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網(wǎng)》是一部由美國作家E.B.懷特著作的小說,講述了一只豬和蜘蛛的故事。小編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們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一個下午,伴著慵懶的午后以及每個午后習(xí)慣性地困倦,看完了這本寫給孩子們的書——《夏洛的網(wǎng)》。本來打算是用它催眠的,但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就陷入作者精心編織的故事里。
故事從一只落腳小豬(身體機能不足、營養(yǎng)不良,絕大部分是母豬產(chǎn)下的最后一只豬仔)開始,因為它的先天缺陷,主人欲將它作為晚餐的配湯,可小主人卻喜歡的不得了(也許一切小的東西,都會莫名引起別人的憐愛吧),于是就把它養(yǎng)了起來。隨著小豬一天天長大,它不得不被原先的主人賣到了真正的農(nóng)場。在農(nóng)場里,它結(jié)識了油腔滑舌卻樂于助人的老鼠、啰里啰嗦卻經(jīng)驗豐富的綿陽,以及一只叫做夏洛的改變它豬生的蜘蛛。原來,它的命運無非是被農(nóng)場主養(yǎng)的肥壯,待到圣誕節(jié)就被宰殺任人們享用。它存在的意義,只是作為人們在節(jié)日里歡快的慶祝中加點可口的作料。它的朋友們,都看得很清楚,可是礙于能力有限,所以只能望塵莫及地給予它心理上的支持。只有夏洛,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吐絲織字的方式保全它的生命。最后,在小豬贏得生存機會的同時,卻失去了用生命幫它渡過難關(guān)的朋友……這是《精靈鼠小弟》的作者E.B.White為全世界孩子們做出的一項卓絕的貢獻,作為美國最偉大的10部兒童文學(xué)之一,已經(jīng)被我國列入小學(xué)生課外必讀讀物。作者書寫的是一個童話故事,但他給人以無限溫情、感動和憧憬,絕對是一部童叟無欺的作品。他用柔韌無比的蜘蛛絲編織了一張溫暖的、美麗的、善良的、令人無比感動的網(wǎng),對善良的弱者之間相互扶持的行為大加褒揚,除了愛、友誼和奉獻之外,還充滿著滿滿的正能量,以及一份對生命本身的贊美與眷戀。
所以,這不該算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至少結(jié)局還是皆大歡喜的,可能因為它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孩子,但這本書絕不僅僅只是孩童的讀物,它教會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活著的意義。書中夏洛(蜘蛛)說:“我們生我們活,然后我們死,往復(fù)重生,這樣的意義是什么?也許,在活著的時候,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會提高我們存在的價值”。
我記得,在帶孩子旅行的時候,他依然很怕蜘蛛,很怕蜘蛛網(wǎng),雖然他已經(jīng)看過《夏洛的網(wǎng)》?赡,這個世界比較注重外表的社會心理已經(jīng)對一個九歲半的孩子產(chǎn)生了影響,丑陋的外表下那顆善良的心,不太容易被人看透,更何況是孩子。他們只從這個故事中看出了團結(jié)和互助帶來的收貨,卻難以發(fā)現(xiàn)付出和犧牲為希望鋪就的路。
有些死,無足輕重,卻能讓生者銘記一生!有些人,雖然活著,卻形同走肉……?
