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

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8 04:21:11 | 移動端: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

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

加強學校德育科學性、實效性研的究

階段總結

通過調查分析,現階段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特點是:以灌輸和說教為主,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缺乏德育實踐。要想改變德育教育的現狀以增強其實效性,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要轉變德育觀念,更新德育內容;其次,強化德育隊伍,建立德育基地;第三,加強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第四,優(yōu)化德育環(huán)境,構建德育網絡。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與人的觀念的更新變化,初中的德育教育也隨之出現許多新問題與新困難:一方面,表現出諸如學生中違規(guī)違紀現象的增多,缺乏理想信念,待人接物不講禮貌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骨干教師的大量流失,新教師的大量引進,造成初中德育教師隊伍的弱化。加之,傳統(tǒng)德育教育效果的下降、家庭教育的偏差、社會負面效應的影響,使得初中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不盡如人意。

而當前對初中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實驗研究并不多,有指導意義的研究資料也并不多,正是基于這種思考,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我們認為積極探索初中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問題,對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整體水平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取得的研究資料也可為學校確立德育目標、落實德育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二、調查對象、方法和問題的設計

以我校初中一年級至三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初一以孝敬長輩、尊重他人、待人接物、立規(guī)成習方面為重點;初二以遵紀守法、文明誠實、健康向上,邁好青春第一步等方面為重點;初三以理想信念、正直勤奮、立志為國,做合格畢業(yè)生等方面為重點。我們把目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途徑大致劃分為:學校學科教育(包括思想政治及以外的各科教學)、教師、管理(指各類規(guī)范、守則、制度等)、班隊教育、各類活動、新聞媒體等六類,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成調查問卷,研究現階段學生對學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認可程度。從而分析研究出當前初中德育教育現狀問題及應采取的對策。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分兩步進行:

首先,調查學生德育表現狀況,采取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每個年級各100名學生,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其結果見表一。

表一:學生德育表現狀況調查結果統(tǒng)計表(調查100名)

項目初一人數百分比項目初二人數百分比項目初三人數百分比837590從表中各項數據可以看出初中學生的德育狀況其主流是好的,做到尊敬長輩、立志愛國、遵紀守法,有理想、有禮貌、講文明、守信用,但也有不少學生缺乏積極向上、勤奮好學、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學校如何針對新時期、新情況、新特點,應該采取怎樣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學校德育教育質量提出了新的課題。

其次,我們在全校進行了德育教育實效性方面的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00份,分別為:初一100份,初二100份,初三100份。實際收到有效卷300份,分別是:初一100份,初二100份,初三100份。其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二。表二:學生對學校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看法分析統(tǒng)計表

項目教師的榜樣作用各類規(guī)范和制度學科教育班隊課教育各類活動新聞媒介、同學交往合計從上表可以看出:

(1)初一學生對學校各類規(guī)范和要要求意識最強,但隨著年級的上升,則越來越淡漠,這一現象基本符合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初一學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帶有強烈的他律意識,進入少年青春期以后,學生的道德規(guī)范主要以自律為主,且表現出對他律有一定的排斥性。

孝敬長輩92遵規(guī)守紀87理想信念立規(guī)成習78文明誠實82正直勤奮待人接物76積極向上62立志愛國初一16.0226.1415.4232.0750.375.08100初二14.1721.1017.3130.2910.037.0100初三18.3524.2320.1125.317.674.33100平均16.1823.8217.6129.227.695.471

(2)初二年級學生對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熱情很高,這同他們剛進入初中時對各類活動的冷淡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可能與他們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習慣不無關系,再加上各學生又來自不同學校,其個性不太了解。隨著年級的上升,他們逐漸習慣了初中階段的學習,且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并希望表現自我有關。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但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到了初三對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有淡薄的趨勢。

(3)初一、初二和初三學生中分別有對新聞媒介和同學之間交往表現出較大的興趣,這正反映了新時期中學生的特點,他們渴望得到速度最快捷、內容最廣泛的知識,并渴望與同學的交往。

(4)初中學生對各科教學出現了較高的熱情,從初一的15.42提高到初三的20.11,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他們一方面對教師的榜樣作用和法紀法規(guī)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表明初三學生正逐步走向成熟,并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慢慢成為獨立的社會人的正常心態(tài)密不可分的。

四、研究總結:

