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家之人》是一部來自歐洲的動畫電影,影片劇情豐富,畫面精致,寓意深刻,網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還不錯,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網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01
和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畢竟去年年初看的預告片沒有對話,當時也只是以為有點類似于阿富汗版花木蘭那樣,有沖突有戲劇的故事。真正看了正片,有幾分意外的驚喜,但更多的是壓抑。“十一歲不算孩子了,可以嫁人了”、“女人不可以讀書,不可以單獨出門,沒有買東西的權利”,哪怕早有心理準備,但開場不到五分鐘就被簡單粗暴得扯進這樣的世界里還是非常不適,直到看完后幾個小時,還是感覺有種無法呼吸的絕望感。
生在阿富汗的帕瓦娜很不幸,但擁有一個慈愛博學愿意教她讀書識字講故事的父親又是極大的幸運,雖然這種幸運在彼時彼地可能一無是處還會起反作用。僅僅是因為殘疾需要女兒幫著攙扶去市場做買賣,父親就被剛加入塔利班的小混混帶走。下有小弟上有姐姐,母親受傷體弱父親生死不明,帕瓦娜毅然女扮男裝后初次唯唯諾諾地走在大街上那一幕非常戳我,曾經她圍著頭巾到處懇求都沒人愿意賣東西給她,甚至還沒站穩(wěn)腳就被追打,如今她只是剪短了頭發(fā)換了個身份,世界對待她的方式已是翻天覆地。
而相比默默挑起全家擔子、溫柔善良又堅韌的帕瓦娜,我更喜歡她那個同樣女扮男裝的舊同學肖希婭。半年前看預告片時我骨子里的理想浪漫主義作祟,曾經還暗暗猜想他是不是阿富汗版花木蘭的“李翔 ”。而沒看簡介直接看正片的我才發(fā)現那只是兩個姑娘,不過這曾經的惡搞腦洞當然不會影響我對這個角色的喜愛,改名德利瓦的她在電影里是帕瓦娜相依為伴的伙伴,也是引導她的啟明燈;蛟S是比帕瓦娜多經歷了幾年外界的生活,或許是沒有太多親情上的牽掛,德利瓦的觀念處事都更圓滑和勢利,但她也同樣的善良堅韌。支撐帕瓦娜的是救出父親一家平安的信念,而對于德利瓦則是那張從父親箱子底偷來的,南印果阿的風景照。
兩個男裝之下的小姑娘小心翼翼爬上廢棄的坦克上相依而坐,對著照片中果阿的碧藍海水期望未來的那一幕,真是美得令人心碎。
最終兩人分別,因為帕瓦娜要在救出父親后跟隨母親那邊的親戚離開,那個二十年后在果阿海灘上買賣相遇的約定,伴隨著空中轟炸機的鳴聲,在我看來簡直是一個大flag。不像理想主義的印度電影,有著相比之下更輕松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文氛圍,無論再怎么黑暗和寫實,骨子里總還是能感覺的熱情與歡樂。 但《養(yǎng)家之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試圖挑起或者引導觀眾的情緒,都更像冷漠地闡述著在阿富汗真實發(fā)生的一切,但我知道其實電影里的故事已經是非常理想的了。就像有個短評說的“對于現實來講這部作品太過無力,作為動畫來講這部作品又太過沉重”
看的過程中想起來幾年前看的《我在伊朗長大》,恰巧是戰(zhàn)爭主題的動畫電影,當然內核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喜歡《伊朗》甚于《養(yǎng)家之人》,但不得不承認,如果從同樣的角度看《伊朗》里面很多的臺詞就顯得力度不足了。這種感受很奇妙,因為明明《我在伊朗長大》才是真真實實的自傳題材,而《養(yǎng)家之人》改編自小說,可我對《養(yǎng)家之人》總多了幾分敬畏(共情感也少了),大概是因為戰(zhàn)爭題材吧。戰(zhàn)爭中的人性總是格外動人,而親歷戰(zhàn)爭有多恐怖,我完全不敢想象。畢竟在這個電影里,在黑暗的戰(zhàn)亂中,最閃耀的也是在混亂與親情交相襯托下那些微弱的人性之光。