02
《夏洛的網(wǎng)》是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優(yōu)秀”一詞的意義在于它不僅能夠給孩童以快樂和趣味,也能給成人帶來啟發(fā)。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的意義在于它能夠潤物細無聲,通過簡單的童話而帶給人們無限的感悟,豐富自己的人生。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這篇作品能夠人不同的感觸。
首先在于小女孩Fern。她是Wilbur的救命恩人。在開頭,父親想要殺了這個看似營養(yǎng)不良的小豬仔,但是,兒童的世界是單純的,她不明白為什么就因為剛出生的缺陷而就剝奪了他在世界生存的權(quán)利。Fern問他父親,如果自己出生時候也這樣有缺陷,他會不會也殺了她。父親說這不可能,因為兩者不能一同而語。成人的世界早已經(jīng)失去對于世界其他生命的感知,更多的是考慮到利益。小女孩是純真的,關(guān)注生命的,所以她救下了小豬仔,保護它長大,為它操勞。但是,當(dāng)她長大的時候,也慢慢被成人的世界所感化,小時候她可能會懂得動物的語言的,但是,慢慢的,她會長大,她也要學(xué)習(xí)社會是怎樣的,最終她可能就這樣慢慢消磨掉自己身上的靈性、對于自然界的感知。這是教育的悲哀。
其次,在于Wilbur逃跑的那一章節(jié)。Wilbur在鵝的誘勸下,跑到豬圈外。鵝就是《圣經(jīng)》里面的蛇,總是在誘騙純潔的人上當(dāng),做出逾越之舉,自己卻不動不響。自由,究竟何為自由呢?“我喜歡自由,我的意思是我想我喜歡,和外面的世界沒有阻隔。” Wilbur的意識是粗淺的,自由確實是給了它選擇、嘗試的自由,但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他又感到懼怕。其他動物都在鼓噪,讓它趕緊逃跑,不要被人抓回來。這些動物自己做,卻總是在鼓噪別人出格,是可恨的庸人,是心中憤懣卻永遠自己不想辦法改變現(xiàn)狀的人,只期待別人能夠做或者能夠幫助它解決問題。這種人世間并不少有?墒牵琖ilbur也不想成為焦點,“我獨自到廣大的世界去,實在還嫌太年輕。”出于對成長的畏懼,對自由的畏懼,他不知道也不想去面對自由帶來的挑戰(zhàn),因此,在好吃的豬食的誘惑下,它又回到豬圈當(dāng)中,回到自己舒適的生活當(dāng)中。生活中,有三類人,一類是碌碌無為、不求改變的庸人,一類是嘗試改變又退縮的人,一類是為了改變而改變、信念堅定的人。一般,世上第一種人最多,第二種次之,第三種人少之又少。但是,世間成功人、英雄人多處于第三種人,社會的進步也多由第三種人所推動。Wilbur由于形式被其他動物鼓噪著說要逃跑,他自身都沒有的打算,卻被別人打算好了,世上這種無聊的看客和道德的至高者多如牛毛,所以說,說話的人永遠不腰疼,他們害怕去做證明自己的獨特的事,卻當(dāng)別人做得時候又指手畫腳、品頭論足、頭頭是道,偏偏這種人你有無法隔絕,她總是在你身邊圍城一圈,阻礙你追求世上的榮耀與杰出。庸人也就由此獲得了致命的力量。
再者是Wilbur與蜘蛛夏洛的友誼,這是最容易看到的一層意義。他們的友誼類似于忘年交,蜘蛛代表著是智慧的長者,而Wilbur代表的是初出茅廬的小伙子。Wilbur初出茅廬,單純而幼稚,而作為朋友的夏洛諄諄教誨,處處幫忙,尤其是救助其性命。在剛剛認識的時候,Wilbur認為夏洛是極其殘忍的,因為她吃蒼蠅等有生命的東西,但是夏洛給他上了現(xiàn)實的第一節(jié)課,幫助它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社會。世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著舒適的生活,即使是父母的幫助也不會長久。最終,你還得要靠自己,靠自己的話就不得不去面對社會,面對殘忍的各種打斗。在對于食物的辯論中,蜘蛛給小豬看了現(xiàn)實。蜘蛛是知道感恩的,因為她由于Wilbur能夠吸引蒼蠅等而有食物,所以她喜愛Wilbur不僅是由于他的單純,也是他的幫助。蜘蛛一生信守承諾,讓W(xué)ilbur免于被殺,這是友誼。Wilbur也守護者蜘蛛的孩子。這就是兩者的友誼,有付出,有堅守,很淡,很溫馨。
