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出息”的打賭改變?nèi)松?br />
文/崔玲
那時候,自由女神像旁,薛蠻子滿頭尚是黑發(fā)。泛黃的照片中,薛蠻子的西裝有些老氣,但上翹的嘴角和不羈的眼神卻散發(fā)出年輕人的活力。
照片拍攝于薛蠻子去美國留學的第一年。19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薛蠻子在中國結識了伯克利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不到30歲,一口流利的英語,沒有讀過高中和大學,卻直接考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系主任對眼前這位青年贊嘆不已,親自寫了推薦信。
說到流利的外語,其實源于一次“沒出息”的打賭。那是更早的時候,薛蠻子聽同學講了一個“傳奇”——一個人一個月內(nèi)記住了700多個英文單詞。這個數(shù)字,在那個知識無用的年代,算得上奇跡了。
聽到這個,從小天資不錯的薛蠻子不以為意:“700個?我一個月能記住900個。”“如果你能記住900個,我就請你去莫斯科餐廳吃飯。”為了好玩,也是為了那頓飯,接下來的薛蠻子月月超指標完成計劃,一年下來,他竟然背了1.2萬個單詞。這個小小的賭注,讓薛蠻子迷上了英文,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讀原著,翻譯小說,不亦樂乎。
“當時對知識的渴求,就像今天大家對財富的著迷。上世紀70年代,市面上的中文書不多,但是英文書卻不少。我急切地想知道這個世界,到底長什么樣。”這也是薛蠻子出國的根本動因。
薛蠻子當時的想法是:改變現(xiàn)狀——自己的、國家的。“我學的是中外關系史,也了解到國外的一些情況,我想知道世界眼里的中國和中國人眼里的中國到底有什么區(qū)別,我也想見識一下外國電影里色彩斑斕的人生和光怪陸離的世界。”
就這樣,薛蠻子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
薛蠻子的第一個感受是包容與平等。在伯克利,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外國人,有四分之一的教授來自異國。更重要的是,教授、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在學術面前人人平等。自信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成了薛蠻子最大的收益。
美國商業(yè)環(huán)境的浸淫,改變了薛蠻子最初的教授夢。當他發(fā)現(xiàn),美國的聰明人都去當商人之后,他轉而也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憑借著自己的聰明和膽識,他達成了目標。“如果沒有微博打拐,我和普通留過洋、發(fā)了點兒小財?shù)纳倘藳]有區(qū)別。微博這個平臺,一下子讓我成為了站在臺前的人。”
對于近些年的突然走紅,薛蠻子認為與心態(tài)有關。他直言,成為父親,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事。作為一名父親,對拐賣兒童的現(xiàn)象自然深惡痛絕。沒想到,出自本能的呼吁成就了他另外一段不一樣的人生。直到現(xiàn)在,薛蠻子都認為,在他心里不可能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家庭這個詞平起平坐。
薛蠻子的人生從來沒有刻意為之,他欣然接受美利堅的新潮思想,他知道成為公眾人物利弊共存,他也清楚出名的代價一定是一次次被人“黑”,不過,這一切他都不在乎。因為,他信奉黑格爾所說的“存在就是合理”。(勵志故事)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