如同電影一直穿插其中的民間故事,勇敢的男孩最后成功地從巨象那要回了村民的種子,其實那個故事合起來是非常散亂和邏輯不通的,但自古激勵支撐民族精神靈魂的故事,從來也不是靠科學和邏輯。
“在我們家鄉(xiāng),人才是最無價的珍寶。”
真的希望她們二十年后能相遇果阿海畔。
理想主義的我得去看部印度電影緩緩了。
ps:
看到最后說的那句“raise your word, not your vicoe. it is rain that makes the flowers grow”時我又有點悲觀,畢竟還是西方視角下的電影,但在現今社會,任何最終的勝利靠不僅僅是講道理。
畢竟自由是有代價的,always。
02
一部嚴肅題材的動畫片往往比真人影片更讓人沉重,它輕盈的畫面和殘酷的內核本身形成一種極大的反差。
影片的梗概是講11歲的小女孩帕爾瓦娜,生活在塔利班統(tǒng)治下的阿富汗地區(qū),因為爸爸無辜入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頓和危機,小小年紀的她挺身而出拯救了家人。
影片里除了現實里發(fā)生的故事外,還分別借著人物的口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是帕爾瓦娜的爸爸講的,影片開頭短短的敘述就讓我們了解了這個國家榮耀而悲愴的歷史,無數征服者的鐵蹄踏過這片富饒之地,高尚之鄉(xiāng),戰(zhàn)火中他們輪番上場,帶給這個國家數不清的傷痛。
第二個是被打斷的故事,帕爾瓦娜想講一個公主的故事,就像所有這個年齡的小女孩一樣,卻只講了一句話就被塔利班的盤查給打斷了,這是個由不得做公主夢的現實。
第三個堪稱暗線的劇情,當爸爸被抓走之后,帕爾瓦娜為了安慰哭鬧的弟弟,而講述了一個勇敢對抗象王的小男孩的故事,故事斷斷續(xù)續(xù)地講著,和現實線平行穿插,勇敢小男孩和勇敢小女孩的經歷互為鏡像。
她的朋友說你要給小男孩取一個名字,帕爾瓦娜說蘇萊曼,那是她故去哥哥的名字。
故事里,怪物象王搶走了村民們的種子,蘇萊曼要去取回來,女巫告訴他要戰(zhàn)勝象王需要三件寶物:一件閃著光的,一件用于抓捕,還有一件讓人平靜的。
蘇萊曼用前兩件寶物鏡子和漁網打敗了象王的爪牙惡狼們,發(fā)怒的象王赤紅著眼睛從山頂沖向兩手空空的他。
最危急的時刻,帕爾瓦娜急切地沖蘇萊曼呼喊。
“用你的故事讓他平靜下來,那個媽媽從沒說起過的故事。”
現實和故事在此刻交匯。
原來蘇萊曼在像帕爾瓦娜這么大的時候,撿起了大街上的玩具,結果那是一個炸彈,死亡便是蘇萊曼的結局。
象王喘息著平靜下來,他身上的鋼鐵鱗片紛紛掉落,他最終在小男孩面前躺下,把代表愛與希望的種子還給了男孩。
象王就是被戰(zhàn)爭扭曲被宗教異化的現實社會,這片千瘡百孔的土地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數不清的慘劇,人們失去自由,失去家園,失去生命,而這一切本不該發(fā)生,唯有正視并承擔著這樣的悲痛,才能讓敵對的人們從暴虐仇恨中清醒過來,重建他們的家園。
影片的最后,蘇萊曼回到村莊,和全村人跳舞,大笑,開懷暢飲。母親和姐弟重聚,帕爾瓦娜帶回了父親,她們在帶著哈拉的月光下,向著對方走去,漫漫長路,他們總會重聚。
蘇萊曼給象王講了一個故事,讓他平靜下來。
那么,看完帕爾瓦娜這個故事,你的內心平靜了嗎?
03
和《凱爾經的秘密》一脈相承的畫風。這部手繪動畫看的我淚流滿面,在那個戰(zhàn)火不斷的國度,堅韌的小花在茁壯成長。
「帕爾瓦娜和奧狄什汗的故事!