(一)德育教育的現實狀況

1、德育教育以灌輸為主,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

德育教育離不開灌輸,但灌輸一旦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輸,就難以實現我們的德育目標。我們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重課堂教學,教師是演講者,學生是聽眾。雖然我們也強調德育的“知情意行”但大多情況下,“知”僅僅是教師告訴學生該懂得什么道理,“情”僅僅是教師把自己的感情移植到學生的身上,在這種德育模式下,“意”和“行”就不難想象了,學校德育就變得很脆弱,很多學生在教師面前是“乖乖兒”,而回到家里卻成了“小皇帝”,走上社會后往往就成了“問題兒(臟話、隨地吐痰、闖紅燈等等)”。

在現代社會中,道德現象呈現開放性、民主性和多樣性特征,這種離開學生主動參與的德育灌輸必將陷入困境:其一,被動接受教育,德育工作過于簡單,教師告訴學生多少,學生接受多少,一旦離開老師,學生就喪失自律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離開教師等于離開了監(jiān)督力,缺乏自制力;其三,學生在情感上對德育內容缺乏共鳴,老師講老師的,我做我的,以至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左耳進右耳出”、“今天說了明天又忘記”的現象。老師說了一遍又一遍,但學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犯錯誤。

2、以說教為主,缺乏德育實踐。

德育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判別是非、提高道德能力的搖籃,如果德育教育不能立足于社會現實,缺乏社會實踐,那么這樣的德育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但是,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把德育實踐簡單化,把它定位在看展覽、聽報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其實,判斷是不是德育實踐的標準,不是地理方位(并非校內外之分)和搞那么幾次活動,而真正意義上的德育實踐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自己通過一定的途徑去感悟,以達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當今的學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這一點,只是告訴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說教代替德育實踐或把德育實踐當成說教,不重視或根本就沒有教會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梢韵胂螅@樣的學生走上社會,一旦受到社會不良習俗的沖擊,我們的學校德育還能留下多少痕跡呢?

(二)增強德育教育科學性、實效性的可行措施

1、轉變德育觀念,更新德育內容。

首先,初中德育教育必須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基礎上,樹立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德育觀念,屏棄形式主義。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地確定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整體規(guī)劃。要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根據德育教育的總體目標,科學地規(guī)劃初中階段各年級的具體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qū)別地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使學校德育工作擺脫“跟著感覺走”、“圍著問題轉”的窘況。

其次,學校德育教育還要把創(chuàng)新意識融于其中。在教育思想上體現“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內容上從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滲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現主環(huán)節(jié)。才能使學生學做一個有健康的體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規(guī)范的行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普通學生;學做一個愛自己、愛別人、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有愛心之人;學做一個明是非、知廉恥、重操守、守信義、講氣節(jié)、有骨氣的人;學做一個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體的經驗、有建設家鄉(xiāng)的宏愿、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時期主人。

2、強化德育隊伍,建立德育基地。

提高德育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建立一支思想業(yè)務素質好,事業(yè)心責任心強,相對穩(wěn)定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在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國經濟和社會中出現的一些新現象、新情況。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參與者,要求班主任要熱愛每

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班主任要重視班級輿論的作用,班級輿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通過輿論,可以對一些不符合規(guī)范的不良行為有所監(jiān)督,更重要的是讓輿論起到指導和鼓勵作用。學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愛護學生作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稱職的標準,并指導他們正確地動用鼓勵、表揚、獎勵機制,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初中德育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和正確認識社會。因此,必須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設,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展活動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環(huán)境刺激和激發(fā)中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主體的主動參與,使德育目標得到內化,從而使他們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經驗,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加強行為規(guī)范管理,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初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為他們樹立科學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的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習慣于他律,因此,在他們一進入學校時,學校和老師就應該加強管理,用校規(guī)校紀及其它規(guī)范來要求學生,并利用學;虬嗉壈l(fā)生過的典型事例,通過主題班會和各類教育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道德判斷,使學生在道德建設上真正形成自律。

學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三個重要方面,應組織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生活,通過演講、影評、參觀、訪談、文藝會演等活動,把學生置于必須作出道德選擇的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討論、甚至辯論的方法代替強制的灌輸。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改變當前學校德育教育低效低速的現狀。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充滿人性化的規(guī)范與制度。行為規(guī)范只有經過學生的內化、實踐,才能使學生形成習慣,所以初中德育應以從活動中學為主,并注重活動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于樂和全體參與性。

4、優(yōu)化德育環(huán)境,構建德育網絡。

初中首先要優(yōu)化德育教育環(huán)境。要加強綜合協調,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逐步形成一個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機制。具體地說,首先要抓好三個方面:一要優(yōu)化學校主環(huán)境,二要改善

