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是一部由魯迅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相信已經(jīng)有很多的朋友曾經(jīng)在課文中學過某些章節(jié),小編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恍╆P于這本書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阿Q,我早有過耳聞。從前,認為阿Q是一個正派人物,這或許是受美國電影阿甘正傳的影響。而事實顯然和自己的憑空想象差距甚遠,和阿甘也相差甚遠。
阿Q應該是我看過的書里主人工最獨特的,以往的書里所描述的人物至少都是好的代表,以至于我讀書之時總是會覺得劇情會反轉,覺得阿Q會變,但他一直是原來的他,沒有變化。
由于是短篇小說,幾個小時就通讀完,但卻一直心存疑惑,想不清楚作者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阿Q的存在又是為了什么?絞盡腦汁也沒有得到什么收獲,但阿Q的“行狀”都記得很清楚。他有精神勝利法,他會瞧不起比他低下的人,他會說謊,他說了一句:吳媽,我想和你困覺,他還會炫耀,會跟風。
種種一切的不好就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有人說:阿Q就是國人的一個映射,他身上的弊病就是我們國家的人身的病。于是,就觀查社會,觀察人,就連自己也是一樣,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之中,有無數(shù)個阿Q的存在,他們雖然處于思想解放的現(xiàn)代化社會,但他們的思想比起舊社會更有不如。
偶然在微博上看了一個當年奧斯卡提名短片《村莊》,村莊就是社會縮影,村莊中的人就是社會的人類,每個人都有兩個面,看似平靜的背后卻兇潮涌動,諷刺了人性的陰暗面。我想這和魯迅的用意是一樣的。四大名著,為什么具有了崇高的價值,就是其中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一個故事,一個人物都是對當代混亂不堪的社會的影射。
社會病了,人們病了,這個病在心不在身,所以魯迅棄醫(yī)從文,用文學治心。
反觀現(xiàn)在的社會,依舊一派平和,但這平和之下,卻也發(fā)生滴滴車短期兩起遇害時間,毒疫苗時間,自如租房患白血病,黑社會欺壓。這一切都表明著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的人一樣擁有許多“弊病”,他們都需要被治理。
02
關于復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不少,什么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就單報殺父之仇的故事,就有很多“大家”的創(chuàng)作,像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金庸先生筆下的林平之等,但有書君相信,一些朋友,可能還不知道魯迅先生寫這樣故事會是如何,誒!今天咱們聊的就是魯迅先生寫得一個關于復仇的故事。它就是《鑄劍》,《鑄劍》原名《眉間尺》,原型出自于干寶《搜神記》中的《三王墓》。
話說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躺在勞累一天的母親身邊,此時,他聽著猖狂的老鼠翻屋倒柜,便起床來,用蘆柴將老鼠按進水中,可看著撲騰的老鼠,少年又心生同情,松了手,但又想到這老鼠的惡行,少年又將它按進水里。就這樣反復的心理斗爭中,他的一番動作吵醒了母親,母親看著優(yōu)柔寡斷的兒子,語重心長地說:“哎!尺兒啊,你馬上就要十六歲了,如此性子,怎么給你父親報仇?”
少年眉間尺聽后大驚,因為這么多年,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父親是怎么死的。原來,眉間尺的父親原本是這個國家出色的鑄劍師,一日,王宮里出現(xiàn)了奇怪的事情,大王的妃子竟然生下了一塊鐵,這可就比哪吒她娘厲害多了!這大王在糾結過后突發(fā)奇想,便召來眉間尺的父親,令他用這塊鐵鑄劍,好用來保國、殺敵。
三年后,劍鑄成了,但鑄劍師的死期也到了——因為生性猜疑而又殘忍的大王怕他鑄出更好的劍來,但他沒想到的是,鑄劍師還是留了心眼,他鑄成了雌雄雙劍,把雌劍獻給大王,而把雄劍留給妻子,用來為他報仇。于是,在十六年后的這晚,得知真相的眉間尺挖出寶劍,從此踏上了為父報仇的道路。
一進城,眉間尺就看見旅游回來的大王正在百姓的跪拜注目下回宮,復仇心切的眉間尺正準備一個箭步?jīng)_上去為父報仇,結果卻不小心被人絆倒,壓在了一個少年的身上,真skr滿腔憤怒熱血都瞬間垮掉。這個少年硬說眉間尺壓壞了自己的丹田,要求他來賠償,正當眉間尺毫無辦法之時,一個黑臉大漢出現(xiàn)了,才幫他解了圍。
復仇不成的眉間尺垂頭喪氣的走出城外,休息時再次遇到了黑色人宴之敖,這個宴之敖就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樣,而且還說自己可以幫助眉間尺報仇,但前提是,眉間尺必須把自己的腦袋和劍都交給他。