父親講述他的童年,那時候的阿富汗還沒有被戰(zhàn)火侵襲,可是好景不長。后來,當老師的父親被迫上了戰(zhàn)場,回來的時候已經一條腿截肢了。一家五口的生計要靠父親去集市上兜售小商品和代讀寫書信維系,但好歹這個家也有父親這樣的一家之主。
當父親被曾經的學生,現在塔利班的爪牙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關押后,帕爾瓦娜一家的生計全部落在她一個未成年的少女身上。森嚴的宗教管制和世俗黑暗的壓迫下,帕爾瓦娜要扮成男孩養(yǎng)家賺錢,剪了短發(fā)的她成了小男孩奧狄什汗,換了男裝的她從未感受過如此的自由自在,和小伙伴一起努力工作,不管多么辛苦的工作,她都咬著牙堅持。
這如花的少女生在這樣的國家就要經歷著難以想象的遭遇。過早的經歷成長的陣痛,也過早的告別童年時代。我們總是患得患失,總是強調自己多不容易,但是比起帕爾瓦娜這樣的小女孩,我們不知道有多幸運,生在和平強大的國家,沒有戰(zhàn)亂災禍,沒有生來不平等的遭遇。就算生活如此艱難困苦,養(yǎng)家這件事的擔子多重,這個堅強的姑娘都沒有放棄啊。
母親面對強權暴力勇敢拼命去保護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完整才是最重要的。毅然的拿起武器來,她只是個瘦弱的女子,卻可以用命去拼。反觀那些呼來喝去的大男人,父親的學生,張牙舞爪的樣子對弱勢群體,但說起去戰(zhàn)場開戰(zhàn),他卻一臉茫然,完全沒亢奮的感覺。戰(zhàn)亂讓這些人心理扭曲,消磨他們的意志,只是淪為行尸走肉,作為人的特質和屬性就越來越少。
「蘇萊曼和象王的故事。」
帕爾瓦娜很喜歡爸爸講的那些神奇的傳說。這是個勇敢男孩的故事,蘇萊曼為了全村人,踏上了尋找象王并打敗它,取回種子的旅程。路途中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他也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救了一批老馬,也因為他的善良獲得打敗象王的法寶。
然后,故事在最后與現實交疊了。蘇萊曼就是帕爾瓦娜的哥哥,那個在路上撿了一個玩具,之后玩具爆炸…
雙線敘事為電影增加了很多魔幻色彩,無論現實還是虛擬,人始終要堅持信念,相信愛。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總是有希望能實現目標。人才是無價的珍寶,帕爾瓦娜失去了哥哥,但她卻努力救回了父親,只要一家在一起,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既然生在這樣的國度,就努力生存下去。
比起現實線,我更細化虛擬傳說這條線的立體剪紙畫風,為這個現實、憂傷的故事多了很多溫暖感覺,戰(zhàn)爭破壞的不僅僅是人的身體,還有思想,在崩壞靈與肉之間,正確的價值觀是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道路。黎明前一定是最黑暗的時刻,希望這樣的黑暗不會持續(xù)太久太久。女性在這世界上是比男性更堅韌的動物,她們用自己的柔韌去適應這個世界,真誠祝福每一朵戰(zhàn)火下的小花都可以做著蔚藍大海的夢,都可以實現這些夢!
04
鑒于動畫的背景特殊,描繪的是塔利班統(tǒng)治下阿富汗的社會生活和習俗風情。很容易順拐地把影片定性為阿富汗動畫片。
敲黑板,這電影可是說英文的!
