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我國最基本的法律,是我們現在正在學習的,我國通過不斷的修改憲法來完善憲法,更好的讓大家在憲法下受益,作為人大代表,你學習憲法有什么感悟?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侨舜蟠韺W習憲法心得體會:從法制到法治是時代的進步。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高票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完成了憲法修改的重大歷史任務,實現了我國憲法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其中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將“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從法制到法治是人類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法治是依法律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基本依據。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先后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再由法治到全面法治的兩次飛躍。“法制”一詞,我國古代已有之,而“法治”是一個“舶來品”。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法治。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共十六大提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中共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直至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標志著中國法治理念,法治水平和管理體系能力的不斷提升。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憲法序言“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在憲法層面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的新內涵。
那么,“法制”與“法治”到底有何不同?
簡單來說,二者就是法治過程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文本與行動、良法與善治的區(qū)別。
從字面上理解
“法制”重在強調法律及制度,就是要在法制社會中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則相對于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實現“法治”在法律制約下的科學有效治理,應該做到的是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換言之,在法制的觀念之下,制度是“死”的,是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但在法治的精神中,因治理的過程是不斷自我革新、自我糾正、自我調整的,治理國家的各種法律制度、監(jiān)督機制都能實現有效的跟進和隨時的改進。
從國家層面
我們國家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的飛躍;從老百姓來說,經歷了“縣官不如現管”到人民群眾全方位參與法治建設。如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等,極大地增強了國家與公民、權力與權利、司法與民意的良性互動?梢钥闯觯ㄖ尾粌H僅是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法治,而且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因而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僅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規(guī)范,將國家活動和社會生活納入法治軌道,而且要提升運用憲法法律治理國家的有效性。顯然,對于“法治”來說,“法律”是手段,“法治”才是目的,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為建設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服務的。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建設法治中國和法治強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必然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歷史變遷。已有的成就只是新時代法治的新起點,實現法治強國的偉大夢想依然任重道遠,法治偉業(yè)永遠在路上。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