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要盡量減少教學過程中的模糊的表述,要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清晰的明白運轉的規(guī)律。在教學中,要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加方便學生的記憶。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地理教學反思總結和整改措施,有興趣的快來看一看吧。
首先,是針對我在授課過程中模糊的表述更正。
大氣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在白天,是對太陽輻射產生影響,故削弱的是太陽輻射,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大氣的保溫作用主要表現在夜間,是對地面輻射產生影響,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返還給地面,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故提高了近地面大氣的溫度。
所以,無論是大氣的削弱作用,還是大氣的保溫作用,大氣是關鍵點。
大氣的削弱作用的體現,我們可以將大氣理解為是夏季商店門口冰柜上的棉被。棉被將太陽輻射大大削弱,使直射冰柜內部的太陽輻射減少,保證冰柜內的冰棒處于低溫環(huán)境,不至于融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
大氣的保溫作用的體現,我們可以將大氣理解為是晚上睡覺蓋的被子。被子將人體向外散發(fā)的熱量包住,保證內容溫度不至于快速降低,以達到保溫的效果,并且,被子越厚,保溫效果越明顯。
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保溫作用是呈正相關的。
其次,是針對我課件制作中的問題的反省。
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教材,但是我卻用它來按照人教版的設計制作課件,將關聯性不大的圖片往自己要講的內容上面靠,背離了教材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和初衷。同時,PPT與教案內容脫離,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在授課前刪除了部分PPT,導致在課堂上出現了教學內容與課件脫離的情況,最終將自己繞進了錯誤的漩渦中。
最后,是針對我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反思。
兩年來,受習慣性約束及個人認識問題的影響,往往只教學生高考必考的東西,不考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不講,最終不僅自己無法很好地銜接教材內容,也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割裂的、孤立的、死板的?赡苷f,在考試中學生可以快速運用這些東西解答試卷上的問題,并有明顯的提分效果,但是,這些東西不能幫助學生回答生活中的問題,不利于他們愛上這門學科,不利于他們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利于他們的終生發(fā)展并欣賞這個世界。
地理,不是理科,也不是文科,正因如此,才顯得它是來源于生活的。學不好地理,不在于學生看不懂地圖,不在于學生記不住概念,更不在于學生無法理解抽象的知識,而在于沒有生活,或者說,在于不能將生活中的實際與這門學科相聯系。
在之后的教學中,得擺脫應試思維、學科本位的桎梏,要突破考試、突破教材,從學生感興趣、想知道,以及他們知道的入手,將地理作為解決學生生活中問題的工具,讓這門學科主動走向學生,而非是等著學生走過來。體現地理的“親和力”和“生命化”,讓課堂得到解放和自由。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