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設計大賽之個人總結報告
結構設計大賽之個人總結報告
羅劍霞對于比賽結果(優(yōu)秀獎),大家都有點遺憾,但同時又覺得興奮。之所以遺憾主要是在比賽的時候才真正注意到問題的所在,而我們本卻可以早點意識到而對其進行改正。然而我們同樣感到興奮,因為很多時候很多東西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大家在實踐過程中能否學到很多平時在課堂上不能學到的新知識。
一開始我們小組就相對地占了一點優(yōu)勢。因為我們組的五位成員在去年的結構大賽中都已經參加過一次,相對來說,多了點經驗。我們組是四男一女,而且其他四位去年就是同一組的,對于他們的結構,他們已經很清楚,因而他們針對去年參賽作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幾番細致的討論,而我在里面擔任的角色應該可以說是由配角到平等。對于我們組員有一點真的很值得欣賞。那就是大家對于這次結構設計大賽均表現了極度高的熱情。比賽前我們對結構進行了一次次的分析,并且針對每一處問題,大家也都進行了一次次的改進,例如說如何使小車在加載過程中不發(fā)生外偏移、如何節(jié)省材料、如何讓小車的自重減少到最輕而功能又保持到最好。而這每一個過程,都會促使我們去思考,去學會怎么運用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知識只有用于實踐了才能顯示出其自身價值。有一句諺語不是說:Heroisnothingbutaproductofhistime。英雄如果沒有出現在正確的時代,碰到最佳的機遇,他跟我們其實都一樣,普普通通的一個人而已。那天我在采訪一位老師時(主要是針對國外發(fā)展模式),老師特意強調了一點,那就是國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確實比我們國人強,這并不是在說我們差,而是在某些方面我們確實不比人家強,然而這卻又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并給予高度重視的問題。知識只有學到手了才能說你真正會了,F在大家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已經在慢慢往那方面提升。CDIO教學模式的推進,就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去實踐,去學會如何運用知識。在比賽的整個過程中,我想每個人都有很多感觸,并學到了不少東西,包括我。這次比賽不僅體現我們的團隊協作精神,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其他組員,也讓我們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成功與失敗的甘與苦,并在無形中鍛煉了大家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們組完完整整地做了兩次模型,并且相隔時間很短,第一個模型做好是在比賽前一周,當時大家課程都比較多,很少能夠有時間全部聚在一起,除了周末有點空閑外。當時做好之后,大家發(fā)現結構不夠完善,中間受力和軌道部分存在很大危害性,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所以回去,大家并沒有因為模型做好了而感到輕松,大家還是繼續(xù)在想如何去改善或避免那些存在的問題。第二天,有組員想出改進措施,二話不說就決定當天下午開始進行第二次模型制作,由于那時我有點事耽擱了,我去的比較晚,大概是晚上十點多,等我們全部完善是晚上十一點的事情了,等到結束的時候才發(fā)現大家都還沒有洗澡沒有吃飯,每個人肚子都餓得呱呱叫了,可他們卻一直忍著,這讓我當時真的覺得有點慚愧。特別是比賽當天,大家緊張的要命,因為在學業(yè)考核組里面我們是倒數第二,前面那些組的表現給了我們無形的壓力,之前的自信在當時真的是被擊得一無是處。特別是輪到我們小組的時候,由于試載整個過程也都是由我們自己完成,一開始我們都表現的很緊張,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順利的拉完后大家好像又看到了一點希望,因為前面兩次的加載都特別順暢,然而老天就是那么愛捉弄人,在第三次的時候小車滑出去了,這個我們一直擔憂的問題到底還是出現了。下去之后大家都覺得遺憾,就在那討論怎么會這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后面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一個就是拉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即拉的過程中用力可能不對,不小心拉出去了;另一個就是我們在軌道旁邊加的護欄的強度還是不夠,不足以抵擋小車外滑的力。