如果一個陌生人和有書君我這么說的話,我想我一定會扇他個嘴巴子然后罵他神經(jīng)病,但眉間尺卻不這么想,他詢問黑臉大叔是不是因為同情他們孤兒寡母,而宴之敖的回答則是“仗義,同情,那些東西,先前曾經(jīng)干凈過,現(xiàn)在卻都成了放鬼債的資本。我心里全沒有你所謂的那些。我只不過要給你報仇”。
就是這句蔑視現(xiàn)世的話語,似乎某一瞬打動了眉間尺。雖有疑惑,但他還是答應把這兩件珍貴的東西交給對方,而他的身體則被一群狼兩口吃盡。
于是,宴之敖便唱著奇怪的歌,提著腦袋背著劍,來到王宮。王宮里無聊透頂?shù)拇笸趼犝f這個黑臉大叔可以玩把戲,便興奮地令人按照他的要求準備了金鼎。待鼎中水沸騰后,宴之敖便把頭顱放進了水里,只見那眉間尺的頭顱在水中唱著歌,跳著舞,一會兒就沒了聲音。宴之敖借此讓大王探頭去看看水底的團圓舞,誰想這大王腦袋剛過去,頭就落入了水中。
正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奸g尺一看大王的頭落到水里,就立刻錢去咬他,但這大王畢竟也是吃過山珍海味的,牙口夠好,便回擊咬住了眉間尺的后頸窩,令其動彈不得。
宴之敖見狀,也砍下自己的頭顱到水中咬住了王的鼻子,逃脫的眉間尺咬住王的下巴,兩人最終憑借好牙口將大王咬死了,報完仇的兩人相視一笑,一同沉到水中。
不久后,人們發(fā)現(xiàn)王死了,就趕緊去撈頭顱,可撈出來的三個頭顱都面目全非,幾乎一模一樣,眾人只好將王的身體和面目全非的三個頭葬在一起。最后的葬禮是全城的狂歡,只有幾個義民在恐懼中怒罵著這兩個逆賊。
故事講到這兒,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黑臉大叔宴之敖的身份表示好奇。書中對他的描寫是這樣的“須眉頭發(fā)都黑,瘦得顴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起來”。是不是覺得這外貌與魯迅本人頗為相似?
所以大多數(shù)讀者支持的說法是:宴之敖其實就是是魯迅精神世界里勇士的化身。《鑄劍》寫于“女師大學潮”和“三.一八慘案”之后,因此作品中的復仇主題和黑臉人的俠士精神便由此產(chǎn)生。
在整個故事中,悲壯與嘲諷,崇高與荒謬都同時存在,共同構筑了一個荒誕且充滿想象的復仇故事。它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無比沉重的復仇思想,而復仇對象,則是那些讓人們遭受一切創(chuàng)傷和迫害的始作俑者。
03
小時候不喜歡魯迅的作品,因為覺得他的文章總是顧左右而言他,總寫些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卻也不明白他到底想表達個啥。后來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是真正寫到了生活里去的人。
在我看來,阿Q是一個連怎樣生活都不明白的人。他沒什么看重的東西,也沒什么追求,氈帽可以不要,棉被也可以不要,就連吃不飽好像也不是個大事,被人戲弄了也就在心里憤憤地想這是“兒子打老子”便也釋然了。常有人說阿Q精神,說的應該是那種落魄不堪卻還能盲目樂觀,傻開心的精神吧,我說不上這樣是好是壞,小人物的日子仿佛也只有靠這種精神支持著過活了。我是同情阿Q的,因為他不知道為了什么而活,日子也就得過且過,往往有一點能出風頭的地方還被他人給搶了,然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也是這樣。
魯迅先生的文章妙在不只主角,文章中的很多人物都帶給你反思的地方,可悲的難道只有阿Q嗎?不,大家都挺可悲的,更可悲的是人們可悲還不自知。
《阿Q正傳》算是我第一個正式閱讀的魯迅的作品,以前一直沒看懂,也不覺得現(xiàn)在的自己有本事讀懂什么,讀書的感受多數(shù)時候也跟自己的經(jīng)歷有關,也許今后我再重讀這本書的時候能看到更多吧。(三星給在我覺得我體會還不夠深上)
04
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我卻沒有相對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觀點?偸窍M陀邢敕ǖ娜藶槲,但想想自己的思想里又含有多少有價值的東西?我又能為別人輸出多少有營養(yǎng)的東西?我發(fā)現(xiàn),很少。
最近讀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本以一個距離那種愚昧無知的時代很遙遠的現(xiàn)代人的身份,站在一個很高的上位,俯看那個落后的時代和迂腐的主人公,也本以為看這本書的理由是這是名著,所以就要看看。也知道要多讀書來豐富自己荒蕪的思想。但沒想到這本隨手翻開的書,給我的浮躁,無知與粗俗狠勁暴擊,我悲哀地發(fā)現(xiàn),我和書中的阿Q那么像。我是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里的阿Q。阿Q沒有自己的堅守,沒有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標準,也沒有一個思想觀念的支撐。就是這樣……邊閱讀邊反省著自己,魯迅文章的影響遠遠比我這片面的理解深遠多了,不過我暫時只想從文中思考自己,思考與我很明顯相關的一切,從中但愿找到迷失了的自己。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