仔細一看,《養(yǎng)家之人》的制作班底,幾乎全是歐洲血統(tǒng):
劇本來自黛博拉·伊莉絲(Deborah Ellis)的同名原著改編,動畫界小有名氣的湯姆·摩爾(Tomm Moore)擔任制片,導演是同為卡通沙龍動畫公司的諾拉·托梅(Nora Twomey)。
同名小說《養(yǎng)家的人》封面
當然還有門面擔當,聯(lián)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安吉麗娜·朱莉加盟制片。不過你我都明白她的定位,負責站臺的同時,突出人道主義的重要屬性。
說白了,這部動畫片就是愛爾蘭的動畫公司卡通沙龍(Cartoon Saloon)出品。
卡通沙龍公司的logo略隨意
卡通沙龍成立于1999年,屬于動畫界的「奇葩」,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動畫重鎮(zhèn)中,異軍突起。我愿意為它親擬一條宣傳語:
「卡通沙龍出品,每一幀都是藝術」
2009年的作品《凱爾經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手繪畫風時而精密繁復,時而靈逸動人,想象力更是天馬行空。
那本泥金裝飾手抄本《凱爾經》看得人如癡如醉,森林精靈艾絲琳的一曲天外之音聽得心底魂牽夢繞。
每一幀都能截圖作為壁紙的《凱爾經的秘密》
AislingSongChristenMooney-BrendanEtLeSecretDeKells《Alsling Song》 聽者會跟著白貓一起靈魂出竅
到了2014年《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同樣是愛爾蘭民間傳說,同樣是質量上乘的手繪畫風,這次多了許多水墨渲染的效果,給整個動畫撲上一層海島邊氤氳不散的水汽。
音樂上愈加恣意,愛爾蘭民謠鋪滿全片,配上非工業(yè)化流水線的畫面,濃濃的都是歐洲文藝氣質。
《海洋之歌》瑰麗奇幻的畫風,讓人過目難忘
而今的《養(yǎng)家之人》,鑒于阿富汗塔利班跟靈動沾不到半毛錢關系,動畫畫風沉穩(wěn)和寫實了不少。
那是否動畫片觀感大打折扣呢?畢竟不就是沖著天馬行空的畫風去看卡通沙龍的么。
倒也不盡然!娥B(yǎng)家之人》自是找到了自己安家立命的法寶。那便是卡通沙龍必少不了的歷史傳奇或者民間傳說。在這一部分,畫手們縱情發(fā)揮,看得你心欠欠欲罷還休。
傳說故事采用剪紙貼畫的形式展現,非常巧妙
你注意到老婆婆突然出現的第三只手了嗎
貳 | 想說又沒說完的阿富汗那些事
不是軍事迷或者基地組織控的在座各位,想必還是對阿富汗紛繁的歷史有些陌生的。
如不是看了《養(yǎng)家之人》一開頭,父親努魯拉(Nurullah)對小女兒帕瓦娜(Parvana)繪聲繪色地講解,我也不會對追溯到史前的阿富汗沿革史感興趣的。
阿富汗,東西方交界處,連接南亞、中亞以及西亞,它擁有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位置,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次侵略和征服。相應的,也飽受各種文化沖擊。
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創(chuàng)造了古波斯帝國百余年的輝煌,領導了一場摧枯拉朽的遠征,到達了中亞。阿富汗并入了波斯帝國。(前6世紀中期—前336年)
而后統(tǒng)一希臘全境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蕩平波斯帝國,建立了馬其頓王國。(前336年—前325)
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軍之后,印度的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孔雀)揭竿而起,建立孔雀王朝。得名一說他生于一個飼養(yǎng)孔雀的家庭,另一說他的母親名字與孔雀諧音?傊,印度的佛教文明也路過此地。(前324年—約前187年)
巴克特里亞公主的美麗傳說
興都庫什山脈(阿富汗北)的巴克特里亞總督迪奧多圖斯一世宣告獨立,自立為王,在中亞草原上建立起希臘化的奴隸制國家,又稱「大夏-希臘王國」,張騫在這時候出使了西域。(約前250年—約前135年)
很可能是藏緬語族的月氏族,西遷的部分被稱為大月氏(小月氏駐留在甘肅青海一帶),征服大夏。五部之一貴霜,這個游牧民族擴張成了貴霜王國,地守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公元1世紀—3世紀)
大唐的軍馬
阿拉伯的頭巾
而后一段時間屬于嚈噠人時期,建立過突厥人的王朝,而后突厥又向大唐稱臣(659年—751年)。中間阿拉伯人控制了吐火羅(962年—1151年),此后西域盡皆歸于阿拉伯人,這正是伊斯蘭化的開始。
1220年,蒙古人在這里建立過蒙古汗國、伊爾汗國等附屬的小政權。異族統(tǒng)治下的阿富汗差不多就此結束了。