在整個過程中,我確實學了不少東西,一開始慢慢地融入這個團隊,再后來一起討論一起實踐一起探究,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所學的東西終于派上用場了,并且在操作的過程中,大家都相處的很愉快,這在平時,是很難做到的。對于比賽結果,我并不是很難過,但如果再擁有一次機會,我想我們應該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一方面我們在軌道護欄方面進行改善,我們可以不在軌道旁邊加護欄,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個橋面,那樣很多地方都可能由幾何可變結構轉變成幾何不變結構,同時在橋面的中間部位,做一些小桁桿,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小車沿著軌道走,而不滑向軌道外緣。
擴展閱讀:第六屆結構設計大賽個人總結
第6屆結構大賽個人總結
一、設計說明
根據競賽規(guī)則要求,從材料的抗壓特性,抗拉特性和單項簡斜動荷載和靜荷載大小要求出發(fā),設計出梁柱體系結構。節(jié)點采用粘膠
二、結構形狀
根據豎向荷載和水平簡斜動荷載,我們選擇了整體構造為長方形的框架結構,柱子剛度大,使結構整體性較好,可以承受較大的靜荷載和動荷載?紤]到梁的自重和受力特性,采用魚腹梁。柱子和梁之間采用楔子插入式,使梁柱的整體性大大提高。底座增加了粘接構件防止柱子整體拔出。
三、設計目的:
1)熟悉結構抗震創(chuàng)新的定義。2)了解結構抗震創(chuàng)新的意義。3)根據學過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4)提高同學們的動手能力。5)提高同學們的團隊精神。6)提高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四、設計依據
本題目為結構設計,結構設計包括概念設計,構造設計,計算設計。其中概念設計最重要。五、設計題目:《金剛》
實物圖
六、制作過程
(1)底座
在設置柱子間距(也就是樓層面積)時,樓層面積做成200mm*210mm,目的是增大其中較弱方向的慣性矩,以增強模型在那一方
底座
向的抗彎能力。
2
(2)
柱子:
設計柱子高度時應考慮:樓層凈高,模型總高,結構的穩(wěn)定性。因此將柱子設計成550mm高,同時考慮了插入底板和最上層深處的長度。同時考慮了柱子的承載力要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為此用三根木條拼在一起,增大了柱子的剛度。
柱子用三層木板,總截面面積為20mm*9mm,
示意圖如下:
(3)魚
腹梁
結構采用魚腹梁中間截面大,逐步向梁的兩端減小,其目的是增大抗彎強度、節(jié)約材料。
(4)底座
考慮到構件的本身剛度大,受到地震波后慣性大,把構件從底座拔起,特加固了底座
(5)固定鐵塊構件
根據鐵塊的尺寸,每層分別制作了懸臂式構件粘貼在梁上。
(6)側向支撐
目的:擋住鐵塊,防止鐵塊飛出。
七、結構分析
本次比賽加載規(guī)則,豎向靜荷載,水平動荷載?紤]到結構尺
寸承受荷載能力對結構受力分析。1靜力分析
根據荷載分布和動荷載加載,找出結構最大處位移和最大處應力
柱的剪力圖
梁的計算簡圖平結力構體系與受水
各桿件剪力結構軸力
結構彎矩
件結位構移各桿以上幾個內力圖也不知道分析的對不對,對結構力學求解器運用的還不是太專業(yè),不過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同時也了解到了軟件在實際工程中的作用,對自己的啟發(fā)很大,我會努力的
八、實驗結果及分析
結果:我們的模型在實驗中止步1.0g
分析:1、實驗中擋板粘接不牢,掉落,導致鐵塊脫落。2、模型剛度太大,柔性不足。
3、細部構件粘貼不牢固。
九、改進
看了別的小組設計的作品,同時也看了比賽、同學們的分析和老師的講解,感覺自己還有好多知識要學,對構件的受力不夠熟悉,制作的作品大多按照構造設計,概念設計很少,對結構力學求解器、SAP201*等軟件沒有好好的利用,還應加強課本抗震知識的理解
十、我的小組工作
參加討論了模型的外形及其具體部件的設計;參加了各
部件的制作;參加了部件的組裝。
十一、個人總結
1感覺自己對課本上的知識掌握的還是不夠透徹。我們的構件剛度太大了,整體性好,但受到地震力大,設計時大部分根據構造設計,感覺自己對概念的掌握還不夠好。
2感覺自己對一些繪圖軟件不夠了解,得加強練習。3從同學的思想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
4設計側向支撐時對稱結構,當下側受壓,上側收拉時會發(fā)生整體受扭。十二、建議
希望老師繼續(xù)下去,這個設計不僅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同時能讓同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結構設計大賽之個人總結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結構設計大賽之個人總結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