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混齡班教學的幾點體會
蒙氏混齡班教學的幾點體會
[來源:網絡]
混齡班與同齡班不同的不止是因為年齡的差異,同時它每年都有新入園的和離園的。在蒙氏的混齡班幾屆幼兒畢業(yè)離園后,留給我一個很大的反思空間。在我看來每一屆畢業(yè)生都有每一屆的特點:
在我剛剛接蒙氏班的時候是201*年那一屆,對于我蒙臺梭利是新的教育內涵,而對于那些孩子來講也是十分生疏的。他們與我一樣沒有相關的經驗可談,我們基本是同步的,而且必須要在一年的時間里把蒙氏所有的內容都掌握下來。為此當時我班的狀況就是一味的向前趕,也沒有顧及發(fā)揮蒙氏的從易到難、由潛入深的過程。雖然幼兒在畢業(yè)的時候掌握了一系列的學習內容,然而正向臺灣蒙氏教師劉冷琴所講的那樣:在進行蒙氏活動尤其是數學活動時,猶如媽媽在織的一件毛衣,如果你一味的圖快只想快點織完,然而在中間掉了一個套,只掉了那么一個小套,那么你的這件毛衣不會是完美的。這似乎與我班的這些幼兒有一個相同之處,幼兒在活動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要去計算、要算對?蓪τ跀蹬c數之間的關系、加減乘除的因果都是稀里糊涂的。這正是象“媽媽”織的那件毛衣,雖然它成功了,但根基卻不牢固。
然而他們也有一個自身的優(yōu)勢:在教師強調操作有序性的過程中幼兒的操作比較有板有眼、一絲不茍而且還十分安靜
有了這屆幼兒的經驗,在加上理論上的學習,讓我對蒙氏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因此我決定在下一屆的幼兒會力求更加完善一些。
所以對于201*屆畢業(yè)的幼兒來講卻與上一屆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他們是在中班就接受了蒙氏活動了,有著與上一屆大哥哥、大姐姐相同的操作經驗與技能,所不同的只是他們在進行蒙氏的時間更長一些更系統(tǒng)一些也更扎實一些。從最基本的蒙氏日常操作到感官的發(fā)展及數學的開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小肌肉的簡單操作開始,幼兒有一個鍛煉的機會。即而發(fā)展到感官的認識、圖形的識別、顏色的辨認、各種形體的變式及觸摸覺、嗅覺、聽覺、味覺的發(fā)展又為幼兒的數學及科學探索奠定了基礎。這些幼兒在中班末期的時候就已經進行書寫數字和簡單的串珠加減了。書寫數字是在砂紙數字板的下幼兒一步步由易到難的先感知各個數字的筆順、在進行簡單的描圖、在加上幼兒的平時小肌肉的發(fā)展,幼兒書寫起來雖然有點吃力但也基本完成了。經過了單雙數、塞根板的練習及零的游戲幼兒對于數與數之間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所以在以后的加減計算就不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了。然而這一屆的幼兒也有一絲的遺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操作的有序性及任務的完成意識特別的欠缺?赡苁窃谶M入這個班級的時候教師過于的依賴以大帶小的方法,基本上幼兒的操作都是通過以大帶小的方式完成的。雖然幼兒之間的感情增進了。但在操作的準確程度卻不如以前了。對于學具使用以及變式的方法比上一屆差了許多。
現在這一屆是201*年畢業(yè)的,在他們的身上不僅延續(xù)了前兩屆幼兒的長處,。同時在教學中還做了新的調整,在進行活動時并不象以往那樣按照幼兒的年齡分,而是按照幼兒的能力分。跳繩本來是大班幼兒進行的體育活動,但有一些中班的幼兒也很喜歡同時還能跟著跳幾下,那么教師就鼓勵他去嘗試,對于那些能力弱的幼兒教師也不過多的強加。所以現在在我班有3-4名中班的幼兒都會跳繩了。在進行數學活動時一般來講是分組活動多一些。但有一次在進行守恒的活動時,我的本想讓小一點的幼兒先學一下長度守恒在分組活動。一進行活動時發(fā)現小孩子學并不是很吃力,于是就把長度守恒、容積守恒、面積守恒都進行下來,效果還不錯。只是在面積守恒時個別小孩子有一些吃力,其他幼兒表現的還不錯。
相信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蒙氏混齡教學以后,我會在其中學會很多的東西來同大家分享的。而且對于幼兒在各方面的發(fā)展會更均衡一些的。真正的做到讓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擴展閱讀:蒙氏混齡班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豐富的材料設置滿足了不同個性孩子不同的興趣需要,是個性心理結構中最為活躍的成分。
孩子開始面對這么多豐富的學具材料時,不知道選擇哪一種。因此他們會頻繁的更換學具。吳宇小朋友在一次操作活動中,二十分鐘之內竟更換了十幾種學具,過了大約半個月之后,吳宇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他很喜歡到數學區(qū)去進行排序的活動,他會很專注的操作一種學具。劉倩則喜歡用木塊搭建不同的造型,無論是正方體、長方體,還是層層疊中的小木條,她都會擺弄得津津有味。每個孩子都從蒙氏教具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幼兒有不同的興趣,也會有不同的發(fā)展需要,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差,手眼不協(xié)調,他就可以去練習倒珠子、系扣子、插牙簽、穿欄桿的工作;有的孩子觀察力不夠細致,他就可以到感官區(qū)做配對。我們班的陳帥和董芊羽小朋友來園時有口吃的毛病,當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回答問題時,口吃的現象就會加重,因此他們有練習正常說話、正常表達自己意愿的需要,我注意觀察他們兩個人,他們倆總是會選擇語言區(qū)講故事的學具材料去操作,一邊擺弄小卡片,一邊自言自語的講著故事,他們此時很放松,很投入,口吃的毛病也得到了緩解。豐富的材料設置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需要。
二、蒙氏活動中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形成
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是個性心理結構中的控制系統(tǒng),蒙氏活動可以讓孩子自主地選擇,不依賴成人,促進自我意識的形成。
剛剛開始操作活動時,我們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懂得自己去選擇學具,有的孩子就坐在蒙氏線上一動不動,有的孩子則轉來轉去無所適從,有一些纏著老師問:“老師,我玩什么呀?”這些現象都是自我意識缺乏,沒有自主性的表現。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的孩子通過觀察獲得經驗,有的孩子通過教師的引導,他們都能夠自主的去選擇學具了。
有時孩子對自己的操作行為不能夠進行自我評價,總會問:“老師,你看我這樣擺對嗎?老師,你看我做得好不好?”這時老師可以讓他看一看訂正卡,或是問一下他:“你自己覺得怎么樣呢?”以此來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評價。
三、蒙氏活動針對孩子的不同能力來開展
能力也屬于個性心理的一種。它可以比較突出的表現出個別差異。即使是同齡的孩子,他們的能力也會不同,通過蒙氏活動能使每個孩子在自身原有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例如在走線活動中,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就可以讓他們先做模仿動物走,只要能走在線上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強就可以讓他練習托物走。
另外每種學具的設置也要有不同的難度,不同的層次,以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發(fā)展。例如:穿的工作,可以有穿扣子、穿貝殼、穿欄桿、穿線板等幾種不同的學具。讓孩子可以循序漸進地使自己的能力在不同層次上有所提高。
在教師的展示過程中,要給孩子留出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孩子對學具進行變化延伸,體現每個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蒙氏混齡班教學的幾點體會》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蒙氏混齡班教學的幾點體會: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