學習能力檢測題的設計一般分為知識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個層次。此外,在新授課學案的學習活動部分還設計了質疑問難和知識梳理兩個環(huán)節(jié)。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的開始,在學習活動中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反思學習新知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疑惑,此時教師鼓勵學生善于質疑,勇于質疑,指導他們學會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通過教師點撥,師生共議解決的問題越多,學生的收獲就越大。實踐證明,通過質疑討論,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發(fā)展。
四、幾點收獲和不足1、收獲:
學案設計不是簡單地將教案改寫成填空式的講義,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全方位設計,多層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多層面入手,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2、不足:
由于初中化學的特殊性即基礎教學和能力診斷在短短的一年內完成,所以在調動學生使用學案導學的積極性方面還有
不足,在下階段將盡量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案變?yōu)橹鲃邮褂脤W案,甚至自主設計學案。
擴展閱讀:初中化學小課題研究成果
初中化學小課題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學習化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做中學,練習教學既是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手段,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法。教學時在常規(guī)練習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表述方法和規(guī)范的書寫要求。初中化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在復習中更應該注重學困生的教學輔導,對學困生教學可以“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因此,在不影響正常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科學地設計,讓學生經歷寬松氛圍,多體驗成功感覺。
基于以上的原因,提出了“初中化學中考復習課前5分鐘基礎性小測的有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準備從課前小測這一層面,探討出“有效學習活動的途徑”,確立效率意識,提倡有效練習,通過研究活動,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的中考復習課前基礎性小測”的思路。
二、課題的界定和依據(jù)1、課題界定
(1)、測試: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它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2)、有效:是指在教師設計的測試活動中,學生能獲得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到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教學效益,教學活動是高效的有效的。
2、理論依據(jù)
(1)建構主義認識論知識不是完全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具體情境下,借助自己的努力,以及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或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習是學生自覺、主動參與的過程,知識經由學生自己的科學方法檢驗后獲得,經由學習者的自我嘗試錯誤后進行同化,再經認知沖突即自我調適后才獲得。學習是主動的、建構的及目標取向的過程,它的特征是“由內向外發(fā)展的學習”。
(2)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理念指出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具體包括下面三個內容: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已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xù)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3)《國家數(shù)學課程標準》理念
教師是學生數(shù)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三、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要讓教師努力研究改進傳統(tǒng)的不適應發(fā)展的中考復習模式,提高中考課堂教學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師教學思想、改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把化學測試和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學會在學習中學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學會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化學測試活動中,找到不足,夯實基礎,形成獲取化學知識的技能,促進化學素養(yǎng)的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好素質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教師努力研究改進中考復習模式,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鞏固基礎,克服不足,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
3、通過實踐研究,提煉基本經驗,探索規(guī)律,設計適合學生進行課前5分鐘測試的內容與形式。
4、通過實踐研究,鍛煉教育科研能力,積累經驗,逐步形成初中化學中考復習的有效策略。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中考復習除了課堂上進行系統(tǒng)復習與專題復習外,還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打破單一傳統(tǒng)的復習形式,注重基礎化,凸現(xiàn)學生主體。體現(xiàn)在下面四方面:
1、中考復習中課前5分鐘基礎性小測的設計研究;測試活動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
2、課前5分鐘基礎性小測活動中,對學生測試過程有效性的研究;
測試活動是學生再學習、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因此,化學測試活動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做學習的主人。測試過程是否有效,則是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是否有效的關鍵。
3、提高“課前5分鐘基礎性小測”設計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研究。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測試的成效有很大的關聯(lián)。本課題研究著重從測試目的、測試內容、測試形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真正發(fā)揮課前小測活動的功效。
六、實踐成果:
1、設計一系列“課前5分鐘基礎性小測”試題。2、發(fā)揮測試功能,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基礎。3、教師的中考復習的有效補充。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初中化學課題研究中的體會》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初中化學課題研究中的體會: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