家庭小環(huán)境,三要凈化社會大環(huán)境。其次是構建德育教育網絡,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立體德育教育網絡,充分發(fā)揮社會、學校、家庭教育職能的作用。這是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質量,促進德育工作由單一化向社會化轉變的根本途徑。

因此,研究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思想觀念的新變化,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還要研究新形勢對中學生德育產生的影響,從而提出新要求、新措施。要認真開展德育教育科學性、實效性研究,并將研究的成果來指導德育實踐,服務于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德育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具有針對性。

擴展閱讀: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開題報告

《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開題報告

《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課題,已經山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批準,正式列為山東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今天我們召開課題開題會,對課題的研究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從現在起,全面啟動課題的研究工作。

一、課題的提出

自全國“九五”規(guī)劃實施以來,全國中小學德育課題研究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在各級科研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廣大小學生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刻苦學習,朝氣蓬勃,樂于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但是,也應該看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新任務和小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況,德育工作還不適應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新特點,不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滯后,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沒有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學生年齡特點及品德形成規(guī)律的具體、連貫、層次化的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單項、直接、正面灌輸或簡單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針對性不強。在一些學生仍然存在“是非觀念模糊、法制觀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嚴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脫節(jié)”等問題。因此,加強“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是刻不容緩的。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開展德育實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徑,本課題的意義就在于通過研究找到如何使學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讓學生信服學校的德育。通過研究從理論上弄清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了解當前學校、家庭、社會在學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問題,從理論上闡述學校、家庭、社會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討學校各部門及班主任、科任教師之間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學校德育效果,摸索學校有效開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實踐上,一是通過研究探索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配合的互相促進的學生德育工作網絡機制,使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與學校的教育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形成合力,防止5+2=0現象的發(fā)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線。二是探索建立學校內部有效的德育網絡機制,學校的各部門之間、班主任與各科教師之間要共同承擔起育人的責任,要形成有機整體,協同作戰(zhàn),共同開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線。三是通過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徑和方法,要灌輸與滲透相結合,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點上的個別輔導相結合,德育內容與學生心理接受性相結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線。

總之,通過本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找到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切實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學生形成主體性道德素質或自律素質,充分保證學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時,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三、研究的目標

1、根據新時期少年兒童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探討德育教育時效性的新途徑,通過教育者組織的和學生自發(fā)的實踐、參與、合作、交往活動,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自律道德素質的形成。

2、以全體學生為德育對象,以班級為單位,以育人為核心,廣泛開展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相結合的德育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使學校真正做到“為學生的成才奠基,為社區(qū)的發(fā)展服務!

四、研究的內容

為了確保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實驗前期著重抓了對德育現狀的調研工作,按學段分年級采取走訪、座談、對話、問卷等形式,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況,切實加強新時期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思

想品行形成規(guī)律的研究,對“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德育環(huán)境、德育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與探索。具體內容如下:

1、從規(guī)劃德育內容入手,建立教育系列。

(1)規(guī)劃教育內容。堅持以“五愛”內容為中心,以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將德育內容具體規(guī)劃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行為規(guī)范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2)建立教育序列。按照教育內容,通過“集中學習、學科滲透、社會實踐、班隊活動、課外閱讀、興趣活動、環(huán)境熏陶、榜樣激勵”等渠道,將內容分解到學年、月份、周次和學科,使教育內容具體化。

(3)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本著立足實際,突出重點的原則,開展“月份主題、周次主題、主題班隊會、主題板報”四個主題活動。

2、從提高認識入手,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機制。

從領導到教師,從學校到社會,只有人人重視,齊抓共管,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整體效應。

(1)統(tǒng)一領導的原則。在校長的領導下,黨、政、團、隊、班主任共同組建一支德育工作隊伍,實行分級包干責任制,做到目標、計劃、方法、評價四落實。

(2)目標合一的原則。把德育納入教育、教學目標管理體系,把德育和教學工作一起列為校長重大決策的主要內容,使德育和教學工作真正融為一體。

(3)全方位的原則。堅持“大德育”的教育觀,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管理網絡。一是由政教處班主任組成一個教育管理網絡;二是由教導處任課教師組成一個教學育人網絡;三是由總務處職員組成一個服務育人網絡;四是由少先隊中隊組成一個

活動育人網絡;五是由大隊委干部中隊干部組成一個自主教育網絡。

3、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拓寬德育途徑。(1)更新教育觀念,實現方法轉變。

(2)抓課堂滲透,促進德育與各學科有機結合。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找準結合點,把德育內容貫穿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把課堂上的思想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動之中。

