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子女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候,會因為自己沒有滿足自己以為的父母對自己的期待而愧疚。比如說:該結婚的年齡結婚,避免父母擔憂;該生娃的年齡生娃,好讓父母放心;成家就得有房子,有一份安穩(wěn)的生活,這樣避免父母牽掛……而當我們以為的這些父母的“要求”“標準”我們尚未達到的時候,我們便心生愧疚,而且以為這就是愛。你有這樣的時候嗎?你也是這樣解讀的嗎?
對于這些部分我深有體驗,曾經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追逐父母滿意的女孩,我活著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父母滿意,于是,我會很敏銳地揣測父母的想法,捕捉他們每一個字眼與表情,以此來判斷他們內在對我、對生活有怎樣的期待,然后我便認定這是真相,并且為之而努力,試圖借由自己的努力讓父母沒有憂傷,沒有失落,讓他們滿意。可想而知,我迎來的是一個個失落,對自己的懷疑,深深的愧疚?傆X得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沒有太大的改善,父母依舊有很多的擔憂。我看不見他們是用擔憂來表達愛的,我企圖干掉他們的擔憂,以此來證明我是夠好的。此刻看來,這是一場沒有任何勝算的戰(zhàn)役,我注定了遍體鱗傷,因為老話說的話“養(yǎng)兒100常憂99”我的父母知道的就是用他們的擔憂表達愛,而我固執(zhí)地想要他們沒有擔憂,這不就意味著我要干掉他們對我的愛嗎?而這是不符合人的天性與人性的,所以說一場注定失敗的戰(zhàn)役,而我卻打了很久,傷了很久,并且一直堅信“我之所以愧疚,是因為我愛他們,我在意他們。”然而,今天我深切地感受到“愧疚不是愛。”
或許我因為愛他們,沒能滿足到他們的期待心生愧疚,然而我愧疚的時候真正的意圖是什么呢?保護自己,讓自己不去接觸自己無能的感覺,不想面對自己對自己的失望和不接納,轉而對父母表達愧疚,背后真正的語言是“對不起,我愛你!”試想這后面其實還在說:“我知道我自己不夠好,讓你失望了,你就原諒我吧!”我在祈求著別人的原諒,如果別人原諒了,我就得逞了,獲得了自己想要的那份平靜與安寧,這個時候我們沒有真正經驗自己的不夠好,與之好好相處,下次類似的情境來的時候,估計我們很容易重復舊有的模式,繼續(xù)用愧疚祈求對方的原諒,接納,而須不知真正要原諒和接納的是我自己對自己的。[由Www.iwzz.Com整理]
再換個情景想一想:如果我用愧疚對父母,而他們對我們的愧疚視而不見,我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和應對呢?大多數時候我們會覺得委屈,難過,甚至是憤怒,那個時候好像在說:我都知道自己不夠好了,你還不饒過我,你太不通情達理了,你不愛我。而當我們這樣去應對和思考的時候,想想我們將自己放在哪里?我們有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嗎?我們更像一個孩子一樣,在祈求對方為我負責,接納我,為我的行為買單而已。這些無疑是阻礙我成長的。所以說“愧疚不是愛。”
真正的愛是彼此潤澤,相互成長的。愧疚顯然達不到這樣的目的。愧疚有時候就像是刺猬,只是這個刺猬與我們常見的不一樣,它的刺可以向內自傷,也可以向外傷他人。真正的愛更像是笨笨的小熊,它的眼睛可以溫情注視,與對方聯(lián)結;它的“手掌”可以溫柔相擁,給予力量、支持、溫暖。打動女孩子的真心話
剛才我在想那么多的動物,什么原因我會想到小熊,還在前面加上笨笨的呢?靜靜與這個問題聯(lián)結,發(fā)現(xiàn)小熊會讓我覺得溫暖,柔軟,有關愛,有力量,尤其是那雙眼睛讓我覺得慈愛,堅定,或許這些就是我對于愛的感覺。之所以在前面加上笨笨的,我內心深處會覺得愛有時候會讓人略顯笨拙,尤其對于我這種感情內斂,習慣用行為來表達的人來說,在學習表達愛,將自己內心深處有的東西表達出來的時候,最初是真的有點笨笨的感覺,只是此刻我解讀這個笨笨的會很可愛。以前我會很不接納自己這個笨笨的,也看不見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多么不容易和勇敢,只看到自己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自如,輕松,因為不習慣更多經驗到的是尷尬,無助,害怕,這些是我不想要的。我欣賞自己的這份覺察,也欣喜地看見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為此我感恩也堅信生命如果我愿意,我便可以開出屬于自己的美麗花朵、獨一無二的。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