另外,書中的一個主題就是生死問題。生死問題是人類永遠探討的一個話題,很多書籍都有探討,這本書也有這個意思。在被老山羊告知自己死的命運后,Wilbur是驚恐的,睡不著覺,找朋友幫忙,心中惶惶不可終日。對于死亡,年輕人免不了害怕。但是,在慢慢對于生活有了體驗了之后,情況或許不一樣。故事情節(jié)由四季時間變換而推動,Wilbur在成長,知道了生命的意義,知道了友誼的價值。在看到蜘蛛的死去后,我覺得他的心智也會慢慢成熟,對于生命會有比較成熟的看法。雖然生命的結(jié)局是死亡,但是生命的光輝在于他的意義,意義是人富裕自己最美好的光芒,畢竟死亡比生命更加確定與永恒,人類在這短時期的生存中所要做的是要獲得思想上的慰藉,不管是愛情、友情等等,填滿了一個人的精神,也就填滿了他的生死之間的鴻溝。
最后,還有一點就是人類愚昧。人類迷信。他們迷信自己,所以造出了神話,他們不相信其他生物的靈性,當(dāng)蜘蛛織網(wǎng)顯示給人類的時候,他們是驚奇,覺得是神的作用,沒有人把這看做是應(yīng)該。世上的應(yīng)該只是人類的專有名詞,迷信自己,迷信偶像,卻不相信眾生,是人類的悲哀之一。蜘蛛說“人類迷信紙上的東西,以為都是真的。”這句話讓我驚醒,就像《娛樂至死》一書一樣,世上的這些所謂真實有很多時候都是一種虛構(gòu),人類最要回歸的是人的本質(zhì),但是當(dāng)今人已經(jīng)很少考慮了。時代進步的悲哀就在于此,以前是對神的崇拜,之后是對物質(zhì)的崇拜,現(xiàn)在又多了對于信息的崇拜。人類相信的東西太多,最后只會導(dǎo)致不相信自身的結(jié)局。對于智能化的恐懼還有追求,是人類遠離自身的結(jié)果。
當(dāng)然,這本書所給人的啟發(fā)遠遠不止于此,我看了后很有啟發(fā),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兒童作品,不僅對小孩,而且對于小大人。另外,給我一個思索就是,西方教育忠實的是孩子的體驗,讓孩子體驗動物、體驗自然,而中國當(dāng)今更多的是強調(diào)體驗知識。我覺得這很悲哀,兒童的早期教育重要的在于對于世界本身的接觸,因為人類是從里面成長起來的,它能夠給兒童最大的心靈實感,培養(yǎng)美、對生命的敬畏等等最為基礎(chǔ)的人類素質(zhì)。如果缺少這方面的培養(yǎng),只重視知識的灌輸?shù)脑挘郎匣蛟S有了杰出的人才,缺少了溫情,而多了極端的人的存在。
03
距離讀完這本書已經(jīng)有至少一年半的時間了,記得當(dāng)時是在學(xué)校圖書館圖書開放日買的這本書,那段時間對兒童小說比較癡迷,看到這本書后,就沒猶豫地拿起了。后來拆開后,發(fā)現(xiàn)書的質(zhì)量不是很好,懷疑是盜版,所幸字體印刷倒還清楚,不影響閱讀。后來畢業(yè)了,從蘇州輾轉(zhuǎn)到上海,一直帶著,一直想說換本正版的,以做收藏,但一直未付諸行動。年前,為了保持英語語感,每天晚上睡覺前還朗讀了幾章,但沒堅持下去。今天坐在辦公室,閑來無聊,從同事處覓得劉同的《向著光亮那方》,讀了兩章,很巧,全都是關(guān)于友情的,很打動人,會讓人忍不住紅了眼角。不知為何,就突然想到了Wilbur和Charlotte。
書讀到三二之二處時,我都是不喜Wilbur的,認為他只會向Charlotte索取,他的不安、他的焦慮、他的惶恐,全都向Charlotte訴說,一有問題就向Charlotte求助,卻從未想過Charlotte是否也會有同樣的不安、焦慮、惶恐,甚至不知道Charlotte的大限將至。是的,到現(xiàn)在我還是認為Wilbur在與Charlotte的這一段友情中,基本都是索取,沒有付出?墒牵胶髞,就想開了,Charlotte的付出是自愿的,是不求回報的,Wilbur也沒要求Charlotte一定要為他做這做那,他們兩個一個愿意付出,一個樂于接受,別人又有什么權(quán)利什么立場來評判別人的友情呢。Charlotte設(shè)巧計幫助Wilbur躲過被宰殺的劫難,Wilbur給無趣的谷倉增添了幾分生機與趣味,對于Charlotte來說,Wilbur最大的意義就是陪伴了吧,全身心的信任與依賴,真誠的陪伴,這可能也是Wilbur的付出了吧?最起碼在這段友情中,雙方都是真誠的。
記得是在圖書館看完這本書的,一個很大的自習(xí)室,坐滿了復(fù)習(xí)的同學(xué),如果知道看到最后會哭,我絕對不會去自習(xí)室,一定會找個安靜的私密的地方讀完這本書,然后發(fā)會呆。直到現(xiàn)在,一想到Charlotte在廢棄的臨時豬圈里度過最后的時光,還是會覺得很難受,心里堵得慌。雖然把希望帶回了谷倉,可是那都不是Charlotte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