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個能夠借錢的朋友
文/遇苓 易越
前段時間,一篇《向朋友借錢:文章值得一讀,讓人思索良久》的長微博流傳甚廣,深獲共鳴。作者的朋友魏先生因為生意上的意外向她借錢,“我考慮了十分鐘,決定把這錢借給他。”在此之前,魏先生已經按照親疏遠近打過九個朋友的電話。他感嘆:“如果不是這次借錢,我還以為我有很多朋友,現(xiàn)在我才明白,原來我是這么孤獨。”
比較戲劇性的事情在后面,作者決定做個危險的試驗,她挑了九個“純粹意義上的朋友”,給他們每人發(fā)了一條內容差不多的短信:“我現(xiàn)在遇到點麻煩,需要向你借X萬塊錢,―個月之內歸還。如行的話給我電活,不行就發(fā)個信息吧,也不要緊,我等你答復。”結果,她收到了七條信息、兩通電話;匦畔⒌娜慷际峭窬埽“你怎么會要借錢哦,我昨天才借給人家十萬,是放息的,你又不早說,不好意思,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咯”.兩個直接給她打電話的都是愿意借錢的。一個來電說:“你把銀行卡的卡號告訴我,我讓我老公明天上班給你打過去。”另一個來電更感人:“錢已經準備好了,是我送過去還是你過來拿?”那個魏先生帶著點悲涼告訴作者:“從現(xiàn)在開始,你只有這兩個朋友了。”
我們無法驗證作者是否做過這個試驗,但這個試驗的結果,卻極其符合大眾“借錢難”的生活真實和心理體驗。一方面,“手心向上”是很難為情的,伸手借錢的人體驗到自尊被擲于天平上被稱量的心理困境,而這個要求還很可能被朋友以各種理由拒絕;另一方面,被借錢的人也被置于一個被考驗的處境里:現(xiàn)在朋友有困難,你借呢還是不借呢?不借錢朋友沒了,可借了的話,錢和朋友很可能一塊兒沒。
“能夠借錢的朋友關系”什么樣?有位網友認為,并不在有沒有能力,而在彼此的關系深度和意愿:我愿意!而且是雙向的“我愿意”!一方的態(tài)度是:親愛的,我現(xiàn)在有需要、有困難,需要你幫助,我相信你愿意幫助我!另一方的態(tài)度是:親愛的,謝謝你在這樣的時刻想到我,我愿意幫你渡過難關!這建立在兩個人對彼此關系的深度和認識相對一致,也建立在時間帶給朋友雙方生命的融合度——有不以利益、金錢為目的的情感和交往的基礎,共同經歷過生命中重要的歲月甚至共過患難。
“很多人說借錢傷關系,我明明缺錢,朋友明明有錢,為什么不肯借給我?我認為,就是今天我們之間的交往深度比以前輕淺了好多,而且也越來越電子化、工具化和快餐化。其實我們的社會財富很多,很多人手里有很多錢,但人們之間的情感賬戶里面卻沒有那么多的余額,我們往這個情感賬戶里不怎么存儲了,那種共同體驗式的情感經營就更少了。如果我們和朋友都不存儲,怎么能從情感賬戶里折現(xiàn)呢?”心理學家分析道。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借錢的朋友關系,而且是互相的。那些不借錢給我們的朋友,也并非冷漠,我們可能只是錯誤地評估了我們的關系深度——他們肯定也有他們愿意傾囊而出的深情朋友,而我們還不是。也許在某一天,當你們共同經歷了很多,你們的情感賬戶有足夠余額,在你需要時,你根本無需開口伸手,朋友已經帶著錢袋子風風火火地來到你身邊,與你在一起,和你共患難。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