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族人建立起杜蘭尼王朝,統(tǒng)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后經過巴拉克查依王朝(1836年—1973年),二戰(zhàn)前在英國和俄國的反復爭奪中夾縫生存。
冷戰(zhàn)時,無一例外淪為美蘇爭霸的棋子,蘇聯(lián)先后三度在阿富汗發(fā)動政變,又幾度入侵阿富汗,號稱「支援階級兄弟」。
阿富汗陷入內戰(zhàn)。不滿軍閥混戰(zhàn)的學生,在1994年組成塔利班,幾年間橫掃全國,建立起一個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統(tǒng)治,視《古蘭經》為法律。
直到2001年,911之后,美國以打擊藏匿的本·拉登為由,推翻了塔利班政權。
《養(yǎng)家之人》的故事就是發(fā)生在2001年之前。
阿富汗好像搖擺的天平兩端,一邊是戰(zhàn)亂紛飛改朝換代,各色文明到此一游;另一邊是嚴苛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塔利班。
當天平最終朝著塔利班傾斜,反現代、反自由、反世俗的高壓統(tǒng)治誕生了。
它縱容甚至助長殘暴酷刑,抵制武器外的所有現代化,它歧視女性,仇視一切異教。
恐怖統(tǒng)治下的阿富汗,高度宗教化,以至于難以尋到曾經各色文明的蛛絲馬跡。
阿富汗的手抓飯
《養(yǎng)家之人》描繪了這時期阿富汗的社會風情和眾生相,不過電影的火力相對集中,這部分現實主義段落所展現的,基本可概括為「阿富汗女性十萬個不能做的事」。
她們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參加工作,成年女性不能露出身體的任何部位,只能戴著厚厚的「波卡」。
她們不被允許單獨出行,即使在男性陪同下在公眾場所出現也不能有任何引起人注意的舉止,未成年即可以結婚。
這種自洽的流氓規(guī)定,判斷者卻是任何一個掌權的男性。這樣的社會里,父親被學生栽贓,母親被男人打傷。無助情緒如瘟疫蔓延開來。
影片最后選擇的節(jié)點恰好是美軍發(fā)起的阿富汗戰(zhàn)爭前夕。有趣的是,電影沒有試圖正義化美國的反恐戰(zhàn)爭。
還是男孩就被趕上戰(zhàn)場
相反,電影部分展現了戰(zhàn)爭的殘酷,極權下的人們沒有主動選擇打破暴政,當然也沒因卷入戰(zhàn)爭而歡欣鼓舞。
導演諾拉表示,動畫試圖暗示一種「輪回」或者「循環(huán)」,阿富汗再次成為刀俎魚肉,被人覬覦,任人宰割,無可避免地再次陷入戰(zhàn)亂,歷史重演。
下文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叁 | 結尾
幸而,小女孩帕瓦娜女扮男裝,解決了家里主要的生計問題。
幸而,帕瓦娜成為了說書人,繼承了父親的迷人傳說,給不幸的世界帶來了些許安慰。
故事里的男孩,原來是早年夭折的哥哥,他的死因終于揭曉,而因此他成功從巨象那要回村民的種子。
故事外的小女孩帕瓦娜,終于救回了監(jiān)獄中的父親。試圖被帶走的母親和姐弟也逃脫并相遇。
最后的最后,帕瓦娜拖著受傷的父親,母親帶著姐姐弟弟,不知是向著家的方向,還是無盡的黑暗前行。
二十年后,她是否在海邊與另一個女扮男裝的姑娘相遇?
開放的結局沒有提供任何答案。只是說「在我們家鄉(xiāng),人才是最無價的珍寶!
05
曾經去過阿富汗邊境,寫過與阿富汗有關的小說,所以才會選擇看這部有關阿富汗生活的動畫片。沒想到,這部動畫片的制作者無一阿富汗人,都是西方人士,但影片內容卻讓俺聯(lián)想起上個世紀70年代之前的中國動畫或電影故事。
那時,所有描述1949年之前抗戰(zhàn)和內戰(zhàn)的兒童電影、動畫片或故事,都會用這樣的口吻開頭:“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嗯,這說法用在這部《養(yǎng)家之人》開頭也沒啥問題。來,這么講:“在那萬惡的塔利班統(tǒng)治時期,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深受塔利班的壓迫和戰(zhàn)爭的傷害。”
這個動畫故事怎么看,都像新中國初期的作品,形式、內容、情調都很像,只是故事背景不太一樣,其中的一些社會風俗與人物穿著不太一樣。比如片中童話故事的繪畫風格,就讓俺想起剪紙風格的《魚童》,人物造型,尤其是阿富汗男性的造型,讓俺想起《阿凡提的故事》,女扮男裝的故事,不難想起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如果把人物換成中國人,背景換成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故事基本原封不動,也完全說得過去。
用現在流行的語詞來說,反抗壓迫、向往自由、爭取民生,都是永恒的主題。片中的女孩,以一己的柔弱之力,支撐家庭,營救父親,這類故事在當年的紅色題材故事中其實是屢見不鮮的,如今,這個同樣的故事不過是換了一個語境而已。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