(3)堅持德育人格化,實現教育活動化。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形成規(guī)律,有計劃的開展集中性教育活動、傳統(tǒng)性教育活動、陣地性教育活動、實踐性教育活動、開放式教育活動,把德育內容貫穿于各項活動之中。

(4)建立三結合教育網絡,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主要建立三種制度家校信息通報制度、家校聯系卡制度、學校開放日制度,做到要求統(tǒng)一、目標明確、步調一致、相互配合。

4、從抓常規(guī)管理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堅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具體化,便于學習,便于操作。一是開展學習“規(guī)范、守則”知識競賽,堅持明理到位;二是執(zhí)行“規(guī)范、守則”,堅持行為訓練到位;三是指導“規(guī)范、守則”,堅持矯正到位;四是教師率先垂范,堅持示范到位,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定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從愛生入手,構建情感性德育新模式。

堅持從情感入手,著眼于建立一種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學校教育新模式,充分運用情緒、情感的感染性功能、激勵性功能和動力性功能,促進學生對學校道德教育的認同。

(1)廣泛開展愛心教育活動。堅持用愛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

用情去感化一切學生,喚醒其自覺力量,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到成長是幸福,不斷超越自我是幸福。

(2)開展師表形象設計活動。重塑新型師生關系,用理智的愛、健康的愛、嚴格的愛去產生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關愛中幫助學生形成自尊、自愛的健康心理品質,用自尊、自愛約束自己的行為。

五、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德育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題研究,尋求解決的辦法。

(2)觀察法: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學生的個性與發(fā)展,以對學生的關愛去打動學生的心,以情動人,教師還要在觀察的基礎上,經常與學生溝通,與家長溝通,與社區(qū)溝通。學生只有通過溝通達到相互理解,才會接受老師、家長或別人的思想教育。

(3)行動研究法:綜合運用電影、電視、網絡、廣播、書籍、刊物、報紙、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傳播媒體,充分依靠學生督委會、班委會、隊組織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德育熏陶,施展才智,發(fā)展能力。

(4)個案研究法:選擇個別學生或個別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展開調查分析,收集數據,尋求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徑,進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總結經驗,以便推廣。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分階段及時總結經驗或教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研究時間安排

本課題研究共分三個階段。

(一)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完成四方面工作:1、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計劃。

2、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

3、進行課題研究方面的師資隊伍培訓,開展家庭、社區(qū)和學校德育教育現狀的調查活動。成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社區(qū)德育工作委員會、聘請校外德育輔導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組織機構。

4、確定小學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德育教育的目標和制定有關管理制度。

(二)實踐研究階段:要完成六方面工作:

1、對學校的德育情況進行調研,摸清目前學校德育的基本情況,找到制約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各種因素,并確定其中的關鍵性因素。

2、加強課題研究的意義的宣傳,爭取得到社區(qū)和廣大家長、全體師生的大力支持,讓德育教育的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3、對影響學校德育的各種因素進行調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線,使學校德育成為有效德育。這三道防線:一是學校、家庭、社會聯動機制,形成第一道防線;二是學校內的各部門、班主任、科任教師要形成整體,有機配合,形成第二道防線;三是開拓新載體、尋找新途徑、創(chuàng)造新方法,提高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形成第三道防線。

4、建立家庭、社區(qū)與學校的學生聯系卡,定期相互反饋學生的德育表現情況。

5、組織社會調查,“開展美德伴我行”活動,參與法制宣傳、交通安全宣傳、講科學破迷信宣傳、學知識反賭博宣傳等活動。

6、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自律、自理、自立、自學、自強”的一代新人。

(三)總結評比階段:要完成四方面工作: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各種資料,并匯編成冊。2、撰寫課題的結題報告,申請結題。3、教師的研究論文和案例評選。

4、舉辦課題研究的成果展覽。七、成果形式

1、撰寫高質量的研究報告。

2、《加強德育實效性研究》論文集錦。3、編寫德育校本課程。八、保障措施

(1)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課題負責人:課題主持人:課題主研人員:

(2)領導小組,把握實驗的進程、方向和效果。重點抓好五落實:實驗師資、實驗研究活動、實驗經費、實驗工作管理、實驗工作總結。

(3)實驗小組集中精力實行抓點實驗,跟蹤督導,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方案,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4)開展好實驗教師工作考核、年度專題研討活動,為實驗研究營造氛圍,排除后顧之憂。

課題組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研究階段總結》由互聯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seogis.com/gongwen/52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